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央部門今日集體公開去年“賬本” 績效評價首次亮相

22日上午,隨著中國出版集團率先公布2015年度決算,揭開了中央部門集中公開2015年度決算報告的序幕。

截至下午三點,已有20家中央部門公開了2015年度決算報告,其中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彩票管理中心是首次向社會公開部門決算。這是中央本級連續第6年向社會公開部門決算,去年決算公開的中央部門達到了百家左右。

多位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專家表示,決算公開是財政部和中央各部門推動政務公開、回應百姓關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進步。同時,預決算公開尚處於探索階段,頂層設計、制度建設、法律保障等方面需要逐步改進。

部門決算公開往縱深發展

記者從財政部了解到,今年中央部門決算公開內容方面的變化是“兩個新增”,一是新增公開支持中小企業政府采購政策落實情況,首次公開政府采購授予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的合同金額及所占比重。

二是新增公開主要的民生項目和重點支出項目的績效評價結果,並對主要的民生項目和重點支出項目的績效目標、工作情況、評價結果及應用等做出說明。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王朝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此次中央部門決算公開的內容和形式往縱深發展,回應百姓關切,體現了依法行政,有利於保障公民的知情權、監督權,促進政府工作和行政行為更加有效合規,同時也是反腐的重要基礎。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副教授俞明軒也認為,中央部門決算公開是國家治理能力和水平的窗口,是民眾衡量政府工作的標桿,公開渠道更加暢通,信息披露常規機制正在逐步的建立和完善。

今年是中央本級連續第6年向社會公開部門決算,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馬誌遠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讓財政在陽光下運行,並不是公開越多越好,而應有一個“度”。涉及國家安全、軍事機密、個人及隱私的內容不宜公開。預決算公開還處於探索階段,下一步應加強制度建設。

首次公開部門預算績效

今年中央部門決算公開,新增了主要的民生項目和重點支出項目的績效評價結果,即首次公開部門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開展情況,並對主要的民生項目和重點支出項目的績效目標、工作情況、評價結果及應用等做出說明。

6月29日,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上所作的2015年中央決算的報告中,“大力推進預算績效管理”的部分頗引人關註。據介紹,2015年有157個中央部門開展了績效評價試點。

財政部披露的數據顯示,2015年納入績效目標管理的項目支出金額約2140億元,比上年增長約60%,並已基本覆蓋所有新增項目。中央部門績效評價項目涉及資金約1080億元,比上年增長約18%。

公開績效評價報告的項目主要涉及科研、文物保護、教育等重點民生領域。包括中科院2015年度“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項目績效評價報告、文化部2015年度故宮博物院“古建整體保護維修”項目績效評價報告、教育部2015年度“師範生免費教育”項目績效評價報告和海關總署2015年度“口岸電子執法系統運行維護費”項目績效評價報告等。

記者看到,《中科院2015年度“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項目績效評價報告》中,評價專家采用集中評議和獨立評分相結合的方法,對投入、過程、產出和效果四個方面進行評價。綜合績效評價總分值為100分,該項目績效評價得分為95.7分,綜合績效級別為“有效”。

王朝才表示,財政支出不僅需要透明,也要註重績效。只有講求預算支出的責任和效率,才能花盡量少的錢,辦盡量多的事。

馬誌遠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各地都在探索績效評價的有效方式和評價體系。要確保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客觀公正性,首先必須確保評價主體的獨立性。這也是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質量的保證。

他說,目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主要由財政部門及預算單位組織執行。即使是借助第三方機構進行績效評估也有不盡合理的地方,中央部門負責的重點項目是由本部門牽頭找第三方評價,而第三方評價的結果多少受到此部門的約束。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鄧淑蓮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結果有利於對決策、管理和下一年度編制預算工作做參考與借鑒,預算法已經提出要加強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

馬誌遠認為,迄今為止,國家尚未出臺全國統一的有關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相關的法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要取得實效,必須得到必要的立法支持。

新增公開支持中小企業政府采購政策落實情況

今年,相關中央部門將在公開本部門政府采購支出的基礎上,公開政府采購合同授予中小企業及小微企業的情況,以更好地體現政府采購支持中小企業的政策落實情況。

有政府官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政府采購支出中授予中小微企業的合同金額高,說明政府采購支持力度大;但是,合同金額小不意味著不支持或者支持力度小,主要是一些重大項目的實施,其貨物或者工程、服務的供應商通常為大型企業,中小微企業不具備實施條件。

自2003年1月1日《政府采購法》施行以來,政府采購制度的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全國政府采購規模從2002年的1009億元上升到2014年的17305億元,政策功能不斷顯現,強制和優先采購節能環保產品、支持中小企業等政策不斷完善,政府采購支持信息安全等工作取得新進展。

按照修訂後的預算法等法律法規有關規定,各部門各單位應當公開政府采購情況,從預算、執行到決算形成全過程公開。2015年7月,中央部門首次隨決算向社會公開了政府采購支出情況,包括政府采購支出總額以及貨物采購、工程采購和服務采購金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4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