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進行時,“1+N”政策體系基本成型,試點工作全面鋪開。一些地方和企業先行先試,將“路線圖”變成“施工圖”,形成了一些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和做法。
近日,國資委深入調研上海、廣東、山東、江西、重慶5省市國資監管部門。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五地的國企改革成果有一定的標桿效應,為其他省份的改革提供借鑒,進而促進國有企業改革由點及面,全面推進。
李錦認為,當前國資國企改革的一個特點是,央企改革與地方國企改革相結合,試點推進與總結經驗相結合。地方國企改革走在前面,在探路中提供經驗。地方拉動成為改革向前的動力,地方的經驗和樣本使當前的改革更具活力,支撐人們改革的信心,增加民眾對改革的獲得感。
顯然,各地在落實中央政策的基礎上,正在逐步探索出個性化的改革之路。
上海:最符合國企改革方向
作為地方國資重鎮,上海在分類定責分類改革、管好資本加強監管、加快企業轉型等重點領域的靈活創新,提供了地方國資國企改革的“上海範本”。
李錦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上海國企改革堅持探索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開,使企業成為市場主體,“放虎歸山”、“放水養魚”,這最符合國企改革的方向。
上海率先推行了分類改革,將國企分為競爭類、功能類、公共服務類、混合型4種類型。創新國資管理,從管企業轉向管資本,是上海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一條重要主線。國資委負責資本監管、國資流動平臺負責資本運作、企業集團負責日常經營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國資委主任金興明表示,下一步將以創新資本運作為突破,加快國有資本有序流動,將按一定權重,選擇上海地方國有控股A股上市公司組成上海國企指數,設立“上海國企ETF基金”,鼓勵投資者通過換購基金份額,實現股份流轉。同時,還將籌建不良資產處置平臺,用市場化手段加強余值管理。
江西:激發企業改革內在驅動力
李錦認為,江西抓住了改革的痛點和難點,在企業放權、混合所有制改革、員工持股、不良資產處理等棘手的問題上改革力度大,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江西省國資委還組織企業面向境內外市場化選聘了9名省出資監管企業領導人員,實行市場化的管理和激勵約束方式。
突出問題導向,形成倒逼機制,激發企業改革內在驅動力,是江西省抓國企改革的一條主要做法。針對國企主體意識不強、資產流動不暢、布局結構不優的問題,江西省以激發企業活力為核心,一企一策紮實深化國企改革。
比如江西建工集團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實施員工持股,剝離企業辦社會,構建全新的法人治理結構和市場化經營機制,激發了企業活力,混改後企業資產總額增長了40.5%。
此外,江西大力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實現更大範圍、更高層次的國有資本配置運營。推動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搭建集中統一監管“大屋頂”,省屬企業國有資產實現了統一監管制度、統一統計評價、統一領導人員管理“三統一”。
重慶:探索國有資本投資運營管控模式
李錦表示,重慶國資國企改革最大的亮點是分類搭建了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理清國資監管機構與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權責邊界,探索出了一套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本運營的有效模式。
渝富集團啟動股權類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改革試點,成為為重慶市國資國企改革推動平臺、國有資本優化布局操作平臺和“股權投資、資本運作”的市場化運作專業平臺。通過股權投資,渝富集團共參控股企業55戶,管控資產規模達928億元,凈資產收益率達8%左右。
重慶市國資委按照“一企一策”原則,將企業重大決策、董事會依法聘任或者解聘經理層、經營層薪酬管理等權利授予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這兩類公司依法自主開展國有資本運作,對所出資企業按授權依法行使股東職責,並承擔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
重慶市還通過市場化方式大力去除無效供給,以資本為導向積極培育新供給,優化國有資本布局,促進國有資本合理流動。
山東:省屬一級企業股權多元化
李錦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山東作為北方重化工業省份的代表,其國企改革中承擔的去產能的壓力較大。山東全面啟動了統一監管工作,加速調整原有不合理資本布局結構,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大簡政放權力度,進一步激發了企業發展活力。
山東省從治理結構入手,監管部門不再涉足具體經營活動,轉而構建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模式,實現省屬一級企業股權多元化。山東已分兩次把省管企業30%的國有資本,劃轉山東省社保基金理事會持有。國有資本劃轉後,使國企在股東層面形成多元化利益格局,從而在決策層面相互監督、相互制衡。
十八屆三中全會後,山東省政府制定出臺了19個與國有企業改革相關的文件,並將文件細化分解為20類70項改革任務。山東省國資委表示,除了員工持股需要中央明確相關政策外,其余69項已全部完成預定目標。
此外,山東在組建改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推進高管人員契約化管理、經營性國有資產統一監管、實施財務等重大信息公開、建立防止利益沖突機制等改革舉措走在了全國前列。
廣東:搭建國企與社會資本對接平臺
廣東省國資委主任李成表示,自2014年廣東開展國資國企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試點、規範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以來,廣東率先在全國推出12項創新舉措,大力探索改革發展新途徑。
廣東國企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礎上,大力開展不同所有制企業間資本對接試點,在兩次與民間資本對接大會中,廣東共推出對接項目200多個,引入民間資本超過800億元,搭建了國有企業與社會資本對接的平臺。廣東省還開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試點,試點範圍包括經營者和員工持股試點、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企業體制機制創新試點等。
記者還了解到,廣東率先實行了監管、報備、獎懲三類清單管理制度。2014年12月發布的《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省直部門權責清單(第一批)的決定》,確定了省國資委43項權責事項,未列入清單的,由企業自主決策,充分釋放企業自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