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經濟學者研究電磁波風險 喚起民眾關注 陳文雄 用公民魂守護台灣土地

2016-07-25  TWM

一場反高壓電纜行動,讓離鄉背井四十年的陳文雄,進行了一場意想不到的尋根之旅。雖然抗爭失敗,但他藉著出書提醒民眾留意電磁波的潛在風險,讓行動堅定地持續。

迎面緩步走來的男子,臉孔因正午的強烈光線,一時難以辨識。直到進入店門前的陰影下,才看見他隨歲月撤退的銀白髮線,與靦腆微笑同時浮現的深邃法令紋。

眼前的陳文雄,說話速度緩慢,聲線頻率也有如穩定的心電圖般少有起伏。若不是看過他參與「反南投─彰林超高壓輸電線路」運動,拿著擴音器在示威最前線強力批判台電公司的身影,實在很難從這位慈眉善目的長者身上,嗅到一絲「抗爭人士」的激進氣息。

強烈的反差,或許來自陳文雄已經好多年不再抗爭了。

南投─彰林超高壓輸電線路,一條專門供應中科四期與國光石化用電的配電設施,被沿線居民質疑將帶來超量電磁波,自二○○八年起組自救會抗爭;留美博士陳文雄則被鄉親推舉出任副會長,負責蒐集科學證據,闡述自救會主張。

但政府認定台電興建的輸配電設施不至於危害人體健康,這條總長二十四公里的電路於一三年全面商轉。也就是說,陳文雄與自救會長達五年的努力,並未改變什麼。

「這場抗爭以結果來說,當然讓人遺憾,但也不令人意外,畢竟我們發起得太晚。」陳文雄冷靜地分析這場在三年前告一段落的抗爭行動。

「不過,我不認為這場運動什麼都沒有留下。至少,自救會讓很多人知道,電磁波對人體健康存在的風險;光是增進民眾知的權利,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也讓我和出生土地的連結更加深刻。」他接著補充,語氣微微上揚。

啟蒙,留美時期的見證

相信公民力量能改變社會

加深與故鄉的連結,是七十五歲的陳文雄,願窮盡餘生追尋的目標。因為,這是深藏在他心底超過四十年的缺憾。

出生在彰化縣田尾鄉的陳文雄,是十個兄弟姊妹裡的老么,自小備受寵愛,而他也很爭氣,學業總是名列前茅。一九六四年從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系畢業後,在家人鼓勵下赴美留學;七五年取得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農業經濟學博士。

陳文雄在美國求學期間,恰好見證了美國社會運動的風起雲湧。無論是反越戰或性別與種族平權運動,當年的柏克萊學生與周邊的舊金山灣區居民,總樂於扮演挑戰體制的那群人;年輕的陳文雄,也深受公民社會的強大力量所震撼。

看著身邊的美國公民,為建立更理想的國度而投注大量心力,身在異鄉的陳文雄,內心不自覺湧上強烈的鄉愁。他迫不及待想和遠在太平洋彼岸的親友,分享他在美國的經歷,更打定主意一拿到博士學位,就要立刻回到故鄉,為孕育自己的土地打拚。

「那時電話不普及,我經常買一捲空白錄音帶,打開錄音機自言自語四十多分鐘,再把錄音帶寄回彰化給爸爸媽媽聽。」兩鬢霜白的陳文雄說起這段往事,像是想家的孩子。

攻讀博士期間,為紓解經濟壓力,陳文雄取得佛羅里達大學助理教授,以及田納西州國家級實驗室研究員身分。完成學業後,因為父母與妻子一再勸他不要放棄在美國的穩定收入與研究成果,原本計畫返台的陳文雄才在美國落腳,一待就是四十年。

然而,對陳文雄來說,在美國四十多年的生活只是「落地」,內心卻從未感覺「生根」。隨著年歲漸長,他返回故鄉終老的念頭益發強烈,終於在二○○七年從任教的俄亥俄州立大學退休,與妻子搬回彰化田尾出生地定居。

回國後,陳文雄被中正大學經濟學系延攬為特聘教授。

除了教職,他把所有時間拿來感受台灣生活,「只要有空,就到處找老朋友聊天、參加以前來不及體驗的民俗活動,像台南鹽水蜂炮、苗栗賽夏族矮靈祭,對我都很新鮮。」挺身,走上最前線

以電磁波研究證據當後盾

原本只想用餘生補回四十年的空白,但○八年一個尋常的日子,國小同學陳朝吉上門求助,讓陳文雄的人生走上一條預料之外的岔路。

「博士啊,台電要在這裡牽一條很長的高壓電線,電線會經過住家屋頂,電塔也建在農地上,這樣房屋怎麼住人?田地怎麼耕作?這邊你書讀最多,快幫忙想想辦法。」當年的陳朝吉氣急敗壞地說著。

那一晚,陳文雄輾轉難眠。身為凡事講求證據的經濟學者,他知道高壓電線確實對人體健康存在風險,但該怎麼證明電磁波對人體有害?面對這個完全陌生的領域,自己又能幫上什麼忙?他毫無頭緒。

年輕時在美國的經歷,這時突然在陳文雄的腦海中浮現,他相信公民必須透過集體力量,為自己的家園與權益發聲。在關鍵時刻,他沒有說不的理由,只能挺身而出。

經初步研究,確信電磁波對人體健康存在風險後,陳文雄決定組成自救會,接著採取田野調查方式,挨家挨戶拜訪輸電線周邊住戶,說明輸電線商轉後的風險,並邀請鄉親加入自救會,共同與台電交涉。

每次自救會與台電協調談判,最了解相關知識的陳文雄,理所當然地成為領袖;自救會包車北上到立法院、環保署陳情時,陳文雄也是主要溝通代表,「很多鄉親聽到立法院、法院就害怕,但在美國的經驗告訴我,政府機關是為人民服務,我們理性表達訴求,根本不用擔心。」他說。

但是,當幾次談判淪為無效溝通,自救會面對始終不願退讓的台電,也逐漸失去耐性,於是展開更激進的抗議。

自救會會長張豐進回憶,「我們曾為了擋台電工程人員牽電線,專程去買特大號的沖天炮,在沖天炮尾端綁線再點燃,衝過電線,把電線一條一條扯下。」自救會成員陳建樹也說,「我們純粹是對政府的作法看袂落去,才一起站出來。社會需要我們這種『憨人』,才會安定。」動力,遲來的歸屬感

從過程中吸收台灣文化

儘管主要負責「文攻」任務,陳文雄對激烈的「武場」也毫不閃避。他給自己設下的防線是「只要不讓任何人受傷就好。」這場歷時五年的抗爭行動,就像是陳文雄個人的「文化補習班」,讓他在短期間吸收各方面的台灣知識,「我從頭了解地方政治勢力、農業組織;接觸了環保團體、政府官員,讓我對台灣的認識一下子多了好幾倍。」陳文雄笑得像是考了滿分的學生。

從旅美歸國學者,到「帶頭作亂」的運動人士,不免讓親友替他捏一把冷汗,曾經有鄰居憂心地提醒,「你跟人家搞這些抗爭,晚上出門要小心一點,可能有人對你不利。」但陳文雄不在意,因為他一路接收到的正面激勵,遠比勸阻聲響亮。例如他怕替學校惹麻煩,主動向時任中正大學校長吳志揚報告,校長只微笑說:「我們早就知道啦。為家鄉做點事很好啊!」讓他倍感溫馨。

儘管抗爭以失敗告終,但陳文雄不認輸。在輸電線商轉後,他花更多時間蒐集國內外有關電磁波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研究文獻,並將研究所得寫成《來自空中的殺手——別讓電磁波謀殺你的健康》,這本提醒民眾留意電磁波潛在風險的專書,在七月出版上市,「從這一點來說,我們的行動還一直在延續。」他說。

「我過去做的經濟學研究,都只是興趣,但這一次研究的,是和自己,甚至所有台灣人切身相關的問題。我和台灣這片土地,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親近。」陳文雄重申,抗爭過程遠比結果重要,而目前為止,他仍未打算停下腳步。

採訪結束,陳文雄踩著緩慢卻穩健的步伐重新走進陽光下。其實,他所做的一切,從來不是為了對抗,他只是想找到支點,在故鄉的土地上,用力種下遲來的歸屬感。

陳文雄

出生:1941年

經歷:中正大學經濟學系特聘教授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教授

學歷: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農業經濟學博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5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