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外匯占款連續9個月下降 降準可能性增大

8月14日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顯示,7月末人民幣外匯占款為23.44萬億元,較上月減少0.19萬億,連續第九個月下滑。

7月人民幣貶值壓力和外匯儲備減少的壓力持續放緩,人民幣匯率指數較6月末升值0.34%,保持基本穩定;央行7日公布數據顯示,7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較上月下降0.1%,仍守住3.2萬億美元關口。

繼3月1日降準後,央行加大公開市場操作,通過“逆回購+MLF”對沖外匯占款減少,確保了市場流動性穩定。分析人士認為,如果下一階段外匯占款持續減少,降準的概率將進一步增加。

7月降幅擴大

7月末人民幣外匯占款234402.45億元,較上月減少1905.08億,降幅較此前數月有所放寬。

今年6月外匯占款較5月減少了977.27億元。在此之前,5月外匯占款環比減少337億元,降幅連續5個月收窄。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不必過分擔心一個月的數據表現,7月受到季節性因素的影響比較大,但當月的外匯儲備情況來看,外部流動性正在改善。今年以來,外匯占款的降幅已經在持續收窄。

外匯占款是指受資國中央銀行收購外匯資產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幣,以人民幣為單位。其行程的過程是商業銀行向央行結匯,央行以外匯占款作為資產,被動向市場投放人民幣所形成的基礎貨幣。

“從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來看,外匯儲備是央行的資產,它對應的是外匯占款,就是貨幣的投放,所以當外匯儲備連續減少的過程中,就對應著外匯占款中持續的收窄。”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7日央行公布的外儲數據顯示,7月份小降41億美元。自今年3月份開始,我國外匯儲備連續兩個月增加,5月掉頭下降後,6月再度回到外儲增加的軌道,並重返3.2萬億美元關口。

按照國家外匯管理局的說法,影響外匯儲備規模變動的因素主要包括:一是央行在外匯市場的操作;二是外匯儲備投資資產的價格波動;三是由於美元作為外匯儲備的計量貨幣,其他各種貨幣相對美元的匯率變動可能導致外匯儲備規模的變化;四是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於外匯儲備的定義,外匯儲備在支持“走出去”等方面的資金運用記賬時會從外匯儲備規模內調整至規模外,反之亦然。

對於7月末外匯儲備規模下降41億美元,外匯局方面表示,從7月份的情況看,央行向市場提供外匯資金以調節外匯供需平衡,貨幣、資產價格重估出現上升,外匯儲備規模的小幅下降是上述多重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溫彬對本報記者表示,從春節以後,美聯儲加息預期漸弱,之後人民幣對美元有一定的反彈,但是持續到6月英國脫歐之後,因為金融不確定性因素增加,所以帶來人民幣的小幅貶值,外儲減少部分反映了美元在加息的背景下,企業和經營部門資產負債表的重新配置過程。企業和居民持有的美元資產增加,央行資產負債表收縮,外匯儲備的收縮也引起了外匯占款的下降。

有分析人士認為,7月歷來是外匯流出比較明顯的月份,跨國企業結算旺季、海外派發紅利乃至暑期旅遊等因素,都會推動7月成為外資流出比較明顯的月份。然而,7月外匯儲備本身保持穩定,說明目前的外部流動性正在邊際改善之中。

降準可能性增加

存款準備金率的變化跟外匯占款高度相關。今年3月央行最近一次降準以來,二季度開始,加大公開市場操作的方式,采用逆回購加MLF(中期借貸便利)對沖外匯占款減少。

那麽,下一階段的貨幣政策將何去何從?

溫彬認為,如果下一階段外匯占款持續減少,降準有一定的空間,且有必要性。“降準是一次性到位,但公開市場操作是短期性的行為。此外,兩者成本不同,對於商業銀行來說要通過MLF獲得流動性支持,需要支付更高的利率。”他說。

申萬宏源宏觀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亦對本報表示,從目前來看,降準概率可能大一些。

不過,近日,發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發布《更好發揮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一文,指出“堅定不移降低各種企業成本。擇機進一步實施降息、降準政策。”但隨後,上述字句已被刪除。

一些觀點認為,刪文舉動可能隱含了一個信息:到目前為止,降準、降息不在政府和央行的考慮範圍。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此前對本報表示,除了降準,目前央行有很多可替代的調控工具未滿足短期、中期的流動性安排。而降準對多各方面的影響可能會比較大。

央行在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專門指出,降準引起的負債減少需要通過資產方的調整來平衡。若頻繁降準會大量投放流動性,促使市場利率下行,加上其信號意義較強,容易強化對政策放松的預期,導致本幣貶值壓力加大,外匯儲備下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2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