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對沖基金研究機構HFR近期公布的亞洲對沖基金行業報告顯示,今年以來亞洲對沖基金總市值持續下跌,目前維持在1097億美元水平,上季度市值下降21億美元,從2015年底至今市值下降共92億美元。值得註意的是,由於今年以來市值的連續下挫,亞洲對沖基金市值呈2013年3季度以來最低水平。
交銀國際研究部主管洪灝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總的來看,今年最差的兩大塊亞洲市場是中國大陸和日本,香港也受到一定的輻射表現不盡如人意,但其實今年亞洲機會很多。洪灝表示,除了日本和中國A股以外,越南、印尼、印度等國家市場表現很好,整體新興市場表現沒有跑輸大盤,拉丁美洲及俄羅斯表現尤為出眾。
上半年表現堪憂
“今年是全球對沖基金的小年,許多事件的發生超出模型預測。同質化策略較多,因此出現虧損並解杠桿後,同質化策略集體虧錢。” 對沖基金人才協會秘書長郭濤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今年整體看來對沖基金大部分出現虧損,此前去紐約接觸了二十幾家對沖基金中有十多家處於虧損狀態。
據HFR數據,上一季度對沖基金資本外流共25億美元,略高於一季度的同時也是2009年二季度以來最大資本流出。全球對沖基金市值上季度上漲420.6億美元,截至6月30日統計總市值為2.898萬億美元,HFRI對沖基金加權綜合指數二季度上漲2%。
據HFR統計,實質上亞洲對沖基金的總數(不含中國大陸)從2015年底至上季度期間基本未發生變化,保持在1170個左右。同時,除日本以外的亞洲區域內對沖基金規模基本穩定,保持在485億美元左右水平,而泛亞對沖基金及日本對沖基金的資金規模則顯著下跌,分別跌至364億美元與249美元。
一位熟悉市場的人士告訴記者,今年對沖基金整體規模縮水的核心原因主要是全球股票、債券、商品等各類資產呈現低收益、高波動的顯著特征,導致市場跳脫出以往的分析方法和框架,歷史經驗較現有市場狀況而言存在很大差異,參考作用下降。
亞洲地區(除日本以外)對沖基金指數在六月上漲0.8%,2016年二季度共上漲1.4%,而中國大陸對沖基金指數在六月則表現平平,僅上漲0.06%。上海綜合指數於二季度下跌2.5%,由於一季度出現的巨大虧損,截止6月底的共下跌17.2%。
HFR在報告中指出,今年二季度對沖基金在中國與亞太其他地區的投資總體來說有升有降,而日元受到英國退歐的影響,2016上半年對沖基金在日本本土的投資金額略有減少。
HFR的總裁Kenneth J. Heinz在報告中稱,盡管投資於日本本土資產的對沖基金上半年大幅跑贏日經指數,英國退歐和日元的加速升值仍使這些基金遭到一定沖擊。
“日元屬避險貨幣,風險事件發生時匯率上漲股市下跌,日本量化寬松政策的核心本質是通過打壓匯率實現再通脹。”郭濤稱,風險事件導致匯率無法下跌,而現在日本面臨貨幣政策枯竭,政府出去買股票等高風險資產屬於非常危急時刻才會采取的行為,目前政策方面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方法,股市表現也不被看好。因為目前全球經濟增長都不理想,日本實施貨幣政策的效果也相對打了折扣,目前只能靠日本經濟的自我增長,同時借助未來全球的通脹水平的逐漸回歸。
6月日本對沖基金指數下跌2.7%,為2月以來最大跌幅,截止六月底總跌幅為6.1%。日經255指數於6月下跌9.6%,年初截至今日收盤下跌共12.08%。
下一階段匯率是關鍵
今年市場深化嚴重,不僅僅是國別的分裂,板塊的分裂也較明顯,因此對沖基金在眾多種類中或有望脫穎而出。
洪灝對記者表示,今年在脫歐之後出現了一個系統性的行情,脫歐激發或加強了市場對寬松的預期。“對沖基金在脫歐後已經開始有所表現,大部分的對沖基金指數已經開始呈現正收益,尤其是做相對收益的對沖基金。”洪灝對記者稱。
洪灝認為,匯率仍然是一個關鍵因素,就日本來說目前常規貨幣政策已經失效,因此矛盾的爆發一定會通過利率和匯率表現。日本除十七年以上的國債匯率基本為負,股市一定會受到影響。
Heinz還補充,此次投資於中國和亞洲其他新興國家的對沖基金,有效利用了退歐事件造成的市場波動,特別是在短期風險貨幣及大宗商品等方面,定量CTA策略及事件驅動策略亦提供收益。
此前天橋資本(skybridge capital)的首席投資官Raymond Nolte表示,史無前例的貨幣刺激已經使這個國家的債權和股票市場變得非常扭曲。他認為,日本資產在當前環境下顯得非常難以管理,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退歐後投資者風險偏好顯著降低,截至截稿,日元兌美元漲至101.3,兌英鎊跌至132.2。Heinz表示,日本政府最近的貨幣刺激措施試圖讓利率環境回歸正常水平,因此導致日本國債收益率急劇增加,但收益率目前仍然為負,因此,市場呈高度異常狀態。
洪灝同時指出下一階段對沖基金可能出現三個主要方向:首先,匯率和利率的波動出現爆發,市場上下波動將會非常快,因此做波動性的對沖基金下半年會表現出眾;其次,貨幣政策失效時,日本非常可能會出現“直升飛機撒錢”的情況,由於錢比較多,很多原來面臨破產的公司可能起死回生,公司的投資收益率增高;最後,除投資債券以外,高分紅、高股息的資產類別的產品表現值得期待,未來可能成為對沖基金的配置選擇。
“熊市和市場波動爆發時正是對沖基金大放異彩的時刻,而接下來的幾個月行情符合這兩種情況,因此正是沖基金大展身手的好機會。”洪灝告訴記者。
Heinz亦在報告中寫道,亞洲資產價格波動加劇將在下半年給亞洲對沖基金相關投資策略施展拳腳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