📖 ZKIZ Archives


中國成年人擁有銀行賬戶的比例達79%

8月26日,央行副行長易綱在“2016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上表示,中國發展普惠金融有五方面的經驗。

第一要推進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例如,賬戶普及率相當高,世界銀行的抽樣調查顯示,中國成年人擁有銀行賬戶的比例達到了79%。

根據央行的數據統計,2012年的中國農戶的個數有2.68億個家庭,這些農戶基本上都有銀行賬戶。各種金融機構在農村覆蓋的網點有99.75萬個,大數是100萬個,覆蓋村級的行政區54萬個,覆蓋率超過了90%,所以農民可以得到存款,貸款,取款,支付,匯款,還有查詢等服務。

另外一個金融基礎設施方面是征信系統的建設,易綱在上述論壇上透露央行征信系統有2100多萬企業的信息,有9億多人口的個人征信信息。今年的6月末,全國已經有9100多萬農戶獲得銀行的貸款,2.6億農戶中現在農戶還有貸款余額的大概有6000萬戶。

第二要實施有激勵的貨幣政策、信貸政策和差異化的監管政策。如實行差別化的存款準備金政策。

“農村信用社的存款準備金,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是比較低的,比其他商業銀行低幾個百分點,使得他們更有積極性紮根農村。”易綱稱。

同時,央行還有支農、支小再貸款,還有扶貧再貸款,這些再貸款也為農村的弱勢群體提供了金融支持。央行也支持商業銀行發行專門用於中小微企業貸款集合的債券,在存貸比、不良率等其他的監管政策上有一些差別,這樣更有利於中小金融機構支持農村,支持邊遠地區的發展。

第三支持農村信用社等普惠金融主力機構的改革和新型金融組織的發展。

“我們一直是支持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他們是普惠金融的主力軍。”易綱表示,除了建立起了農村信用社服務三農的激勵機制,還推進農業銀行、郵儲銀行等大型銀行的改革,也支持村鎮銀行和小貸公司這樣一些新型的金融組織。

第四規範發展數字金融,支持普惠金融產品的創新。

易綱表示,在規範發展數字金融和支持普惠金融創新方面,中國在過去這些年也取得了顯著的進展,特別是數字金融在中國發展比較快,數字金融有較強的普惠性。

近年來中國的移動支付呈現爆炸性的增長。支付機構的互聯網支付業務增速都在40%以上,筆數和規模都增長很大。移動支付方面,商業移動支付都是三位數的增長。

“中國將繼續平衡好創新和防範風險的關系,引導數字金融規範發展。”易綱表示。

第五加強金融消費者教育和保護。

易綱表示,雖然中國在普惠金融方面取得了非常長足的進展,但是還有一些問題要進一步的思考。

首先是金融商業的可持續性。普惠金融的發展還主要應該發揮市場主體的力量,尋求商業上可持續的模式,這是一個基本的原則。

以一個新型的機構的數據為例,去年年底給小微企業小額貸款的余額已經到了300多億人民幣,貸款的筆數也是300多萬筆,平均每筆的余額只有1.7萬,服務的小微企業的戶數是100多萬戶,平均單戶的貸款余額是3萬元左右。貸款品種的期限多數是7天~12個月,平均貸款年化利率7%~14%,去年貸款的不良率是在4%。

對此易綱表示,這樣的新型的機構服務的小微企業,額度上是小額的,期限是比較短的,利率是適中的,不良資產上是可持續的,利率和風險的溢價可以覆蓋不良率,使得業務可以可持續的進行下去。

其次要註意“數字鴻溝”問題。“數字鴻溝”的問題主要是一些弱勢群體缺乏數字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可能在金融數據化的時代和主流社會的差距越來越大, “數字鴻溝”將來會是一個問題。

再次則是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的普惠金融發展問題。之所以在G20出三個普惠金融的文件,易綱表示,“我們也想試圖能夠有一個高級原則,能夠有一個指導原則,能夠使得廣大的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的國家,拉美國家,還有其他一些不太發達的國家和地區,能夠從中受益,低收入國家普惠金融問題始終是比較優先的問題。”

最後則是一些“去風險”(de-risking)、去銀行(de-banking)導致的金融排斥問題。例如,一些大型跨國銀行關閉在非洲地區的一些網點,沒有辦法支持那些地區的運營,可能對普惠金融有一些負面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1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