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國務院國資委集中調研 國企改革地方樣本出爐

國企改革進行時,“1+N”政策體系基本成型,試點工作全面鋪開。一些地方和企業先行先試,將“路線圖”變成“施工圖”,形成了一些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和做法。

近日,國資委深入調研上海、廣東、山東、江西、重慶5省市國資監管部門。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五地的國企改革成果有一定的標桿效應,為其他省份的改革提供借鑒,進而促進國有企業改革由點及面,全面推進。

李錦認為,當前國資國企改革的一個特點是,央企改革與地方國企改革相結合,試點推進與總結經驗相結合。地方國企改革走在前面,在探路中提供經驗。地方拉動成為改革向前的動力,地方的經驗和樣本使當前的改革更具活力,支撐人們改革的信心,增加民眾對改革的獲得感。

顯然,各地在落實中央政策的基礎上,正在逐步探索出個性化的改革之路。

上海:最符合國企改革方向

作為地方國資重鎮,上海在分類定責分類改革、管好資本加強監管、加快企業轉型等重點領域的靈活創新,提供了地方國資國企改革的“上海範本”。

李錦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上海國企改革堅持探索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開,使企業成為市場主體,“放虎歸山”、“放水養魚”,這最符合國企改革的方向。

上海率先推行了分類改革,將國企分為競爭類、功能類、公共服務類、混合型4種類型。創新國資管理,從管企業轉向管資本,是上海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一條重要主線。國資委負責資本監管、國資流動平臺負責資本運作、企業集團負責日常經營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國資委主任金興明表示,下一步將以創新資本運作為突破,加快國有資本有序流動,將按一定權重,選擇上海地方國有控股A股上市公司組成上海國企指數,設立“上海國企ETF基金”,鼓勵投資者通過換購基金份額,實現股份流轉。同時,還將籌建不良資產處置平臺,用市場化手段加強余值管理。

上海市國資委系統管理單位分類一覽表(2016年6月)

 

市管

企業

(47家)

一、競爭類(33家)

金融(6家)

產業(27家)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農村商業銀行

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

上海華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申能(集團)有限公司

……

市管

企業

(47家)

二、功能類(11家)

                   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臨港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申迪(集團)有限公司

                     ……

 

三、公共服務類(3家)

                   上海城投(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久事(集團)有限公司

委管

企業

(2家)

                   綠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科技創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事業

單位

(2家)

                   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

                   上海市產權交易管理辦公室

 

 

 

 

江西:激發企業改革內在驅動力

李錦認為,江西抓住了改革的痛點和難點,在企業放權、混合所有制改革、員工持股、不良資產處理等棘手的問題上改革力度大,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江西省國資委還組織企業面向境內外市場化選聘了9名省出資監管企業領導人員,實行市場化的管理和激勵約束方式。

突出問題導向,形成倒逼機制,激發企業改革內在驅動力,是江西省抓國企改革的一條主要做法。針對國企主體意識不強、資產流動不暢、布局結構不優的問題,江西省以激發企業活力為核心,一企一策紮實深化國企改革。

比如江西建工集團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實施員工持股,剝離企業辦社會,構建全新的法人治理結構和市場化經營機制,激發了企業活力,混改後企業資產總額增長了40.5%。

此外,江西大力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實現更大範圍、更高層次的國有資本配置運營。推動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搭建集中統一監管“大屋頂”,省屬企業國有資產實現了統一監管制度、統一統計評價、統一領導人員管理“三統一”。

重慶:探索國有資本投資運營管控模式

李錦表示,重慶國資國企改革最大的亮點是分類搭建了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理清國資監管機構與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權責邊界,探索出了一套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本運營的有效模式。

渝富集團啟動股權類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改革試點,成為為重慶市國資國企改革推動平臺、國有資本優化布局操作平臺和“股權投資、資本運作”的市場化運作專業平臺。通過股權投資,渝富集團共參控股企業55戶,管控資產規模達928億元,凈資產收益率達8%左右。

重慶市國資委按照“一企一策”原則,將企業重大決策、董事會依法聘任或者解聘經理層、經營層薪酬管理等權利授予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這兩類公司依法自主開展國有資本運作,對所出資企業按授權依法行使股東職責,並承擔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

重慶市還通過市場化方式大力去除無效供給,以資本為導向積極培育新供給,優化國有資本布局,促進國有資本合理流動。

山東:省屬一級企業股權多元化

李錦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山東作為北方重化工業省份的代表,其國企改革中承擔的去產能的壓力較大。山東全面啟動了統一監管工作,加速調整原有不合理資本布局結構,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大簡政放權力度,進一步激發了企業發展活力。

山東省從治理結構入手,監管部門不再涉足具體經營活動,轉而構建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模式,實現省屬一級企業股權多元化。山東已分兩次把省管企業30%的國有資本,劃轉山東省社保基金理事會持有。國有資本劃轉後,使國企在股東層面形成多元化利益格局,從而在決策層面相互監督、相互制衡。

十八屆三中全會後,山東省政府制定出臺了19個與國有企業改革相關的文件,並將文件細化分解為20類70項改革任務。山東省國資委表示,除了員工持股需要中央明確相關政策外,其余69項已全部完成預定目標。

此外,山東在組建改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推進高管人員契約化管理、經營性國有資產統一監管、實施財務等重大信息公開、建立防止利益沖突機制等改革舉措走在了全國前列。

廣東:搭建國企與社會資本對接平臺

廣東省國資委主任李成表示,自2014年廣東開展國資國企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試點、規範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以來,廣東率先在全國推出12項創新舉措,大力探索改革發展新途徑。

廣東國企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礎上,大力開展不同所有制企業間資本對接試點,在兩次與民間資本對接大會中,廣東共推出對接項目200多個,引入民間資本超過800億元,搭建了國有企業與社會資本對接的平臺。廣東省還開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試點,試點範圍包括經營者和員工持股試點、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企業體制機制創新試點等。

記者還了解到,廣東率先實行了監管、報備、獎懲三類清單管理制度。2014年12月發布的《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省直部門權責清單(第一批)的決定》,確定了省國資委43項權責事項,未列入清單的,由企業自主決策,充分釋放企業自主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9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