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站式移動出行平臺滴滴出行宣布,已經完成了新一輪45億美元的股權融資,這是全球未上市企業單輪最大規模股權融資之一。
滴滴出行方面表示,此前宣布獲得的Apple 10億美元戰略投資、中國人壽3億美元股權戰略投資(不包括其20億人民幣的長期債權投資)都是本輪融資中的一部分。本輪新的投資方包括Apple、中國人壽及螞蟻金服等。騰訊、阿里巴巴、招商銀行及軟銀等現有投資人也都參與了本輪融資。
這是滴滴快的合並後完成的第二輪融資。去年9月,滴滴快的完成了合並後的首輪融資,總額超過30億美元。招商銀行參加了滴滴前一輪30億美元融資。此輪招商銀行除了跟投,還將牽頭為滴滴安排25億美元的銀團貸款。中國人壽對滴滴進行了20億人民幣(約3億美元)的長期債權投資。這也意味著,滴滴本輪融資的實際總額高達73億美元。
滴滴出行表示,本輪融資資金將用於平臺技術升級、大數據研發和運營、提升用戶體驗、進一步拓展國內外市場和新業務等。“中國是獨特的市場,技術將成為制勝關鍵,補貼不再是重點,沒有人為了拿30%的補貼而願意等上30分鐘。”滴滴出行總裁柳青表示。
目前,滴滴公司擁有的可調用資金約105億美元。作為全球最大的移動出行平臺,成立四年的滴滴已擁有3億註冊用戶,近1500萬註冊司機,服務涵蓋出租車、專車、快車、順風車、代駕、巴士、試駕和企業級等多個垂直領域,目前日完成訂單已突破1400萬。來自CNNIC的數據顯示,滴滴專車在中國專車行業中已占據87.2%的市場份額。
在滴滴出行不斷擴充自己資金實力的同時,其競爭對手們也沒有閑著。
6月2日,Uber宣布獲得沙特公共基金35億美元投資。另據《華爾街日報》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Uber已經雇傭了摩根史丹利和巴克萊公司向機構投資者銷售杠桿貸款,規模在10億美元至20億美元之間。雖然《華爾街日報》報道稱,並不清楚這筆最新計劃發行的杠桿債有何使用意圖,但有分析人士稱Uber旨在進一步加速其全球擴張計劃,特別是一些不太成熟的市場。
中國市場對於所有的智能出行公司都非常重要,按照滴滴出行CEO程維的說法,“中國只有 10%的人擁有汽車,但是整個規劃格局已使得整個城市被堵住,不可能所有人像之前那樣每個人買一輛車”,因此未來市場空間巨大。
而柳青也在2016年滴滴出行的年會上表示,中國的智能出行滲透率只有1%,這個數字相比中國電商12%的滲透率還有差距,所以類似於滴滴出行這樣的公司還有十幾倍的空間可以發展。
要在這個空間巨大但尚需培養的市場中取勝,需要相對漫長的時間和成本。因此,《華爾街日報》稱,目前滴滴出行的庫存現金超百億美元,而另有媒體保守估計稱,“滴滴、Uber和神州專車三家專車平臺目前賬面上趴著150億美元現金”,但它們的融資仍在繼續,為的就是一方面讓自身有足夠的資金撬動和培育市場,而另外也盡可能樹立行業壁壘,“阻止”更多的潛在競爭對手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