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居安不思危 蔡東豪

2010-12-09  NM




自從互聯網興起,傳媒業的熱門課 題是新媒體取代實物報紙的趨勢。每隔一段時間,便有傳媒以「報紙已死」為題,分析現時報紙的經營模式怎樣不合時宜。新媒體取代實物報紙的重點並非「會 否」,而是「幾時」。新媒體取代實物報紙這趨勢沒法扭轉,傳媒企業必須擁抱新趨勢,營運上儘快變革,這是傳媒業共識。我藉本文提出另類觀點,或者標題已露 出少許馬腳。

新媒體取代實物報紙勢不可擋,這點我不反對,最吊詭的是,全世界傳媒企業仍未想出在新媒體下賺錢的方法。互聯網大行其道十 年,傳媒精英不停想、不停試、不停學,十年仍找不出賺錢之道,這是令人不安的困局。網上報紙收入來源跟實物報紙一樣,都是來自讀者和廣告客戶,報紙內容在 網上不容易鶴立雞群,大部分網上報紙是免費供讀者瀏覽。網上報紙的廣告收費比實物報紙便宜一大截,行內估計實物讀者跟網上讀者的價值比例是一比二十,對廣 告客戶的價值而言,一個實物讀者等於二十個網上讀者。網上報紙能賺錢,一是屬於稀有品種,一是傳媒企業捆綁實物和網上廣告,內部分賬時對網上業務較手鬆而 已。

傳媒老闆面對的難題是,實物報紙仍在賺錢,但網上報紙來勢洶洶,不作改變的話,結局可能遲早會死,變就要接受即時虧損。傳媒老闆大都選擇變,他們的假設是,虧損可當作未來業務的投資,即使自己的團隊不能在網上殺出血路,但總有同業能做到,到時要追上會比較容易。

 

環 顧現時網上報紙的經營模式,包括有收費、免費、局部收費、逐條新聞收費,大家仍在摸索賺錢方程式。十年了,傳媒業還找不到網上賺錢之道,仍在兜兜轉轉,我 要相信網上報紙賺錢之路又難行,又遙遠。又難又遠又一定要行,怎辦?面對這困難的疑問,我要提出像小孩般天真的問題,點解一定要行這條路?居安思危與庸人 自擾可能只差一線,不做網上報紙點解會死?我肯定短期內不做網上報紙不會死,如果做的話,代價是即時虧損,兼且使業務重心偏離應該要專注的本業,所謂益處 只是擁抱着虛無的新媒體紀元。

我心目中的傳媒策略,可參考我認為最看得通新媒體的梅鐸,他的新聞集團最近宣布跟蘋果合作,明年初推出只能在 iPad上閱讀的報紙,月費99美仙。睇足一個月,一蚊有找,一看便知是虧本生意。蘋果喬布斯無寶不落,有着數的東西一定自己做,iPad做報紙卻跟人合 作,大家心中有數。梅鐸也不傻,對於新聞集團手握的資源,要辦多一份網上報紙易如反掌,少少錢便可牢牢抓緊跟蘋果的關係,一路做一路以近距離觀察新媒體發 展。用財技術語來形容梅鐸的決定,他買了一個新媒體和跟蘋果建立關係的Call Option。

 

梅鐸道出我認為傳媒企業在 新媒體紀元下的經營之道,不是不參與新媒體,而是把投資額減至最不傷身,在場邊霸定好位,緊貼事態發展,用曹Sir名言——「細細注,大大聲」。梅鐸走在 新媒體最前線,但旗下刊物的網上版卻得過且過,態度是人有我有,例如《New York Post》網上版被行內認為最冇俾心機做。

傳媒企 業的新媒體策略應該是以最少錢霸最靚位置,用眼不用荷包,同時不能分心,繼續專注做好核心業務。以這思維框架分析壹傳媒的新媒體策略,情況令人擔心。壹傳 媒的互聯網業務包括入門網站、網絡廣播和動畫製作,今年上半年互聯網業務錄得七百萬元收入,虧損三千萬元。過去三年半,互聯網業務共虧損兩億元。在壹傳媒 每年賺五億元的日子,或可負擔每年花五六千萬元在互聯網業務上。今日壹傳媒須承擔台灣電視業務的巨大虧損,現金緊絀至不派息,互聯網的投資立刻被放大,令 人質疑壹傳媒是否把戰線拉得太長。

 

壹傳媒的互聯網業務重頭戲是動畫製作,最近黎智英接受路透社訪問,談論動畫製作業務,他 指動畫製作將成為其傳媒王國內重要一員,在不久將來分拆上市;不過他補充,動畫製作業務首先要找到收入來源。由尋找收入來源到上市,黎智英要費浩大心力, 同時要打台灣電視這場仗,還有核心出版業務並不可能自動波,仍須深度管理。壹傳媒這個局我看不通。

蔡東豪 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90

上升跡象, 不過, 居安思危! 貓王炒股日記

http://ariesl0501.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3257260

 

昨天有個炒股天王說過,待恒生指數期貨跌到18,910點才會反彈,我貓王把他的這翻話跟師奶股神說,她則認為19,000點 已難能可貴,而且身體力行,接近這個點數時狂買!其實,我以為上述點數明天才抵達,因我又聽一術數師作出了神仙報告,話說明天金水相生,有利股市,明天初 八是辛卯年、戊戍日、壬戍日,如何金水相生,會不會是天干金與日干水相生?當我正在思想之際,股市已搶關而上!看得評論太多反而太迷亂!看下圖表一條趨勢 線可解答千般問題,師奶股神萬歲,她是我的客戶,全憑直覺打天下,跟著她去幹都經常有斬獲,但是我們學得太多者,反而否定了簡單的操作方法!

 Picture

 

現 在港股市場很多股份都行出了收集形態,且聽過多個技術友高手的分析,都認為股市短、中期有上升跡象。不過,居安思危,他們一般認為這個升浪以後,國際市場 可能再有一個較大的調整,從美國、及歐洲的股市指數看,它們沒有因為歐債事件提供了足夠的調整,若以波浪理論的假設,它們之前的跌浪不過可能是下跌A浪而 己,現在形造的可能是反彈B浪,完成反彈浪很可能再往下跌C浪推展。反觀中國與香港的股市則有不同的故事,我貓王看它們首三季是全球表現最差勁的市場,也 許現在已啓了新的長線升浪,短期升浪以後的調整可能是為著下一個較推進升浪的鞏固,妙極?然而,我還有一個考慮,相信中央不會在明年4月重要的經濟會議之 前,高調的進行從寛的貨幣政策,一則現在的通脹數據仍然高企,二則未來聖誕、及春節等大節隨時可以把通脹再升温,且看專家們認為升浪後的調整,谷底可能會 在明天春季,而他們沒有闡明原因,但這與我之前繪畫的多張圖表吻合,不過明年的事年才算吧!我認為港股短期有上升空間,以下圖表是中國重汽(3808),是我曾推介過的股份,我認為它現時是一隻廉價股,關鍵是大行對它評級冷淡,對於整體的升浪稍是滯後的,它之前亦形造了一個收集形態,可惜收集期短促,大升之期相信仍然要等待! 

 Picture

 

PS我貓王已購入上述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93

居安思危的深刻體會


2011-12-26  TWM




蔡明忠

過去一年金融股王皇冠加冕,等於是市場對蔡明忠接班十幾年來的努力,給予最正面的評價,但不到一百天,就因彩券出包摔得鼻青臉腫;居安思危,想必蔡明忠心 中有很深的體會。

今年是富邦金控五十周年慶,對富邦金董事長蔡明忠而言,這一年,恐怕是百味雜陳,又甜又酸又苦澀。

六月,「甜」如蜜糖,因為,台灣金融史上第一次,富邦金控的股價與國泰金黃金交叉,富邦金股價創下成立金控以來的歷史新高,每股四十八.八元,同時登上金 融股王寶座。對蔡明忠來說,這個股價多麼珍貴!等於市場對他接班十多年來打拚的正面肯定。

但股價超越之後,卻不是一路勝出,而是呈現麻花捲式地一路纏鬥,富邦金與國泰金互有領先,雙蔡(蔡明忠與國泰金董事長蔡宏圖)之間的心理壓力與煎熬,不難 想像;尤其最近股價雙雙跌破三十元大關,雖然仍是難分難解地膠著狀態,但這種股價大跌的「股王」之爭,恐怕彼此顏面都不盡光彩,蔡明忠更得忍受外界不免 「酸」上幾句的揶揄。

未料,金融股王寶座才坐上不到一百天,富邦金就因為彩券案出包,摔得鼻青臉腫;今年九月,富邦金旗下運彩科技,發生疑似員工監守自盜案件,日前,金管會更 施以四百萬元的行政處分。

對於過去已經發生好幾次內控出包的富邦金而言,這次事件可謂歷年最大,尤其對以「誠信」為立業基礎的金融業而言,四百萬元罰金事小,但商譽與信任感的流 失,是市場給予最嚴厲的懲處。想必蔡明忠的心情是「苦」悶又乾「澀」。

也因此,﹁居安思危﹂這四個字,想必讓蔡明忠特別有體會。而眼前最令他「思危」的事,其實並非今年以來的心情三溫暖,而是「人才」大事。

富邦金能夠登上金融股王大位,除了中國布局領先同業之外,最為外界稱道的,莫過於「廣納人才」的本領。極盛時期,曾有媒體以「十人大軍」形容蔡明忠麾下大 將如雲,在金融圈蔚為美談。

然而,這十人大軍,如今富邦證前董事長張果軍、富邦香港前行政總裁李晉頤、富邦銀行前總經理丁予康等人,要不是退休就是離職,願意「留守」者也多選擇轉任 顧問,只剩下最重要的位置︱︱金控總經理龔天行仍不離不棄;但今年以來,龔天行倦勤的耳語,卻始終沒有斷過,知情人士表示,龔天行離開第一線的位置「恐怕 已成定數」,只是如何以「最不影響公司營運」的方式和平移轉,是目前蔡明忠最頭痛的事。

但無論人才去留、營運起伏,只有企業是永續的,想必也是這位二代少主心中最重要的想法。蔡明忠一手掌大舵,在面對新的一年景氣冰凍期,要如何撥雲見日,將 台灣第一大金控駛向晴朗的未來,考驗才正要開始。

︵劉俞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01

成思危十六歲闖蕩中國 半百念管理 催生創業板上市中國創投之父「不居安」的傳奇人生

2013-09-30  TWM
 
 

 

十六歲少年選擇離開家人身邊,到動盪中國發展;四十六歲化工專家選擇赴美,用一口爛英文重新學習管理,他是成思危,為了有所貢獻,一生不斷放棄安逸,向困難挑戰。

撰文‧楊卓翰

他取名「思危」,會勇敢獨行,在十六歲從安逸的香港離家出走,到動盪的中國發展;就算全家移居台灣,他也寧可在中國拚下去;他會不斷挑戰自己,在四十六歲憑著爛英文,到美國研究所念書;他會奮鬥不懈,在八○年代回到中國這個還不成熟的市場,啟發中國創投資金,並花了十幾年推動中國創業板上市,被尊稱為「中國風險投資(創投)之父」。

成思危這一輩子從來沒有停下腳步休息,他從中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副首長)的高位退休後,一刻也沒閒著。

從未停步休息 永遠在學習現年七十八歲的成思危,熱愛分享,還會搭飛機到各地參訪,而且在飛機上都在用電腦。他行程滿檔,早上見各國領袖、下午到大學演講。他走路健步如飛,永遠在學習,就算在演講空檔,也會拿出iPhone與Samsung兩支手機,看看Apple和Google的網路商店各有什麼新玩意兒可以下載,嘴裡談的是微信等新的手機應用。

這些中年人都可能沒法搞懂的新科技,在成思危手上卻輕鬆掌握,他就是「活到老、學到老」的最佳榜樣。

這次成思危受世新大學邀請,是第六次回台灣。他這一生在台灣停留的時間極短,卻和這塊土地有極深的情感:他當年離開香港的父母及兩個妹妹,現在都在台灣。他的父親就是成舍我,是台灣早年的媒體人,也是世新大學的創辦人。和父母分離將近一甲子,父母親留給他最大的影響,就是他的名字──成思危。

年紀一大把的成思危會講四國語言,他演講的技巧更是高超,在世新大學演講時,沒有講稿,也無簡報,但台下學生和老師還是聽得津津有味。因為成思危不但引經據典,GDP、失業率、利率等經濟數據他掌握得滾瓜爛熟,而且條理邏輯分明,時間更是抓得剛剛好。他不看手錶,現場也不見提示,但仍在最後從容地用一段英文引言畫下句點,剛好一個小時,時間控制得分毫不差。

好的演講者,在突發狀況時最能看出機智。當演講到一半時麥克風出了問題,現場人員說沒電,成思危幽默地接話:「那是你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喔!」惹得台下觀眾一陣笑。

靠經濟、管理、法律救中國小狀況難不倒成思危,他見過風浪。他生於動盪的年代,在中國出生的他,北京圍城時,舉家搬遷至香港,到香港的左派學校念書後,受到社會思想教育,偷偷地參加青年團,從小的抱負就是「報效國家」。在十六歲時,他決心離開香港優渥的生活,回到中國,展開了他一生的「救國」旅程。

「我原本是相信科技救國的,但在文化大革命後我的想法就變了。」成思危說。

「很多科技工作者,在文革時都到農村種地去了,你要怎麼發揮?」成思危自己也因為被認定是官僚資產階級出身,還被下放當過四個月鍋爐工,吃盡苦頭。

當初成思危離開香港,就是抱著救國救民的民族情感,因此這段經歷讓他的看法有了一百八十度的改變。「要有影響力,要改變中國,只有靠經濟、管理、法律這些東西。」成思危說。

一九七九年,成思危旅美三個月。第一次到美國的他,震驚於美國社會的進步,「特別在法治管理,很有它的特色。」「如果學科技,對我個人有用,前途是不錯,但是對國家(的貢獻)就少了。」所以,四十六歲的成思危,雖然已經在化學工程領域有所成就,但還是決定要到美國學習管理學。

那時成思危年近五十,連英文都勉強只會讀寫,他放棄了原本就會的化工,到美國從零開始,進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管理學院就讀。他自己說過,在美國上學的一開始,一小時只能讀兩、三頁課本,讀字典所花費的時間還比較多。但是,成思危花了二年半時間,除了念書還是念書,最後發表了十數篇學術論文,還贏了獎學金。

八四年,成思危從美國回中國後,發現中國經濟和美國最大的不同,就是「美國的創業經濟色彩很濃」,所以他回國之後,就不斷地推動創業。他有政治的背景,以學者身分積極參加講座,試圖一點一滴地在中國灌輸新思惟。

如此辛勤奔波,成思危還是花了十四年,才看見了初步成果。九八年,他對中國中央提出中國近代資本市場史最重要的提案《關於盡快發展我國風險投資事業》,建議中國政府發展風險投資事業,成立創業籌資專用的創業板。日後,他的這份提案被稱為「一號提案」。

未知母病逝 代價無可挽回如今中國創業市場超過英國,成為全球第二大,僅次於美國。中國這一切的起點,就是從成思危開始。

不過,成思危這樣的成就,不是沒有付出代價。成思危從香港離家後,父母親移居台灣,竟成了生離死別。母親病逝時,成思危因兩岸局勢動盪而未收到家書,在母親過世八年後才知道。在他母親過世前,家人發了幾百封家書、託人找他,結果都沒有找到。

成思危的妹妹、世新大學董事長成嘉玲曾在媒體採訪時說,「那時母親非常捨不得這唯一的兒子,天天以淚洗面,但怎麼勸都沒用。」對於母子從此再也未見,成思危沒有多說,只曾在專訪時說過「無法挽回」四個字。他也像他父親一樣,不愛表達自己的感情。

事實上,成思危的書房裡,就掛著「多研究,少開口;多學習、少應酬;多辦事,少出頭;多協商,少獨謀」這一幅字,成為他這一生的座右銘。

成思危一生默默地做、默默地學,又能夠不負「居安思危」之名,不斷自強。如果你抱著成思危這樣不懈的精神,像他一樣不止地、用力地學習,將來又能夠獲得多少成就?

成思危

出生:1935年

經歷:曾任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委員會主席學歷: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管理學院碩士

中國創投之父看陸股:

「陸股基本見底,明後年回升」身為中國的創投之父,成思危看陸股自有一套。在2007年時,當時任中國國家最高權力機構人大副委員長的他,就曾經預言股市泡沫,認為資產價格已經進入泡沫。結果這項預言一出,隔天就造成上證大跌140點,市場一度恐慌。那時樂觀的中國股民還對他諸多批評,覺得權高望重的他不該如此影響市場。事實證明,成思危這一番的口快直言仍是正確的。

重視實證的成思危,看股市不脫基本面。而在今天,他認為「中國經濟從下半年就會開始好轉!」他表示,近期大陸經濟數據有好轉跡象,表示經濟在回升,因此他預估明年經濟會比今年好。「陸股現在是基本見底了,不過,投資人的信心還是不高。隨著經濟的回升,股市也會慢慢地回升。」他說。

「現在看來,下半年陸股不會有太大的上升,一般股市的反應,時間差通常會晚一陣子,從上升趨勢來看,它是緩慢的。所以,股市大概會在明、後年開始(上升)。」除此之外,成思危也提醒投資人要小心中國投資的風險。

「我曾說過,中國股市『宏觀看來,進步不少;微觀看來,問題不少』,所以現在就是要從嚴治市,加強公司治理。市場太多惡意控制、假消息,最近光大證券的『烏龍指』就是一例。」成思危曾對中國政府提出建言:「沒有好的上市公司,就沒有好的股市。」在他眼中,中國政府要救股市,唯一的方法,就是鼓勵公司治理,陸股才能真正有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071

居安、思危 燕歸來

http://xueqiu.com/7889176837/27071988
踏入2014年,香港恆生指數雖然跌了5百點,但大市其實萬分精彩,不少半新股、概念股、創業板股動輒升4、5成,甚至一兩日昇一倍的也不少,我只能以6個字:「假跌市、真牛三」 來形容目前市況。

現在投資者選股基本上只需要買入最牛的板塊、最熱的概念股就可以,什麼基本因素、估值可以絲毫不用理會,反正現在證券行分析員也是不斷將昂貴估值合理化,目標價是"一山還有一山高";以前可能20倍市盈率是昂貴,現在40倍市盈率也是便宜,那麼多少倍市盈率是合理? 答案是只要信、不要問,總之會大升的股就是估值合理的好股。

這種市況或者會令價值投資者很沮喪,因為勤力分析基本因素,千挑萬選的好股最後可能一年只升得2成,但當炒的概念股一日就升5成,三日的升幅可能等於持有那些好股4-5年的回報,怎能叫價值投資者不沮喪?再看看網上投資論壇,這個新人說一年賺6成、那個炒家一年賺3倍,叫那些一年只有一兩成回報又或者長線持有盈富基金、指數基金的投資者無地自容.........

股市一直都有句名言:上帝要你滅亡,必先令你瘋狂。

現在大市瘋狂嗎?絕對是。

會更瘋狂嗎?可能會。

要跟著瘋狂嗎?如果錢太多,我不會阻止你的。

現在的炒家已完全喪失理性,即使捧著一堆糞便,只要會飛上天的話,那糞便也是香噴噴的。

我17年多的炒股經驗告訴我,這些日子不會太長久的,相信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805

居安思危 Money Cafe

http://moneycafe-icable.blogspot.hk/2014/06/blog-post_23.html

下晝二點廿分左右,中環處處傳來一陣叫聲,未算淒厲,但來得突然。

期指先行,到恆指由升、變倒跌、繼而倒跌超過三百,不足廿分鐘內發生,而由跌幾十,到跌一百、二百、三百,需時兩分鐘以內。

正因如此,市場再重現團結及尋求真理精神,以求瞭解跌市原因。

個市搞咩?有人話,內地數據太好,令定向降準規模加大機會減少!!

喟,但你今朝又唔跌?亦有人話,要殺熊、殺期指?固然有可能。

更有資深銀行家自言自語,難道港股進入政治市前奏?

我地七十萬人公投、環球時報即時十三億大你!! 贏曬!

並同時提醒,講談判,鐵娘子並是中國手下敗將。

信息明確之極:阿爺同我地講,細路你唔夠我玩!! 白皮書、七十萬、佔中、預留監獄報導等等等,鬼子佬會否乘勢造淡,答案不言而喻。

記得嗎?以往臨近回歸記念,報導最多,憧憬最大,係咩?中央送大禮也。

今年,有無人提,夠唔夠膽提?

截至今日為止,送禮只限於蘇局長被急召上京,傾一簽多行,政府今日公佈,特首明日休假!!

任白頭新書一出,股市即插?旁觀者冷靜分析認為,不無原因,亦難不作聯想!

幾年前,香港已經提出被邊緣化論命題,任總當時有份否認,認為毋須擔心,事隔多年,白頭反過來明示有此憂心,並明言香港最近的政局發展,可能正在蠶食領導人對香港信心,避免過分依賴香港進行國際金融活動。

任總更從旁佐證,以上海建自貿區為例,懶管你領導人大派定心丸,根本是間接削弱香港競爭力!

無主觀判斷,財經人亦不懂政治,但政商合一互連互通是不折不扣事實,難以否定! 問題是,大家在爭取政治本錢同時,是時候考慮願付幾多經濟代價。

再說,從客觀環境看、近日事態、政商言論合成為一,並且推斷,香港或者事態不妙也?

對於任志剛觀察,最有力證據之一正如上面提及的人民幣業務方面,一日公佈兩清算行,英、德兩國,處理無論貿易額,金融產品、貨幣均遠超香港,我地連二萬兌換上限仍然流於空談!

居安思危以往聽慣,年年有人不斷重複,難道不久要調轉為處危盼安?八四、六四香港均經歷政治市,二零一四接力,其實不單並非天方夜談,更可能越行越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397

任正非居安思危 高增長背後面臨挑戰

“垮臺”一詞,與處在高速增長中的華為公司似乎難沾上邊,但在最近幾次講話中,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流露出強烈的憂患意識。

華為微信公眾號最近流出一篇任正非內部演講稿,其流露出對“幹部流動板結化”、“幹部結構老化”的擔憂,並提出建立“戰略預備隊”進行內部組織機制變革,“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我們三十年大限快到了。華為公司想不死就得新生,我們的組織、結構、人才……所有一切都要變化。”

在外界對華為一片褒揚聲中,一些業內人士,包括不少華為高層人士,都指出其仍面臨較大挑戰,“解放戰爭勝利太快了”,而面對正在快速變化的技術和市場環境,所謂的勝利或許只是取得了一個不錯的開局。

任正非的擔憂

華為會不會得“大企業病”,任正非實際已給出答案。不知不覺,華為成了一家老牌企業,其伴隨而來的人員和思維固定化,不僅不利於其內部血液循環,也不利於對新業務的開拓。

“未來我們需要什麽能力,不知道;需要什麽樣的幹部,不知道。但是往前跑,我們就會一天比一天好。”任正非說。

他提出由自任“指導員”,華為三位輪值CEO及人力資源負責人參與,組成一個“戰略預備隊指導委員會”,以建立“戰略預備隊”,建立所謂“新軍”。他表示要讓優秀人才“下連當兵”,包括”研發每年輸送2000個高中級幹部、專家上前線“。

不僅是對內部僵化的擔憂,在今年5月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談到技術創新時,任正非也坦言華為遇到了較大瓶頸和迷茫,進入所謂“無人區”。

“未來二、三十年,人類社會將演變成一個智能社會,其深度和廣度我們還想象不到。”任正非說。而他也指出,華為的創新停留在工程科學創新層面,未進入基礎理論研究,“隨著逐步逼近香農定理、摩爾定律極限,而對大流量、低時延的理論還未創造出來,華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這些基礎理論創新,對於引領通信業繼續前進至關重要。

“從某種意義上說,華為的技術創新已經到了天花板,科技創新等待質變。華為內部也有十幾萬人,老一批創業元老固有思維也需要創新、不斷攪動,給團隊帶來活力。”電信行業分析師孫燕飈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高增長背後

華為主要業務包括運營商業務、消費者業務和企業業務,截至2015年底,其15年運營商業務收入2323億元,在3950億元總營收中占比59%,消費者業務收入1291億元,占比33%,企業業務收入276億元,占比7%,其他業務占比1%。從收入構成來看,運營商業務仍占華為主要業務。

在2014年2882億元營收基數上,華為2015年營收又增長了37.1%。其中消費者業務增長約544億元,同比增長72.9%,運營商業務增長約409億元,同比增長21.4%,企業業務增長約84億元,同比增長43.8%。

“華為發展到現在,應該說多條業務線已經鋪開。”電信行業專家付亮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但要繼續保持這樣的高速發展,卻也已經比較困難。”

實際上,許多業內人士也看到,無論運營商市場、智能手機市場,都進入了增長放緩和加速整合的階段。經過2014年、2015年中國大規模開展4G、4G+建設,華為要繼續維持運營商業務的高速增長已經比較困難。此外,華為智能手機業務異軍突起,但要繼續搶占市場份額,將面臨和三星、蘋果、OPPO、vivo進行廝殺。而在企業網方面,市場雖保持較快增長,但華為面臨思科等多個強有力競爭對手,目前競爭膠著。

“高處不勝寒,當你走到前排的時候,怎麽走都是對的,又怎麽走都好像錯的,這是國際化大企業的通病。任何一個小失誤,都可能引起巨大的災難。”孫燕飈說。

內生發展利與弊

在通信業開展自主研發,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華為走出了一條難被複制的發展道路。

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數據,2015年,華為以3898件已公布PCT申請連續第二年居於榜首,較2014年多了456件。以銷售起家,在意識到專利技術重要性後,每年將10%以上營收投入研發,通過自身獨立研發,華為成為當前通信基礎專利主要擁有者之一。

不過這種內生式發展有利也有弊,“無論是愛立信、諾基亞還是高通,都在積極進行各種技術性收購。華為可以說我可以自己去做很多的研發,但通信技術專利可能實際上就掌握在其他小範圍人手里,不能在合適時間把專利拿到,後面就可能面臨較大的被動,或者增長步子會慢一些。”付亮對記者說。

而在資本布局方面,付亮認為,華為堅持不上市,雖有利於讓團隊著眼於長遠目標,卻也可能導致其難以進入部分國家市場,不利於全球化布局。

目前,華為已是”一手托運營商業務,一手托消費者業務“,成為既不像蘋果,也不像愛立信、諾基亞的國際化企業,已經沒有可參照、可借鑒對象。

在適應消費者業務、企業業務發展新需求方面,付亮認為,習慣內生式發展的華為,在引進外部人才方面仍相對保守,“我們也看到華為引進了一些外部人才,但這還更多是在產品層面,在市場層面還相對較少。”而如果僅將“老紅軍”培養成“新軍”,可能還並不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937

居安思危看現金流 林智遠Nelson Lam

2017-01-05  NM

2016年與2017年交接之際,收到美國會計師公會一份報導,是一個對美國及環球數百位董事及行政人員的調查,調查發現他們對2017年最高10項環球風險的影響評估,都較2016年上升,當中升幅最高而又獨佔鰲頭的一項環球風險,就是經濟狀況。

2017年的環球經濟狀況是否真的令人擔心,值得大家留意,但無論怎樣,居安思危仍是需要的。剛巧有讀者問到上週分享佳兆業(1638)時,提到的「經營及投資現金淨流出」問題,今天就一併以曾分析的佳兆業、漢能薄膜(566)及樂視網(A股:300104),分享怎樣從財務報表看現金流。

現金流量表

一份財務報表主要包括:可看到企業業績的損益表,可看到企業財務狀況的資產負債表,還有可看到企業現金流入及流出的現金流量表。現金流量表將企業的現金流分為三項活動來列報,分別是:(1)經營活動、(2)投資活動及(3)融資活動,三項活動的現金流入及流出淨額總和,就是企業現金及現金等值項目增加或減少的淨額。企業經營活動的業績及盈虧可從損益表中看到,但業績及盈虧是否已轉換成現金或是否有水分,現金流量表中的經營活動現金流是其中一項重要指標,可以用來與溢利做比較。以佳兆業停牌前公布了的財務報告為例,自2011年開始,佳兆業每年都賺錢,但經營活動卻只有淨現金流出。2013年,佳兆業溢利逾28億元人民幣,但同期經營活動淨現金流出接近14億元人民幣;2014年,佳兆業中期溢利逾13億元人民幣,而同期經營活動淨現金流出更急升至逾97億元人民幣。

燒錢惟有依賴融資

與佳兆業一樣有錢賺但沒錢收,溢利與經營活動現金流不對稱的,還有漢能;而更嚴重的是,在現金流量表的投資活動中,亦看到佳兆業及漢能都仍保持投資活動淨現金流出。佳兆業自2011年到2014年中就在投資活動中,有80億元人民幣淨現金流出;漢能自2011年到2014年底的投資活動淨現金流出較少,但也有15億港元。企業的經營活動及投資活動都在燒錢,僅有淨現金流出的時候,企業惟有依賴融資活動,以支撐經營活動及投資活動的淨現金流出。簡單而言,融資活動不是發行新股,就是借貸。同樣情況出現在近期飽受財困的樂視網,2016年10月公布的第三季財務報告,總負債急升44%,達190億元人民幣。接近兩年沒有毛利,只有毛虧的樂視網,自2014年起的融資活動現金流就淨籌資127億元人民幣,單是2016年頭三季就淨籌資72億元人民幣。然而,一間企業不可能無限及無止境籌資。居安思危,大家也可試試看自己投資企業的現金流量表,不同活動的現金流情況或有不同的啟示。

林智遠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366

iBanker亦要居安思危 Text: Jade

1 : GS(14)@2011-09-17 13:45:11

http://www.inv.com.hk/columns/%E ... %E6%80%9D%E5%8D%B1/

然而未來數週將會有一連串的企業在亞洲股票市場試水。香港市場方面,未來兩週將會有五家企業展開股票銷售,希望在波動的市場中抓緊上市的窗口。iBanker大都認為今年會是艱難的一年,大家都渴望把手上的項目盡快推出市場,對於今年的獎金花紅已經沒有寄望了。

HR裁員高效率

獅子銀行的裁員只是經濟正式衰退前的序幕,我個人認為並非個別事件,而且將會成為趨勢的機會甚高,明年香港的經濟將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打擊。面對通脹壓力及生活指數的上升,加上裁員的危機,究竟有甚麼方法自保呢?大家可能認為iBanker是天之驕子,高薪厚職,事實上經濟轉差時iBanker卻往往是首當其衝的一群。投行裁員手起刀落,早上在公司工作,收到大信封便立刻要收拾細軟離開,交出Access Card及Blackberry,當天下午便從始由公司消失,好像從來沒有在公司存在過一樣,不能不驚嘆HR的高效率。

在裁員潮蔓延著的時候,不得不打醒十二分精神,每當突然收到退回來的電郵時,就表示著某iBanker已不知不覺間給裁走了。iBanker離開投行到底有甚麼出路?我認為有十萬個可能性,最重要是享受工作之餘又有合理的報酬。擁有Problem Solving能力的人永遠不愁沒有出路,更可況大多數iBanker又均是好錢之徒,總是習慣追著名利,是停不下來的人。

又或者可以考慮攻讀一個學位,趁機進修一番,靜待下一個經濟週期重新出發。正所謂「好天斬埋落雨柴」,平時適量揮霍之餘亦應有計劃地儲蓄,避免出現手停口停的情況。朋友間儲蓄的方法各有不同,有的收藏名錶,有的收藏鑽石,甚至有的收藏紅酒、名畫或藝術品,保值之餘又結合個人興趣,亦不失為買樓買股票投資以外的另類款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987

劉德華居安思危愛得及時 2015-10-02

1 : GS(14)@2015-10-04 03:28:07

http://www.skypost.hk/feature/%E ... %8A%E6%99%82/191948
劉德華主演新片《解救吾先生》講述一名大明星被綁架的過程,現實生活中名副其實是天王巨星的華仔,私生活一向低調,對妻女的人身安全更是極為着緊,每次妻女外出,身邊總會有多名保鑣貼身保護,但華仔反而鮮有保鑣隨身,信佛的他自言生死有命,最重要是珍惜身邊人。
不少名人明星視綁架為最大危機,對這兩個字十分忌諱,在全球華人社會中無人不認識的華仔,當初接拍這部講述綁架的電影時,可有內心掙扎?他淡然表示:「就算你不去面對(綁架)都一樣存在,任何一個人都有機會,不要說大明星,電影中的小竇(人質之一)也是普通人,但一樣有機會被綁。」華仔直言居安思危的心,每一個人都應該要有:「你問我有沒有想過,我們當然有基本的準備。」
妻女外出 保鑣護航
華仔平日出外只有助手及工作人員護航,但對妻子朱麗倩及女兒劉向蕙(Hanna)則極力保護,妻女每次出巡,都被拍到最少有三名保鑣及傭人貼身保護,華仔笑笑口表示:「我不嬲都小心㗎,哈哈!」他表示每次工作都有大批工作人員隨行,出埠工作則有保安,只是沒有荷槍實彈,他說:「生死有命,如果想得太多,會連自己都會心理有問題,最主要是及時去關心身邊人。(要求家人不要去人多的地方?)不會,他們有自己的生活,交給個天安排,我們最重要享受自己應該有的。」不讓妻女曝光是擔心她們的安危?華仔直說:「我蠻正常的,我不會帶她出來走紅地氈,但平時跟家人生活都幾滿足。」
華仔續說:「我盡量想他們在一個正常環境下生活,每個人對正常生活有不同理解,最重要我們有我們認同的生活便可,現在生活得很舒服,very good!」
為求真 被箍頸險死
在戲中跟綁匪鬥智鬥力,但華仔表示若現實生活中發生這件事,不會像戲中那般冷靜,他說:「戲中的我始終當過兵,是一名軍人,自己演了多次警察,年少時也入過警察學校訓練,當我們面對這些事,一個警察要比任何人更決絕,因為他先要當所有人都是賊才有這個警覺性,這個真的要學。」
華仔在戲中被綁匪箍頸一幕十分逼真,他坦言當刻接近死亡邊緣,他憶述:「真的接近死亡,但因為我們用四、五部機拍攝,不可能造假,最初拍了幾個鏡頭都不成功,因為他們(演員)驚,最後我跟導演練習,說如果我拍大髀你們便停,但現實的綁匪並不是想鏈死人質,只是想嚇唬,我們掌握到七、八成效果而已。」
故事源自一包煙
導演丁晟在《解救吾先生》結尾故事編排上,借用華仔向等待死刑的綁匪送上一籃蘋果而帶出深遠信息,丁晟表示:「當初真實被綁架的吳若甫想抽煙,但綁匪沒有他要的牌子,第二天華子(綁匪王千源飾)叫手下去買一包他想要牌子的煙,對吳若甫來說,這個綁匪竟然有點善良。當他獲救後,得知綁匪要被槍斃之前,他想帶兩條綁匪慣常抽的那種煙去看守所探望對方。但,當年吳若甫沒成功去看到綁匪他,這件事令他感到有點遺憾,我跟華仔商量將煙變成蘋果,首先完成吳若甫的一個願望,也合理地把蘋果、蘋果樹跟警察破案連貫起來。」
撰文:倪小珊
攝影:梁細權
協力:Jenni
編輯:黃寶恩
設計:鄧俊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7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