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關於李世石和AlphaGo的這個系列對決,我第一時間湧上心頭的感受是:感傷。

今天,有兩件事。

一是李世石與AlphaGo之間的人機圍棋對戰,在AlphaGo已經3:0領先,已經確定贏下系列賽的前提下,李世石終於扳回了一局,把大比分變為了1:3,這對於此前承受著巨大壓力的他,可能是一種難得的解脫。

二是我去看了《瘋狂動物城》,這應該是近一年來我在豆瓣看到評分最高的電影了。截止到目前,《瘋城》在豆瓣的評分為9.4分,這是一個高得嚇人的分數——要知道,強如當年的《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這樣劃時代級的巨作,在豆瓣的評分也不過只有9.2分和9.1分。

就著這麽兩件看似完全無關的事,我想零散聊點兒想到的東西。

(一)

關於李世石和AlphaGo的這個系列對決,我第一時間湧上心頭的感受是:感傷。

一個天才級的職業棋手,理當是視自己的名譽和技藝為性命的,但與AlphaGo的這輪對決,在前三局李世石是完敗。

要知道,這場完敗,可能不僅會影響到他的名譽,甚至,更加可怕的是,他作為一位棋手的職業信仰——甚至可能不只是他,所有職業棋手們的職業信仰都將從此受到巨大的挑戰。

正如,假使有一天,也有一個機器可以寫出比我還好的文章,我必將會開始懷疑起一些東西來——假如我引以為傲的事情,現在竟然分分鐘就能夠被機器所代替了,那我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何在?我那種寫出了一篇好文章得到無數人贊賞認可後引以為傲的自豪感,又將何處安放?

(二)

無論如何,我是特別想向李世石致敬的。背負著如此沈重的壓力和全人類的目光、他已經竭盡所能的嘗試了與AI進行對抗。作為一名職業棋手,他縱使已經在這個系列賽中敗給了AI,他也仍是帶著尊嚴離開棋盤的。

考慮到有更多人其實只是純粹抱著一種“看熱鬧”的心理在觀看這場人機對決,並在此過程中施以了大量冷嘲熱諷,李世石正在經歷著的這一切,就更加不易。

尤其是,已經確定輸掉了整個系列賽後,李仍需要與AlphaGo繼續對戰兩局,哪怕明知有很大可能他會以0-5輸得一敗塗地。

當然,也必須要給設計出了AlphaGo的Google團隊致敬。無論如何,AI能來到目前的程度,都是不可思議和值得敬佩的。

(三)

假如我們沿著李世石和AlphaGo這輪人機大戰的進展往下想開來,就有了一個最近一段時間喧囂直上、更加宏大、甚至接近於“終極”的話題——假如機器的計算能力已經強大到了遠超人類的地步,以至於在一些複雜決策上已經可以比人更加智能,那麽人類的出路在哪里?甚至是,人類存在的意義在哪里?而人類,又是否會逐漸被機器所奴役?

經過這個系列賽,這個問題,相信也會在李世石心中此起彼伏。

沿著這個命題,我無意間想起,劉慈欣有一部短篇科幻小說,名字叫什麽我有點忘記了。情節大概是這樣的——

某一天,人類終於遇到了一個科技發展程度遠超自己的外星種族,對方是一個技術驅動的種族,他們的技術能力和已有的運算能力,成百上千倍於人類,以至於人類世界中的一切,在對方眼中,都是自己借助技術可以輕易實現的,看起來都如此破舊和不值一提。

在如此巨大的差距面前,外星種族認為人類世界中的一切都是無意義的,想要毀滅掉人類世界中的一切。

但,人類代表在與對方對話時,顯得執著又頑固,他們堅稱,人類世界中的有些東西,是哪怕科技程度發展遠超人類的外星種族都做不到的。比如:詩歌,尤其是那種可以帶來一種直擊人類心靈的美感的作品。

崇尚以科技為核心的外星種族被這個觀點激怒了,他們試圖要憑借科技寫出超越人類偉大詩人——李白的詩歌,為此,他們開發了計算能力強大到了極致的程序,甚至開始讓程序模仿李白在寫詩前的一切行為,依靠學習獲得相似的體驗,例如:飲酒、遊山玩水、美色相伴。

在技術的驅動下,外星種族試圖去結構和分解所有這些體驗背後的一切,獲得“偉大的詩”產生背後的特定邏輯。但,最終外星文明痛苦的發現,在技術和算法的推動下,自己雖然已經能夠寫出一些不錯的詩,但它們並未能夠寫出超越李白的詩歌。因為,很多時候,偉大詩歌的創作,都是非邏輯的。

於是,為了寫出超越李白的詩,技術驅動下的外星文明想到了另一條理論上可行的路徑——窮舉法。也即,在符合韻律等規則的情況下,把所有可能的字詞組合都窮舉出來。

最終,外星文明成功的完成了這一壯舉——不計其數的詩歌被創作了出來,其中也必定包含了那些能夠超越李白的詩歌。

但是,外星種族最終仍然認輸了。

因為,雖然那些詩歌上的巔峰之作已經必然被創作了出來,但外星種族卻無法開發出一個具備詩歌鑒賞能力的程序,也就無法借助偉大的技術把這些巔峰之作從幾億億首詩中檢索出來。

這意味著,技術層面上外星種族雖然已經確實超越了李白,但他們卻仍然沒有真正得到和擁有那些巔峰之作,因為它們無法被找到,無法被鑒賞,更無法被品味。

正如,當人們下出了一手足以扭轉乾坤的好棋的時候,你會有一種渾身發抖汗毛豎起的興奮感。而對機器而言,那只是又一個勝率為83%的決定,它不會為此興奮和激動,也體會不到這一手棋背後的震撼。

(四)

再說回那部評分高的嚇人的皮克斯的動畫電影——《瘋狂動物城》。高分的背後,是它講了一個看似簡潔輕松,而又蘊意無窮的好故事。

而這個故事之所以會容易打動你,是因為你會發現,片中兔朱迪和狐尼克身上發生的一切——從對某個夢想的執著、到踏上未知旅程時的喜悅和憧憬、到在胸懷大誌卻得不到重視時的仿徨、再到征途上不自覺的迷失和最終的回歸,恰恰是每一個人在其一生中或多或少必然都會經歷的內在生命歷程。

關於此,國外知名神話學家約瑟夫.坎貝爾曾經有過一個叫做“英雄之旅”的理論,大意是,人身上,與生俱來的都存在著一些欲望、恐懼還有一些內在的力量,而一個完整的人生,正是一個人借由不斷的體驗,持續發現和認知到自己的恐懼,並不斷發現自己身上新的力量,最終趨近於完整的狀態。正因如此,人類世界中,不分國家和種族,總是會存在著很多以這條主線為藍本的神話。包括諸如《瘋城》這樣的電影,也都是暗合這一邏輯的。

在約瑟夫.坎貝爾看來,與機器不同,人不應當是一種為了“結果”而存在的種族,人存在的更大意義、價值和使命,是不斷的感受、創造和發現,並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趨於完整。

這個狀態,佛家里也有類似的表達,叫圓融。

《瘋城》火爆的背後,對於上面的終極問題,其實暗藏著一種回答。

(五)

我還曾經機緣巧合參加過一堂國學課,那堂課里,老師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真正的國學中,絕不提倡直接出世,而是提倡先能夠充分入世,再從中去思考和發現出世的可能性。且,真正的佛家信徒更傾向於認為,唯有先成功入世者方可真正出世。”

正如,如果你還未曾真正觸碰過欲望和欲望得到滿足的時刻就決定要放下欲望,那有可能是一種閱歷問題。而如果你已經經歷和觸碰到了那些欲望得到滿足的時刻,之後再來選擇放下欲望,那則是一種人生態度。

也好比無知與天真,無知是沒經歷過,天真則是經歷過後選擇放棄。曾在一篇文章里看到經典的描述——不知而為之為無知,知之而為之為天真。天真者無邪,但未必無知;無知者無畏,卻未必有勇。

需知道,無知與返璞歸真是不一樣的。一個未經世事的小孩,與一個飽經風霜後仍可保持一顆孩童之心的老人,一定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境界。小孩的純凈是因無知,而老人的純凈則是一種超脫升華。

唯有闖蕩過,被傷害過,才談得上返璞歸真。

這個邏輯,與約瑟夫.坎貝爾的“英雄之旅”,其實殊途同歸。

(六)

我又想起,關於科技發展與人類間的關系,程苓峰曾經和王興有過這麽一段對話,也同樣讓我印象深刻——

程苓峰:你覺得科技越發達,人類就越臨近滅亡?

王興:是可能。

程:那你還堅持在科技行業里創業的原因是,這個趨勢是個人無力阻擋的,那就不如跳進去感受它?

王:對頭。

其實,太多事情可能都是如此,與其把大把時間去投入和關註如何可以掌控更多,不如只是盡情體驗和感受,然後找到在一個你無法控制和改變的世界中你最應該有的位置。

如果要探討人工智能遠勝人類後,我們該何以自處這類務虛的話題,這可能就是我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