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博納回歸中國A股一波三折 還能趕超華誼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8364.html

2012年,一部《泰囧》讓創業板公司光線傳媒的市值從100億飆升到300億。

這一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影視公司博納影業(下稱“博納”),股價還在5~6美元徘徊,一度跌到了4美元多,盡管它參與出品了橫掃金像獎12項大獎的電影《一代宗師》。

這樣的刺激源源不斷地發生在博納總裁於冬眼前。近年來,中國內地電影票房屢屢刷新紀錄,海外上市的影視公司卻只能眼睜睜看著股價和票房“沒有半毛錢關系”。

當地時間2016年4月8日,博納在納斯達克的股價停留在了13.63美元。隨後,公司宣布完成私有化交易。回歸國內資本市場,博納已經策劃了一年多。

於冬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在美上市五年,博納一共只融到將近1億美元。相對於五年間博納投拍的60多部影片以及投建的30多家電影院來看,基本是杯水車薪。

對於主導交易者來說,這又是一起美國資本市場不懂中國公司的案例。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從IT、電商、社交到傳媒業,這些當年風光出走的中概股公司,如今都在抱怨美股不識貨。

上市、退市、再回A股排隊,金錢成本可以預估,但時間和機會成本卻無法估量。對於任何一家籌劃回歸A股的中概股來說,都是公司的一次重大戰略抉擇。

博納歸來,前路未明,對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的於冬來說,這是一場運氣和實力的賭局。


出走到回歸

“那時候的企業家都有美國夢情懷。”於冬回憶起2010年歲末站在紐約納斯達克交易所的情景,仍然躊躇滿誌。這種情懷對於電影人來說更甚。

這不僅僅因為紐約是世界藝術中心,更為重要的是,做為內地影視業兩支旗鼓相當的勢力,王中軍、王中磊的華誼兄弟已經率先在創業板上市,這給於冬帶來了壓力。

2009年,華誼兄弟登陸創業板,成為內地影視業第一股,彼時,博納也正在加緊策劃上市事宜。不料,卻逢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公司不得不將上市計劃推遲一年。

2010年12月,博納終於敲響了納斯達克的鐘。可讓人唏噓的是,運氣再一次沒有站在博納身邊。上市前一個月,好萊塢著名電影公司米高梅突然宣布破產,華爾街投資者對影視業的信心倍受打擊,博納股價上市首日便破發。

博納分別在2007年和2009年引入了紅杉資本、SIG海納亞洲創投基金以及經緯中國的投資。因為拿到的是美元基金,從一開始就設定了海外上市的路徑。這在當時看來並無不妥,一是盡管經歷了金融危機的重創,美國仍然是全球資本運作的核心;二是國內上市的盈利門檻,將很多優質公司擋在了門外。

盡管剛剛起步的中國創業板和它的美國前輩納斯達克之間的差距仍然不可同日而語,但就市值的增長而言,前者不斷演繹的造富神話更讓人咋舌。

兩只內地影視股的市值差距也在幾年間迅速拉大。時至今日,華誼兄弟總市值接近400億,而退市前的博納,市值一直徘徊在6億~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0億元)。

“最高的時候我們和華誼之間市值差了13倍,也很少有國內投資者關註博納。”於冬頗為惆悵,因為在2010年時,兩家公司的市值其實是差不多的。

“那時候沈南鵬(紅杉資本合夥人)經常問我什麽時候回來,怎麽還沒下決心,”他點燃一支香煙,眼睛看了看天花板,“我其實還挺舍不得在美國的上市,因為來之不易,每走一步都留下了成績和心酸。”

一個殘酷的事實終究擺在了他面前:電影產業在美國已然成為夕陽產業。

這似乎是錯過的五年。但是,對於博納來說,在納斯達克的五年並不完全是值得後悔的事情。在這個雲集了蘋果、谷歌、Facebook等眾多科技大牌公司的名利場中,博納收獲的不僅僅是1億美元,而是它在國際化過程中必然會面對的資本考量的磨練。

2015年,博納的股價開始回升,一路漲至13美元上方,這就意味著,公司私有化的成本已經越來越高。於冬終於決意要回A股,在去年6月份發布了私有化要約。可就在公司宣布這一決定後不久,A股來了一次斷崖式下跌。新股發行暫停,上半年熱氣騰騰的中概股回國大潮瞬間冷卻。

對於博納來說,這又是一次運氣的玩笑。蜂擁而至的投資人有的開始猶豫了,面對A股的不確定性,這一次的融資面臨著極大的風險。

於冬自己都甚至想過“就此打住”。但他另一方面又堅定地認為,博納的價值不應該被“耗”在美股市場。2014年歲末,其出品的《智取威虎山》票房破8億,成為當年賀歲檔的最大贏家。2015年前三季度,國產片總票房為198億元,博納占到14%,與光線傳媒旗鼓相當。但股價仍然沒有大的起色。

說白了,博納缺的是一次在資本市場證明自己的機會。這也讓於冬最終下定了決心。

半年之後,博納私有化最終形成了包括於冬本人、紅杉、軟銀賽富、複星國際、中信證券、阿里、騰訊在內的買方財團。早期投資人中,經緯和SIG分別在不同的時間點選擇了退出。

2016年4月,博納宣布完成私有化交易。此前,2013年在納斯達克退市的分眾傳媒最終選擇了用借殼的方式完成A股上市。眼下,博納也正在選擇新的上市目的地,是主板還是創業板,於冬不置可否,“肯定不會是新三板,也不會借殼。”他說他願意等三年。


還有多少時間

采訪的那天下午,已是下班時間,於冬關閉了許久的辦公室門打開,香港導演王晶從里面走出,臉上掛著一貫的笑容。王晶監制並執導的《澳門風雲3》在今年大年初一上映,攬下10億票房,讓博納今年的票房實現了開門紅。

在博納公布的2016年上映和籌拍片單中,有許鞍華、劉偉強、李安、爾冬升眾多香港知名導演的名字。博納和港片的淵源非常深,業內評價於冬幾乎將香港電影人脈一網打盡。

2004年,香港內地合拍片的協議實施,同時伴隨著港片市場的低迷,香港導演們開始了北上潮。以發行港片起家的博納,也借機籠絡了一大批香港導演,開始投資港片的拍攝,誕生了如《頭文字D》、《竊聽風雲》、《無間道Ⅲ》等大票房商業片。此時的華誼,也因每年投拍馮小剛的賀歲片聲名鵲起,並且大規模涉足藝人經紀,這塊成為華誼日後變著花樣玩的核心資源。

不過,近幾年華誼兄弟開始去電影化,把重點放在“互聯網娛樂業務”上。從業績貢獻來看,博納的重點還是在電影發行,然後是影視制作以及影院業務。

《智取威虎山》是經常被於冬提及的一部影片。這部帶著濃重港片味的主旋律電影,獲得了體制內外以及不同年齡層次觀眾的一致好評。也正是這部影片,成為於冬口中不惜等三年回A股的“導火索”。

只是,三年之後,歸來的博納還能和華誼兄弟並駕齊驅甚至超越它嗎?

有一組簡單的對比數字可以看到:2009年,華誼兄弟上市時凈利潤為8400萬人民幣,2015年凈利潤增長到10億;而博納2010年上市時凈利約為108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7373.7萬元),到2014年凈利潤僅為169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04億元,博納尚未發布2015年全年業績)。

不管拍了多少好電影,對於一個上市公司來說,凈利潤是一個硬指標。

這些數字的對比不知道在三年後會變成何種情形。但和五年前不同的是,當下的內地電影圈,早已不再是華誼、博納兩分天下的局面。

歸來的博納要面臨的對手不僅僅是王氏兄弟的華誼,隨便數來,光線傳媒、華策影視、萬達影業這些新勢力都已經進入角鬥場。

這背後是中國影視業集體紅利的爆發,2015年末,中國影院銀幕總數達到31627塊,與北美市場只差了7000塊。去年的總票房以接近50%的增速達到了440億元。

隨著娛樂消費需求越來越強勁,這已經不是一片池塘,而是看不見邊際的海。對於遊走在海里的玩家來說,即是一遇風雲便化龍。

讓傳統電影人夜不能寐的是,手握巨資的互聯網巨頭也對這片海洋虎視眈眈。

BAT、樂視、優酷等互聯網公司近年來紛紛殺入影視圈,各有各的發力點,在內容去中心化和權威化的今天,一些互聯網意味頗濃的嘗試籠絡了大批原本應屬於電影院的年輕觀眾。

在華興資本移動及娛樂組負責人董夢媛看來,中國高速發展的電影市場,更可能出現多家大型影視公司並存的局面,而非只有華誼、博納、光線三足鼎立的遊戲。


寡頭還是多頭?

在電影行業打拼了20多年的於冬,決定順應這個趨勢。

2015年11月11日,鳥巢的雙11主會場上,於冬拉著馬雲聊到了博納的私有化,馬雲馬上把阿里影業董事長邵曉峰找來,和於冬商議參與博納私有化事宜。一個月後,阿里影業公告擬以8600萬美元參與博納影業的私有化,並將取得博納影業約10%的股份。兜兜轉轉,於冬最終還是遇到了馬雲。

最終阿里影業拿到了博納約8.94%的股權,至於減少的部分,於冬稱是拿出來分給公司的創業團隊,像阿里一樣,把公司變成合夥人制。

“這些人跟著我幹了十多年,在納斯達克沒有賺到錢,回到A股我希望大家能苦盡甘來。”阿里上市之後員工一夜暴富的故事,刺激著每個帶頭大哥的責任感,遊走在商業和藝術之間的於冬,這種情緒也越來越濃。

他還透露,私有化完成之後,公司高管團隊掌握了50%以上的股份——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此外,騰訊也加入到買方財團,占了約7%的股份。對於眼下的博納來說,兩家都融入是比站隊更好的選擇。按照於冬的規劃,未來要與阿里聯手於院線的擴張、售票業務,與騰訊開發IP、遊戲相關衍生品、影遊互動等。

董夢媛認為,互聯網巨頭對傳統影視行業最直接的影響是在發行渠道上,而傳統電影公司的競爭力則體現在內容制作上。

於冬承認,離開互聯網的支持,傳統電影公司會越來越難,嫁接互聯網平臺是一個好出路。

但要搶彼此的飯碗也不是那麽容易。他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道,這兩年資本市場都在比拼IP、粉絲經濟,這樣的電影其實成功率不高,IP轉化為成熟電影作品的成功率極低。工藝化的電影需要強大的制作團隊,視頻平臺也需要大電影的支持。博納這幾年每年網絡版權的收入在翻倍,背後原因就是互聯網公司在渠道鋪完之後對內容的渴求。

說白了,各路資本能帶來錢,組局還是要靠這些電影人。

不過,在這個圈子里,包括於冬在內所有的玩家都明白一個事實,大多數觀眾都是善變的,如果不能盡早迎合他們的口味,光環會迅速離你而去。

他也在做一些不同的嘗試。2015年10月,博納聯合歡樂傳媒打造了根據韓國網絡小說改編的“跨國IP”——《所以,和黑粉結婚了》,後又聯合合一影業、萬合天宜共同出品發行爆笑喜劇電影《萬萬沒想到:西遊篇》。

“以華誼為參照,博納回到A股後,你心中合理的估值應該是多少?”記者問於冬,但他並不願意直接回答這個問題。

或許背後的原因是,如果說五六年前,華誼和博納的對手還是彼此,但現在他們都不能不擡起頭多看看四周。

他們需要更多的參照物。董夢媛認為,影視公司的業績不穩定是全球性的情況,對於電影這種生命周期很短的內容更是如此。從業績穩定的角度,全球經驗來看最好的是靠衍生品,包括IP形成的周邊產品和主題公園,比如迪士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3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