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日報》記者7日從中國氣象局、中央氣象臺獲悉,今年第1號臺風“尼伯特”(超強臺風級)目前正向我國逼近,中央氣象臺已發布臺風橙色預警。
中央氣象臺預計,“尼伯特”將於明天(8日)淩晨到上午以超強臺風的強度登陸臺灣花蓮到臺東一帶沿海,登陸臺灣後強度將明顯減弱;之後將穿過臺灣海峽向福建沿海靠近,並於9日早晨到上午以臺風級別的強度登陸福建龍海到連江一帶沿海。預計8-11日,受臺風影響,臺灣及華東6省市都將出現強風暴雨。在1949年以來登陸我國的首個臺風中,“尼伯特”有望成為最強登陸臺風。
經應急會商和綜合研判,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7月7日8時30分簽發提升重大氣象災害(臺風)三級應急響應為二級的命令。
根據這一命令,中國氣象局應急辦、減災司、預報司、觀測司,氣象中心、氣候中心、衛星中心、信息中心、探測中心、公共服務中心等立即進入二級響應狀態,福建、浙江、江西、安徽、上海、江蘇、山東及有可能受影響的省局根據實際情況保持或調整相應響應狀態。
中央氣象臺介紹,臺風“尼伯特”7月3日08時生成,是今年生成的第1號臺風,這也是1949年以來生成時間第二晚的首個臺風。
據氣象專家介紹,“尼伯特”具有移動速度快、強度發展快、登陸強度強、陸地時間長、降雨強度大、影響範圍廣等特點。
移動速度快:穩定向西偏北方向移動,移速一度達到30公里/時左右,一般臺風移速為20公里/小時左右;強度發展快:5日白天強度快速發展,12小時內從臺風級加強為超強臺風級,6日晨繼續加強至17級以上;登陸強度強:登陸臺灣時強度將達超強臺風級(52-60米/秒,16-17級),再次登陸福建時強度將為臺風級(33-40米/秒,12-13級)。自1949年以來,在每年登陸我國的首個臺風中,“尼伯特”強度將是最強的;陸上時間長:登陸後經華東地區北上,陸上滯留時間近60小時;降水強度大:8-11日,臺灣、福建、浙江、江西、江蘇、上海、安徽等地可能有大暴雨,臺灣、浙江東南部和福建東北部局地有特大暴雨。影響範圍廣:將先後影響臺灣及閩、浙、贛、蘇、滬、皖等7省市,影響範圍廣。
今天下午1點鐘,“尼伯特”位於我國臺灣花蓮東南方大約35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北緯21.4度、東經123.6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7級以上(62 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15百帕,7級風圈半徑280-350公里,10級風圈半徑100-150公里,12級風圈半徑70公里。
中央氣象臺預計,“尼伯特”將以每小時15-20公里左右的速度繼續向西偏北方向移動,強度變化不大,逐漸向臺灣東部沿海靠近,將於8日淩晨到上午登陸臺灣花蓮到臺東一帶沿海(52-60米/秒,16-17級,超強臺風級),登陸臺灣後強度將明顯減弱;之後將穿過臺灣海峽向福建沿海靠近,並於9日早晨到上午登陸福建龍海到連江一帶沿海(33-40米/秒,12-13級,臺風級),以後穿過福建,逐漸轉向偏北到北偏東方向移動,強度逐漸減弱。
受臺風影響,7日至12日,臺灣以東洋面、東海南部、臺灣海峽、巴士海峽、福建沿海將有9~12級大風,臺風中心經過的附近洋面風力可達13~17級以上;浙江沿海、長江口區、江蘇沿海、黃海大部、東海北部及南海東北部也將有7~8級大風,陣風9~10級。
8日至11日,臺灣、福建中北部、浙江南部和西部、上海、江西東北部、安徽南部、江蘇東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暴雨,累計雨量有130~200毫米,臺灣西南部和東北部、浙江東南部和福建東北部局地有特大暴雨,累計雨量可達250~400毫米,局地可超過400毫米。太湖流域的面雨量80~150毫米,其中,浦東浦西區面雨量將有130~150毫米。
中央氣象臺7日下午還介紹了太湖流域降雨實況介紹及後期預報:
3月21日至7月6日,太湖流域大部累計降雨量有800-1100毫米,太湖流域中西部比常年同期偏多1-2倍。未來10天,太湖流域主要降雨時段將出現在10-11日和14-15日。受 “尼伯特”影響,10-11日將出現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14-15日,太湖流域有一次中到大雨、局部暴雨過程。累計降雨量有80-110毫米,局部地區可達120-230毫米。
氣象專家提醒,未來三天,臺灣以東洋面以及東海海域將有狂風巨浪,以上海域作業的船只和人員需迅速撤離;臺灣、福建、浙江、上海、江西和江蘇等省市需做好防臺準備工作;臺灣、福建等沿海港口需做好調度、加固設施,防止船舶走錨、擱淺和碰撞;同時,還需防範風暴潮與天文潮疊加對海堤、養殖帶來的不利影響。特別是臺風深入內陸後,會給華東地區帶來明顯降雨,太湖流域及長江下遊沿江地區需關註臺風帶來的降雨和前期汛情的疊加影響。
同時,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風吹動的搭建物,人員切勿隨意外出,應盡可能待在防風安全的地方,確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危房人員及時轉移。當臺風中心經過時風力會減小或者靜止一段時間,切記強風將會突然吹襲,應當繼續留在安全處避風,危房人員及時轉移。相關地區應當註意防範強降水可能引發的山洪、地質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