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土耳其24小時軍事政變何以如此短命?

連接歐亞大陸的伊斯坦布爾博斯普魯斯大橋14日晚剛為發生在法國尼斯的卡車恐怖襲擊亮起藍白紅三色彩燈聲援法國,而第二天就被發動軍事政變的軍車和坦克占領,再過了不到24小時,博斯普魯斯大橋上的政變士兵已經投降。

這起未遂的政變導致了150名以上的軍人、警察和平民死亡,另有將近1500人受傷,當局還宣布已經逮捕了近3000名參與政變的人士。而政變的目標——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政變發生時他本人正在外度假,整個政變過程中遠程遙控,在4小時後飛抵伊斯坦布爾時,局勢已經得到控制。以是否能夠控制現任領導人作為成敗重要判斷標準的政變行動,以埃爾多安的毫發無傷宣告失敗。

但是,這次短命的政變,在很多方面給外界提供了思考空間。

伊斯坦布爾博斯普魯斯大橋上,民眾在政變士兵投降後自拍

民意和行動雙輸

首先是形式,在土耳其歷史上,政變並是一件陌生的事情,過去60年里至少發生了4次政變。15日的這次政變從行動路徑上看依舊延續了上個世紀政變的普遍做法——占領重要區域、首先攻入電視臺、通過媒體發表政變聲明。

但是,埃爾多安卻通過其一直反感的社交媒體發起反攻,利用自己堅實的民意基礎,通過視頻通話在CNN土耳其語頻道和社交媒體上號召民眾通過街頭遊行和廣場集會,表達對政府的支持。

一位在土耳其的中國留學生政變期間正在伊斯坦布爾,她聽到了戰機掠過的轟鳴,在街頭看到不少埃爾多安的支持者在清真寺的號召下遊行抗議政變,也在伊斯坦布爾阿塔圖爾克機場看到了不知所措的滯留人群。

這位留學生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社交媒體上有支持埃爾多安的,也有陰謀論者,反對、懷疑埃爾多安,並且同情士兵的,多是大學生、教授、藝術家和知識精英等世俗派,那些支持埃爾多安的,則多數是保守宗教派。

值得註意的是,土耳其是典型的穆斯林國家,穆斯林人口占總人口的95%。2014年埃爾多安贏得土耳其首次總統直接選舉時,其支持率遠超其他兩位候選人。

其次,政變的失敗與軍隊內部的支持不夠有關。有分析認為,目前雖然不知道政變武裝的動機是什麽,但是這次發動政變的軍隊,從一開始就出師不利。

從事後有3000多名參與政變的軍事人員被捕來看,政變力量遠多於當局口中的“一小撮人”,有報道稱4名將軍和29名上校軍官參加了此次政變,但問題是,這些軍官中的大部分都是軍隊中層,尤其從一開始,總參謀長胡盧西·阿卡爾將軍(Hulusi Akar)被扣為人質,海軍和特種部隊指揮官均表態不支持,均可見此次政變並未得到軍隊關鍵力量的支持。

從上述兩方面看,此次政變在民意支持和軍事支持上雙輸。

對埃爾多安的不滿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研究員、《困頓與突圍:變化世界中的中東政治》一書作者田文林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此次政變跟以往的歷次政變相比有其特殊性,與埃爾多安近年來一些內政外交的失誤有關,政變很可能是部分民眾對埃爾多安統治不滿的一種體現。

“中東劇變以後,埃爾多安在中東地區的一系列政策昏招叠出。內政領域,埃爾多安近幾年強力推行私有化政策,導致國內貧富差距持續加大,同時,埃爾多安的統治帶有很強的獨裁傾向。可以看出,埃爾多安的內政外交所激起的民怨還是比較大的。”田文林稱。

田文林表示,除了此前支持埃及和突尼斯民眾反對政府,埃爾多安還支持敘利亞民眾反抗阿薩德政權,但是直接的結果就是導致敘利亞陷入恐怖主義活動泥淖,近兩年也波及到土耳其。另外,土耳其在敘利亞等地推行的這種政權更替也激發了難民問題。土耳其作為敘利亞鄰國,更是直接受到難民潮外溢的影響,治安和財政壓力都變得非常突出。

從1960年以來,土耳其已經發生過4起成功的軍事政變(1960年、1971年、1980年和1997年),但是軍人幹涉內政對於現在的土耳其來說是否還有民意基礎?或者說民眾是否還歡迎軍人?是此次失敗政變值得探討的問題。

北大歷史系副主任、土耳其研究專家昝濤在其研究中提到,土耳其軍人以往的幾次幹政,最重要的原因是多黨競爭的民主政治的失敗。以往的軍人幹政大多獲得民眾的支持,但現在即使是警惕伊斯蘭複興的世俗主義者也不願意看到軍隊出面幹政這種不民主的現象,土耳其人形成的共識是,需要常規的文官體制來捍衛民主與世俗主義,而不再是軍隊幹政。

忠於埃爾多安的軍隊

在政變發生後,各種輿論分析最大的焦點在於,世俗化和宗教化之爭,導致了土耳其的種種亂局。

現代土耳其之父凱末爾留下了一句話:“文明只是意味著西方的現代文明,此外不可能是任何其他的東西。”凱末爾主義因此開啟了追求世俗化和現代化的時代。此後,政教分離和議會制一度讓土耳其成為最民主自由的伊斯蘭教國家。其中,軍隊便是世俗主義的堅定擁護者。

不過,在土耳其這樣一個穆斯林國家里,政治決策和法律中沒有宗教的影響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過去4次軍事政變的共性之一就是糾偏,防止土耳其伊斯蘭化。然而,有穆斯林兄弟會背景的埃爾多安所在的正義與發展黨,過去一直強調民主和政教分離,近幾年卻開始推行相對伊斯蘭化的政策。

“從2002年上臺以來,埃爾多安逐步把他的勢力向軍隊滲透,一定程度上對世俗化的軍官進行更換,開始控制軍隊,這就解釋了為什麽這次政變不像以往那樣可以很快地接管政權,政變軍隊反而遭到了另一部分主要軍事力量的抵制,這也證明,現在的土耳其軍隊,相當一部分是忠誠於埃爾多安政府。”田文林說。

田文林認為,土耳其軍隊不僅是軍事力量,還是一股政治力量。這次政變不成功會加速埃爾多安對軍隊進行清洗和更換,而且,由於組織上已經被削弱得非常嚴重,未來土耳其軍隊再發動類似政變,難度只會越來越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5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