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樂視以20億美元全資收購Vizio,備受全球矚目。中國上升最快的互聯網電視品牌,與美國市場銷量排名第二的彩電品牌,將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讓人期待。
不過,業內分析師也指出,樂視收購Vizio至少面臨三大挑戰:一是樂視的內容在北美市場是否受歡迎;二是樂視與Vizio的品牌定位之間如何分工協同;三是這兩家管理風格完全不同的企業,如何進行企業文化的融合。能否克服這三大挑戰,將直接影響樂視“硬件+內容”的商業模式能否成功複制到北美市場。
三大互補
樂視與Vizio的聯姻,可實現市場互補、產品線互補和商業模式互補。
首先,這次並購有助於樂視拓展北美及全球市場。據奧維雲網(AVC)的分析師易賢兢介紹,2016年上半年樂視在中國市場的彩電出貨量為234萬臺,考慮到下半年促銷節點明顯多於上半年,2016年樂視內銷出貨將可達成年初制定的450萬臺的目標。相比而言,雖然樂視早有布局海外市場,但受制於專利缺乏以及渠道缺失,外銷出貨一直乏善可陳。
IHS的分析報告顯示,樂視今年彩電銷量目標600萬臺,除了在國內銷售450萬臺,其余150萬臺瞄準像北美和印度等海外市場。通過收購北美銷量排第二的Vizio,樂視將今年自有品牌的液晶電視出貨量目標從600萬臺調升到850萬臺,這是相當激進的成長目標。
其次,樂視與Vizio的產品線互補。據IHS的分析報告,樂視和Vizio的液晶電視尺寸組合完全不同。Vizio已建立為更廣泛終端消費者服務的供應鏈,有相當完整的產品陣容,電視尺寸覆蓋從24英寸到80英寸;而作為中國電視市場後起之秀,樂視是從較大尺寸開始起步的,今年第一季,40英寸-43英寸、50英寸-55英寸分別占樂視出貨量35%和62%,65英寸以上占3%。
第三,雙方的商業模式互補。易賢兢說,2015年Vizio出貨量近800萬臺,在北美市場占比18%,僅次於全球彩電龍頭三星。作為美國第二大電視機廠商,Vizio正逐步被三星拉開距離。Vizio希望通過不同的打法,來維系自身在美國的傳統強勢地位。這時候借力於近幾年通過“硬件+內容”的生態模式發展迅速的樂視,無疑是最經濟便捷的路徑。
群智咨詢的副總經理李亞琴也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北美是全球市場的重要風向標,中國彩電市場一年出貨量約5000萬臺,北美市場一年出貨量也達4500萬臺。樂視全力進入北美,把它“內容+硬件”的商業模式也帶入北美,會有比較大的沖擊。Vizio在北美排第二,但還是傳統模式,這樣Vizio與樂視在內容和硬件上實現互補,會對北美市場有較大的影響。
群智預計,樂視將在北美市場實施雙品牌策略,高端產品使用樂視品牌,Vizio將布局中低端產品,通過Vizio品牌來達到提高銷量的目的。樂視入股Vizio之後,預計2017年樂視和Vizio電視銷量可以達到1500萬臺左右,其中海外市場銷量達到800萬臺左右。“由於樂視的模式跟其它一線品牌的模式不同,所以它對彩電整機市場、內容分發市場都會有一定沖擊,因為它是整合性的提供商。”李亞琴說。
三大挑戰
不是沒有困難。樂視與Vizio的聯姻,要實現“1+1〉2”的效果,至少面臨三大挑戰。
樂視的內容是否適合北美市場,此其一。中怡康的黑電研究中心總經理彭顯東認為,樂視規劃搭建一個互聯網生態體系,因此在北美不會僅僅滿足於Vizio的彩電硬件銷售,一定會基於Vizio的終端擴展樂視內容和服務。“樂視現有的IP(內容)是否受北美用戶喜愛是一個問題,同時自建和完善北美的樂視自有內容又需要比較高的費用;目前Vizio在北美和Netflix、Youtube等內容商有合作,下一步會怎麽發展值得關註。”
據了解,Netflix在以北美為主的市場已積累了6500萬用戶。與樂視最大的不同在於,其一,Netflix從未涉及硬件領域,而是采用通過與整機品牌合作的模式;其二,Netflix主要進行內容分發,較少自有版權。
“目前尚不確定樂視能否複制其在中國成功的模式(指“硬件+內容”)到北美市場,尤其在Netflix強大的線上影音市場占有率之下。”IHS的分析報告也指出,樂視集成硬件和捆綁銷售內容的策略,相對適合大尺寸電視。問題是,這種商業模式在北美市場能否有用,而且Vizio和樂視要在北美市場折價多少銷售其大尺寸電視是一個挑戰。
第二個挑戰來自品牌運營。奧維雲網(AVC)的分析師易賢兢說,Vizio自創立以來,一直以本土品牌、價格親民的形象受到北美家庭歡迎。而這一策略與樂視在中國市場相仿。從目前來看,樂視的品牌和Vizio的品牌並沒有存在比較明顯的區隔。如果強行進行品牌的區分與定位是否會影響原有的品牌形象,造成“1+1<2”的結果?
IHS的分析報告也指出,對北美消費者而言,樂視是全新的品牌。樂視打算在美國市場上建立地位,這是否可以通過Vizio來達成,尚需驗證。因為Vizio以往與沃爾瑪、百思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如何說服這些大型零售商接受其新的品牌戰略將是關鍵。
雙方的企業文化融合,是第三個挑戰。易賢兢認為,樂視是狂飆突進式的互聯網擴張思維,而Vizio則是穩紮穩打的傳統運作模式。收購完成之後,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企業文化和管理風格勢必會造成激烈碰撞,從而導致企業融合的不確定性。
此外,樂視和Vizio都是代工生產的模式,兩者加起來一年超過1000萬臺的出貨者,有利於加強對上遊面板廠、代工廠的話語權。但是IHS也指出,當液晶面板供給短缺時,其電視代工廠的面板采購能力和供應鏈關系,便成為影響它們成功的關鍵因素。
然而,IHS仍然樂觀認為,樂視和Vizio要創建一個雙贏的合並局面,新公司肯定需要制訂明智的策略,從電視生態系統的業務模式重整(包含電視機、內容和平臺),到渠道建設、品牌管理、產品定位、價格策略、競爭策略,等等,以及最重要的供應鏈優化,這些重整將會對電視行業、液晶面板廠、代工廠商帶來革命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