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的回調仍在繼續。滬深兩市股指在8月的首個交易日未能擺脫股指的調整壓力繼續小幅下跌,盡管在技術超賣的壓力之下股指午後有所反彈,但低迷的市場成交仍然使得市場人士對後市不敢看好,而經濟數據的不佳、監管加強以及新股IPO的提速等因素更是使得A股短期壓力大增,A股究竟底在何方呢?
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在7月官方PMI跌破50%分界線的數據公布之後,滬深兩市股指早盤低開低走,下跌速度較快。盡管此後在技術支撐位受到逢低買盤的支撐,但整體市場人氣不佳,使得股指午後即便發力反攻也未能收紅。上證指數最後報收2953.39點,下跌25.95點,跌幅0.87%,成交1624億元;深成指報收10185.48點,下跌143.95點,跌幅1.39%,成交2551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2099.18點,下跌23.23點,跌幅1.09%,成交704億元。
對於這樣的走勢,中投證券策略分析師黃君傑認為,8月中上旬市場仍將以調整為主。7月市場在風險偏好偏高的位置難以深度共振,階段風險偏好有所回落,保證金余額與市場成交金額比值趨向回落。市場流動性呈現弱的衰竭趨勢。普通經紀賬戶銀證轉賬持續流出,過去10周共轉出2667億元。7月中旬之後基金倉位連續三周回落,機構開始進入流動性回籠趨勢。風險偏好若深度回落,市場可能存在新低,中期基調仍是逐步撤退。伴隨政治局會議定調抑制資產泡沫,政策取向是遏制炒作、去杠桿,使得市場投資情緒趨向審慎。8月份總體處於風險偏好回落周期,市場回調主要由估值驅動,市場盈利在PPI回升的背景下相對平穩。預計8月中下旬觀察風險偏好的階段低點,可能出現弱反彈走勢。
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勝則認為,牛市背後是杠桿的演進,牛熊轉換也基於杠桿的退潮,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與2007 年的儲蓄大搬家不同,本輪牛熊從頭至尾貫穿著杠桿興衰。場外配資在2015下半年3次異常波動當中已被快速擠出;“八條底線”的約束,以及銀行對於結構化產品杠桿水平的謹慎態度也使得結構化產品短時間內難以再掀高潮;創投資金投資A股也已引起了監管的關註,一二級市場聯動的模式未來勢必面臨更大的監管阻力。房地產資金後續要麽回歸產業脫虛向實,要麽受到監管更大的限制。而這波熊市最後一次出清的過程,也可能與融資余額的快速下降相伴隨。A股去杠桿的進程大概率無法逆轉,牛熊轉換仍是最大的格局。以上是A股中長期演進的大概率路徑和核心驅動因素。
市場的回調使得投資者心態發生了實實在在的變化,從渴望吃飯到更加註重保留戰鬥果實。但一個有意思的觀察是,投資者心態的平和,更多的體現在對於價值股認同度的邊際提升,倉位的明顯下降並未出現。盡管上周開始的調整是健康的,有利於中期寬幅震蕩區間的維持,但倉位並未真正下降,微觀市場結構的優化程度仍無法使得其變得更加樂觀。風格回歸價值已成趨勢,“諸相非相”,前期強勢股早已回調兩周,機構投資者凈值仍可能出現較大回撤。在2016年4月,指數從3100點回落到2800點,但是基金核心池中的很多優質公司卻從低位一路震蕩向上,那時候是必須堅定持股做多的,所以申萬宏源策略當時堅定看“平頭”震蕩做結構;而現如今,單純看指數似乎與4月有類似之處,但是結構上風險其實更大,不少公司估值已經不再具有很強的吸引力,4月的成功經驗未必能夠再次適用。
王勝認為預期的下修仍有空間:區分“托底因素”和“上漲因素”;超長久期國債的利率下行未必是一個好的股市投資故事。很多投資者樂觀的邏輯只夠守2700-2800點,卻無法支撐市場在3000點以上更進一步。
存量宏觀流動性充裕、資產荒在未被證偽之前都只能托底,無法引發上漲。全球即便再來一輪量化寬松,也無法讓已經為負的國債收益率繼續向下進而推動資產價格上漲;如果是財政政策刺激,全球長端利率大概率要往上走,大宗價格可能反彈,又破壞了邊際寬松的流動性邏輯。
國內管理層對於資產泡沫的關註,即便指的不是股票市場,也限制了後續邊際寬松的空間。“脫虛向實”的政策導向已經明確,規範銀行理財監管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如果A股真的便宜到非買不行,又何懼監管政策?產業資本仍在大量減持,告訴我們負利率也未必可以無限提升A股的估值;對杠桿、理財等監管政策使增量資金的預期缺乏支撐,市場總體預期仍有下修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