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是什麼時候買的?」同事問。
「妳們公司開張那年,大約是1999年吧?我買了幾十萬股。」那位大嬸說。
1999年?十七年前的買賣,怎麼去查?同事頓時也不知道如何查起,結果經我一查,馬上就知道了原因,那是因為經過這些年來星凱控股不斷地合股,早就合得化為烏有。假設大嬸當年是買入了五十萬股,經過該公司一百合、五合一、二十合一、二十合一及十合一,五次合股之後去年只剩下0.25股,由於不足一股,按照慣例被該公司沒收了。這位大嬸真是「大懵」,事隔一年才來追問,證明她平時是不查看月結單的,這也是一般人的通病之一。
「假如十七年前妳買入了兩百萬股星凱控股,妳猜今天剩下多少股?」昨天我戲弄朋友。任她怎麼猜、怎樣放膽地猜也猜不中,居然只剩下「一」大股。
這就是莊家股的恐怖之處,如果不於一提合股就考慮止蝕離場的話,隨時是無底深潭,我就曾經有朋友在很多年前分別買入了今天已經改名為中國新金融(412)及民信金控(273),當年兩股都是買了三十萬股,結果多年前早已經在不斷的合股之下化為烏有了。
今天市場上充斥著大量的「仙」股,這些「仙」股早晚是要進行合股的,若是堅持繼續守下去的話,也許若幹年後這些「仙」股真的都修成了正果--升仙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