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央企區域地王助推上海地價成交額大增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6692.html

受到央企區域地王的影響,過去的一個月上海地產成交額同比大幅攀升。

據上海鏈家市場研究部數據顯示:2016年5月,全市經營性用地共成交10幅,成交面積合計為47.2萬平方米,同比上漲389.1%,成交金額合計為187.3億元,同比上漲1330.0%。當然,市場也認為交易額同比幅度較高的另一層原因在於去年4月的基數可能並不高。

事實上,自上海出臺“滬九條”之後,上海土地市場出現了“斷供”現象,整個4月無一幅經營性用地出讓。而5月的土地市場則出現了開發商哄搶的局面,無論是成交的土地數量還是出讓金額都創下今年以來的新高,並且土地市場的熱度還在延續。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今年5月上海一共有10幅經營性用地出讓,其實6幅為純住宅用地,其他4幅為商辦文體類用地。6幅純宅地分別來自松江泗涇2幅、奉賢南橋1幅、浦東周浦1幅和崇明長興島2幅,分別被融創、格力、保利、泰禾等房企獲取,而這些房企也創造了各個區域的地王。

為什麽上海會出現那麽多地王呢?

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認為,大多數三四線城市存在較大的去庫存壓力,品牌房企不得不調整布局策略,重返或聚焦北上廣深等一二線核心城市,同時一二線城市土地本身開始緊張,因此造成土地供求關系失衡,土地價格不斷上漲。

以上海為例,2011年上海市住宅用地計劃供應量為1200公頃,2012、2013年該數值為1000公頃,2014年為700公頃,2015年供地為400公頃-600公頃。而今年初公布的《中共上海市委關於制定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提出“十三五”時期逐年減少建設用地增量,規劃建設用地總量實現負增長,即到2020年要守住3185平方公里的紅線,比原來的規劃目標減少41平方公里。

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指出,土地成為上海發展面臨的最大資源瓶頸,要求城市增長方式將由原來“攤大餅”式向集約型轉變。由於未來建設用地增量出現“負增長”意味著土地供求矛盾將進一步凸顯。最終結果很可能是,土地市場高溫現象還會有所延續,開發成本進一步提升。

此外,房企資金面寬裕也成為地王潮湧現的導火索。

張宏偉指出,去年下半年以來,房企融資成本大幅降低,以房企發債為例,融資成本普遍降低至5-6%,並且發債規模也較大,品牌房企幾十億的發債規模很常見,再加上去年下半年至今房企銷售業績不錯,房企資金面並不存在太大的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輪搶地中金融資本和央企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對於央企來講,央企地產企業不惜成本拿地王,擴充在一線城市、核心二線城市的土地儲備,增加公司的估值,其背後更大的局是為自己在央企地產企業整合與重組過程中增加話語權。 ”張宏偉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