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金融戰場:銀行系大佬的對決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過渡和蟄伏,第二波轉戰新金融領域的銀行業大佬終於逐一走向了臺前。

在近期的數個財經論壇和媒體見面會上,包括陸金所控股董事長李仁傑、國美金控總裁陳偉、蘇寧金服常務副總裁黃金老、樂視金融總裁王永利、螞蟻金服集團總裁助理黃浩、百度公司副總裁張旭陽等前銀行業高管,帶著新的身份齊齊亮相。

他們身後的企業,無論是股東背景、資本實力,還是金融專業能力、資源整合能力,都是眼下新金融領域最具競爭力的一方勢力。

脫胎於BATJP(百度、阿里、騰訊、京東、平安)的互聯網金融第一梯隊剛剛集結完畢,以萬達、恒大為代表的地產企業,以360、樂視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以國美、蘇寧為代表的零售企業等也開始積極布局自己的互金版圖,迎頭趕上。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進入下半場,行業巨頭、產業資本加速布局。這一批銀行業大佬的入局是否會改寫新金融的格局?金融、產業、互聯網的加速融合會產生何種化學反應?相信答案很快可見分曉。

銀行大佬的新戰場

前段時間轉投互聯網金融平臺的銀行業大佬們終於帶著新身份走到了臺前,他們都曾在國有大行或股份行位居高位,並且在銀行業內擁有不俗的口碑,當初的轉型也曾引起不小的震動。

例如,李仁傑為興業銀行原行長,陳偉曾任招行副行長、平安銀行副行長等職,黃金老為華夏銀行原副行長,王永利為中國銀行原副行長、黃浩離職前任建行網絡金融部總經理,張旭陽為光大銀行原資產管理部總經理。

作為中國銀行業最資深的一批幹將,在過去十幾二十年的時間里,他們見證並參與了整個行業的崛起。而如今,他們又轉投另一個新的領域,參與一個新興行業的建立與發展。

從目前新金融的市場格局來看,除了王永利所在的樂視金融還未正式亮相外,李仁傑所在的陸金所、黃浩所在的螞蟻金服起步較早,已經占據了先發優勢,並打下較好的基礎。

李仁傑加入大陸金所後的“首秀”演講提到,陸金所未來的重要方向在於“財富管理的互聯網化”。其中包括:資產端——全過程立體化風險管理架構、資金端——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精準畫像、建立投資者與產品風險適配體系三個發力點。

而陳偉和黃金老掌舵的國美金控和蘇寧金融都有諸多相似之處,母公司同為傳統零售業巨頭,而在金融板塊,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財富管理都是其主要的業務發力點。

具體來看,國美金融是“金融+場景+互聯網”的模式,即國美電器大量的線下門店、供應鏈體系,與互聯網金融相結合。2016年,國美金融開始全面布局消費金融平臺、供應鏈金融平臺、資產交易平臺、支付平臺、數據雲平臺和傳統金融平臺等六大板塊。

不過相比之下,蘇寧金融起步更早一些。目前蘇寧金融已經拿下11個金融及類金融牌照,基於業務性質,內部劃分了七大業務線:支付賬戶、投資理財、消費貸款、企業貸款、商業保理、眾籌、儲值卡。

其中,蘇寧金融的支付業務已經擠進互聯網支付市場份額的前十;理財業務方面,截至目前,蘇寧理財服務用戶超千萬,交易規模達1800億元;另外,眾籌業務的規模排名也較為靠前。

百度金融雖然起步早,但一直未能真正發力,直到2015年12月,百度宣布組建金融服務事業群組(FSG),由消費金融業務、錢包支付業務、互聯網證券業務為主體的整體框架基本穩定下來。

2016年6月,百度金融服務事業群組連續迎來三次人事調整,在銀行業資管大佬張旭陽和陸金所前執委黃爽加盟後,朱光升為百度公司高級副總裁,順帶也提升了FSG在百度的地位。

隨後7月,張旭陽第一次以百度金融副總裁的身份出現在大眾面前,在演講中他也談及了對於科技金融的看法、百度金融未來的發展方向的規劃,不過核心還是聚焦在他所熟悉的財富管理領域。

他提到,中國的財富管理、資產管理行業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市場,而百度在過去積累了大量的人工智能、金融雲和大數據的先進技術,如果能夠把技術與金融進行融合,將是一個很大的藍海。

有意思的是,曾經在銀行業對陣廝殺的他們如今又轉換到了新戰場。不過,這幾位銀行業大佬的新角色能帶來多大的驚喜,在新戰場的比拼勝負幾何,尚需一段時日的檢驗。

雙向選擇的必然結果

金融業高管加盟互聯網金融機構一度被解讀為新金融行業崛起的風向標,在此之前,互聯網金融行業已經迎來過一大批銀行業人士,除了少數銀行業高管,各業務部門骨幹早已遍及各個互聯網金融機構。

不過,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這種銀行業高管流入的速度明顯加快,級別也越來越高。究其原因,一方面,銀行業轉型在即、風險加大、薪酬縮減帶來的壓力日益增大;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新勢力快速崛起、行業監管日趨明朗。

此外,多位轉投互聯網金融機構的銀行業大佬也都曾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希望突破自我、涉足新的領域也是其下定決心轉換跑道的重要原因,因為在傳統金融機構里的個人發展和業務創新已很難有大的突破和驚喜。

而從企業端,以及整個新金融的發展階段來看,吸納更多銀行業大佬入局有一些必然的原因。

第一,在被互聯網思維深深洗滌過一遍之後,互聯網金融開始回歸“金融的本質”。

盡管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監管條例並未正式落地,但從監管的思路和趨勢來看,越來越向傳統的金融監管靠攏已是大勢所趨,資質或牌照將成為一個關鍵門檻。當然,它可能以任何變相的方式存在,就比如P2P要求對接銀行做資金存管。

最近,央行行長周小川與IMF總裁拉加德對話時也提到,“我們鼓勵互聯網公司發展,但當它們開展金融業務時,在當前的情況下,它們需要遵守現有規則。”只要涉及金融業務就需要牌照或遵照既有規則,這一點已經非常明確了。

資質或牌照是對能力的一種證明,對於互聯網金融機構而言,未來如何證明自己在金融業務上的專業能力將變得愈發重要,而引入一流的金融業高管可以加強這一塊。

第二,目前,互聯網金融最核心的幾塊業務:理財、融資、支付,基本可以對應到傳統銀行的存、貸、匯。另外,包括互聯網金融最核心的風險管理等很多重要崗位都與傳統的銀行業務有密切的聯系。因此相對於其他傳統金融機構,銀行業機構一直是被挖角最多的地方。

不管是對於各家機構,還是整個行業而言,這些銀行業大佬的加盟都被寄予厚望。畢竟從他們過往的經歷來看,都是視野開闊、銳意創新的“改革派”,曾經在銀行業的變革和發展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

例如,李仁傑掌舵之下的興業銀行,以“黑馬”之姿成為股份行中的佼佼者,拿下了“同業之王”的標簽。張旭陽曾參與開發了國內第一款人民幣個人理財產品“陽光理財B計劃”,被視為銀行資管變革的標誌性人物。

王永利和黃金老則是出了名的學者型銀行家,兩位除了在學術研究上均頗有造詣外,也是業內知名的實幹家。例如,前者曾是中行分管部門最多的副行長,分管著IT、財務等16個核心部門。

陳偉的經歷則更豐富,從央行到招行、平安,再到陸金所、國美金融,從監管部門到商業銀行,再到互聯網金融機構,已經經歷了多次轉型。其中,在招行時期,她主導參與了“一卡通”的推出,為招行零售銀行的地位打下了重要基礎。

當然,過去的成功並不意味著他們在新的領域就會一片坦途。他們能否真正轉換思維、適應新的節奏,能否撬動既有資源、快速做出成績,都是橫在他們面前的一道難題。

以樂視金融、國美金融、蘇寧金融為例,它們均為樂視、國美、蘇寧既有生態延展出的一塊全新業務,金融板塊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倚賴於原有的資源。作為“後來者”,這些金融板塊的掌門人能否很好地撬動和協調內部資源就成為關鍵。

而陸金所、百度金融、螞蟻金服經過前幾年的積澱,整個業務規模和布局,甚至員工人數都已經頗具規模,作為“後來者”,李仁傑、張旭陽、黃浩的挑戰可想而知。

畢竟,在他們之前,因為無法適應新的環境、難以撬動既有資源而立足的案例並不在少數,中國進出口銀行原副行長曹彤、興業銀行原副行長鄭新林就在加盟微眾銀行後不久便選擇了離開。

最近一個案例是,工商銀行原電子銀行部總經理侯本旗,今年3月,他離開工行低調加盟正在籌備的民營銀行“中關村銀行”,擬任行長一職,不過還未等到銀行開業,他便黯然離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2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