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國為何遲遲不加息

影響美聯儲加息決策的最重要因素——通脹和就業的數據不盡如人意,這或許導致美國遲遲沒有下定決心加息。

最新數據顯示,美國4月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同比回升至1.1%,核心PCE(即不包括食物和能源開支)回升至1.6%,這仍低於美聯儲2%的目標值。相對地,核心CPI雖然回歸到2%以上水平,但顯然美聯儲更看重PCE的預測功能。

一般來說,衡量通脹水平使用的是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但美國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從2000年開始以PCE來做通脹展望。相比之下PCE的支出組成更能反映消費者的實際行為,權重涉及面也更廣。

就業方面,美國5月份的非農就業增長3.8萬,大幅低於市場預期,創下5年多來的低值,引發了市場對經濟放緩的擔憂。但有分析認為,非農新增就業波動性一直很大,如果不是趨勢性下跌,並不會對美聯儲加息決策產生太大影響。

另外,美國近年來勞動生產率逐漸走低。從歷史數據看,美國企業用於信息處理設備的投資與5年後的美國勞動生產率呈正相關,而目前市場的預測是,未來5年企業的資本支出低位徘徊,這或許意味著美國勞動生產率也將維持較低水平,將傷及美國經濟增長動力。

不過,有數據顯示,2016年一季度,美國消費者持有的自由現金流,即可支配收入中除去食品、能源和債務支出的部分占可支配總收入的比例接近75%,創下歷史新高。從理論上講,這會提振美國的消費和通脹預期,給予美聯儲加息更多支持。

目前聯邦基金利率區間依舊為0.25%~0.5%,而根據泰勒法則所測算的政策利率應達到3.7%,兩者之間的差值創下近三十年最大值。泰勒法則能夠較準確地預測聯邦基金名義利率的變動趨勢。

有加拿大皇家銀行(RBC)經濟學家分析,目前美聯儲加息周期被英國脫歐的黑天鵝事件打亂,預計美聯儲今年將繼續按兵不動,但2017年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將會兩次加息。在此之前,市場對於美聯儲加息的爭論不會停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6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