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噸王”“雙排車”等馬路“殺手”將無法再橫行霸道。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獲悉,有關部門將從9月1日起,開展整治公路貨車違法超限超載行為等專項行動。9月21日起全面禁止車輛運輸車中的“雙排車”進入高速公路。
交通運輸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近日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貨車非法改裝和超限超載治理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意見》要求,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等手段,加強對貨車生產、改裝、銷售和道路貨物運輸的全過程監管,通過深入持續的綜合治理,基本杜絕貨車非法改裝現象,基本消除高速公路和國省幹線公路超限超載,農村公路超限超載得到有效遏制,公路網整體安全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
18條措施治理超限超載
在18日下午召開的全國治理貨車非法改裝和超限超載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全國治理車輛超限超載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表示,經過各地區、各部門不懈努力,公路聯合治超機制逐步健全,源頭治超工作有效推進,科學治超效能日益凸顯,依法治超水平顯著提升,治超工作責任不斷夯實,幹線公路平均超限超載率由集中治超前的80%以上下降到5%左右,貨運車輛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數量明顯下降,幹線公路路況水平近五年提升1.88%,通行效率明顯提升,路網平均使用壽命延長0.5年。
但近期在局部地區,貨車超限超載現象還較為突出,造成安全隱患,導致一些重大事故發生;特別是重型貨車非法改裝未能有效遏止,嚴重幹擾了道路運輸市場秩序。治超面臨著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和部門監管責任落實不到位,超限超載行為出現新苗頭,貨物運輸與車輛生產改裝市場發展還不規範等問題。
在汽車整車物流業,交通部門的調查顯示,近年來,車輛運輸車非法改裝、超限運輸現象屢禁不止,不僅擾亂了汽車制造業和汽車整車物流業兩個行業的市場秩序,更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安全隱患。
“物流業的發展,絕不能建立在一個扭曲的市場上,不能讓違法者獲利,讓守法者受損失,不能讓我們辛辛苦苦建好的公路毀於一旦。”楊傳堂說。
電視電話會議上,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長劉釗介紹,全國貨車有2000多萬輛,貨車駕駛員有3000多萬人。目前客車載貨問題比較突出,有的把客車當貨車用,有媒體報道重慶一客車違規載貨9噸多,相當於額外載客150人。“對此必須高度重視,嚴管嚴查。”
8月18日下午,在交通運輸部召開的全國治理貨車非法改裝和超限超載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攝影/章軻
8月18日,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在全國治理貨車非法改裝和超限超載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講話。攝影/章軻
《意見》共提出18條具體措施,要求組織開展貨車生產改裝、銷售企業及產品集中清理。對貨車生產和改裝企業不執行國家安全技術標準或者不嚴格進行機動車成品質量檢驗、致使質量不合格機動車出廠銷售的,以及未獲強制性產品認證出廠、銷售、貨證不符的,由工業和信息化部門暫停或者撤銷所許可的《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質檢部門嚴格按照《產品質量法》和《認證認可條例》的規定予以處罰。對擅自生產、銷售未經國家機動車產品主管部門許可生產的機動車型的,生產、銷售拼裝的機動車或者生產、銷售擅自改裝的機動車的,依法嚴厲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對於問題較多的汽車維修市場,《意見》要求加強監管,依法查處非法經營、無證經營、超範圍經營、違法拼裝改裝和承修報廢車等違法行為。機動車維修企業從事貨車非法改裝的,由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會同有關部門依法查處。同時加強對貨車的檢查,發現非法改裝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責令恢複原狀並依法處罰。對拼裝或者已經達到報廢標準的貨車上道路行駛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門依法收繳,強制報廢。實行高速公路入口檢測管理,禁止超限超載車輛進入高速公路行駛。
《意見》還同時鼓勵先進貨運車型發展。鼓勵廂式化、輕量化貨運車型發展。鼓勵老舊重型貨車提前退出運輸市場。探索對三軸及三軸以上貨車和貨運列車安裝限載裝置,2019年底前全面實行實時動態監管。
《意見》還特別提出,加強治超責任倒查與追究。發現非法改裝和超限超載的車輛,或者因車輛非法改裝和超限超載引發事故的,應認真排查車輛生產、改裝、註冊登記、市場準入、檢驗檢測、貨物裝載、路面檢測執法等全鏈條中各個環節的失職、瀆職行為,依法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
超限超載危害猛於虎
17日,交通運輸部公路局路網管理處處長陶漢祥用“路之傷、橋之痛、車之殤、人之禍、治之難”向記者描述了超限超載的危害。
他說,超限超載大幅降低公路的使用年限,不得不提前進行養護維修,投入巨大的資金。近十年以來,全國因超限超載違法運輸引發的橋梁垮塌事件共69起,造成的道路交通中斷合計9123天,死亡8人、傷14人。通過事故調查,經常會發現“百噸王”的身影,“百噸王”以超過橋梁最大承重2倍以上的質量,壓過橋梁。
陶漢祥對記者說,調查發現,大部分超限車輛都進行了非法改裝,致使車輛動力下降,路況適應性變差;發動機、車架等超負荷工作,壽命縮短、事故增加;改裝後,整車合理重心位置改變,造成側翻角及載荷集中,行車時汽車側翻、爆胎、斷軸、斷梁等發生的概率增加;由於慣性加大,剎車距離增加,剎車性能下降,極易出現事故。
交通運輸部統計數據顯示,近十年以來,全國因超限超載違法引發的重特大交通事故更是觸目驚心,在納入統計的96起事故中,共造成人員死亡481人、傷361人,平均每起事故死亡5人、傷3.7人,死亡率極高。超限超載車因其質量很大,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往往慘不忍睹。
陶漢祥說,治超一線執法人員一直冒著生命安全與超限超載行為做鬥爭。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至2014年的5年間,全國共發生幹擾治超執法案件2404起,共造成執法人員19人死亡、416人受傷,損壞路政執法車輛105輛。
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貨運與物流管理處處長戰榆林告訴記者,全國汽車物流企業約有300家,共有車輛運輸車約3-4萬輛,“國家標準車型裝載量6-7輛,非法改裝後裝載量達21-24輛。目前,80%以上市場運力是嚴重超限的‘雙排車’。”戰榆林說。
陶漢祥介紹,從上世紀80年代起,我國就開始治理超限超載。1987年通過《公路管理條例》,規範了公路建設、養護、管理的相關內容;1997通過《公路法》;2000年交通部頒布《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管理規定》,明確了超限超載標準,審批程序,法律責任。2001年起,公安部門也開展多次專項整治
“但這一時期,多是單獨治超。”陶漢祥說,2004年,七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在全國開展車輛超限超載治理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集中組織開展治理。成立了全國治理車輛超限超載工作領導小組(後調整為九部委)。2007年10月,九部委《關於印發全國車輛超限超載長效治超實施意見的通知》,明確了各部門管理職責。2011年,《公路安全保護條例》出臺,為推進依法治超、長效治超奠定了法律基礎。
陶漢祥告訴記者,經過多年的治超,已經出現了“兩下降,兩提升”,即車輛超限率持續下降(從集中治超前80%以上,下降到了5%),道路貨運車輛交通安全事故數量下降,幹線公路路況水平近五年提升1.88%,使用壽命延長0.5年,通行效率明顯提升。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交通運輸部了解到,目前,全國治超站點或設施共有2181處,以固定治超站(75%)為主,以流動治超站(10%)、計重收費站(10%)為主要輔助方式,以國省幹線公路為主(69%)。
但總體上看,在局部地區,貨車超限超載現象還較為突出,造成安全隱患,導致一些重大事故發生;特別是重型貨車非法改裝未能有效遏止,嚴重幹擾道路運輸市場秩序。
超限超載為何難治理
超限超載為何屢禁不止?陶漢祥分析,有四個方面的因素:
公路貨運市場運力過剩。他介紹,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貨運需求走緩、貨量不足,公路貨運行業總體出現增速放緩趨勢。在運價方面,公路物流運價指數均值為106.3,較上年下滑2.5%,連續三年小幅回落。受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影響,客戶降價壓力快速傳導到運輸市場,導致公路貨運價格持續低迷。
貨車非法生產改裝急劇蔓延。調查顯示,大貨車從出廠、掛牌、改裝到年審,形成了一條“完整利益鏈”。為貨車車主提供非法改裝服務的既有合法正規的掛車制造廠家,也有作坊式的車輛修理小廠。
局部地區治超環境惡化。陶漢祥說,由於路網體量大,監管縫隙多,大量違法超限運輸車輛由高速公路集中轉向普通國省幹線和農村公路,繞道通行甚至夜間通行以躲避檢測。由於沒有全國聯網,其違法行為無法得到相應的處罰。與此同時,一些地方和部門趨利執法、選擇性執法仍然存在。
超限超載認定和處罰標準不統一。陶漢祥說,交通超限和公安超載的認定標準一直以來沒有統一,不僅公眾較難理解,在聯合執法中也因為認定標準不一樣,處理較為複雜。
按照《公路法》,超限是指車輛及其載運物超過公路路面、橋梁、隧道等公路基礎設施的限重、限高、限寬、限長的規定,具體的超限標準依據公路的設計承受能力技術參數確定,治理車輛超限的主管部門是交通運輸管理部門。在具體指標認定上,是平均軸載不超過10噸,車貨總重最高不超過55噸。
根據上述《意見》,相關部門將統一執法標準,取消車貨總重超過55噸、平均軸載超過10噸和載貨超過車輛出廠標記載質量的超限超載認定標準,嚴格按照《汽車、掛車及汽車列車外廓尺寸、軸荷及質量限值》(GB1589)規定的最大允許總質量限值,統一車輛限載標準。
此外,還將實施“一超四罰”。對1年內違法超限運輸超過3次的貨運車輛和貨運車輛駕駛人、1年內違法超限運輸的貨運車輛超過本單位貨運車輛總數10%的運輸企業實施處罰,對貨運場所經營者實施處罰。對因超限超載發生事故,致人傷亡或者造成公路橋梁垮塌等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上述《意見》,我國將開展三個專項行動,包括整治貨車非法改裝專項行動(為期一年);整治公路貨車違法超限超載行為專項行動(為期一年);車輛運輸車治理專項行動(為期兩年)。
陶漢祥介紹,五部門將重點抓源頭治超,開展貨車生產改裝、銷售企業及產品集中清理,依法查處汽車維修企業違法拼裝改裝和承修報廢車等違法行為,重點加強貨車註冊登記和市場準入管理。
與此同時,引導貨運源頭單位安裝使用稱重設備,采取執法人員駐點、巡查、視頻監控等方式,加強重點貨運源頭單位貨物裝載工作的監管,從源頭杜絕超限超載車輛上路行駛。同時清理取締公路沿線的非法煤場、砂石料場及其他貨物分裝站場,杜絕貨車中途加載。
“今後,路警聯合執法也將成為常態。”陶漢祥說,依托超限檢測站,以三軸及以上貨車為重點,執法部門將開展路面聯合執法。其中,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負責指揮引導車輛到超限檢測站接受檢測,公路管理機構負責實施稱重。對經檢測確認違法超限超載的車輛,由公路管理機構監督消除違法行為;公安交通管理部門依據公路管理機構開具的稱重和卸載單,依法進行罰款、記分。
18日,五部門會簽的《車輛運輸車治理工作方案》同時發布。該方案要求用2-3年左右的時間,消除車輛運輸車違規使用現象,標準車型在汽車物流企業得到普遍應用,促進我國汽車整車物流業有序、規範、健康發展。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交通運輸部了解到,五部門將完善信用治超,加快推進道路運輸企業、從業人員、營運車輛的數據庫建設,加強數據交換與共享。完善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建立超限超載行為信用記錄,納入國家統一的信用信息交換平臺和“信用中國”網站,對嚴重違法超限超載運輸當事人實施聯合懲戒。同時探索實行超限超載車輛保險費率上浮制度。
而對於車輛運輸車治理會否影響運能及成本如何化解的問題,戰榆林表示,“總體運能有保障”,他解釋說,“雙排車”、“單排車”、“標準車型”逐步過渡,減少了對市場的沖擊和影響;治理後處罰減少、可白天上路通行、運輸效率也大幅提高,可以彌補運力的缺口。
“成本上漲也能夠有效化解。”戰榆林說,“雙排”回歸“單排”及“單排”整改為標準車型後,運輸價格將分別上漲300元和450元左右,占乘用車平均售價的1%,對消費者不會帶來影響。他說,車輛運輸車治理引起的運價上漲,是乘用車運價的合理回歸,是驅除“劣幣”必然經歷的陣痛,在此之前,有關部門已充分聽取了乘用車生產企業、運輸企業、車輛運輸車制造企業、相關行業協會的意見,預留了整改時間,也給予市場準備期。
8月18日下午,在交通運輸部召開的全國治理貨車非法改裝和超限超載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攝影/章軻
我國將探索實行超限超載車輛保險費率上浮制度。攝影/章軻
車輛超限超載致橋面破損嚴重,使用壽命縮短。攝影/章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