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空中巴士”巴鐵試驗車啟動路面測試 可載客300人

幾年前或許你還對車“吃”車的想法嗤之以鼻,以為是天方夜譚,但是今天,車能“吃”車真的變成了現實。

我國自行設計研制、全面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空中巴士”——巴鐵1號試驗車,在河北秦皇島北戴河區開始啟動綜合試驗,試驗包括剎車距離、摩擦系數、耗電等,檢驗車和路、人和車的關系。

巴鐵1號試驗車為一節車廂,車長22米,寬7.8米,高4.8米,額定載客數為300人。消息人士透露,此次路面測試跑全程不過300米。有網友質疑稱:“300米是開玩笑吧,還沒跑起來就停下了!”

據巴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介紹,“巴鐵”是一種新型的大運量公共交通工具,設計適用於城市主幹道路面的上空,依靠電力驅動,采用大運量寬體高架電車設計,隆起的架構設計上層載客,下層鏤空部分可以正常行駛高度2米以下的車輛,被網友戲稱為“能吃車的地鐵”。

巴鐵公司此前對外宣稱,“巴鐵1號”試驗車是世界首輛電力驅動的新型道路上部空間載客運輸的公共交通工具,其環保、緩堵、節能的優勢將有效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有效減少“城市病”的問題。

巴鐵公司總工程師宋有洲表示:“理想狀態下,‘巴鐵’最高時速可達60公里,平均時速40公里。”目前普通公交大巴的平均時速為15公里-20公里。

不過對於巴鐵的這種說法,還是有不少的質疑聲。北京工業大學交通研究中心教授陳艷艷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城市交通現狀複雜,橋梁高度、電車高度、綠化帶、私家車和社會車輛的行駛要求都會影響‘巴鐵’上路。”還有不少市民擔心交通安全,“現在小車肆意變道太多了,萬一撞上怎麽辦?”

不過作為全球首輛建造完成而且已經測試上路的新型交通運輸工具,“巴鐵”的出現更多地受到了業內人士的鼓勵,幾名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業內人士幾乎一直認為該方案對於緩解區域交通的壓力具有積極意義。

智車優行創始人CEO沈海寅對第一財經表示:“‘巴鐵’的項目還是非常具有原創性的,在中國缺乏原創的創新環境下,不管這個項目最終是否經得起考驗,至少做出來了,還測試了,應該鼓勵。”

普華永道旗下思特略全球合夥人、汽車行業分析師彭波對第一財經表示:“對於中國來說,任何新型交通模式、交通工具和交通系統方面的創新都值得研究和鼓勵,‘巴鐵’的案例是中國公共交通領域目前所看到的最具創新的模式,盡管障礙還不清晰,但這是中國所需要的,也是全球首創的,值得好好研究。”

今年5月,‘巴鐵’空中巴士的照片首次在網上公布時,大多數人以為是個玩笑。“這還怎麽在下面開車呢?太恐怖了!”不少網友覺得這個想法太瘋狂。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認為這個項目是拿來騙投資的。不過,目前究竟誰在投資‘巴鐵’項目還不清楚。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券商投資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還沒有接觸過任何一個參與該項目的投資人,確實比較難評估,但是這東西的確是新事物,對局部城市交通將有所緩解,提出了全新的積極方案。”他還認為,對中國來說重新修建軌道不是難事,只要政府有決心,肯定能建成。

2010年,“巴鐵”披露空中巴士項目,今年5月,在北京的高新技術展會上正式亮相。“巴鐵”設計師宋有洲表示:“原車型已經在建造中,並且已經簽署試點協議,未來將與包括南陽、秦皇島、沈陽、天津和周口等5個城市的政府合作,進行用車試點。”

據“巴鐵”公司介紹,此次在秦皇島測試的只是目前在建的車廂中的一節,實際上路的空中巴士將由4節車廂組成。而此前有測算數據顯示,“巴鐵”每建造一公里的成本僅為地鐵的16%-20%,能夠至少緩解主幹道35%的擁堵。而且一輛“巴鐵”可以代替40輛普通公交大巴的燃油,每年可節省864噸燃油,減排2640噸。

目前全球範圍內都沒有類似“巴鐵”的案例。有外國網友評論稱:“這是中國在公共領域創新的為數不多的案例之一。”高風咨詢董事總經理、汽車行業分析師羅威(Bill Russo)對第一財經表示:“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任何創新都要有接受質疑的勇氣。”

他還表示,“盡管‘巴鐵’無論從實用性或者政策層面都會面臨巨大的挑戰,尤其是對基礎設施建設、道路法規制定和人們行車習慣等方面的考驗,但是從創新的角度,對於提升中國制造業確實有其積極意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4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