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作家來信】寫給英國的礦工兄弟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7066

2015年12月18日,英國最後一座深層礦井關閉之際,籠罩在凱靈利礦區的是一種依依不舍的傷懷氣氛。礦工們升井之後,未及洗去臉上的煤黑,身上穿著工作服,頭上戴著安全帽,就開始在井口合影留念。不少礦工從井下挑選了一塊原煤,要把煤塊像保存寶貝一樣收藏起來。他們眼含淚水,互相擁抱,說著一些告別的話。多少年的礦工生涯,對他們來說不僅是一份工作,還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精神寄托。礦井的永久性關閉,使他們的生活面臨斷崖式改變,仿佛整個精神世界的大門也對他們關閉了。

凱靈利煤礦有450名礦工,井下特殊的生態環境,使他們以命相托,生死與共,結下了兄弟般的深厚情誼。失去了采礦的情誼紐帶,他們或將各奔東西,再也沒有了一塊兒喝酒的機會。他們情緒悲觀,還有一個不容回避的客觀原因,是擔心失業之後會淪落至走投無路的境地。在這種情況下,有的礦工仍不失幽默,他們把自己比喻成最後的恐龍。還有的礦工以詩意的語言宣稱,世界上最後一盞礦燈行將熄滅。

我也曾是一名礦工,在媒體上看到上述這些信息,我感同身受,與英國的礦工兄弟頗有惺惺相惜之感。在想象里,我仿佛來到了凱靈利煤礦,正以一個中國老礦工的名義,安慰那些英國的礦工,並勸他們看遠些,想開些,以順應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尊重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進程。

通過閱讀礦工的兒子勞倫斯寫的煤礦生活小說,我認識了英國的礦工。通過閱讀左拉的長篇小說《萌芽》,我了解了法國的礦工。文學的功能就是這樣,它跨越國界,超越種族,讓全世界的讀者都可以比較集中、詳細、生動地讀到某種職業從業者的生存狀態、性格特點,以及他們的內心世界。“一聲窯哥們兒,雙淚落君前。”我得到的閱讀體會是,全世界的礦工都好像是一家人,只要在幽深的礦井里摸爬過,就可以彼此認同,開懷暢飲。

我的一些寫礦工生活的小說,也被翻譯成了英、法、德等國文字,並在外國出版了單行本。我不知道那些國家的礦工讀到過我所寫的中國礦工生活的小說沒有,不知道他們對中國的礦工有多少了解。但不管如何,我都願意對全世界的礦工,特別是對英國的礦工,就礦井關閉問題談一點我的看法。

人所共知,全世界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是由英國率先發起的。工業革命的動力來自蒸汽。而蒸汽是從哪里來的呢?毫無疑問,蒸汽是通過燃煤生發、聚集起來的。沒有礦工哪有煤,沒有煤哪有蒸汽,沒有蒸汽哪有動力呢!所以正確的順序應該是,礦工挖出了煤,燒煤把水變成蒸汽,蒸汽推動各種機械運轉,以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才實現了第一次工業革命。身在地層深處勞作的礦工,雖然默默無聞,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也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功臣。關於煤炭在強國中的重要作用,曾經學過采礦專業的魯迅先生有過這樣精辟的論述:“石炭者,與國家經濟消長有密切之關系,而足以決盛衰生死之大問題者也。蓋以汽生力之世界,無不以石炭為原動力者,失之則能令機械悉死,鐵艦不神。雖曰將以電生力矣,然石炭亦能握一方霸權,操一國之生死,則吾所敢斷言也,故若英若美,均假僵死植物之靈,以橫絕一時。”魯迅在《中國地質略論》里寫這番話時,英國仍處在國力強大的鼎盛時期,以煤炭為主要能源的經濟還在英國占有主導地位。那時英國有三千多座煤礦,年產量將近三億噸,采礦從業人員超過120萬,是全世界第一產煤大國。

隨著後來以電器為標誌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興起,天然氣、石油、核能、風能等替代能源日益在英國更多地使用,英國的煤炭產量才逐漸減少。特別是到了1952年,由於燃煤造成的空氣重度汙染,倫敦發生了駭人聽聞的持續五天的毒霧事件,造成大批倫敦居民呼吸困難,逾四千人在事件中喪生。此次生態災難,使英國痛定思痛,決心進一步減少對煤炭的使用。現在英國不僅關閉了最後一座深層礦井,還計劃到2025年,關閉所有燃煤電廠。到那時,英國會徹底告別持續了三百余年的煤炭經濟時代,進入後煤炭經濟時代。

我想對英國的礦工兄弟們說的是,對煤礦的感情可以理解,失業後所面臨的困境也值得同情。但感情不能代替理智,行業觀念阻擋不住世界發展的大勢,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隨著全球性能源結構的調整,當前整個世界正從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變。在此轉變過程中,被稱為“碳排放大鱷”的煤炭,必將成為眾矢之的,被迫漸次放低身段,而後無奈轉身,直至最終退出歷史舞臺。說實在話,我們人類對地球的索取太過貪婪,長時期對億萬年前生成的化石能源的開采,已經把地球掏得千瘡百孔,使地球原本完整的肌體遭到極大破壞。地球的確該休養生息了,我們必須以感恩之心,珍惜和善待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地球的存在決定著我們的存在,地球的美好決定著人類家園的美好,讓我們放下鎬頭,張開雙臂擁抱地球吧!

英國的礦工兄弟也許不知道,我們中國的數百萬礦工兄弟也遇到了經濟轉型升級、能源結構調整、煤炭產能過剩和煤炭消費讓位於環境保護的問題。我這篇短文既是寫給英國的礦工兄弟,更是寫給國內的眾多礦工兄弟的。因兼著中國煤礦作家協會的一個職務,我對全國煤炭行業的現實狀況格外關註。近年來,我不斷聽到的都是一些不好的消息:哪哪的煤礦停產了;哪哪的礦井關閉了;哪哪的礦工已連續數月領不到工資;哪哪的大批礦工即將告別煤礦,轉崗另謀生路,等等。每每聽到這些讓人心情沈重的消息,我連想哭的心都有。毋庸置疑,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煤礦工人為全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同時也付出了很大犧牲。近三十多年來,中國的經濟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並超越英、法、日、德,成為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能源構成的角度講,將近百分之七十的能源是來自煤炭。如果離開煤炭這根巨大、強有力的支柱,中國經濟的天頂就無以支撐。當然,煤礦工人也分享了發展的成果,生活質量大大提高。然而,由於綠色發展等新的理念成為時代的共識,由於去產能成為煤炭行業的必由之路,煤礦的經濟效益和礦工的薪酬必定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我有不少朋友和一些親戚在煤礦工作,他們無不為前景感到擔憂。

其實在上個世紀末的兩三年,全國煤礦就普遍遭遇到了一場困難,以致有的礦工家庭連日常生活都難以為繼。當時我還在《中國煤炭報》社當記者,曾寫過一篇《目睹貧困現狀》的長篇通訊,深入、細致地記述了陜西蒲白礦區幾個礦工家庭的艱難處境。與此同時,煤炭行業上上下下一片哀嘆之聲,說煤炭工業成了夕陽工業。為了正面回應這個問題,我又寫了一篇記者述評,題目是《煤炭工業是夕陽工業嗎?》,刊登在《中國煤炭報》的頭版頭條位置。述評文章借助煤炭工業部門一些資深專家的判斷,證明在未來幾十年內,煤炭在中國的能源構成比例中仍將占有主導地位,說煤炭工業是夕陽工業為時尚早。果然,全國煤礦很快就迎來了連續十年的黃金期。十年內,礦山熱火朝天,產量大幅攀升。礦工腰包鼓鼓,歡天喜地。然而也正是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不少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不加節制地趁機擴張,才落得如今被過剩產能的包袱壓得喘不過氣、金子跌成黃銅價的被動局面。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時至今日,從感情上我仍不願認同煤炭工業是夕陽工業的說法,因為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仍離不開煤炭。試想一下,如果現在斷然掐斷了煤炭供應,大地的繁榮將立刻雕敝,人民的溫暖將變為寒冷,祖國的光明將為之暗淡。可是,從理性上我們又不得不承認的是,煤炭的消耗量的確是呈現出逐年遞減的趨勢,全世界是這樣,中國也是這樣。在萬眾創新的倡導下,在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的今天,中國又出現了自造、自用、自售新興能源的苗頭,或許真的有那麽一天,如同國人很少再用柴火煮飯一樣也再不用燒煤了。如果那樣的話,中國的礦工將徹底告別沈重的、見不到陽光甚至危險的勞動,誰能說不是一件幸事呢。

話題再回到英國的煤礦,英國最後一座深層礦井的關閉,對我國的煤礦的確是一個警示和借鑒。在此也祝福英國的礦工兄弟,願他們以礦工特有的不屈和開拓精神,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2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