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房控目標變戲法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44501&time=2011-04-02&cl=115&page=all

過去五年裡,上海新建住宅銷售價格同比漲幅,只在2009年戰勝了城市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及GDP——實現房控目標簡直輕而易舉
財新《新世紀》 記者 付濤

 

  「紅得發紫」的劉謙先生,曾在春晚表演過一個魔術「戒指進雞蛋」。在億萬觀眾面前,劉謙竟把主持人董卿的戒指變到雞蛋裡。這匪夷所思之舉,後來引起網友熱議。試圖解密該魔術的人傾向於認為,戒指原本就在雞蛋裡。

  上海剛剛公佈的房價調控目標,讓人想起了神奇的劉謙先生和他的「戒指進雞蛋」魔術。

  3月29日,上海市政府終於在一季度的倒數第三天公佈了今年的房價控制目標:「2011年度全市新建住房價格漲幅低於全市年度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水平,新建保障性住房面積高於商品住房面積,居民住房保障水平明顯提高。」

  消息甫出,精打細算的上海市民,立即就明白了這意味著什麼:上海市長韓正年初在人大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過,2011年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GDP增長8%左右;若以此為據,今年上海新建住房價格控制目標將是漲幅低於8%。

  8%能達到嗎?如果回看過去五年的數據,你會發現這一點也不難。甚至惟一提出要讓房價穩中有「降」的北京,實現目標也輕而易舉。

上海目標解密

  8%,這個目標算不算高?

  空議無憑,還是來看看上海統計局的歷史數據:在過去五年中,只有在樓市瘋狂的2007年與2009年,上海新建住宅銷售價格同比漲幅超過8%,2007年是9.3%,2009年是9.2%。哪怕是剛剛過去的2010年,上海新建住宅銷售價格同比漲幅也僅為7.6%。

  如果細心整理一下過去五年(從2006年到2010年)的統計數據,將上海新建住宅價格增長水平和GDP及居民收入對比,發現更令人震驚。

  從表中不難發現,上海新建住宅銷售價格同比漲幅,超過三大參照指標(GDP、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漲 幅)的幾率極小。在過去五年中,新建住宅銷售價格的年均增幅為5.72%,三大參照指標的年均增幅則分別高達10.62%、11.3%、10.5%。

  惟一的例外是2009年,受國際金融與經濟危機影響,當年上海GDP、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漲幅僅為8.2%、8.1%、8.2%,同期新建住宅銷售價格則上漲了9.2%。

  雖然國內「史無前例的房地產調控」已展開,但2010年的數據似乎說明,剔除特殊的國際經濟因素,上海新建住宅銷售價格同比漲幅戰勝三大參照指標的難度極大。

  這是否意味著今年上海房價漲幅若能與去年相近,就圓滿實現了目標?若與過去五年的平均增幅一致,則將超額完成調控目標?同時,這是否也說明,若非兩年前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再現,2011年上海新建住宅銷售價格同比漲幅低於8%的目標,已可宣告提前實現?

  魔術一經解密,往往平淡無奇。在上海公佈了神奇的房控目標後,截至30日晚,已公佈目標的40個城市,大多「默契地」跟隨發佈了「控速不降價」 的政策。大部分城市與上海相似,將房價漲幅目標與三大參照指標掛鉤,大多數城市房價目標漲幅在10%左右。只有北京提出要「穩中有降」。

數字遊戲

  上述現象引出一個問題:新建住宅銷售價格同比漲幅這個統計數據,為何與上海市民的切身感受差別如此之大?在過去五年中,上海新建住宅銷售價格的年均增幅才5.72%!但很多市民的實際感受可能是:房價兩年翻1倍。

  同樣的問題去年已暴露。國家統計局發佈2009年中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較上一年同比上漲1.5%。這一數據遭嚴重質疑,有網友戲稱「是不是小數點放錯了位置」。

  為回應質疑,統計局宣佈調整統計方法。2011年2月統計局公佈了《住宅銷售價格統計調查方案》(下稱《新方案》),決定從2011年1月起開 始實施新的房價統計方法。但《新方案》除了「不再計算和發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漲幅的平均數」,並分類細化原有指數之外,缺少實質性改革。指望《新方 案》能讓統計數據更接近老百姓的切身感受,或者說更接近實際情況,這是一種奢望。統計局並未否定其歷史數據,今年的「新建住宅銷售價格」仍將延續過去,並 使兩者具有可比性。

  由此來看,歷史上房價統計數據就很難戰勝相關參照指標(GDP或人均收入增幅),現在各地所謂房價調控目標,無異於一場數字遊戲。

  中國工商聯住宅產業商會會長聶梅生表示,在已公佈房價調控目標的城市中,對房價這個概念並無確切定義。部分城市規定的是「新建商品住房價格」,另一些則是「新建住房價格」。這樣的措辭,很容易留下操控空間。

  3月29日,北京公佈其調控目標為: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廉租住房應保盡保,公共租賃住房保障能力明顯提高;新建普通住房價格與2010年相比穩中有降。

  這是迄今為止,第一個提到「降」字的城市。

  2010年北京新建住宅中普通住宅類銷售價格同比上漲達11.1%。從分類來看,普通住宅、公寓別墅和其他住宅三類並列,但其具體何為「普通住 房」,很多業界人士也不清楚。3月30日,中原地產在一份分析報告中也只能提出疑問:這個「普通住房」究竟界定在什麼範圍;新建的相對高端的住宅是否也在 價格控調控範圍,在公文中沒有指出,有待明確。

  在北京統計局最新公佈的1月-2月北京市房地產市場運行情況中,數據僅顯示了1月-2月全市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沒有公佈銷售價格及其變動情況,更沒有「新建普通住房價格」這一房價指標對應的具體數據。

  北京統計局宣傳中心工作人員向財新《新世紀》記者稱,以後房價數據由國家統計局審核,統一發。北京統計局以後不發了。

  由於國家統計局自今年1月1日起按照《新方案》進行房價統計,但新方案裡沒有按普通住宅、別墅公寓、其他住宅等進一步細分,只按照面積分類統計 (因為目前國家統計局按照北京網簽數據進行統計,而該數據並沒有區分房屋類型)。這意味著,北京剛剛提出的房價控制目標,即「新建普通住宅」,未來可能沒 有相應的統計數據來對應。果如此,則北京「穩中有降」的目標,未來將因缺少參照物而「死無對證」。

「一場戲」

  對於市場分析人士來說,房價調控目標的公佈,若純粹是一場遊戲,那也許是最好的結果。令人擔心的是,各地公佈的房價調控目標,由於絕大多數城市只提漲幅限制,事實上再次強化了房價趨漲的市場預期。

  對於掛鉤參照指標的科學性,輿論提出諸多質疑。例如,學者馬光遠提出,房價漲幅與可支配收入漲幅掛鉤是荒唐的。以上海為例,根據2010年統計 數據,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2萬元左右,增長10%只增長了3200元;而上海2010年平均每套房價格為260萬元,增長10%意味著增加26 萬元,這26萬元相當於一個上海居民八年不吃不喝的收入。由此可見,居民收入增長10%與房價增長10%完全是兩個概念。

  事實上,由於長期以來「土地財政」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土地出讓金及相關收入,長期成為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對地方政府及其官員來說,控制房價將影響其直接利益。今年保障房建設,對地方政府意味著「支出增多,收入減少」。因此,「國八條」的房價調控目標要求,在地方上變形走樣,淪為「一場戲」,就不足為怪。

  2010年全國土地出讓金收入2.7萬億元,佔全國財政收入30%以上。同期,全國商品房銷售額為5.25萬億元。全國土地出讓金收入與同期商品房銷售額之比,超過50%。

  當然,變數猶存。住建部近日發出通知要求地方政府,確定房價控制目標時,要在本地區內聽取社會的意見,取得社會的認同和支持;已公佈控制目標的城市,也要以適當的方式聽取社會的意見,酌情調整已發佈的調控目標。

  房價調控之本,仍植根於土地制度及住房市場本身。

  財新《新世紀》記者王晶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