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金融科技成互聯網金融避風港 技術成平臺“斷代”標準

幾乎是在一夜之間,以消費金融、智能理財為代表的科技金融,成了中國互聯網金融公司的新大陸。而科技創新,也成了互聯網金融公司之間的斷代標準。

“我覺得LendingClub、陸金所都是第一代的借款平臺,第一代網貸平臺最主要的是商業模式創新,而第二代借貸平臺最主要的是科技的創新,核心在於怎麽運用新的科技、大數據把風控做得更好。”近日,我來貸創始人兼CEO龍沛智說。

我來貸2013年創立於中國香港,2014年進入內地市場。2015年、2016年分別完成2000萬美元、10億元人民幣兩輪融資。其業務瞄準未被銀行覆蓋的有小量資金需求的現金借貸業務,目前只有資金端,沒有理財端。

和我來貸一樣,去年下半年以來,消費金融成為互聯網金融爭相湧入的風口,大量平臺均宣稱以消費金融為發展方向。

但與此前的P2P平臺、消費金融相比,消費信貸要面對的是海量用戶,借款金額相對較小,必須要通過技術創新,才能實現批量處理以提升效率、有效降低成本。這成為企業的一項重要考慮。

例如我來貸,就定位為“小借小還”,大學生的借款額度在1500元到8000元,白領則為3000元到3萬元。目前白領申請均額在8000元左右。而誇客金融的單筆借款金額平均在5萬元左右,少的也只有幾千元。龍沛智稱,該平臺采用純線上現金借貸模式,最快3分鐘可以放款,而傳統金融服務從申請到放款至少需要三天。

為了實現批量、快速處理,一些平臺開始嘗試信貸工廠模式,通過標準化的信息錄入,利用數學模型,從多個維度對借款申請信息進行甄別,對貸款申報、審批、發放等按“流水線”的方式進行處理。

“人工標準還是有落差,我們的最大優勢是用機器標準來做,如何變成自動化過程最重要。”我來貸中國區總經理陳俊仁說。

龍沛智稱,其數據是經過用戶手段,通過移動設備獲取的數據、線上及線下的交易數據、行為學及心理學數據、社交及短信數據等,通過多維度的數據建構用戶360度畫像,從中區分好客戶和壞客戶。

值得註意的是,互聯網金融向消費金融、科技創新靠攏,一個重要的寓意,就是緩解監管壓力,或更符合監管要求。

在這一背景下,在科技創新成為頻頻提及的詞匯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平臺開始尋求與銀行合作。我來貸稱,除了C端業務,已與多家銀行進行全方位合作。

“名稱是一個符號,而技術創新是趨勢,但只有真正以技術驅動的創新,才能經得起時間考驗,讓企業走得更遠。”某業內人對第一財經稱,要想獲得真正的生命力,就必須進行真正的技術創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8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