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新興消費品投資機會 國老

http://xueqiu.com/8018540373/24545568
傳統行業消費類大牛股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的吃、住、行方面,美股在過去的50年和港股近十年來出現,如巴菲特重倉股可口可樂(51年150倍)、寶潔(43年131倍)、沃爾瑪(41年1731倍),港股中的青島啤酒(13年58倍)、恆安國際(12年39倍),這類大牛股其實與這段時間美國及中國經濟高速成長密切相關,更與大眾消費行為密不可分。41前如有人買一萬美元沃爾瑪股票持有至今的話,就升值至1751萬美元成為富豪,看起來增長倍數有一千多倍很高,其實折算每年複合增長才19.9%,這就是複利的威力。
    未來這些公司的增長空間還有多大和這些行業是否還有機會出現此類大牛股,我的看法是這些大公司全球業務開拓得差不多了,如可口可樂近15年來股價只增長30%,遠跑輸通脹,我的理解幾十年來當可口可樂從美國到歐洲再到亞洲市場一個國家一個市場不斷的開拓後,全球市場已基本覆蓋,只有朝鮮和伊朗等少數國家沒進入,且原喝可樂的人有些也轉喝茶和其它飲料,原來的高速成長變成近年來非常緩慢的增長。像我二十多年前看TVB劇集時經常看到劇中演員從冰箱拿出可樂來喝,當時的可樂對我來說是奢侈品,當年我最大的心願就是長大以後家裡有台冰箱,裡面裝滿可樂隨便喝,這是我在那個年代的中國夢。我想當年應很多人有和我一樣的夢想,這些夢想變為現實的同時也造就了可樂在國內這些年業績高速增長,當今天人人都可像呼吸空氣一樣普通地消費可樂時,這家公司或這類行業的天花板已到來。在成熟市場,這些傳統消費品牌深入人心和有規模的生產成本優勢後,同類行業往往較難有這些巨頭那麼大的成長空間,投資人從這類股中挖掘大牛股的機會也就更少。過去幾十年解決大眾吃喝方面產生了很多大牛股,那除吃喝以外,大眾還有那些需求?
    我分析巴菲特和彼得林奇過去四十年間巨大的複利收益,主要是他們找準這四十年處於黃金週期的行業如消費、醫藥、金融、汽車類公司,然後投資其中龍頭股或優秀成長型公司。今天這些行業已從2到9發展成為天花板的行業,有些企業每年的增長由原來的30-50%變為6%甚至負增長,所以我們不要盲目抄他們投資標的,而是學習他們的投資哲學,結合每個人的能力圈去挖掘今天處於黃金週期行業的潛在大牛股。
    與過去巴菲特年輕時代人們主要看報紙和電視不同,今天全球用戶娛樂和社交的方式以電腦和智能手機作為普及的生活方式,甚至說和水與電一樣成為必需品也不為過。這些處於黃金週期的網絡或電子類股票,我稱之為新興消費品,難道只有吃喝才叫消費?因為如QQ或微信,淘寶,360雖為虛擬產品,但已融入為我們生活的重要部份。
    2000年科網股泡沫讓很多人傾家蕩產記憶尤深,甚至一輩子再不碰科網股,但當年行業不成熟很多公司只有概念而不賺錢,而今天很多網絡巨頭如GOOGLE,騰訊等成為現金最多業績增長很快的公司,騰訊上市9年上漲100倍。我實在搞不懂人們印像中最賺錢的銀行和地產行業為何要每年要不斷進行各種融資,如果沒有這些融資,他們的利潤會怎樣?老巴也說過不投科網股,讓很多他的信徒也對望而生畏。我的理解是他不投科網股是在堅守自已的投資哲學,他一直說只投自已看得懂的公司,他不用GOOGLE更不用QQ,如果他跟風買了這些股票,那他就不是巴菲特了。(插曲:我們班幾十位同學在09年底成立了一個基金,去年淨值在0.75時我和負責操盤同學見面或電話推薦過三次以上將所有股票賣出全倉買入QIHU,並說一年後基金很大機會漲一倍有1.5淨值,我剛折算下如當時全倉買入按昨天QIHU收市價計基金淨值有1.95元了,但我剛查看2月底的基金淨值已變為0.65,到今天淨值可能更低了,因為重倉茅台。當時我這同學不肯買360和我說的原因是巴菲特為何不買科網股,而茅台是存在上千年了是國酒,未來還在存在上千年之類云云,我暈,投資是否要搞得那麼複雜,今年1月初也給他強烈推薦過Tesla,也沒有買入)投資人應不斷學習和總結,與時俱進,更多關注當下普通大眾的生活更需要什麼,從生活中發現大牛股。現在80、90這些年輕人很少看報紙看電視了,他們都是用電腦或智能手機,我堅信未來5年內這類TMT行業會巔復更多傳統行業,因為這些行業的出現更方便用戶。舉幾個例子,以前我們在書店買書,現都在淘寶或噹噹買了。我年輕時是用索尼隨身聽錄音帶成長的,現在的90年估計不知錄音帶為何物了,因為現在有免費且海量的MP3,隨便下載在手機上便可聽。我當年玩的任天堂(紅白機)魂斗羅,超級瑪麗及後來的PS2及XB也早給網絡遊戲所取代.這是一個時代的進步,其實你會發現人們需要的東西沒有變化,只是渠道或體驗的方式改變了,也就是在這個時代的變革中美國的網絡時代巔復了日本的電子時代。淘寶成立至今十年從零到一萬億的銷售額,讓更多傳統零售商驚醒,Tesla汽車花一個多小時充滿電後可跑480公里,現已在測試900公里了。360讓人人都可免費享受安全衛士和殺毒的保護,在前幾年,我的電腦有時因有一些插件或木馬連收費殺毒都無法殺除,連我這樣的IT創業者也只能做格掉C盤重裝的方式來解決,現有360我相信不用像我以前那種苦逼和無奈了。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也是新興消費品黃金週期初始階段,就像十年前聰明的資金選擇以中國等新興市場投資獲得巨大回報一樣,如投資者忽視這類新興行業,就會錯失良機。本人未來五年重點關注和研究TMT、新能源和醫藥行業中的龍頭和優秀成長型企業。
     投資說複雜也複雜,悟透了也就很簡單,就像太極或詠春,簡單的招式練到極致就是絕招。

附我朋友@金眼投資 統計的美股及港股近年來大牛股:
查看原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893

不要盲目相信權威 國老

http://xueqiu.com/8018540373/25376924
  麥克在這次午餐上,自始至終都沒有一點食慾。他被巴菲特的談話深深吸引。於是他不斷談起自己在投資上的疑問。想到如今很多投資權威人物的經驗,他問巴菲特:今天的市場上,有很多關於權威人物的投資介紹,對於這些的投資專著出版,其中有很多的投資理論知識,您認為對我們投資者而言是否有益?
   小夥子,包括我給你的指導,你也只能作為一個參考的經驗。因為它未必適合其他的投資人。我早已經說過,沒有放之四海皆通用的理論,不要盲目相信權威。面對著紛繁複雜的股市,很多投資者都會產生在大海中航行卻失去羅盤的感覺不知道正確的道路在哪裡。這時候,股市中充斥著的各種各樣的信息以及投資建議就成為了他們的救命稻草。
   很多投資者總結的投資秘訣就是相信股市中名聲最大、最成功的投資者的意見。有 股神之稱的巴菲特自然是無數次地被投資者視為了投資坐標,投資者對巴菲特的投資理論深信不疑,有的甚至已經到了盲從的地步,幾乎每次巴菲特投資後都會有一大批投資者跟著瘋狂購買。但是巴菲特卻提醒這些忠實的擁護者,在投資的時候不要被權威的意見所左右,要相信自己的判斷能力,要勇於挑戰權威。巴菲特本人就是因為不盲目地相信權威,敢於挑戰權威才取得了他今天的成就。
   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在投資界享有很高的聲譽,他的理念對當時企業資產評估的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是巴菲特卻覺得老師的這個理念存在缺陷,他認為格雷厄姆只看到了企業的有形資產卻忽視了無形資產,企業和其他機構不同的地方就在於企業擁有品牌價值,雖然企業品牌屬於一種無形資產,但它卻能為企業帶來非常豐厚的實際效益。而格雷厄姆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他的評估理念已經產生偏差
    1963年,巴菲特將眼光放在了一家服裝廠上,這個廠家的產品並沒有很大的競爭力,只是股票的價格比較便宜。當然這並不是巴菲特投資的原因,他是看重了這個廠家的無形資產,所以才出手購買的。為了達到能控股的地位,巴菲特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不斷地追加投資,最後這家公司的發展甚至超過了巴菲特一開始的預計,給巴菲特帶來了十分豐厚的回報。
    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最喜歡的投資方式就是以最低的價位購買股票,然後等到股價上漲的時候拋售,從中賺取差價。本來巴菲特挺讚賞格雷厄姆的這種投資理念的,但是在遇到投資大師費雪之後,巴菲特的觀念改變了。他明白投資股票最關鍵的不是從中賺取差值,而是應該看這個股票有沒有發展的潛力,放在手中還能不能繼續增值,如果不能,不管股票價格多低都沒有購買的必要。巴菲特從兩位投資大師的身上總結出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投資理念在投資之前要先對被投資企業有一個全面、徹底的瞭解,在確定這個企業符合自己的要求後,再考慮股票價格方面的問題,而且只有當這兩個條件都滿足的時候才能出手購買。
   巴菲特不盲目地相信權威並敢於挑戰權威的個性使得他在投資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順,終於成為華爾街上叱咤風雲的 股神。華爾街對他的評價是:巴菲特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他的自信和膽識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他不僅能將格雷厄姆老師創建的理論運用自如,更難能可貴的是他有勇氣挑戰權威並付諸於實際行動。
   投資者不僅應該學習巴菲特的投資理念,更應該學習他敢於挑戰權威的勇氣。對於專家意見,除了虛心學習之外更應該大膽地超越,這樣才能不斷地增強自己的實戰能力,取得更大的成績。巴菲特曾說過:要相信自己的判斷,我的投資就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判斷,只要是我感覺能夠賺錢的股票就一定會大膽地購買。
   當然,巴菲特的判斷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建立在他對所投資企業全方位詳細的瞭解上的。巴菲特說,只要他在對企業進行瞭解後,發現自己滿意 這家企業的狀況,就會義無反顧地購買該企業的股票,至於那些所謂的股市行情、專家意見完全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他只相信自己的判斷。
  巴菲特之所以對所謂的專家意見嗤之以鼻,是因為他完全不相信有能夠預測市場走勢的人。他曾經給投資者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拿出10張圖片,讓被測試的人選出他認為最漂亮的一張,然後看看哪位被測試者選出的照片能夠得到大家的公認。所有被測試者在聽完了介紹之後,在選擇時都放棄了自己的審美觀點,都不去選擇自己認為最漂亮的那幅畫,而是考慮哪張圖片是大家都喜歡的。巴菲特希望能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投資者,預測市場走向是非常荒謬的。因為在股市中,那些所謂的專家在進行投資判斷時也會受到他人的影響,他的預測不是自己的意見,而是綜合了市場上所有觀點之後得出來的。所以他們給出的觀點絕對不能作為投資者投資的指南,他們的預測只是反映了市場的一個現狀而已,只能作為參考。
  對於那些號稱自己能夠預測市場的專家,巴菲特曾經說過一句玩笑話,他說:如果他真的能夠預測市場,那麼即使他只有1美元也足以顛覆整個股市了。如果投資者每天在投資的時候,腦中都充斥了各種各樣的意見的話將很難有大的收益。
  在巴菲特眼中,股票市場只是一個進行股票交易的地方,和任何其他的市場一樣,股票市場也會受到很多複雜因素的影響,未來的走勢永遠是不明確的。所以他絕不會去對股市的發展進行什麼預測,也不會預計股市什麼時候會迎來牛市什麼時候會迎來熊市。當然他更不會相信所謂專家的預測,因為如果真的有人有這種能力那他早就賺一個盆滿缽滿了,絕不會每天靠預測市場走勢來混飯吃。
  巴菲特在公司召開的股東大會上說過:我們公司絕不會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對未來的股市進行所謂的長期預測,過去不會,現在不會,將來更加不會。市場投資本來就是一個賭注,如果投資者妄圖通過對市場的預測企圖達到收益的最大化和損失的最小化,那很可能會掉進更大的陷阱裡面。巴菲特永遠都是靜靜地跟在投資者的後面,在他們瘋狂追逐的時候保持冷靜,在他們失望的時候果斷出擊。巴菲特長期投資的策略也是他不去預測股市的原因之一,他覺得股市的不確定性恰恰是長期投資者所需要的,只要能夠堅持長期持有某些股票就不用擔心股價波動帶來的損失,還可以在股價下跌的時候大量買進合適的股票增加未來的收益。巴菲特不僅不會以所謂專家的預測作為投資的指南,甚至會拒絕用 內線消息去投資。1968年,當巴菲特正在進行他收購保險公司的計劃時,他的助手為他購買了價值5萬元的股票。雖然巴菲特知道這5萬元的股票能夠為他帶來利潤,但還是堅持撤銷了訂單。因為巴菲特也得到了這家保險公司將會被人高價收購的內線消息,就在他撤銷訂單的第二天,這個內線消息被公佈於眾,很多員工都為公司失去了一個賺錢的機會而遺憾。但巴菲特說他不可能在自己沒有親自調查的情況下僅僅憑藉一個內線消息做出投資決定,這是他一直堅持的投資準則。
  就像巴菲特一再強調的那樣,大多數人的意見並不能改變自己的態度,想要在投資的路上越走越遠,獲得高收益就要堅持自己的判斷,拒絕隨波逐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700

再向各位小夥伴推薦一篇投資好文章 國老

http://xueqiu.com/8018540373/25419917
哈里斯·庫珀曼 為什麼要投資小型公司-5年上漲5倍

投資的海洋中常常游弋著一些運營規模較小、多數投資者聞所未聞的資金。這些資金的目的不是要建立一個投資帝國,而是只滿足於管理最多10億美元資金規模,因為小額的資金有著大資金不具備的靈活性和增長潛力。這些投資者有著絕對令人難以置信的投資紀錄,而且有著充滿智慧的投資哲學。哈里斯·庫珀曼就是這樣一位傑出的投資者。

哈里斯認為,投資其實是在承擔風險儘可能小的前提下獲得最佳的收益。要做到這一點,你需要找出最大的上漲收益存在於何方。多項研究表明,在過去100多年,規模較小的公司股票價格增長高於大型公司的股票價格增長,而且超越幅度經常很大。

讓我們仔細想一想,沃爾瑪是一家運作良好的公司,其股價在未來5年可能會增加一倍,也許可能增加兩倍。但它能漲5倍嗎?不太可能吧。10倍?算了吧。然而,在未來5年有成千上萬家小公司的股票將增長5倍,其中數百家將上漲10倍。哈里斯認為,問題是要找到他們,認清他們在做什麼,並計算出它們為什麼要漲。這就是哈里斯在過去10年的工作。在他的投資中,已經有數十家公司上漲5倍,其中有些甚至上升了10倍和20倍。

人們總是覺得,小公司是投機性的、不穩定的、有危險性的,他們中有些有著欺詐行為。這些都是事實。過去一年所發生的事件表明,大的、備受尊敬的公司也有很多不光彩的事情。許多備受尊敬的公司已經不再存在,而其他很多的股票價格也被腰斬。讓我們面對現實吧,投資總是有風險的。哈里斯認為,如果你願意買入一家大公司的股票並承擔可能一無所有的風險,不如持有一家小型公司,至少它有可能在未來5年上漲5倍,有多少大公司股票價格可以漲5倍呢?

當然,在投資小規模公司的時候,因為他們更不穩定,投機性更強,所以需要將資產配置多元化。如果你不想分散投資和沖淡收益,那麼持有較少的公司股票意味著你要更加瞭解這些公司。最後,哈里斯指出小盤股的投資是讓大家找到那些可以在5年裡漲5倍的股票,並且不會因為錯誤選股而帶來嚴重損失。

人們常常想知道,為什麼市場存在「5年5倍」的股票。這是因為,這些企業規模太小從而使得證券公司等金融投資機構沒有費用收益,所以關於他們的研究也少,也不受關注。他們滑過了華爾街城堡的裂縫。找到這些公司需要時間和努力,但是其回報是你投資於任何成熟公司所不能比的。成熟的企業無法快速成長,他們已經變得官僚主義,不能快速創新。在成熟的公司,管理團隊的收益只是那裡的工資而不是股價增值。這是因為大多數成熟的公司已經被公平定價,即便是管理團隊也認識到,股價沒有太大上升空間。

相比之下,哈里斯認為規模較小的公司往往被錯誤定價。管理團隊常常擁有公司的主要股權。規模較小的公司都是創新領導者,可以在很小利潤基礎上迅速增加收入和利潤,這些因素組合可帶來壯觀的股價上升局面。

讓我們來談談風險

投資是純粹的管理風險的過程。公司會破產,翻閱資料查看1950年大公司的名單,它們中很少能存活到現在。再往前推20年,1930年代的公司基本上已經滅絕。在投資中,你的目標是確保你所投資的東西在今後幾十年裡依然存在。

大量的投資灰飛煙滅。除非投資於可以在5年裡上漲5倍的公司,否則,你會面臨破產的風險,但卻沒有相應的風險回報。我們從最近的金融危機中認識到的一個教訓就是著名公司的風險並不比小公司少。

在眾多投資中,投資者會犯錯誤。我們需要獲利股票的收益抵消錯誤決定帶來的損失。正確的決策帶來20%收益,但在失敗的投資中損失50%,這是不划算的。我們需要在自己正確的時候獲得500%或更多的收益,這樣在錯誤投資中損失掉一半也不會影響我們的投資收益。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把重點放在不會變成炮灰的公司。

哈里斯只投資於他所明白的東西。他不投資於科學技術或生物技術股票。他也不喜歡投資那些被政治左右的東西,因為你永遠無法預測政治家最有可能會怎樣做。他會儘量避免投資於具有法律風險的公司,因為任何事情在審判中都有可能發生。他也不投資於今天正在不斷損失,但幻想未來會賺錢的公司。他很少頻繁換倉,他從來沒有對看起來似乎很便宜的,但瀕臨倒閉的企業進行投資。

他買那些具有容易理解的業務模式,管理人員具有相當大所有權份額的企業。他買那些企業內部員工沒有高額薪酬,同時公司繼續在公開市場購買自己企業股份的公司。他還買資本高回報的企業。他買的企業正在迅速成長但都很便宜,因為它們是不知名的。

他只投資於那些很確定的事。投資的好處在於,如果你不能找到合適的介入點,你可以坐在那裡,什麼也不做。投資最重要的是不賠錢。投資小公司最有意思的是,你可以經常發現很多公司的股價只是稍微比其賬面價值高,並且市盈率倍數非常低。這些公司都是有著非常小的風險,但是卻有著很大的上漲潛力。堅持持有這些公司,你將做得很好。

如果你不明白公司是如何賺錢的,就別碰它。如果它虛構非常大的承諾,迴避它。如果內部人士拋售股票,迴避它。如果管理層的工資很高,迴避它。最重要的是,確保你投資的公司有著5年增長5倍的潛力。否則,你承擔的風險沒能為你帶來足夠的回報。生命太短暫,別承擔無謂的風險。

便宜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每個人都告訴你,他們希望購買便宜的股票。這是什麼意思?有這麼多的指標在那裡:價格銷售率、PE、PB或現金流量。哪個是最主要的呢?

哈里斯認為,人們往往陷入幾個關鍵指標的狹隘視野裡,從而使得他們失去了大局觀。大多數小公司最終也不會成為下一個通用電氣。他們要麼成炮灰,要麼到達一個更高的平台陷入停滯,要麼被大公司收購兼併。在思考小公司的時候,你真的需要問自己,這家公司在數年後價值幾許,大公司會為這項業務支付多少資金進行收購?請記住,收購會節約成本並創造協同效應。出於這個原因,收購方很可能願意支付比市場定價更多的資金。

這導致了一個更大的問題,今年盈利的好壞還重要嗎?大概不會那麼重要了。大多數人都知道公司今年的盈利大致將是什麼樣子。他們甚至有一個關於明年收益的合理猜測。沒有人知道三五年後會發生什麼事。這就是你應該集中注意力的地方。尋找那些將來盈利是今年數倍的公司,尋求增長性。

數據庫會給出那些以去年收益為基準而看起來很便宜的股票。通常,他們很便宜是因為人們認為其收入不可持續。一個公司股價在5倍的市盈率交易,這並不代表它很便宜。如果沒有成長性,投資這樣的公司使得你承擔了一個沒有太大上漲回報的風險。即使你是對的,你的股票價格會翻番嗎?更別說獲得3倍收益。請記住,股票都是有風險的,不要隨便承擔這種風險,除非你能獲得足夠的回報。這可能與普通常識大眾直覺有些相反。實際上很便宜的公司,你用傳統的指標進行判定,反而會顯得不便宜。

哈里斯為我們舉了一個例子。一家新近流行的連鎖餐館。每個餐館需要耗費200萬元來建設,並且需要一年才建成。一旦建成,它將產生400萬元的收入和70萬元的利潤。它只需不到3年的時間就可以收回成本。35%的資本回報是一個良好的業務收益,這是一個驚人的連鎖餐館的回報。最後,該公司的公司費用開支為300萬元。這是基本固定的總部工作人員費用支出,但它會隨著公司的發展慢慢增長。

目前公司有10個連鎖餐館。你通過與管理人員的交流知道其每個餐館的經濟效益。以下是一些假設性的稅前業務估計。除餐館數量外所有數字單位都是百萬。

如果其擁有10間連鎖餐館時的市場價值是50萬,便宜嗎?乍一看,股價看起來相當於12.5倍的稅前盈利。但是,如果公司能發展到50家餐館,它不及稅前利潤的2倍。股價會增長至少5倍。我們要認真分析,這家餐館的經營是否可以支持50家餐館?其管理上執行計劃的能力如何?多長時間才可以實現50家餐館連鎖規模?達到此項目需要多少額外的資金?

有趣的地方在於,它需要投入成本才能賺錢。餐館不會憑空出現。比方說,興建每間餐館的成本是200萬元。這是一個靜態的數字。然而,這不包括其他費用。它需要僱用和培訓員工,需要做廣告,需要聘請中層管理人員來管理新餐館,還需要做其他在業務增長中涉及的幾十項工作。在迎接首個客戶之前,必須承擔所有這些費用。

比方說,每家餐館的一次性成本費用為30萬元。如果你要在一年內增加10至15家餐館,這將花費另外150萬。而獲利的400萬,只賺取250萬美元。如果股價在20倍的稅前盈利價位,它是否便宜?如果能達到50家餐館,它就是便宜,而且你會因為此項投資賺很多錢。如果它可以在今後10年擴張至300家餐館,你就會發財了。今天,它有著20倍的稅前盈利,因為它正在增長。但是,如果你相信它的商業模式,它未來5年的預期市盈率只有2或3倍。快速成長型企業很少表現出很大的收入。只有在其增長速度放緩的時候,收入才會出現。這在投資小型公司時是非常關鍵的一點。

哈里斯相信應該以至少5年的眼光來看待一項投資。真正的問題是,其管理團隊是否可以完成公司成長性。如果他們可以,你可以持有公司10年以上。可以忽略今年的盈利,因為最重要的是公司未來的收益,要看它是否是一個偉大的企業,是否仍然深受民眾的歡迎,經濟效益能否保持不變或不斷提高,管理層會不會出現問題。

賣出點在哪?

哈里斯認為賣出是投資中最困難的部分了。如果你選擇的標的錯了,你應該賣出,這很簡單。真正艱難的是,你要在事情即將崩潰前離開,還是要等待一個更好的價格。這需要通過仔細研究個股作出判斷。

大部分情況下,你只是因為持有時間太長了感到疲倦而賣出。哈里斯曾經有很多這樣的經歷。你有一個好的投資思想,但表現卻與想像不符。與此同時,你希望公司的管理、業務、資產以及事物正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不過這些背後的邏輯趨勢卻發生了變化。你會賣嗎?哈里斯常會賣掉。他喜歡給一項投資幾年的時間。如果什麼都沒發生,如果你的投資思路3年內都沒有實現,繼續尋找其他的投資。

最難的決定是當你選股正確的時候如何決定賣出,這些情況下,股價已經上漲了3到5倍,已經獲利豐厚。你該怎麼做?獲利回吐沒有任何錯誤。在這10年,哈里斯也是這樣做了,然而他幾乎在每次賣出這樣的股票後都會後悔。他笑談,如果有人買了他賣出的股票,現在會非常富有,哈里斯說自己總是一直過早的賣出好公司。

當投資於小公司時,需要拋棄常規的評估指標。迅速成長的公司相對於其當期收益總是顯得昂貴。這時你要有這樣的看法,如果其增長率為50%,25倍的市盈率是不貴的。這種增長速度能否持續?如果可以,並且其市盈率未來不變,你將每年獲得50%的收益。這是一個健康的回報率。而且優秀的管理團隊可以聰明的管理公司,使得資本升值。他們可以發行更多的股票來償還債務或支付營運資金,他們可以進行收購。

所以,什麼時候該賣出?當管理團隊賣出時,哈里斯選擇賣出。企業內部人士總是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也許生意不再那麼好做了,也許只是一個新的競爭對手出現了。也許他們覺得已經賺夠了錢,他們要獲取現金,因此他們希望出售整個公司。這樣的銷售決定對投資者來講很簡單。

當企業業務明顯改變的時候,哈里斯選擇賣出。這一般是因為企業管理結構上的改變或者新的競爭對手的出現。

當哈里斯認為企業估值已經變得很愚蠢的時候選擇賣出。這是主觀的。如果企業能夠成長很長一段時間,今年的25倍市盈率不昂貴。而5年的預期市盈率為50倍則毫無意義了。

哈里斯從來沒有只是因為宏觀經濟不樂觀而賣出。他認為如果他投資的公司是好的,他們會穿越經濟週期。如果圖表看起來很壞,哈里斯也不會賣出,因為他是一個長期投資者。如果公司被分析師降級,哈里斯也不賣出。他真的儘量不賣,他嘗試永遠擁有良好的企業。瞭解一家企業需要很長的時間,需要花很多時間去瞭解和欣賞公司的管理層。如果你賣出,你應該有一個很明顯的賣出理由,如果沒有,就要有耐心,並且享受利潤。

哈里斯·庫珀曼(Harris Kupperman)擁有自己的投資基金Praetorian資本,擅長預見長期宏觀經濟的轉變,通過將其與深刻的公司研究相結合尋找未來的投資主題。哈里斯完全自學成才,他的中心投資方法是尋找「未來將成為大公司的小公司」。自從做投資起,他創造了難以置信的投資紀錄。他的基金在運行的前五年,會使投資者的1美元變成26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762

再向各位推薦一篇好文 國老

http://xueqiu.com/8018540373/25488798
再向各位推薦一篇好文,雖然我從QIHU在18元時就認識作者並與他交往到現在,但他一直對360很不認可,不用360的產品也不買股票,但這並不影響我倆的交流。只是他否定的原因基本都沒太多說服力,也不能說出360的產品到底爛在那裡,我期待空方的理由,但我希望是一些有理有據的,而不是自已根本沒用過產品沒認真分析就道聽途說的。我期待有一天他能承認360做了用戶需要的好產品,是一家好公司,我在想,有多少人在以下這些衝浪型公司規模不大的時候就看中並買入?

衝浪型公司

最初看到「衝浪型」公司是在芒格的演講中,他是這樣描述的:「當新的行業出現時,先行者會獲得巨大的優勢。你會遇到一種我稱之為「衝浪」的模型——當衝浪者順利沖上浪尖,並停留在那裡,他能夠沖很長很長一段時間,無論是微軟、英特爾、NCR或者其它公司,都是如此。但如果沒沖上去,就會被海浪吞沒。......在漫長的人生中,你只要培養自己的智慧,抓住一兩次這樣的好機會,就能賺許許多多的錢。」

衝浪型公司的主要特徵就是:它們領行業風氣之先,有一段5-15年的業績爆發期,淨利潤以年均50%以上的速度增長,業績成長至少20-30倍,市值也成長15倍以上,給投資者帶來非常豐厚的回報。

它們就像乘風破浪的弄潮兒,不可阻擋地飛速發展。和它們相比,其他公司是那樣的平淡無奇,波瀾不驚。但它們數量又極為稀少,十年一遇,可遇不可求。

「衝浪」是一個非常強大的模式,對其深入地分析,至少有三方面意義:1、抓住衝浪型公司,賺許許多多的錢。2、為更廣泛的公司分析提供一個標竿。3、重新審視和改進價值投資策略。

讓我們近距離來看看幾個「衝浪型」公司: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其中蘇寧電器8年淨利潤增長68倍,股價上市6年增長22倍;騰訊6年淨利潤增長18倍,股價增長35倍;百度6年淨利潤增長292倍,股價上市5年增長15倍;三一重工9年淨利潤增長60倍,股價上市6年增長10倍。它們的利潤和股價就像沖上巨浪,讓絕大多數公司只能望其興嘆。

沃爾瑪、微軟、思科、谷歌、蘋果也都是衝浪型公司,這裡暫不列出具體數據。
查看原圖
以下從五個方面來討論衝浪型公司。

(一)衝浪型公司的4個必要條件

想要獲得衝浪型公司的豐厚回報,關鍵問題是:抓到衝浪型公司這樣的大魚是可操作的嗎?如果是不可操作的,而是靠運氣決定,那就沒有討論的意義了。出人意料而重要的是,衝浪型公司的關鍵特徵是非常明顯和清晰的,換句話說抓大魚其實比抓小魚容易,應了一句廣東話——「發財容易揾食難」。

關鍵特徵,其實就是必要條件。如果一個公司符合這些特徵,那它就有很高的可能性是衝浪型公司,如果沒有,就可以排除。衝浪型公司有4個關鍵特徵:

1、公司處於全新的細分行業,或者傳統的細分行業被根本性改變,顛覆,重新定義。

2、細分行業由最多2家公司佔有統治性地位,佔有75-90%細分市場份額。

3、行業市場潛力巨大,公司市值相對市場規模很小。

4、公司有實際盈利,平均淨資產收益率高於25%,淨利潤極速增長,年複合增長率超過50%,每股收益大幅增長。

我們通過以上4家公司來逐一詳細討論:

1、公司處於全新的細分行業,或者細分行業被根本性改變,顛覆,重新定義。

此處的「全新細分行業,或者發生根本性改變,顛覆」,是指不需要看數據也能發現,甚至於你根本不可能忽視、不發現。

蘇寧電器身處傳統的商業零售行業。但從2000年代初開始,蘇寧和國美用連鎖和低價根本性改變了整個行業,家電零售行業發生了巨大的,根本性的變化。實際上,從日常經驗和媒體都可以很容易感受到。還記得當時有新聞報導國美1元賣電視機,造成市民通宵排隊,商場門被擠破等。

騰訊所處網絡即時聊天是全新的行業,在此之前是沒有的,每個人在生活中都能明顯地感到越來越多的人在用QQ聊天,不發現是很難的。

百度所處的搜索引擎行業不是新的行業,當時有很多搜索引擎,比如:Excite,Lycos,Altavista,Yahoo。轉折點是谷歌的崛起,用過谷歌的人幾乎不會再用原來的搜索引擎,谷歌重新定義了搜索,根本性改變了這個細分行業。

三一重工處於傳統的工程機械行業中的混凝土機械細分行業。90年代末開始,因為商品混凝土的強制性推廣和其本身的優勢,混凝土的生產、運輸、施工環節都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實際上混凝土行業被重新定義。隨之傳統的混凝土機械行業也發生了根本性改變。(這裡稍微專業一點,但很容易從資料上確認)三一重工後期已經不是完全的衝浪型公司,因為其還有一塊其他細分工程機械市場的業務。這正好表明一個公司即使只在部分業務上衝浪,給整個公司帶來的利益也是巨大的。

這裡的關鍵點是,衝浪型公司所處行業不分新舊,和全新的行業同樣重要的是傳統行業,關鍵是傳統行業發生了巨大的,根本性的變化。相比而言,絕大多數公司都處於基本穩定,中小變化有,但沒有實質性變化的行業。我們很難確定衝浪型公司產生於新舊行業的大致比例,相信傳統行業比例要大一些,畢竟全新的行業是很少的。也許更重要的是全新的行業規模小波動大,孕育不出衝浪型公司。

2、細分行業由最多2家公司佔有統治性地位,佔有75-90%細分市場份額。

不需要翻閱統計數據,通過日常生活的觀察,我們也能十足的把握肯定:蘇寧和國美佔了連鎖家電賣場的絕大多數份額;騰訊和MSN佔了網絡即時聊天絕大多數份額;百度和谷歌佔了中國搜索市場的絕大多數份額;稍微專業的是機械行業,但也容易獲得資料發現,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佔了泵車、拖泵市場的絕大多數份額。

強調一下是2家公司——3家都不行,佔有絕大多數市場份額。

容易發現,衝浪型公司並不一定是最早進入該細分行業的,比如:網絡即時聊天,騰訊不是最早做的,最早是以色列人做的OICQ,騰訊入行可以說是模仿的;百度做搜索引擎也是後來者,當時已經有很多搜索引擎;蘇寧賣家電也是小字輩;三一重工也不是最早進入混凝土機械行業的。

對衝浪型公司來說,早晚不重要,重要的是:行業經過一段平靜期,這段時期甚至很長,隨後在一個短時期內,行業發生根本性變化,競爭格局被完全打破,被最多2家公司佔了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佔有無法動搖的統治性地位。這時才意味衝浪型公司沖上浪尖,開始衝浪。

這在實際操作中是非常重要的:當我們找尋衝浪型公司的時候,我們不需要在波瀾不驚的行業中預測什麼時候會來大浪,哪家公司會在群雄爭霸中勝出,根本不必著急下結論,只需要等著行業發生根本性變化,最多不超過2家公司佔有絕大部分細分市場份額時再做判斷。等它們沖上浪尖再說。這大大地增加了可操作性!如果沒有發生這種情況,也就意味這這個細分行業不會出衝浪型公司!

巴菲特在年報中舉例說過美國汽車行業初期有非常多的公司,最後都被淘汰,只剩下幾家大公司,以此說明投資新興行業的高風險。林奇也是避熱門行業不及,偏愛蕭條行業,他們的看法造成許多投資者對新興行業的恐懼症。其實問題的關鍵是,他們所說的時點都是行業平靜期,行業還沒有出現統治性的企業,正確的時點是應該等到衝浪型公司沖上浪尖,情況就會有本質的區別。

3、市場潛力巨大,公司市值相對市場規模很小。

行業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浪要足夠大。相比公司的規模,市場巨大。

和中國巨大的家電銷售額相比,2002年蘇寧的銷售額是那麼的小,再看看全國那麼多的空白點,即使是漫不經心的觀察也能發現巨大的市場潛力。

2003年騰訊的用戶開始以億計數,盈利主要來自QQ增值服務。2004年的淨利潤是4億多,換算成每個用戶賺2-3塊,結合利潤快速增長,合理推測一下,如果平均每個用戶賺20-30塊(也是很低的數字),利潤就會10倍的成長,這是相當明顯的。況且還可以開拓新的服務,就像現在的門戶、移動、網遊等。

當2003年百度和谷歌開始統治中國的搜索引擎行業時,相比龐大的網絡廣告市場,百度的營業額是那麼的小,結合急速增長的利潤,說明市場對百度的迫切需求,增長是十分確定的。

2003年,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開始明顯領先行業對手時,很容易發現商品混凝土只佔整體混凝土市場的很小比例,結合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的龐大規模和快速增長,十分有把握肯定混凝土機械市場的巨大潛力。

4、公司有實際盈利,平均淨資產收益率高於25%,淨利潤極速增長,年複合增長率超過50%,每股收益大幅增長。

當衝浪型公司開始衝浪時,是必須有實際盈利支持的。

以上4家公司,5-7年平均淨資產收益率都在25%以上。除公司發行新股上市當年,因為募集資金拉低淨資產收益率外,只有極個別年份低於20%,有不少年份高於30%;淨利潤極速增長,年複合增長率在50%以上,更有一些年份以翻番以上的速度增長;5-7年間,蘇寧電器每股收益增長15倍,騰訊增長17倍,百度增長65倍,三一重工增長10倍(三一重工業績有一些週期性公司的特點)。

這點把真的衝浪型公司和絕大多數泡沫公司、偽衝浪公司區別開了。眾所周知,在2000年的網絡泡沫中,很多公司是符合以上3個條件的,但不符合這個重要條件,當時絕大多數互聯網公司是沒有盈利或者微利的,淨資產收益率低,每股收益沒有快速增長,這和真正的衝浪型公司是有本質區別的。

以上4點總結起來就是:衝浪型公司開拓、創建了一個細分行業,並且統治了該行業,該行業最終發展成巨大的市場,公司掙到了許許多多的真金白銀。

這4個條件是否普遍適用於檢驗所有公司呢?我們不必分析那些明顯不是的公司,來分析一些貌似的公司,看看可操作性:

家電行業。行業情況符合條件1、近些年出現的液晶電視,根本性改變了電視機行業。3、液晶電視市場潛力巨大。但不符合2、由不超過2家公司佔統治性地位。4、高淨資產收益率。所以沒有產生衝浪型的家電公司。

山寨手機行業。行業情況符合條件1、近些年出現的山寨手機,根本性改變了中低端手機市場。3、手機市場潛力巨大。但不符合2、不超過2家公司佔統治性地位。4、高淨資產收益率。所以沒有產生衝浪型的山寨手機公司。但做手機芯片組的聯發科,符合全部4個條件,成為衝浪型公司,淨利潤9年增長10倍。

阿里巴巴。毫無疑問阿里巴巴上市前符合全部4個條件,是衝浪型公司的典範。從最初的50萬啟動資金,和隨後的風險投資,8年發展創造了年利潤超過10億的公司,是百分百的衝浪型公司。但上市以來,阿里巴巴不符合條件3、巨大的市場潛力。阿里巴巴的營收增速明顯放緩,行業規模制約了發展,阿里巴巴已經轉變成快速增長型公司。還有史玉柱的巨人網絡、中國動向也是這種情況。

我們還可以用這4個條件來鑑別一下現在的一些熱門行業、公司:

新浪微博。明顯地,新浪微博滿足前3項條件:新的細分行業;和騰訊微博一起佔據80%以上市場份額;發展潛力巨大。但不滿足第4項——實際盈利,高淨資產收益率。新浪微博還沒有開始盈利,沒有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當然,新浪微博肯定會找到盈利模式的,也會實現盈利的,關鍵問題是盈利能力如何,是不是夠高。目前還不能把新浪當成衝浪型公司。

噹噹,奇虎360,世紀佳緣,優酷。它們滿足1、2、3項條件,但不滿足4、有實際盈利,淨資產收益率高。目前盈利能力不高,只實現了少量利潤,還沒有沖上浪尖,但有成為衝浪型公司的潛力,有待進一步的觀察。

我們還可以用這4個條件來分析許許多多的公司。重要的是,這4個條件能夠區分出絕大部分的偽衝浪型公司,而且能指出具體原因。當然,理想的情況是給出衝浪型公司的充分必要條件,但這是很困難的,甚至會帶來沒完沒了的分析,得出一些沒有操作性的結論。事實上,在經濟學這樣的社會科學裡要真正證明一些東西是很困難的。相反,得出一些清晰的,有操作性的必要條件是更有意義的。

(二)衝浪型公司背後的根本機制是什麼?

今天我們很難想像,沒有蘇寧電器、騰訊、百度、三一重工,生活會少了多少便利,樂趣。我們難以估計它們為社會節省了多少時間和金錢,又為社會創造了多少價值——肯定是巨大的。

它們產生是因為社會對某個行業的需求,但因為公司本身的強大,同時也給該行業打上了自己深深的烙印,成為行業的代名詞。費雪在《怎樣選擇成長股》裡說過兩類公司「因為能幹而幸運」、「因為幸運而能幹」,無疑衝浪型公司屬於前者,它們領一時風氣之先,管理優秀,把命運牢牢把握在自己手裡。

另一方面看,歷史有其必然性。如果沒有蘇寧電器,也會有什麼浙寧電器,粵寧電器代替它,社會最終會催生一家這樣的公司,雖然行業的具體發展形式,時點等會不同,歸根結底是社會需要這樣的公司,呼喚這樣的公司。

關鍵是,衝浪型公司是社會和具體公司良性互動、正反饋的結果,這種正反饋是最關鍵的。社會創造了機會,公司則在正確的地點、時間做了正確的事。兩者發生一個正反饋,公司發展壯大,社會取得進步。衝浪型公司不是事先設計好的,更像是一個有機體,是適者生存長出來的,或許就像一個新物種的誕生。這也決定了衝浪型公司數量是稀少的。

進一步看,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分析用簡單的理由來解釋衝浪型公司,強調某一方面的原因造就了衝浪型公司。實際上衝浪型公司的成功都是體系的成功,無論是技術還是商業體系,裡面都包含大量的模塊、方法、細節。體系一旦建立起來,競爭對手短時期內要仿造,擊破是很困難的。這也是為什麼衝浪型公司有一段時期能持續衝浪,獲得先發優勢的根本原因。

具體展開來說說體系的概念。想像一下,一個少年拜師絕頂武林高手學藝,高手毫無保留地打了一套劍法把平生絕學展示給少年,少年就能學會嗎?肯定不能。因為劍法裡包含非常豐富的細節,每個招式的力量、速度、技巧等等都沒有看清楚,更不用說怎樣把每個招式結合起來。高手需要把每個細節和要領詳細告訴少年。這還不夠,少年還要自己做大量的練習來掌握,中間還要犯大量的錯誤,要高手來改正。這個過程實際上是少年改變自己的身體和心理的過程,就是領悟的過程。劍法基本掌握後還不夠,還要學會怎麼在實戰中運用,怎麼用這些方法來應付實際搏擊。這些基本掌握後,才可以說出師了,但只是對付一般人可以,對付高手還需要精通掌握。經過更漫長的數十年的練習領悟真正掌握後,才有可能成為頂尖高手。這時,自然就具備了創新的能力,可以改進原來的劍法,創造更厲害的招式,甚至是新的一套劍法,也就是一套新體系。就像每種拳術都是一個體系,有其豐富的內涵。

當然,有極少數天賦很高的年輕人可以大大縮短這個週期,可能在中青年就達到武學巔峰,自成一派。就像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這些科學家都做出了基礎性的重大發現,登上科學的巔峰,自成一派。研究發現大部分獲獎者的年齡都在30歲左右,他們就是科學界的奇才。

衝浪型公司就像是一個武學奇才,通過在實踐中大量學習,終於自創了一套很厲害劍法,成為武林高手,隨後又吸引了大量武林高手聚攏,一起切磋武藝,不斷完善豐富這套劍法,最後發展成為一大門派,成為一代武林宗師。

回顧微軟的歷史,蓋茨就是一個企業界的武學奇才。蓋茨中學開始就狂熱地迷上了計算機,通過大量的學習,成為計算機高手,具備了從哈佛大學退學的能力。開發操作系統對他和同伴來說還太難了,於是他們買了個操作系統進行改進,不斷地完善DOS系統。經過幾年的學習和積累,終於他們自創了一套新劍法:Windows,產品大受客戶歡迎,飛速佔領市場份額。隨後大量的硬件,應用程序開發商圍攏過來,豐富完善Windows體系,經過十年的發展終於發展成一大門派,微軟公司也成為一代宗師。

IBM曾經試圖攻破Windows體系,以失敗告終。看看有多難:複製仿造是很難的。Windows的源代碼肯定是得不到的。仿造也很難。Windows本身就是一個異常複雜的體系,就如前面所說,就算武林高手願意教,徒弟要學會的時間也是很長的,更何況武林高手還要保密。加上高手還在進步,不斷推出新的版本,短期內仿造Windows幾乎就是不可能的。如果開發一個全新的操作系統,有2大轉換成本:1、Windows已經有大量的客戶,讓他們學習使用一種新的操作系統,除非有很大的甜頭,不然是很難的。2、Windows上已經集中了大部分的硬件、應用程序開發商,讓它們為新的操作系統開發程序,成本是巨大的。當然如果微軟給Windows定一個非常高的價格,IBM可能用低價吸引用戶和開發商過來。但是,微軟會這麼笨嗎?IBM在後面苦苦追趕,吃力不討好只能放棄。免費開源的Linux系統也無法動搖Windows,根本原因就是吃力不討好。

巴菲特這樣形容他喜歡的公司:主人住在一座城堡裡,外面環繞又寬又深的護城河,敵人無法攻進來。這裡所說的城堡更精確的說不是指公司,而是指藏在公司背後的體系。體系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但又不像一個杯子那麼具體清楚,是更宏觀的東西,需要抽象歸納出來。價值投資者分析公司,最核心的就是要分析這種體系。

很多優秀公司是輕資產公司,其實它們是有形資產少,無形資產多,是體系強大的公司,物化的東西少。固定資產可以通過購買快速得到,體系只能一步步建立,建立起來要困難的多,所以回報也高的多,持久的多。

當然,隨著時光的流逝,體系不斷被研究,社會環境不斷改變,體系最終可能會被侵蝕、攻破、坍塌。正是所謂「創造性破壞」。但再強調一下,體系短期內(幾年)是很難被打破的,這給了價值投資者關鍵的確定性。

來看一個體系被破壞的例子,iPhone是怎樣擊破諾基亞體系的。首先蘋果沒有仿造諾基亞,因為其他手機廠商已經證明了模仿諾基亞是超不過諾基亞的,只能跟在後面。蘋果著手建立全新的體系來擊破諾基亞,它是怎麼解決2大轉換成本的呢?1、蘋果使用自己的全新的硬件,軟件體系,和諾基亞體系徹底劃清界限。如果還採用諾基亞的體系,必然就會受到該體系很大的制約,又跳進諾基亞的「陷阱」。2、蘋果顛覆、重新定義了智能手機,狂熱地追求用戶體驗,給用戶帶來很大的愉悅,用戶獲得很大的甜頭。加上App store 的推出,蘋果成功解決了2大轉換成本,給了諾基亞沉重的打擊。

我們看到很多手機公司試圖向諾基亞體系發起挑戰,注定是不能成功的。因為它們總是做些表面的修修補補工作,沒有動搖諾基亞的體系,甚至在還在幫助諾基亞。因為它們模仿追隨諾基亞,使諾基亞體系這股勢力更加強大,所有人都認為手機應該是諾基亞這樣的,諾基亞是榜樣。客觀上擠佔了蘋果這樣的顛覆者的市場空間,就像舊中國落後的封建社會制度阻礙了新興的資本主義產生一樣。諾基亞是紅花它們就是綠葉,襯托得諾基亞更美。

因為Windows體系的轉換成本要大大高於手機的2大轉換成本,要打擊微軟就要困難的多,所以蘋果的電腦儘管是自己的硬件和軟件系統,也有很好的客戶體驗,也沒能取得iPhone這樣的成功。但平板電腦市場的轉換成本很低,所以iPad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其介於iPhone和Windows中間的定位限制了其市場規模,干的沒有iPhone漂亮。

在我們追蹤衝浪型公司的時候,衝浪型公司也會出各種各樣的問題,犯各種錯誤,但要分清問題的性質。如果只是表面的傷害,沒有傷到體系,就不用擔心。除非是體系遭到破壞。巴菲特在美國運通出問題時買入其股票,就是運通的體系沒有受到傷害,屬於「皮外傷」。蘋果對諾基亞的打擊卻是「內傷」,後果很嚴重。我們一方面不要過分誇大公司體系,看不到薄弱的方面。另一方面又要避免擔心公司的一些局部缺陷,以偏概全。關鍵要看體系是否強大,有沒有遭到破壞。要擺脫微觀細節的糾纏,把重點放在更宏觀和抽象的體繫上。

從歷史的長河來看,我們常常說平凡的人創造了偉大的事業。一個國家、政黨、甚至宗教,實質上就是建造了不是那麼具體清楚,但更加複雜、強大的體系。就像平凡的人聚在一起蓋了座宏偉的城堡,固然是偉大的,但也不是什麼超自然力的神話,終究是活生生的人創造的。

(三)衝浪型公司的生命週期

和所有公司一樣,衝浪型公司也有其生命週期。一般分為3個階段:醞釀期、爆發期、平穩期。

1、醞釀期:公司還沒有脫穎而出,還在探索、積累經驗、積聚資源。公司的發展潛力不要說外部人知道,就是公司內部人也不清楚。就如早期的騰訊,據說馬化騰打算50萬把公司賣掉,買家來公司清點,發現辦公家具不值這麼多錢而沒有買。

2、爆發期:公司發生質變,找到突破口,業務開始飛速發展;公司業務、管理不斷快速變化,甚至有些混亂;各種人才、資源向公司匯聚;引領行業之先,佔有極大的市場份額,在行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公司開始沖上浪尖。就如近幾年的騰訊、百度,市場上對其一直有不少非議,但阻擋不了其勢如破竹的發展勢頭。

3、平穩期:經過5-15年的衝浪期,公司規模已經很大,受限於細分市場的規模,發展速度歸於平穩,轉變為藍籌公司。但行業地位依然穩固,產生大量現金流,給股東大量分紅。就如現在的微軟、思科、沃爾瑪、通用電氣等等。

當然,有不少衝浪型公司沒有經歷完整的3個階段,在中途掉下來了。在爆發期,行業出現有力的第3個競爭者。如互聯網門戶網站,網絡遊戲公司,曾經是衝浪型公司無法繼續衝浪,轉變成了快速增長型公司。在平穩期,行業發生重大變化,公司可能就此衰退。比如數碼相機的興起,讓柯達公司業績一蹶不振。小靈通的淘汰,讓曾經的衝浪型公司UT斯達康苦苦掙扎。機動車的普及使永久、鳳凰自行車成為懷舊的記憶。蘋果對諾基亞的打擊等等,需要具體分析。

價值投資者的任務是在衝浪型公司沖上浪尖抓住,一路持有到增速放緩的平穩期。當然還要持續追蹤,如果公司掉下浪尖就要撤出。

當下最熱門的蘋果公司,最好地詮釋了一個衝浪型公司波瀾壯闊的歷程:蘋果1976年創業,憑藉Apple II電腦成為典型的衝浪型公司,5年之後進入世界500強。隨後進入平穩發展期。90年代以後,隨著微軟、INTEL平台的崛起,蘋果市場份額一路萎縮,直到2001年爆出虧損,轉變為困境型公司。但從2001年推出iPod開始,蘋果又開始衝浪,2002年實現盈利,直到2007年實現34.9億美元的淨利潤。2007年推出iPhone,開始新一次的衝浪,到2009年淨利潤達到82.3億美元。2010年推出iPad,開始第3次衝浪,2010年淨利潤達到140億美元。2011年6月其市值已接近微軟、惠普、戴爾三個傳統IT巨頭的總和,達到3000多億美元,成為市值最大的科技公司。蘋果公司10年內在3個全球性的不同細分市場衝浪成功,堪稱神奇!蘋果的股價也從2001年開始,10年增長35倍。
查看原圖
(四)衝浪型公司股票買入,退出時機。

買入衝浪型公司股票的最佳的時點就是等公司已經沖上浪尖,市盈率有一定安全邊際時。然後一路長期持有,直到公司增長放緩,或者轉化成非衝浪型公司。核心策略是抓住衝浪型公司的高速增長期,這段時期最容易把握,收益也最豐厚。既不必在公司還沒有沖上浪之前急於介入,也不能在公司增長放緩後戀戀不捨。

上市第一年,蘇寧電器市盈率是23倍,騰訊是17倍,百度是337倍,三一重工是18倍。除百度外都在20倍左右,是一個合適的價格。理論上,按衝浪型公司50%的增長速度,25倍市盈率就有很大的安全邊際了。實際操作中主要根據潛在細分市場的大小來判斷,如果潛力巨大就可以接受高一些的市盈率。最理想的就是低市盈率的衝浪型公司股票,熊市對價值投資者是好消息,在這點上是毫無疑問的。

理論上,基於衝浪型公司的巨大增長潛力,在衝浪的初期市場應該會給出一個極高的市盈率。但實際情況往往是在高速增長的中後期才吸引了大量人士的關注,造成市盈率一路走高。市場似乎是低效率的,沒有人認識到衝浪型公司的巨大潛力。這是為什麼呢?也許如巴菲特所說的:「過去幾十年,價值投資一直沒有成為流行,華爾街也沒有公司模仿伯克希爾。」或許市場過於關注公司的短期表現,按市場有效理論配置資產的人太多,真正能把握公司本質,大趨勢的投資者還是太少。

衝浪型公司在高速增長期,會成為市場的熱門股,市盈率會被抬到相對一個高位。當增長放緩後,市場又會給出一個平均水平的市盈率,這時股價會有較大幅度的下跌,出現公司盈利繼續增長,但股價下跌的情況。如微軟、思科近10年的股價都沒有增長。更甚的是如果業績波動下滑,就會出現「戴維斯雙殺」效應,造成股價大幅下跌。2011年很多創業板公司下跌50-70%,就是典型的例子。價值投資者要小心這種風險,在公司增長放緩的情況下應該及時退出。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衝浪型公司轉化成其他類型的公司。比如細分行業出現第3家有力的競爭者,行業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細分市場潛力縮小等等,這時就不能按衝浪型公司來考慮了,要按其他類型公司來對待,綜合具體因素決定是否繼續持有。

(五)關於衝浪型公司的一些重要問題

衝浪型公司和其他優秀公司的區別;

有很多優秀公司利潤快速增長,給長期投資者豐厚的回報。但它們不是衝浪型公司,是不同類型的公司。比如貴州茅台,屬於「提高價格」型公司;格力電器屬於「快速增長」型公司;山東黃金屬於週期性公司;海通證券屬於重組型公司等。衝浪型公司產生在全新的行業,或者顛覆了一個行業,背後的機制有質的差別。

開闊的視野;

價值投資者為了抓住衝浪型公司要有開闊的視野,因為衝浪型公司非常稀少,誕生的行業也難以預測,因此觀察的面必須要大一些。這和能力圈是不矛盾的,因為衝浪型公司的特徵是清楚確定的,風險並不比其他種類的公司大。關注的是公司的本質特徵,確定性要大一些。分析的公司多了,觀察力也會提高一些。

標準要高,不要一廂情願;

不要因為期待衝浪型公司而降低標準,把注意力放在公司體繫上,執行高標準,嚴要求。

市場份額和護城河;

極大的市場份額基本上就等於護城河,關注市場份額。

不擔心公司小的波折,看大趨勢,中國近30年的發展就是最好的例子;

近30年的每個時期我們都能看到中國的嚴重問題,但都沒有阻礙中國高速發展的大趨勢。衝浪型公司只要大趨勢沒有壞,就不要擔心。

耐心持有;

耐心持有到衝浪型公司進入平穩期,再好的公司也要給它時間生長,不要期望一夜暴富。

公司管理層;

衝浪型公司的爆發期靈魂人物是穩定不變的。比如馬化騰、李彥宏、張近東、梁穩根、馬云、史玉柱等,都是把公司從小帶到大。高管倒是變化較大,看起來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也許正好說明公司體系的強大。

公司CEO;

林奇說過公司CEO頻頻登上雜誌封面就是拋出股票的時候,未必。衝浪型公司往往一再超出市場的預期,誰能想到QQ能發展到這麼大呢。

技術和創新壁壘;

所有的衝浪型公司都是有技術創新壁壘的。想想沃爾瑪的衛星系統吧。

成本;

沒有衝浪型公司是靠削減成本取得成功的,沃爾瑪能提供低價的商品不是靠簡單的節約成本,而是靠商業模式創新和規模效應。

利潤增長的含金量;

一些微利和績差公司利潤大幅增長,衝浪型公司和他們的區別是:1、績差公司業績起點很低,例如EPS由1分錢增長到2分錢,增長100%,但淨資產收益率很低。2、績差公司利潤增長沒有持續性,屬於短期行為。如果利潤持續增長,淨資產收益率高於20%,那就值得注意了。

熱門和蕭條行業;

巴菲特從不投資科技行業,林奇說他總是優先考慮蕭條行業,因為熱門行業沒有他需要的確定性。衝浪型公司往往產生在熱門行業,但確定性並不低。巴菲特曾經說過他錯過了沃爾瑪,弱弱的說一句,當時他肯定沒有認識到沃爾瑪是一家衝浪型公司。

企業家財富和衝浪型公司;

三一重工的董事長梁穩根以500億排上了2011年首富。三一重工的投資者可沒有獲得這麼驚人的財富,中國產生了大量的億萬富翁,因為他們運用了銀行信貸,持有的是原始股,財富被幾何級數的放大。衝浪型公司創造的巨大財富最大部分屬於企業家,而不是投資者。

生活中的衝浪型模式;

成龍,周星馳,金庸,古龍,哈利波特,李娜,劉翔,姚明,舒馬赫,老虎伍茲,他們在商業上也是衝浪型模式。例如周星馳,創造了無厘頭喜劇的細分行業,佔有極大的市場份額,市場潛力巨大,影片盈利豐厚。周星馳的商業價值急速增長,成為一代巨星。金庸,創造了新派武俠小說的細分行業,佔有極大的市場份額,市場潛力巨大、出書盈利豐厚。儘管金庸的商業價值被氾濫成災的盜版書減低了不少,金庸還是成為一代武俠小說宗師。李娜,創造了中國人網球大滿貫冠軍的細分行業,佔有極大的市場份額,市場潛力巨大、比賽有極高的收視率(電視台能賺很多錢,商業價值高)。可以預測李娜的商業價值還要高速增長數年,甚至能成為格拉芙一樣的世界級的一代巨星。當然要有成績做支持,不能從浪尖上掉下來。劉翔、姚明曾經沖上了浪尖,幾年後又掉下來了,商業價值急劇縮水。

我們還可以有把握的肯定,中國下一位乒乓球世界冠軍的商業價值是很小的,因為該細分市場傳統甚至老舊,又有太多的世界冠軍,每個人佔的市場份額都很小,市場也被開發了幾十年,潛力有限。

假設中國隊奪得了世界盃冠軍(最狂野的想像),將會是一次興奮得令人窒息的衝浪,我預測甚至每個隊員能賺到20億以上,這個浪太大,太大了......

對衝浪型公司的分析如果到這裡就結束是不夠的,衝浪型公司對普遍的公司分析有重要的標竿作用,需要進一步專門討論。衝浪型公司對價值投資者的策略也有重要的意義,需要深入討論。

註:以上行文言之鑿鑿,似乎忘了不確定性,實際操作中要時時把風險放在心上,小心謹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106

我為什麼相信360搜索可做到30%以上份額 國老

http://xueqiu.com/8018540373/25488734
1.有些人說百度護城河很深不可超越,360現在的份額到頂了。你知道有很多用戶通過網址站或百度聯盟在用著百度搜索的服務,查到他們要找的結果,但他們並不知用的是百度嗎?百度和搜狗打死也不會和你說他們家的流量有三分一是通過網址站或網站聯盟外采的,但這是事實,360搜索現雖每個月增長1%份額,但這只完全借助自有瀏覽器和網址站來推,根本還沒外采量,現公司主要還是在不斷改進的提升用戶體驗階段第一階段,大規模推廣和商業化估計還要明年。
2.我敢說一個其體的數字30%份額,肯定有我的分析和判斷的。我認為增長的渠道主要分三塊,一是360瀏覽器份額至少30%,如瀏覽器全力推SO的話份額可增加,有些人在CNZZ看到瀏覽器的份額在減少,那是因為公司不想讓對手知道瀏覽器實際佔比,有些版本偽裝成IE的各個版本。二是360最大的護城河安全衛士還沒大規模全力推SO,之前的Ctrl、Ctrl只能算是預熱,你知道360PC版的安全衛士裝機量僅次於騰訊的QQ嗎?你又知道當年360殺毒軟件二年內PK掉江民、瑞星、金山+卡巴斯基背後的大殺器是360安全保衛士嗎。他雖是免費的,不直接產生利潤,有它在,360不單可防守,還可準備好後借助它來進攻,這傢伙才是360最大的護城河。三是和百度、搜狗一樣做網站聯盟外采流量。
3.在此我斗膽說一句,就算360股價未來漲得再多,但如果搜索份額二三年後沒超過30%份額,都算是我基本面分析判斷錯了。那按百度現62%市場份額市值為538億美元的話360是30%的搜索份額值多少錢?半折後再打五折的也值一百億吧,有些人又說收入比不百度啊,這就得動態眼光來看問題了,我們不是一直說買股票就是買公司的未來嗎?百度剛開始時也是經歷了產品>規模>商業化的過程,今天360這些步驟肯定每一個都得一步步經歷,只是時間會快一些。總之,有用戶就有錢,讓我們看幾家衝浪型公司的業績增長圖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107

如何找到劉強東一樣的潛力股:8年會回報超百倍 國老

http://xueqiu.com/8018540373/29578610

訪今日資本創始合夥人、總裁徐新

  姜蓉

  5月22日,美國紐約。濕冷的天氣掩不住時代廣場上熱烈和喜慶的氣氛。納斯達克[微博]迎來了第118個IPO——京東集團,這也是目前中國公司赴美上市最大的一單IPO。

  這天早晨,一個穿著紫紅色的上衣,戴著珍珠項鏈的身影,在一群黑西裝中顯得格外出挑。這就是京東的第一位投資人——今日資本的創始人徐新。

  上市當日,京東收盤價為20.90美元,較發行價上漲10%,市值達286億美元。今日資本持有京東7.8%的股份,按此計算,徐新在京東上市中大賺了22億美元。算上京東在C輪和D輪融資中今日資本分別賺到的錢,徐新在京東這樁投資中獲得了100倍以上的回報。這是徐新20年投資生涯中最為成功的投資案例。

  京東上市之後,徐新接受了《中國經營報》記者的採訪,講述了自己如何發現像劉強東這樣「殺手級」創業者等。

  尋找潛力股

  《中國經營報》:京東這個項目中,你投了3000萬美元,按京東上市當日市值算,回報20多億美元,獲得這樣的投資回報,你當時是怎樣的心情?

  徐新:到目前為止,京東是我投的最成功的案子,我們獲得了100多倍的回報。讓我感慨的還是我投對了人。

  那天我們和劉強東在納斯達克等待開盤,當股價跳出來那一刻,我問他什麼心情,他說還挺開心的,但是並沒有欣喜若狂。他說,現在京東雖然是中國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最大的公司,等什麼時候京東變成最盈利的公司他才真的高興。從這些話中,我感覺他現在淡定了很多。

  我們投資京東8年,我的成就感不僅來自於賺到了錢,而是來自於見證了劉強東和他的團隊的成長,從一個50人的小公司最終成長為5萬人的上市公司。

  《中國經營報》:你投京東的時候,還比較早期,當時類似的公司有好幾家,B2C行業還沒有熱起來,為什麼選中了京東?

  徐新:投項目最重要的是投人,我花很多時間尋找那種「殺手級」的創業者。我第一次見到劉強東的時候,他的電腦上寫著「只有第一,沒有第二」。我當時就覺得這哥們可以。

  劉強東大學就開始創業,我覺得大學創業的人,通常不是名利心驅使,而是他天生就是個創業者,而且大學創業的人第一要有點膽量,第二要管幾個人,要有管理能力。

  劉強東大學是學社會學的,自學了編程,當時沒有條件,搭公交車一兩個小時到一個親戚那兒,人家上班時,他在旁邊等著,等人家下班了,晚上在人家機器上學習編程,學會了之後他就在外面幫人家編程賺錢。後來,他在中關村開店賣刻錄機賣到第一,然後賣光盤又賣到第一。

  他的這些經歷使我覺得這個人很聰明,有創業的精神。另外,他做人也很誠信,不會只講好聽的話,而是好的壞的都告訴你,這點我覺得蠻喜歡的。

  《中國經營報》:在2011年左右,電商行業投資熱,許多電商企業的估值都被無限拉高,競爭非常激烈,你在競爭還沒開始時就鎖定了京東,這其中有什麼經驗?

  徐新:當時跟劉強東談了四個小時,我就下定了投的決心。問他要多少錢,他說要200萬美元,我說「兩百萬哪夠呢,給你1000萬美元」。

  既然下定了決心,動作就得快,我怕他再跟其他投資人見面,第二天我就給他買了一張機票和我一起坐飛機飛到上海和我的其他合夥人見面,當時就簽了框架性協議,簽完我先給了他200萬美元過橋貸款。一般情況下是要簽正式協議才給錢,我們當時給他錢,一是給了錢就把他綁定了,另外是幫他向從前一個基金贖身。我投他的時候,他已經跟一個人民幣基金簽了合同,本來對方說好投500萬元人民幣的,投了100萬元之後不給投了,原因是京東當時老是虧錢。

  我擔心前一個投資合同中有什麼定時炸彈,要求看一下,劉強東就是不肯給我看,說那合同有保密協議,就這樣僵持住了。他當時非常缺錢,但又非常倔強,他認為對的會堅持,這是我們希望看到的企業家氣質。最後我讓步了。協商的結果是,我不看了,只讓律師看了一下,確定裡邊沒有定時炸彈,我保證我們所有的合作條件都不變。

  《中國經營報》:當時京東只是一家50人的小公司,這麼小的公司如何判斷這個團隊以及公司的前景?

  徐新:當時,劉強東把後台ERP系統讓我看,當時銷售額有5000萬元,每個月增長10%,關鍵是,他當時一分錢廣告也不打,老客戶一年會上來3次。這說明,用戶喜歡這個網站。

  另外,當時劉強東是京東的頭號客服,每天都會在網站給用戶回帖。這一點可以看出他是非常重視用戶體驗的。

  在與他的高管團隊溝通時,他們告訴我,公司每天都開例會,這麼小的公司每天開例會很不容易。

  一家小公司,一定要看老闆的學習能力。那時候京東連會計都沒有,我們投資後就說得幫你找個會計呀,他回答說行,但是工資不能比老員工高。當時京東老員工最高的是月薪1萬元。我找來找去,好一點的財務總監都要月薪2萬元。後來我找來一個財務總監,工資我出一半京東出一半。新財務總監入職兩個月,劉強東跟我說,2萬塊錢的人果然比5000塊的好用呀,你接著再給我找人。後來,京東高薪引進了很多高管,這對於京東業務的快速增長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有時就需要堅持

  《中國經營報》:有一種說法,創業者融資除了拿投資人的錢,還需要看投資人能給創業公司帶來其他什麼樣的幫助,你們一般會在哪些方面幫助創業公司?

  徐新:我們擅長做品牌,並可以將其他所投的企業的經驗借鑑過來。當時我們推動京東投了1000多萬元在公交、地鐵上打廣告,在網上做關鍵字優化,把京東知名度做出來了。再就是打價格戰。我特別慶幸當時第一筆投資時,他要200萬美元,我給了1000萬美元,這使得他膽子大,步子快,敢於虧錢發展。

  《中國經營報》:你認為,作為一個投資人,哪些事情是需要插手的,哪些事情是需要放手的,投資人對於所投公司「參政議政」的邊界在什麼地方?

  徐新:我的理念是創業者是紅花,投資人是綠葉,業務方面還是企業家說了算。對於公司發展的決策,如果他都不如我們,那這個人就是不能投的,既然投了就要相信他。投資人越俎代庖的事情我很不認同,畢竟創業者是在前線打仗,他都不知道怎麼做你投他幹嗎?我覺得一個企業家最重要的是要有洞察力,要有眼光。他要是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他要能做很多很艱難的決策,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裡。作為投資人,既然投了,就要相信他,並且堅持下來。

  《中國經營報》:在京東這個投資案例中,你有經歷過艱難的過程嗎?

  徐新:我所投的創業者一定要對行業有「殺手直覺」,劉強東在這方面比較強,京東在拿到第一筆錢時,開始的決策是擴品類。我當時擔心錢不夠用,因為每種品類都要貼錢去做,怕資金鏈斷掉。但劉強東很堅持。結果證實,這是非常關鍵的戰略決策,擴品類將客單價降下來,使用戶的嘗試成本降低。擴品類這個決策讓我看到了劉強東是非常有戰略眼光的。

  因此,拿到我們第二輪融資時,他提出自建倉儲物流,我是比較支持的。那個時候馬云[微博]不想做重資產,不做倉儲物流。所以,他讓京東三年時間沒有對手。

  開始我們壓力也很大,因為每到一個城市,就要建一個配送中心。一個城市一天要做2000單才打平。有的(城市)要養半年,有的要養兩年。這個過程要虧蠻多錢的。這需要非常堅定的信念。

  培育品類開創者

  《中國經營報》:有這樣一種說法,對於一家VC來說,投十個項目,有一個項目成功,那就可以把所有失敗的投資賺回來了,就像賭博,對於京東這個案子,現在回頭看,是不是具有賭的性質?

  徐新:我不同意你的說法,我們這家基金的風格是專注,如今一共投了15個案子,7個公司變成了行業第一品牌,京東只是其中最為成功的。別的投資人一年投三個,我們可能三年才投一個案子。我們非常專注,只投消費品品牌,零售連鎖,B2C。我們花很多時間在選「賽道」上。我們要找到品類的開創者。

  我們研究過美國的品牌,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品牌第一品牌有25個,你跟蹤它60到80年,當時25個第一品牌如今有21個還是第一品牌。剩下的四個有三個變成第二品牌。也就是說,你一旦進入消費者的心,變成第一之後,別人是很難取代你的,除非你犯了很大的錯誤。以京東為例,我們首先是選擇人、選擇品類,然後就是要把這家公司迅速變成品類開創者,在消費者心裡建立品牌,因此,對於京東來說,快速增長非常重要。

  《中國經營報》:有這樣一種說法,一個企業的增長瓶頸往往在老闆自身,而京東從50人的增長到5萬人的規模,銷售額從5000萬到1000億元,用了8年時間,這對於管理者來說,是一個挑戰,你是否擔心過這樣一家公司管理會失控?

  徐新:零售講究效率和成本。開始時京東招來十幾個VP,劉強東也經歷過所有業務都自己管的階段,每天開例會,所有的VP都向他匯報,隨時解決問題,效率很高。那個時候,他每天工作時間都很長,三個月沒休息過一天。但隨著企業規模越來越大,這種管理模式的效率就低了。

  劉強東學習能力極強,他很快將權力下放, 對於進入京東的高管,除了給高薪,還給舞台、給權力。

  我們跟很多公司都講過管培生計劃,只有劉強東聽了之後,馬上就在公司實施。在一些高校招來的管理培訓生在京東輪崗,給他們很大的學習和發展的空間,最後管培生按照自己的喜好定崗,這些人成為京東發展的中堅力量。

  京東連續五六年保持了200%的增長,人的因素非常關鍵。京東這家公司是高端人才(技術、數據、互聯網)以及藍領員工(快遞員)並存的一家公司。能夠把這兩種類型的人管理好,劉強東是有自己的獨到之處的。

  老闆秘籍

  1 三點投資心得

  徐新的投資理念總結出來只有三點:找對人、選好「賽道」、堅持。

  2 創業者的戰略眼光很重要



  我所投的創業者一定要對行業有「殺手直覺」,劉強東在這方面比較強,京東在拿到第一筆錢時,開始的決策是擴品類。我當時有點擔心錢不夠用,因為每種品類都要貼錢去做,怕資金鏈斷掉。結果證實,這是非常關鍵的戰略決策,擴品類將客單價降下來,使用戶的嘗試成本降低。擴品類這個決策讓我看到了劉強東的是非常有戰略眼光的。

  3 掃街式消費調研

  消費調研是極其重要的,雖然很初級,但可以發現城市的消費趨勢。我們坐在三輪車上,發現在一些城市,最多的是餐廳、理髮廳。這說明這個城市生活裡吃是很重要的。這使她看到餐飲這個行業的潛力,投資真功夫,開創營養中式快餐這個品類。

  4 投行的缺憾是無傳承

  投資行業最大的缺憾是沒有傳承。而中國這個時代,消費者給資本創造了巨大的紅利,找到一個好公司持有10年以上比5年獲得的回報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徐新

  今日資本創始合夥人、總裁。從事中國風險投資業超過20年。她曾主導和參與了對網易、中華英才網、娃哈哈、長城汽車[微博]、德青源雞蛋、京東等公司的投資,於2004年被美國《商業週刊》雜誌評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25人之一」,2006年被福布斯評選為「中國十大最佳創業投資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491

我投資經歷總結的幾點經驗 國老

http://xueqiu.com/8018540373/29886153
1. 選準好行業、好龍頭,在買入的價格不要糾結,只要看天花板足夠高,在一個合適的價格,有一定安全邊際的時候大膽買入。

2. 關於能力圈:不要敬畏,只要對行業發展大趨勢想明白了,其它不懂的想辦法去搞懂。現在信息獲取方便,善於利用互聯網資源。

3. 重倉一兩支自己深入瞭解的公司,結合趨勢在自己比較瞭解的公司進行加減倉操作。

4. 你可抱著牛股穿越牛熊,也可以更靈活,當大熊來臨時,可以反手做空。

5. 當買入的公司發現判斷錯誤,要果斷賣出。如果只是市場情緒引起的話,要永於跟市場做鬥爭,敢於堅持拿到底。

6. 不要跟風買入股票,要學會獨立思考。 要永遠保持對新事物好奇,學習心態。
過往成功的路徑依賴,曾經的投資成功後如離市場,用戶越來越遠會讓你錯失很多機會。

7. 選好成長性的行業,選好行業裡面的龍頭,結合歐耐爾的趨勢投資,利用期權call的操作可以提高收益。股價在爆發前都會有一些蛛絲馬跡,如果能夠從中尋找一些信號,那麼可以獲得更好的收益。

8. 市場瘋狂的時候,一定要保持頭腦清晰的思路,在尋找優秀公司時,也可尋找一些爛公司(比如下個黑毒和諾基亞等)做空進行對沖。


備註:這只是我個人投資經驗的總結,未必適合所有人,投資要想賺大錢,別人的經驗或經歷只能借簽,更重要是你自已要付出努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651

$奇虎360(QIHU)$ 國老

來源: http://xueqiu.com/8018540373/31078603

$奇虎360(QIHU)$ Q2的財報整體來看算不錯,收入及利潤均超華爾街分析師平均預期,但業務成本增長較快,利潤比我預期的少,公司在經營效率上還是需要提高。財報前股價也沒漲多少,所以我看股價跌的空間也有限,洗掉一些恐慌盤和賭財報的短期投機盤後,本周後幾天有可能會收複失地。對於市場現對奇虎PC端搜索份額天花板、移動端搜索沒做起來和360手機助手這幾塊業務的一些分岐談下我個人看法。

1.奇虎PC端搜索份額及營收天花板:PC端前幾天占市場占比30%了,相當於百度一半的市場份額,百度有三成流量來自網站聯盟,也就是相當百度15%流量是來自網站聯盟,360這塊業務剛起步,如做到百度的一半7.5%,加上360其它資源,奇虎未來二年有機會做到40%的市場份額,基本盤也至少有35%。但搜索Q2營收6200萬比Q1的4000萬環比增長55%,這個增速是驚人的,但也只是百度的1/30,所以不管市場份額和營收未來二年均處於高速增長期。

2.移動端搜索:奇虎在移動端布局和發力是比較早的,所以手機衛士和手機助手的市場份額很大,但移動內容搜索市場份額極少,這主要的原因是360手機搜索APP和瀏覽器的份額遠落後於百度甚至UC和騰訊,但我的看法是在移動端,360手機助手作為分發手遊和APP的主要入口,也是移動搜索的一種,且在移動端來說,不管重要性和商業化價值均比移動內容搜索更為重要。公司先重點發展好助手再發展內容搜索是正確的。

3.360手機助手:對於騰訊大力推應用寶,很多人擔心會巔複助手原來的份額,我認為機會不大。確實,騰訊利用微信,QQ等推廣應用寶裝機量是提升不少,但分發量才是最為重要的。打個比方,有線電視機頂盒可收看幾十上百個電視臺,但為何湖南衛視和浙江衛視等的收看量比較大,產品易用性和用戶習慣很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655

一堆爛攤 負利率風暴將席捲歐洲? 德銀單季巨額虧損 義國老銀行股價跌80%

2016-07-18  TWM

英國脫歐造成金融市場動盪,從金融重鎮德國法蘭克福到義大利銀行體系,都叫苦連天; 為了搶救危機,歐洲的超級QE,甚至你無法想像的負利率風暴,可能才要開始。

台北市長柯文哲常常埋怨,接到一個爛攤子!若他拜會一下剛在六月底當選的義大利羅馬美女市長瑞姬(Virginia Raggi);再往北,到歐陸金融重鎮德國法蘭克福,向德意志銀行執行長克萊恩(John Cryan)請教一下歐洲金融局勢,便能體會,什麼才是真正的爛攤子!

德意志銀行有一百四十五年歷史,員工超過十萬人,據點遍及全球七十幾個國家,德意志銀行的外匯交易量曾經是世界第一,投資銀行業務在華爾街「喊水會結凍」。

但,國際貨幣基金(IMF)卻在七月初發布了一個報告,稱「德意志銀行:當今全世界最危險的銀行!」報告中顯示,德意志銀行不僅風險最大,其美國子銀行,也是美國聯準會(Fed)進行壓力測試的三十三家銀行中,唯二沒有及格的墊底銀行。

曾經「喊水會結凍」

德銀股價竟跌至27年新低去年七月一日才接任德意志銀行執行長的克萊恩,在二○○八年金融海嘯後,成功將經營困難的瑞士銀行(UBS)重整旗鼓。他接掌德意志銀行後,決定清理陳年舊帳,沒想到,去年第三季德意志銀行宣布高達六十億歐元(約二千一百億元新台幣)的單季巨額虧損,創下金融業史上最大紀錄。以金額來看,是○八年雷曼兄弟風暴時的兩倍,竟沒引發金融市場的恐慌,克萊恩處理危機的能力可見一斑。

長期的零利率,使傳統商業銀行失去資本累積的機能,德意志銀行過去仰賴大量的金融交易來維持獲利,但金融交易本身,卻有更大的風險,如今德意志銀行持有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曝險金額,是德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二十倍、歐盟GDP的五倍,一有風吹草動,不只德意志銀行會破產,歐洲也將萬劫不復。

雖然克萊恩危機處理技巧高超,德意志銀行也沒能走出加護病房,去年十月德意志銀行股價一度狂跌,還守住每股二十四歐元防線;但從去年十月至今,公司股價不斷破底,如今跌到二十七年以來的新低,每股只有十二歐元。

體質超糟

股東只能相信「招牌」

這家奄奄一息的龐然大物,還能維持生命跡象,真正的關鍵只剩「信賴」兩字。市場相信的,一是克萊恩扭轉劣勢的計畫(稱為二○二○年策略方案);其二就是「德意志」這塊招牌。德國財政部長薛伯勒曾發言相挺,並稱德意志銀行「基礎像岩盤那樣穩固」,讓德意志銀行的股東、債權人及客戶深信,堅強的德國財政必然是德意志銀行最後的堡壘,不會發生意外的風暴。

歐洲第四大經濟體

義大利經濟停滯已近20年另一方面,南邊的義大利就沒這麼幸運了。

英國脫歐造成金融市場動盪,最大的受害者就是體質不佳的歐洲各大銀行。歐洲銀行股價指數,跌到歐債危機爆發的一一年至今的最低點,最大的受害者不是英國的金融機構,而是地中海的義大利。

義大利第三大金融集團、世界最老的商業銀行西雅那銀行(Monte dei Paschi di Siena,成立於一四七二年),股價過去一年暴跌八○%,公司總市值剩下淨值的一○%。這家分行逾兩千家、在全球有四十個據點、總資產超過一千七百億歐元(約六兆元台幣)。

整個義大利的金融業都被沉重的壞債、龐大的增資需求壓得喘不過氣,市場估計至少還需五百億歐元,才能避免銀行集體破產。問題是,義大利政府負債累累,根本無力拯救銀行,搖搖欲墜的義大利銀行體系,已成為歐盟的大包袱。

義大利雖是歐洲第四大經濟體,但從一九九八年至今,已將近二十年沒有經濟成長,高漲的失業率僅次於崩盤的希臘。義大利總理倫齊(Matteo Renzi)領導的民主黨,在今年的地方選舉慘敗給新興的五星運動黨,倫齊宣布將在十月進行國會改革的公民投票,用最後一次政治豪賭,來決定他自己,以及義大利的命運。

倫齊的對手、剛在六月高票當選羅馬市長的瑞姬,接掌的是更甚於柯P的爛攤子。

今年三十八歲、律師出身的瑞姬,是羅馬有史以來第一位女市長,她所屬的五星運動黨,主張推翻舊有的政黨,要把羅馬累積多年的爛帳清除,還給人民一個透明化的政府,瑞姬並誓言斷絕羅馬市府與黑道的往來。

羅馬是世界級的觀光大城,每年有近一千三百萬名遊客,但潮水般湧入的觀光客卻救不了羅馬經濟。瑞姬的羅馬市府,擁有高達五千億元台幣的債務,有些債務甚至可以追溯到一九六○年的羅馬奧運。

身為世界級的觀光大城,羅馬只有三條捷運,兩條高齡六十歲,新的C線一四年開通,比原訂足足遲了十四年。羅馬市府業務包山包海,有醫院、餐廳、幼兒園,個個都做到虧損;至於賺錢的收垃圾、環保生意,都外包給黑道。

觀光客帶來的財源,抵不過官僚的浪費與貪腐,瑞姬得面對一萬多名債權人,其中一大票都是羅馬的權貴。

「羅馬破產」雖是危言聳聽,但由總理倫齊發動、將在十月舉行的憲法公投(改變參議院的組成與權力),卻是更大的威脅。在英國脫歐的痛苦過程中,義大利是歐陸支持脫歐比率最高的國家。瑞姬所代表的五星運動黨等新興政黨,旗幟鮮明地反對憲法公投;十月之前,義大利勢必將引爆一場混雜著政黨對決、脫歐與留歐、國會改革、伴隨著銀行倒閉危機的綜合併發症。

「歐盟鬆綁法規救銀行」

是歐元體系存亡關鍵!

面對政治與經濟的亂局,義大利中央銀行總裁菲斯可在七月八日發表了重要談話,他強調,義大利央行必要時,將對西雅那等金融機構提供救援,這席話給金融市場打了強心針,當天各銀行股價快速反彈,連德意志銀行都出現三%以上的漲幅。

菲斯可的講話如此激勵,是他甩開歐盟法規的束縛,表達全力援救銀行的決心。加入歐元體系之後,歐盟個別國家已無法採取美國金融海嘯時期的救市計畫,必須遵從歐盟規定,採用風險較低的注資方案,如此一來,義大利銀行的股東與債權人,都要承受比率龐大的損失,而且會引發倫齊政府倒台的政治風暴。

但是,如果為了拯救德意志銀行與義大利多家銀行,歐洲央行與歐盟恐怕必須鬆綁法規,讓各國央行依據自己的狀況,各自注資給國內有財務危機的銀行,或許歐洲金融體系,就能看到曙光。這是對歐洲政治智慧的考驗,是歐盟、歐元體系生死存亡的關鍵決定,更是牽涉包括台灣在內的全球金融安定的最後防線。

果真如此,歐洲的超級量化寬鬆(QE),或者無法想像的負利率,可能才要開始。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撰文 / 乾隆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4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