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華龍一號技術融合已通過專家評審 下半年抓緊實施

第一財經記者獨家獲悉,備受關註的華龍一號核電技術的融合已經通過了高級專家評審階段。未來華龍一號的融合進程還將加快,該技術已經被明確為中國核電在海外與美國等世界核電強國進行競爭的招牌技術。

據第一財經了解,十天前的7月21至22日,有望載入核工業史冊的“華龍一號技術高級專家評審會”在北京舉行。此次專家評審會的結果,將對華龍一號未來的融合方案起著重要性的參考作用。出席該會議的一位專家向記者透露,中核集團和中廣核在華龍一號技術的融合工作上,還需要進一步做工作。

華龍國際核電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華龍國際”)董事長鄒勇平今年4月6日曾對《中國電力報》說:“目前,相關單位給華龍國際的要求是在今年上半年把融合方案拿出來,經過各級專家評審後,下半年進入實施階段。時間很緊,但是我們一定會抓緊完成。”

由中核集團和中廣核出資5億元人民幣註冊成立的華龍國際於1月22日正式開業。這兩家公司在華龍國際中的股份是五五開。

華龍國際成立後的使命是,“致力於持續融合與發展華龍一號自主三代核電技術,統一管理並實施華龍技術、品牌、知識產權等相關資產在國內外的經營”。

華龍一號由中核集團推出的ACP1000技術和中廣核推出的ACPR1000+技術融合而成。這兩種同樣機型的技術在本質上並無太大區別,均由第二代核電技術改造而成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核電技術。這兩種技術對外都統稱“華龍一號”。

記者了解到,國家把中核集團的“華龍一號”和中廣核的“華龍一號”進行融合成為未來的華龍一號,其目的是協調這兩家企業“一個拳頭”應對國際競爭。

2015年12月30日當天,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在見證上述兩家企業簽署共同投華龍國際的協議及公司章程時說,該公司的組建,既是一項政治任務,也是一個戰略決策,對於中國自主三代核電發展和中國核電“走出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努爾·白克力強調,華龍國際組建後,作為華龍技術開發和海外市場推廣的唯一平臺,抓緊實現華龍技術的融合統一。中核集團、中廣核不再單獨開發新的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

華龍一號技術融合工作是在2013年4月25日開始的。2014年8月22日,中核集團和中廣核簽署了技術融合協議。

中廣核還打算把華龍一號用在英國。2015年10月21日,中廣核和法國電力集團(EDF)在倫敦簽訂了英國新建核電項目的投資協議,前者牽頭的中方聯合體將與法電共同投資興建英國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HPC項目),並共同推進塞茲韋爾C(SZC項目)和布拉德韋爾B(BRB項目)兩大後續核電項目,其中BRB項目擬采用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

不過,這一計劃可能存在變數。HPC項目原定於英國當地時間7月29日上午簽署合同,然而就在落筆敲定的11個小時前,英國方面意外宣布項目暫停,要“推遲到秋季再做決定”。

根據去年三方簽署的協議,在造價為180億英鎊的HPC項目向中,由中廣核牽頭的中方企業將占據其中33.5%的股份。

除了英國之外,阿根廷也有望試水中國的華龍一號。

中核集團在2015年年底稱,在當年11月15日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次峰會期間,中核集團與阿根廷核電公司簽署了阿根廷重水堆核電站商務合同及壓水堆核電站框架合同。這“標誌著中核集團與阿根廷核電公司將合作建設阿根廷第四、第五座核電站,‘華龍一號’核電技術落地阿根廷”。

華龍一號還將走將更多國家。“中國力爭2030年前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造約30臺海外核電機組。”中核集團董事長孫勤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對新華社說,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經或正在計劃發展核電的有41個,“一帶一路”周邊國家11個。

中廣核董事長同樣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向新華社表示,我們相信華龍一號未來將躋身全球核電市場份額前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3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