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圖)
阿里雲營收大增,以及國內互聯網巨頭圍繞雲計算展開價格戰,都預示著中國的雲計算產業從過去霧里看花的狀態,開始進入大規模商用時代。
1月28日,阿里巴巴集團(NYSE:BABA)發布的2015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阿里雲第四季度營收8.1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26%。這已經是阿里雲連續第三個季度保持三位數增長。
按照阿里巴巴2015年Q4總營收345.43億元計算,阿里雲對營收的占比在2.37%左右。不要小看這個占比,全球雲服務市場的老大亞馬遜的雲收入對總收入的占比也只有6.74%左右。
當然,阿里雲的營收跟亞馬遜雲業務的營收差距很大。亞馬遜2015年Q4財報顯示,雲計算部門AWS凈營收為24.05億美元,相比而言,阿里8.19億元的營收,折合成美元的話,也就1.3億美元左右。
亞馬遜自從做了雲計算之後,市值翻了一倍。可見,阿里雲對阿里的價值將有多大。
但阿里雲財報數據的更大的價值在於,它對中國整個雲計算產業來說,是一個值得振奮的消息。
阿里雲營收大增,以及國內互聯網巨頭圍繞雲計算展開價格戰,都預示著中國的雲計算產業從過去霧里看花的狀態,開始進入大規模商用時代。在經過了過熱,降溫之後,雲計算產業開始理性回溫,雲計算離客戶需求越來越近,雲計算產業也從雲端開始“落地”。
雲計算在中國已經發展了好幾年,但之前的雲計算產業主要停留在雲存儲和數據中心等淺層次應用。真正大規模商用是這幾年才開始產生的。
高德一位內部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此前,12306、中石化、華大基因、小咖秀、臉萌、空格等公司都不同程度采用雲計算,但像高德這麽大體量的公司,把業務完整遷移到雲端,在國內應該是第一個案例。
美國知名財經雜誌《巴倫周刊》的一篇文章認為,2016將是雲計算爆發之年,全球60%的IT費用將投入到雲相關的產品和服務中,到2018年這一比例將達到100%。一旦這個預言實現,意味著到2018年,雲計算服務商將全面替代傳統IT廠商。
所以,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在去年10月份致股東的公開信中就表示,十年內中國80%以上的企業會使用到互聯網的電商平臺、物流體系、金融服務、雲計算以及跨境服務。其中,阿里提供的服務,會是企業繼水、電、土地以外的第四種不可缺失的商業基礎設施資源。
2015年,阿里雲發布了一個叫做“數加”的一站式大數據平臺,把阿里巴巴十年來積累的大數據技術和平臺對外開放,首批推出了20款產品,包括數據采集、計算引擎、數據加工、數據分析、機器學習、數據應用等數據生產全鏈條。
同時,阿里采取更加開放的姿態跟產業鏈進行合作,阿里雲一直在強調公有雲對於企業業務的幫助,而很少涉足企業的私有雲需求。但在2015年年末的雲棲大會上,阿里雲就和國內領先的OpenStack私有雲供應商九州雲開展了戰略合作,涉足混合雲市場。
九州雲副總裁李開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阿里雲和九州雲合作的背後,是阿里雲更加開放的姿態,也是雲計算產業對用戶的需求更加積極傾聽的一個表現。這就好比一般人出行,既需要乘坐如地鐵和公車這樣的公共交通(公有雲),也想擁有自己的私家車(私有雲)。
根據IDC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上半年,全球公共雲計算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前五家服務商分別為亞馬遜、微軟、IBM、RackSpace和阿里雲。甚至有媒體評論說,全球雲計算市場已形成“3A鼎立”的格局(AWS、AliCloud、Azure)。
其中,亞馬遜的AWS雲服務於2006年推出,其模式類似於Uber和Airbnb等共享經濟模式,主要給企業用戶提供數據存儲和數據處理等服務。公開報道顯示,目前AWS雲服務的客戶包括美國知名在線影視租賃網站Netflix和美國中央情報局。
跟亞馬遜AWS一樣,阿里雲在中國也不乏明星客戶。比如,中國鐵路購票系統(12306)的部分資源是由阿里雲系統支撐。另外,每年的雙十一,阿里雲也是支持前端交易的後臺。阿里雲曾透露說,2016年元旦跨年晚會中,包括芒果TV、浙江衛視在內的網絡直播前10名的電視臺有一半都用到阿里雲。
這兩年,阿里還積極向海外市場擴張,比如在亞馬遜的主戰場美國建立數據中心。亞馬遜在新加坡設立有數據中心,阿里雲也在新加坡新建了國際業務總部,意圖是在亞太這個家門口的市場戰勝亞馬遜。
目前,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旗下的電信天翼雲、聯通沃雲、移動大雲也在持續推進,還有專註細分領域的金山雲、Ucloud等新興對手都在對阿里雲進行挑戰。
但阿里雲在國內的真正對手是騰訊、華為、百度等巨頭。其中,華為正從企業級市場開始沖擊公有雲市場。
阿里雲和騰訊雲目前都將重點鎖定在創業者市場。比如,阿里雲聯合了30家風投發布了“創客+”計劃,騰訊雲則聯合多家創投機構發布了“雲+眾創”計劃。兩家公司在2014和2015年大打價格戰,在雲存儲和雲數據庫等業務上輪番降價。
專註給個人提供雲服務的隨身雲公司一位匿名高管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作為創業公司,過去只能選擇電信運營商的數據存儲等雲服務,現在則可以使用阿里雲,並且價格更低,效率更高。
百度雲則強調人工智能與雲計算的結合,同時聯合電信雲、金山雲、華為企業雲、青雲等國內主流雲平臺以及亞馬遜中國,在安全領域建立雲安全生態。
此外,樂視雲也加入戰團,並采取了免費策略來競爭。
盡管中國雲計算產業在理性回溫,但相比國外,依然差距很大。正如馬雲所說的,雲計算目前還是個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