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商業地產頻現「挖角大戰」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15/yNMDcyXzM2NDgyNg.html

在住宅開發商感受痛苦的時候,萬達集團商業地產研究部副總經理楊澤軒說,他正感受著商業地產走向泡沫,尤其是商業地產人才稀缺的泡沫。「一個剛畢業 的小孩進入萬達後一個月拿兩千,去年年底拿到六千,但今年獵頭找到他,他開出了70萬年薪的高價,最後講到60萬,這就是我目前的感受。」而近期,業內關 於幾位知名地產商的商業地產高管的動向傳言,再次掀起了新一波人才大戰的高潮。

據本報記者獲悉,現任萬達集團商業管理公司總經理王壽慶即將出任恆大地產商管公司董事長。9月13日,王壽慶接聽本報記者的電話後表示「正在開會,不便說話」,但並未否認跳槽的消息。

同日,本報記者從世茂集團有關人士處得到證實,原龍湖集團營銷副總蔡雪梅已於近日赴任世茂睿智營銷公司副總經理。在他們的背後,還有更多商業地產領域的業內人士「轉換門庭」。商業地產高薪挖角的故事正在不停上演。

商業地產商的痛苦

「大家都在愁商業地產的人。」楊澤軒稱,已明顯感覺商業地產火熱到有點泡沫,「聽說商業地產總經理已經炒到年薪200萬」。

據萬達集團內部人士透露,很多公司商業運營部門的資深人士,成了其他商業地產企業爭奪的對象。「萬達商業運營部門的人員,是獵頭公司的重點對象。」

本報記者曾接觸過諸多從萬達出來、現已成為其他地產公司商業地產領域重要負責人的「萬達商業人才」。例如,現世茂股份旗下負責招商業務的商管公司總經理賈濤,2008年是北京石景山萬達廣場的總經理,如今已經是世茂股份商業地產的高層。

陽光新業地產副總裁楊寧介紹,短期大量激增的商業地產相較於人才儲備、零售業發展等現狀情況存在極大的不匹配,這必將出現商業地產人才惡性競爭的狀況。

據一位獵頭介紹,目前萬科、龍湖這兩家公司對商業地產人才的需求量尤其大。而一般商業地產人才的來源為萬達和凱德置地,被挖走的員工基本上可實現3-5倍薪酬增長。而該獵頭所在公司,受商業地產火熱影響,這方面的業務量比去年至少增長一倍。

煙台寶龍體育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夏建兵認為,大量商業地產企業沒有耐性去自己培養運營人才,行業也沒有形成人才培養機制。那些通過挖角滿足自身的人才需求的企業模式難以支持眼下中國商業地產迅速膨脹的人才需求。而整個商業地產的最大風險和發展瓶頸,也在於此。

夏透露,寶龍集團準備與上海同濟大學合作辦班培養商業地產運營人才。這方面,萬達旗下的萬達學院成為目前國內少有的企業自辦培養商業地產人才的機構。

人才大戰背後的商業地產泡沫

商 業地產人才大戰的背後,是商業地產的投資高潮。它包括三種:原先以住宅地產為主的開發商加碼商業地產(如天津城投集團近期涉足商業地產,一出手即40億元 投資銀河國際購物中心),大量投資者攜資本大舉進軍商業地產,再就是商業地產領域的開發商擴大投資。一時間,商業地產運營人才一人難求。

「轉 型中新業務人才的缺乏,是困擾當下轉型開發商的又一大難題,而且這不是僅憑招幾個人,就能解決的。需要組建一個團隊。」楊寧告訴記者,企業轉投商業地產 後,需要組建自己的招商團隊、運營團隊。而一般來說,一支商業管理團隊的組建、磨合、成熟,需要2-3年的時間。楊寧告訴記者,「我們花了5年時間,現在 旗下的兩家商業管理公司也只能算是初具規模。」但現在的投資節奏,很難讓這些商業地產新軍花時間和精力去培養自己的團隊,挖角成為大部分企業的選擇。

上 海雖然出台了商業地產房貸收緊的警示性政策,但在住宅市場長時間低迷的背景下,上海商用物業成交仍然相當活躍。漢宇地產市場研究部報告顯示,8月份全市新 建辦公物業成交22.6萬平米,成交量環比增長47%,同比增長高達117%。「大宗收購成為8月辦公樓成交量驟然走高的主要原因。」漢宇地產分析師認 為,住宅市場的多輪調控已經成為上海辦公樓市場回暖的重要契機。預計未來以投資需求為主導的商業地產將繼續走強。

夏建兵表示,目前國內商業地產已呈現局部過剩的局面,尤其是商業綜合體項目,在不少地方氾濫。青島市的城陽區,只有幾十萬人口,已經批建了十多個綜合體項目。「這樣的建設規模,必然要迎來淘汰整合的階段。」夏建兵直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87

大股東增持頻現 一舉兩得「護航」再融資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29/xMMzA5XzM2OTQxMg.html

近期大盤持續萎靡,而上市公司大股東出手增持自家股票的現象再度集中爆發。總體來看,增持原因無外乎認可當前估值水平,對公司未來發展有信心;但投資者若認真「考察」,會發現大多公司股東增持的背後,實際上藏著提振股價為定向增發保駕護航的「短期」目的。

昨 日午間,三維通信披露公告,基於對目前資本市場形勢的整體認識以及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控股股東李越倫及其一致行動人洪革分別於9月26日和27日 通過深交所交易系統以16.39元的均價增持61.3萬股,約佔三維通信總股份的0.2857%。至此,控股股東李越倫及其一致行動人洪革合計控制三維通 信7986.04萬股,約佔公司總股份的37.22%。

但細心的投資者會發現,三維通信控股股東增持之舉實際上意在為順利實施定向增發「鋪路」。今年5月11日,公司非公開發行不超過2850萬股申請獲證監會核准,發行底價為15.51元/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4.42億元,全部投向無線網絡優化技術服務支撐系統項目。

值得玩味之處是,按照相關規定,證監會的核准批覆自核准發行之日起6個月內有效。這也意味著,時至今日,三維通信只剩下三個月的時間來根據市場情況擇機實施定增事宜。儘管日前三維通信股價略高於定增底價,但在大盤不斷探底的情形下,其控股股東此舉亦算未雨綢繆,以防萬一。

事實上,在大盤「跌跌不休」的大背景下,近期諸多大股東增持案例中,意圖明顯在於提振股價、為定向增發保駕護航的並不在少數;諸如永泰能源、廈工股份等。

以 永泰能源為例,其控股股東永泰控股9月26日通過上交所集中競價交易系統,以13.96元/股的均價增持了140.93萬股公司股份,佔總股本的 0.248%。同時,永泰控股表示還將根據市場情況,在未來12個月內以自身名義或通過一致行動人繼續在二級市場增持永泰能源股份,後續增持價格不高於 16元/股,累計增持比例不超過總股本的2%(含本次已增持股份)。

永泰能源大股東增持目的更為明顯。今年8月初,永泰能源新一輪定向增 發方案獲股東大會審議通過。有意思的是,永泰能源本次增發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的90%為15.08元/股,但公司出於對未來股價表 現有信心,將發行底價確定為15.50元/股。無奈「大市難違」,隨著大盤不斷下挫,永泰能源一路跌至永泰控股增持前一交易日(25日)的13.35元 /股。

當然,除了上述情況,還有諸如中國建築、中煤能源、寶鋼股份等上市公司,多數源於股價已創下一年多來的低點,身為央企的大股東則擇機進行了大手筆增持,結合二級市場來看,此類情況下出手增持則更多意味著對估值水平的認可。

此外,在本次大股東增資潮中,另一個值得投資者關注的現象是,不論大股東出手增持的真實目的為何,但基本上都同時披露了未來6個月或者12個月將繼續增持的計劃。有市場觀察人士指出,這意味著羸弱的市場中或許孕育著些許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74

團寶網資金吃緊 團購行業退潮「裸泳者」頻現

http://www.21cbh.com/HTML/2012-2-1/2NMDcyXzM5ODE2Ng.html

1月30日,團購網站——團寶網CEO任春雷在新浪微博上自曝「深圳,四處籌錢」,承認資金鏈出現問題。消息甫出,一陣嘩然。

目前,深陷資金泥潭的團寶網不得不拖欠員工薪水和商家賬款,任春雷則四處奔波尋找融資機會。至此,這家曾因搶注了「Groupon.cn」域名而聲名鵲起的團購網站,可能就此步入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團 寶網是中國最早成立的團購網站之一,自2010年3月創建後,首開「一日多團」的業務模式,業務範圍率先覆蓋全國368座城市,同時在團購行業比較早開始 採用明星品牌代言。其創始人任春雷曾因參加2006年首屆CCTV《贏在中國》全球創業大賽並獲得第四名,而引起業界關注。同時,任春雷通過就讀中歐 EMBA,積累和擴展了人脈。

對於團寶網的誕生,任春雷曾信心十足。然而,成也資金,敗也資金。據一位接近團寶網人士透露:「團寶網創立 之初,主要投資人都是自然人,且均是內資。這導致投資方分散,估計約有十多個人參與投資,其中不少是任春雷EMBA同學。這使得團寶網在後期融資時,美國 VC/PE風險投資商從股權結構設置角度考慮,很難再插足,導致融資不順。」

然而,在團購甚囂塵上的2011年,團購網站都不敢放鬆市場 投入,拚命砸錢造品牌、造人氣,其中也包括團寶網。據公開資料顯示,團寶網獲得過兩輪總額2億-3億元人民幣投資。2011年,在競爭激烈的團購領域,欲 一飛衝天的團寶網,又高調宣佈全年廣告投放將高達5.5億元。

「不管是團寶網的融資金額還是廣告投放數量,都可能存在較大水分。」一位接近團寶網的人士告訴記者,「從結果來看,這顯然是打腫臉充胖子的行為。不過,這也反映出團購網站快速發展背後的巨大壓力和挑戰」。

去年5月,團寶網曾試圖赴美國融資,但未果。「主要原因是那段時間旁氏騙局在美國的負面影響巨大,投資者擔心中國公司又再出現『左手套右手』、『空手套白狼』的行為。」一位知情人士說道。

在融資不順、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團寶網只能倚賴自身的持續發展。然而,團寶網的管理詬病也始終被投資者擔心。團寶網是由任春雷夫婦共同經營管理,他的妻子何曉玲主要負責團寶網的財務管理。

「這使得公司在資金鏈吃緊,經營維艱的情況下,很多中高層並不能及時、清晰地瞭解公司狀況,缺乏及時制定和實施有效對策的管理效率。」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更 為重要的是,團購網站在2011年步入由盛而衰的軌道。在團購行業退潮的格局下,「裸泳者」自然清晰可見。據易觀國際調研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團購網 站交易規模達237億元。從季度交易數據來看,上半年市場的增長速度要明顯快於下半年,其中第二季度交易規模增長最快,環比增速達54%,到第四季度環比 增速已經下滑到14.5%。

團購行業大勢疲軟之下,從去年5月就信誓旦旦宣佈將推進IPO事宜的窩窩團,也一直未取得任何實質進展。1月31日,有消息稱:「窩窩團IPO的一家承銷商出現變動。」 對於排名從未進入前三名的團寶網而言,其業務進展將更舉步維艱。

2012 年,對於團購網站而言,將更是云詭波譎的一年。團800聯合創始人胡琛表示,估計春節後將有一大批中小型團購網站出現轉型,或轉成如同淘寶式網站賣家,或 變身優惠券運營商。在此情況下,「PC+團購」搭配「移動互聯網+優惠券」的本地消費平台模式,或許會成為團購站新的又一輪拷貝風潮。

1月30日夜,任春雷在自己的微博上稱「融資已有眉目」。但記者未能就此聯絡任及團寶網就此置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62

未壯先老?Facebook模式隱憂頻現

http://www.eeo.com.cn/2012/0428/225668.shtml

經濟觀察網 郝大秦/文 離預定IPO時間——5月中旬——不足一個月的時候,Facebook提交了一份不好看的業績報告。他們本年第一季度的營業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5%, 但比上年最後一個季度下跌了6%;一季度的利潤比去年同期下跌了12%,與上年最後一個季度相比更是下跌了32%;儘管他們的活躍用戶數量比去年同期增加 了33%,從6.8億漲到了9億。

難道Facebook也要演出上市就變臉的戲碼?從他們的商業模式來看,這種危險還不小,簡單分析一下他們的收入支出情況就能看得非常清楚。

Facebook的商業模式直到目前還是靠流量賣廣告,然而社交網站流量的商業價值卻往往是邊際遞減的。首先來自老用戶的使用流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後 邊際價值為零,因為消費能力就那麼大,每天在Facebook上多呆一個鐘頭並不會讓你的錢包更鼓。而來自新用戶的使用流量的基礎價值則不如老用戶,因為 從7億到9億的用戶增長已經主要發生在歐美發達國家之外,這些新增加用戶的消費能力恐怕一撥不如一撥,即使Facebook能打開非英語文化的新興市場, 也只能讓這個下行趨勢放緩,不可能逆轉。

用戶增加,收入減少。這種局面被Facebook歸結為廣告收入的季節性下降,但去年同期並未出現類似情況。除去經濟大勢的背景因素外,恐怕造成這 個局面的主要因素還是新增客戶商業價值的下降,而非季節性的週期因素。其實每個將潛在用戶開發殆盡的企業都得面對這個問題:現有市場見頂在即,沒有新業務 就很難再成長。現在看來,Facebook恐怕還沒上市就得面對這個嚴峻的問題了。

從支出來看,Facebook的麻煩可能更大。

首先為滿足不斷增加的用戶,他們需要不斷建立數據中心並招聘工程技術人員,這使他們的今年第一季度支出較去年同期增加了近一倍,從3.43億美元增至6.77億美元。新客戶帶來的收入增幅看來遠低於成本的增幅。

更麻煩的是Facebook的併購成本。2011年,他們在收購方面共花費了6800萬美元。而在今年,他們已經花了15.5億美元。

他們花了5.5億美元從微軟手裡賣到了大量原屬美國在線的專利所有權與使用權,而這些權利是微軟剛剛花10億美元買來的。儘管微軟並沒有把自己從美 國在線得到的一切都賣給Facebook,但不少業界人士還是認為微軟實質上還是補貼了Facebook,因為微軟需要密切與Facebook的聯盟來對 抗谷歌。Facebook上市之後也許還得為此類基礎專利技術付出大筆真金白銀,至少眼前雅虎對他們的專利指控就是個隱憂。

更讓人對Facebook未來擔憂的是對Instagram的收購。僅用750萬美元和兩年時間,這個公司就靠照片分享這一單一應用獲得了2700 萬註冊用戶。推出Android版後,Instagram的註冊用戶在一週內上漲到5000萬人。差不多與此同時Instagram又得到了5000萬美 元的融資,這也許會催生出又一家社交網站巨頭。於是Facebook急切地開出10億美元收購Instagram,此時這家公司只有13名員工,也就是說 Facebook差不多花8000萬買一個人!

用戶體驗對社交網站有著決定性的意義,但卻很難鎖定,幾個天才加一點點技術也許就能產生顛覆性的改變,Instagram正是如此。幾個天才加一點點技術,這個門檻可不算高,Facebook能不斷地拿出10億美元去收編嗎?

客戶價值不斷走低,維護客戶的成本越來越高,開發潛在客戶的空間就快用盡。用流量換廣告的Facebook如果不能找到讓客戶自己掏錢的商業模式,上市就走衰的難看戲碼恐怕就不遠了。

(作者係北京雙高志遠管理諮詢公司 副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36

PE頻現IPO排隊企業 三成投資市盈率低於10倍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10/1MMzA4XzQzMDc1Mw.html

日前,證監會再次發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報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截至5月3日,共有653家企業正在排隊上市,其中已經通過發審委審核以及處於 預披露階段(預計未來1-2月內將上會)的企業達到181家,根據ChinaVenture投中集團(微博)統計數據,其中具有VC/PE背景的達到74 家,涉及投資機構超過100家,這些機構均有望於未來一年內實現A股退出。

基於以上數據,ChinaVenture投中集團對2012年 以來已經上會及即將上會的VC/PE背景企業進行了梳理,並統計其背後投資機構的投資規模、投資成本、投資週期等指標,以揭示中國VC/PE行業近年來發 展特點及市場趨勢。而根據統計結果,目前行業中不同類型機構,如迅猛擴張的九鼎投資、中科招商,老牌本土創投機構深創投、達晨創投,券商直投公司金石投 資、廣發信德等,均顯示出不同的投資風格。

金石達晨持股數量最多 中科招商九鼎規模制勝

ChinaVenture投中集 團選取了2012年以來的所有已上會(含過會及未過會企業)以及已進入預披露階段的擬上市公司——總計約200個已披露案例——作為研究對象。依託 ChinaVenture旗下金融數據產品CVSource,對其背後的VC/PE投資機構進行梳理。統計結果顯示,在上述擬上市企業中,投資了3家以上 的VC/PE機構達到12家,其中,金石投資及達晨創投持股企業數量最多,均達到8家,中科招商、廣發信德持股企業達7家,九鼎投資持股企業有6家。

從 2012年擬上市公司已披露投資案例的總金額看,擴張勢頭最為猛烈的中科招商和九鼎投資位列前兩位,分別達到了8.44億元和5.39億元,每個項目的平 均投資額達到了1.2億和0.9億。而投資數量位居前兩位的金石投資和達晨創投由於平均單筆投資額較小,總投資金額排名僅位列第7位和第8位。

從 具體案例來看,中科招商的單筆投資更為集中,在其7個投資項目中,對日出東方和重慶隆鑫兩個項目合計投資7.28億元,其他五個項目平均投資額僅為 2300萬。九鼎投資的投資規模較為平均,投資額最大的紅旗連鎖也僅為1.5億元,投資額最小的中穎電子為2600萬元,其他4個項目投資額均在9000 萬元左右。此外,廣發信德投資總規模也達到3.66億元,位列第三,平均單筆投資額達5233萬元,超過其他券商直投公司以及多數專業VC/PE投資機構 的投資水平。

「兇猛」九鼎投資成本最低 券商直投投資週期最短

為考察目前參股擬上市公司投資機構的投資成本,ChinaVenture根據已披露的企業招股說明書提供信息,對各投資項目投資當年的市盈率進行了統計,並根據投資金額對各投資機構的投資成本進行加權平均,得出主要VC/PE機構的平均投資成本(見圖3)。

統計結果顯示,投資市盈率最低的是九鼎投資,僅有8.7倍,可見,在其「兇猛」的投資風格背後,其投資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此外,東方富海、中科宏易及達晨創投的投資成本也均在10倍以下,多數機構的投資市盈率在10-15倍之間,而投資成本超過15倍的僅有湧鏵投資。

整 體來看,上述投資機構的平均投資市盈率為12.3倍,顯示出在Pre-IPO投資盛行、市場競爭加劇的狀態下,整個股權投資行業的投資成本也相應增長。不 過,相比2011年中國PE市場平均12-15倍的投資市盈率,因上述投資機構的投資行為多發生於2010年上半年,其投資成本仍未達到最高點。

從 項目投資市盈率的分佈來看,在上述機構持股的65家擬上市公司中,入股市盈率低於6倍的項目達到5家,市盈率在6-8倍、8-10倍的分別有6家和10 家,市盈率低於10倍的項目佔比達32.3%;市盈率在10-12倍、12-15倍的分別有18家和13家,總計佔比達47.7%;市盈率高於15倍的項 目12家,佔比18.5%。其中,投資成本最低的項目是九鼎投資於2010年10月入股無錫華東重機,市盈率僅有4倍,而成本最高的案例是湧鏵投資北京東 易日盛,市盈率達到38.6倍。

2012年至今擬上市VC/PE背景企業投資成本最低TOP10

投資機構 投資項目 投資成本

(市盈率:倍) 投資時間

九鼎投資 無錫華東重機 4.0 2010.10

達晨創投 深圳兆日科技 4.6 2010.12

平安財智 深圳兆日科技 4.6 2010.12

中科宏易 廣東依頓電子 5.2 2007.8

東方富海 浙江我武生物 5.7 2010.12

達晨創投 北京東方廣視 6.3 2007.7

九鼎投資 上海中穎電子 6.3 2010.4

九鼎投資 珠海億邦製藥 6.8 2010.4

深創投 南寧百洋水產 7.0 2010.4

東方富海 深圳任子行(17.130,0.00,0.00%) 7.5 2010.6

CVSource, 2012.05 www.ChinaVenture.com.cn

2012年至今擬上市VC/PE背景企業投資成本最高TOP10

投資機構 投資項目 投資成本

(市盈率:倍) 投資時間

湧金投資 北京東易日盛 38.6 2010.6

廣發信德 中節能風電 26.5 2009.9

金石投資 北京掌趣科技 20.8 2010.12

紅杉資本 北京掌趣科技 20.8 2010.7

深創投 南京大地水刀 19.6 2010.12

金石投資 武漢華燦光電 18.5 2010.12

金石投資 人民網(微博)(40.69,0.00,0.00%) 18.4 2010.5

國信弘盛 廣州天賜新材 16.2 2010.9

平安財智 湖南艾華 15.8 2010.10

紅杉資本 和信園蒙草 15.7 2010.7

CVSource, 2012.05 www.ChinaVenture.com.cn

對 於機構的投資週期,亦即機構入股企業至企業上會的時間(預披露企業推測其上會時間為未來兩個月),根據ChinaVenture統計,平均為26.6個 月,也就是說,目前已上會及擬上市的VC/PE背景企業,其引入PE投資者的時間基本上是在2010年上半年前後。而在這一週期下的投資,基本上均屬 Pre-IPO投資項目。

在各機構中,中科宏易投資週期最長,達到37個月,其次是達晨創投和深創投,分別為31個月和26個月,九鼎、 中科招商的投資週期均在20個月左右。券商直投公司的投資週期普遍較短,金石投資、廣發信德等機構的投資週期均在18個月左右,如此短的投資週期主要得益 於此前券商直投公司普遍採取的「保薦+直投」模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89

中資揮金搶購香港豪宅地皮 中冶頻現土地競標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25/2MNDA2XzQ0MDU2Mw.html

香港樓價創下1997年以來新高之際,土地市場也隨之升溫,其中不乏中資身影,且出手闊綽。在香港市場屢屢傳出住宅、商業物業被內地企業、個人收購消息之餘,香港地皮正在成為中資新的爭奪目標。

有外媒報導,今年4月,中國海外擊敗包括長實、新世界等11家財團,以25.38億港元奪得位於香港島鴨脷洲的一幅土地,按可建樓面22.98萬平方英呎計算,其樓面地價達到每平方英呎11044港元,約11.9萬港元/平方米,創下同區域土地價格新高。

在此之前,另一幅位於西貢清水灣地皮則由雅居樂副主席陳卓賢以私人名義,擊敗其餘17家財團,以7億港元投得,樓面每平方英呎價逾2.1萬港元,約22.6萬港元/平方米,高出去年10月以樓面地價1.47萬港元成交的一幅西貢地皮近四成,成為香港新晉地王。

此外,根據地政總署公佈的消息,上個月中國中冶也參與了香港屯門一幅豪宅土地地皮的競標。中國中冶近年多次出現在香港的賣地場合,包括2010年拍賣的大嶼山東涌第55b區及粉嶺第19區住宅用地。

在內地買家搶購香港豪宅的背景下,中資企業正不惜重金爭奪香港豪宅地皮。

中原地產23日發表的報告顯示,一季度香港豪宅市場已知的內地買家佔宗數比例為32.5%,佔金額比例為35.2%,並且內地賣家佔香港豪宅市場的比例按季增幅明顯,分別上升2.1及2.8個百分點,是2010年第二季度以來最高值。

不 過進入香港市場開發豪宅項目的中資開發商,不得不面臨香港本地開發商的挑戰。長江實業在去年6月時以116.5億港元高價投得的位於香港中半山豪宅項目 「君珀」,有計劃於近期推向市場。相比中資選擇進入的多是新型的豪宅片區,香港本地開發商正試圖借中半山傳統豪宅地段的賣點爭奪內地買家。

長江實業營業經理何家欣介紹,本地開發商常會選擇將部分豪宅單位留作長線收租,而非一次性售出,以獲得日後物業增值帶來的租金上漲回報。不過前述中資開發商將採取何種策略發展香港豪宅項目尚不得而知。

有香港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海外購買鴨脷洲地塊的「麵粉價」過高,已直逼同區域在售樓盤的「面包價」。另一方面,香港樓市能否持續高溫不退,目前不甚明朗。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21日表示,香港房地產市場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坦承「看不透」未來前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26

城投債困境:“黑天鵝”頻現 明年6000億債務到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510

1401060841562320

自從國務院發布43號文之後,地方政府性債券的甄別、清理明顯加速,城投債正面臨來自多方面的壓力。

10月初,國務院發布的《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即“43號文”),要求明確政府和企業的責任,政府債務不得通過企業舉借,企業債務也不得推給政府償還,切實做好誰借誰還,風險自擔,並要求相關方面在2015年1月5日前將甄別結果上報財政部。

“剝離融資平臺公司政府融資職能,融資平臺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債務。按照國務院的這一要求,在債務甄別期間,融資平臺公司新發行的企業債券不能納入政府債務。這對平臺公司來說將面臨新一輪的壓力。”《中國經營報》援引中誠信國際政府與公共融資評級部高級分析師王立的觀點如此寫道。

地方政府正通過剝離部分城投債來實現對債務風險的控制。進入12月,城投債頻遭“黑天鵝”。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及,12月18日,山東省明確提出對市縣級政府債務實施“不救助”原則。這是國務院出臺43號文之後首個提出此理念的省級政府。

12月,一些地方政府還發生了取消債券擔保事件。湖南常寧市天寧區財政局取消了14天寧債擔保。新疆烏魯木齊財政廳也撤銷了之前對10億城投債納入政府債務的承諾

不僅如此,12月8日,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發布公告,對交易所市場企業債的質押式回購進行調整,不再接受AAA評級以下企業債券質押。而市場上的企業債,絕大部分為城投債。

那麽,是否可以到境外發債以緩解巨大融資需求呢?王立認為,預計在一段時間內,境外發債仍難以成為主流。“一方面,境外發債的流程較為複雜,另一方面,融資平臺公司能否得到較高的信用評級以及海外投資者的認可也很關鍵。”

根據國務院要求,存量債務將在2013年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的基礎上確認增減變化。對納入政府債務的將納入預算管理,因此,納入政府債務的城投債還本付息就多了一重保障。

不過,對於那些尚未納入預算體系的城投債來說,則將迎來新一輪的兌付壓力。中信建投證券報告指出,據統計,明年將有約6000億元城投債到期。其中二季度為償債高峰期,約需償付1934億元。

實際上,地方政府的壓力也不小。按照審計署2013年6月公布的數據,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和其他或有債務規模為17萬億元,其中需要地方政府直接償還的債務大約在10萬億元左右,拋開其他因素,2015年地方政府需要償還的債務利息至少在5000億元。

未來,城投債的融資成本可能上升。王立表示,在國務院發布43號文之前,城投債一般都有政府信用做擔保,因此債券安全性也較高,發行成本相對較低。

因為城投債沒有完全市場化,在收益率和成本方面更保守。一旦剝離政府背書,這些債券市場化程度會更高,融資成本也會提高。

《中國經營報》文章稱,在土地出讓收入持續下滑、地方財政壓力增大的情況下,明年上半年不排除出現城投債務違約事件的可能性。

此外,“隨著政府融資職能的剝離,融資平臺公司的融資模式也將發生深刻變化。43號文鼓勵引入社會投資,投資者獨立投資或與政府共同設立特別目的公司參與到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投資和運營中。”王立如此表示。

他認為,“從長期看,項目收益債券、資產證券化等市場化形式將成為融資平臺公司主要的融資手段,但也不排除隨著融資平臺公司定位向國有資產經營主體的轉變,依然會采用傳統的直接融資渠道。”

一位財稅系統人士表示,近期出現很多黑天鵝事件,地方政府紛紛出現取消擔保的案例,似乎意味著明年地方政府將對這些債務完全剝離。“雖然短期內會出現城投債的兌付壓力,但長期看,對市場來說或許是一種利好,市場化程度的提高,將大大促進債券市場的充分競爭。”

中金公司提醒債券市場投資者

第一, 地方政府債務邊界清晰化可能不利於平臺債務短期再融資。以往較為模糊的地方政府債務模式保證了短期再融資的順暢。但隨著地方政府債務邊界清晰化,在地方政府債務清晰化進程中如果部際協調不夠及時,創新融資產品又沒有及時跟上的情況下,傳統城投債融資渠道的收緊有可能加大再融資風險。後續銀行對於城投平臺的新增授信政策值得密切關註。

第二, 存量地方政府債務劃分標準的不透明會增加整個存量城投板塊的不確定性。由於債務甄別標準不透明不清晰,投資者在名單披露前進行預先判斷存在很大風險,這會導致整個城投板塊的不確定性明顯增強,其交易和投資價值都可能因此削弱。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019

高管增持潮来袭频现1手 投资者吐槽:你也好意思?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6637.html


上市公司股东或者高管增持自家股票,往常都是一个利好。但近日,在证监会“五选一”的要求下,部分上市公司的“增持”变了味,只增持100股的“一 手哥”纷纷冒头。昨日,有业内人士接受采访时指出,投资者需要看清增持的数量和占比,以判断上市公司“自家人”是否看好企业前景。面对如此情形,有投资者 表示,“有些公司高管增持,居然100股、几百股地增持,这种公司,大家应该把它扔入垃圾堆,永远不要碰它。”还有股民认为,“他们就是想圈股民的钱呀, 大家不要买他们的股票了。”

同是增持差别大

市场动荡之际,证监会开出“大股东增持、回购股票、董监高增持、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的“五选一”维稳药方。在大部分上市公司积极响应的同时,也出现不少颇显“小气”的公司,一些上市公司高管或股东增持数仅仅为100股。

据记者统计,从7月8日到目前为止,约有超400家上市公司增持自家公司股份。这其中部分企业增持金额也让人看得有点“醉了”。如中国铝业公告称, 监事会主席赵钊于近日以自筹资金增持了本公司股份,增持数量为5100股,购买价格为6.36~6.41元,执行董事、副总裁蒋英刚也好不了多少,增持了 10000股。这样的“手笔”,可能连不少散户都比不上。

兖州煤业尽管也是人均100手、50手这样数量的增持,但至少发动了包括董事长、总经理、监事会主席等10位高管人员增持股份,显得稍微有诚意一些。

当然,其中也有更为“实在”的公司。如辽宁成大,昨晚公告称,承诺出资不超过一亿元人民币增持公司股份。此前,更是有欧菲光表示,将向银行贷款 1.78亿元用于公司核心团队23人增持公司股票,增持后的锁定期长达一年。建发股份也曾表示,公司复牌后1个月以内,如出现收盘价格低于16元的情况, 建发集团将出资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在符合相关监管规定的前提下增持建发股份股票,并承诺6个月内不减持上述增持的股票。

增持比例大才有意义

从7月8日开始,截至昨日,有54位高管及个人增持少于1000股。其中,西藏发展、苏常柴A、正海磁材、冀凯股份、中联电气、美晨科技这6家公司有高管或个人仅增持了100股。

此外,艾派克监事宋丰君以402元的价格买入公司100股股票,同一天,永高股份董事卢震宇同样仅仅增持了100股。

苏常柴A一位董事的亲属在7月8日增持100股,涉及金额约765元;7月9日,西藏发展一位董事增持100股,均价9.58元/股,涉及金额约958元。在一周以前,西藏发展另外一名董事马高翔以16.99元/股的价格买入200股,花费3398元。

同时,仅仅增持300股、500股的上市公司高管也不少。

根据梅雁吉祥的公告,该公司监事计划增持公司股票300股以上。按照7月8日梅雁吉祥的收盘价3.32元/股计算,这位监事的增持总额约为996元。增持金额之少,也遭到投资者的吐槽。

此外,数据显示,长春高新监事李茜仅增持了400股;中航动控高管张姿也增持了400股;时代万恒高管罗卫明增持了200股。

还有上市公司有多位高管增持几百股。其中,中航三鑫高管侯志坚、王霞各增持500股,高管姚婧增持了800股,还有两位高管各增持1000股;蓝鼎控股有两位高管各增持600股;方兴科技有两位高管各增持800股。

“一手哥”受唾弃

有市场人士认为,相比上市公司高管掏出真金白银来增持,只增持10手甚至1手的上市公司恐怕会让投资者失去信心。如此少的增持金额都不如散户,高管都对公司没有信心,投资者更会避而远之了。

有不愿意具名的券商人士向记者表示,增持100股的上市公司高管多是迫于市场和公司的压力而做出护盘的姿态,但目前来看,这种增持并没有太大意义。

申万宏源一能源分析师表示,上市公司董监高增持股份,更多是一种姿态,彰显对公司未来发展具有信心,对于上市公司的股价,有一定的提振作用。

深圳市前海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总监金少华表示,“五选一”落实下去的时候,每个公司的执行力度都不一样。“如果公司高管和股东确实看好自身的发展 前景,那么投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资金去回购股票,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既增加了股数加大控制权,又能获得投资回报收益。”金少华说,“如果觉得自身股价 离真正的价值还有非常大的溢价,那么增持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

金少华认为,通过增持的力度,投资者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参考信息。“在之前牛市的一波行情中,很多公司公布非公开发行定增方案后,股价涨幅都非常可 观。但在现在增持成为常态的情况下,这种暴涨可能不会重现,投资者需要更加留意公司增持的金额和股份占比,额度越大的自然潜在利好越大。”

对于之前两名董事仅仅增持100股和200股股票的西藏发展,监事仅增持一手股票的艾派克,监事仅仅增持300股的梅雁吉祥等“小气”个股,都受到 了投资者的“鄙视”。股民“上海道哥”表示,“有些公司高管增持,居然100股、几百股地增持,这种公司,大家应该把它扔入垃圾堆,永远不要碰它。”另一 位股民“炒小股挣小钱大快乐”也说,“他们就是想圈股民的钱呀,大家不要买他们的股票了。”

高管增持最多的10只股出炉

据统计:截止目前,在此轮恐慌性杀跌过程中,获得高管净增持、排名靠前的十家公司分别为:亨通光电、豫金刚石、康恩贝、永高股份、新洋丰、金科股 份、永清环保、三星电气、海思科、康达尔。其股份金额分别为168000万、40810万、18711.75万、18493.21万、14989.88 万、13639.54万、10747.13万、9837.88万、9435.83万和9225.24万。

有分析师认为:暴跌中的主动增持行为传递积极信号。个股的短期回调幅度前所未有,许多股票的估值趋于合理,不少个股重获大股东或董监高的增持,增持 很大原因出于维稳以及估值判断(低估),同时也表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增持价位可认为是股价较安全的一个区间,但选择标的时应综合考虑股东的增持意愿 以及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规划等。

(综合深圳商报、证券日报、武汉晚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648

房企去哪兒:地王頻現 土地出讓金卻下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3873.html

房企去哪兒:地王頻現 土地出讓金卻下降

一財網 林小昭 2015-10-28 19:39:00

從目前房地產市場投資的角度看,建議對那些去庫存周期偏小的城市應該積極進入和拿地。一方面是要快速鎖定土地成本,另一方面是此類城市明年房價漲幅或會較大。此類城市包括華南市場的深圳和珠海、長三角區域的南京和蘇州、中南市場的鄭州等城市。而一些庫存去化周期明顯偏大的城市,投資方面則要謹慎。

“沒有什麽能阻擋我對地王的向往……”一句改編的歌詞很能說明一二線城市土地爭奪的熱烈。

今年以來,在樓市“3·30新政”以及一系列政策利好作用之下,樓市成交不斷回暖,主要一二線城市的土地市場也持續火爆,地王頻現,但全國整體土地出讓金卻持續下降。

一二線城市地王頻現

10月20日,備受關註的北京豐臺區花鄉樊家村地塊入市交易,在經歷了104輪激烈爭奪後,最終被葛洲壩以49.5億元的總價摘得,溢價率高達50%。據初步測算,該地塊樓面價高達7.5萬元/平方米,晉身北京最新單價地王。而這也意味著,該地塊未來售價或將達到15萬元/平方米。

疊加前期已經待售的多宗土地,2015年10月20日~11月24日,一個月左右時間,北京將出讓31宗經營性土地和3宗工業用地,合計出讓34宗土地。

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說,在未來一個月待售的土地中,預計將起碼出現5~8宗地王,特別是位於豐臺區的三宗地塊與常營鄉的地塊,樓面價都可能突破之前區域紀錄。在北京,2013年開始出現了地價超過房價的現象,從2015年6月大興等南城系列地王開始,出現了地價遠超房價的現象,這也表明房企對一線城市土地爭搶非常激烈。

2013年曾在北京、上海頻繁拿地的泰禾集團近日也以27.75億元奪下北京昌平南邵一地塊。這也是蟄伏一年多後,泰禾再次出手在北京拿地。“這表明我們堅定看好北京市場、深耕北京市場的決心。”泰禾集團相關人士說。

不光是在北京,在其他一線城市和二線核心城市,土地市場同樣火爆。10月28日在南京的一場土地拍賣會上,保利以21.6億元的價格拿下河西G39地塊,樓面價24026元/平方米。其他幾個地塊也紛紛以高溢價成交。在今年9月24日舉行的一場土地拍賣會上,中海地產以20.8億元拿下城北G34地塊,22373元/平方米的樓面價成功晉升為南京的新單價地王。時隔一個多月,“地王”頭銜被刷新,顯示出南京土地市場的火熱程度。

福州,10月9日的一場土地拍賣會上出讓的加洋巷地塊樓面價定格在22584元/平方米,總價為33.4億元,成為福州“史上最貴商住地”。自7月份起,福州土地市場就驟然進入加速狀態,在不到四個月的時間里,土地市場完成了近5年來罕見的多項紀錄——連續的高溢價地出讓,連續創下商住地塊樓面價新高。

中原地產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9月份一線城市合計月內土地成交額達到了588.78億元,環比8月全月漲幅高達188%,創造年內新高。二線城市土地成交額也達到了1214.7億元,環比漲幅達到了41%,也創造了年內紀錄。

三四線城市拖後腿

不過,在一二線城市地王頻現的同時,全國土地出讓金卻持續下降。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1589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3.8%,降幅比1~8月份擴大1.7個百分點;土地成交價款4916億元,下降27.5%,降幅擴大2.9個百分點。

“關鍵就在於三四線城市拖後腿。”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說,目前一二線城市總體表現不錯,部分城市的高溢價率現象依然很突出。但三四線城市的土地市場依然乏人問津。

福建南部某縣城一家開發商說,現在當地政府也推出了不少地塊。“他們一直都挺希望我們再拿一些土地的,但現在我們手上的地都還要開發好多年,也不可能再去拿。”

張大偉告訴本報記者,盡管今年樓市明顯回暖,但真正有前景的也就十幾個最多20個城市,其它城市多進入到不溫不火的狀態,而土地市場火熱的也就集中在這20個城市。“北京現在可以出現樓面價7.5萬元一平方米的土地,但絕大多數城市樓面價7500元也賣不出去。”張大偉說,這20個核心城市在全國的城市總數中,畢竟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張大偉說,目前整體市場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四不均:需求不均衡、供應不均衡、庫存不均衡、價格漲跌幅不均衡。從全國房地產市場看,很多城市的庫存積壓已經非常嚴重,局部三四線市場即使在救市的情況下,依然無力回暖。

重點房企越來越關註一線城市

江西一家小型房企負責人陳先生曾到位於江西吉安的恒大樓盤考察發現,雖然吉安當地的房子也不好賣,但恒大在當地的樓盤還是賣得很不錯。“其實三四線城市也不是完全沒有需求。只是他們要好多年才能滋長出一批需求,而這些需求已經被碧桂園、恒大這樣的巨頭像‘割韭菜’一樣地掃過一遍了,短期內三四線城市機會已經很少。”

而即使是恒大和碧桂園,這兩年也逐漸將重心轉移到一二線城市。10月21日下午,經過98輪舉牌,碧桂園中國金茂聯合體以34.2億元的總價摘得北京豐臺區花鄉四合莊綜合性商業金融服務業用地,折合樓面價2.9萬/平方米,溢價率高達140%。歷經多次進京拿地未果的尷尬局面,此次趕考,碧桂園終於實現進入北京市場的夢想。

中原地產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來,20大標桿房企合計在土地市場投入了3010億元拿地,而從在一線城市的占比看,歷史首次突破了40%比例,占比高達44%。整體看,重點房企越來越關註一線城市。

在三四線城市普遍過剩後,對開發商而言,目前可供拿地的城市也就集中在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福建一家上市房企人士說,現在開發商可選擇的空間越來越少,就集中在核心城市,因此一二線核心城市的土地價格越來越貴。由於土地價格越來越高,中小開發商將逐漸被淘汰出房地產市場。

那麽,房企應該進入到哪些城市呢?這其中,庫存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上海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28日發布的《中國50城住宅庫存報告》顯示,庫存去化周期較長的10個城市分別為北海(30,單位:月,下同)、煙臺(26)、呼和浩特(25)、荊門(24)、三亞(23)、茂名(23)、淮南(21)、沈陽(20)、濟寧(19)、海口(19)。而去化周期較短的10個城市分別為合肥(6)、珠海(7)、深圳(7)、南京(7)、蘇州(7)、鄭州(7)、南昌(8)、濟南(8)、武漢(9)、廈門(10)。

其中,北海排名最靠前,為30個月,說明庫存去化周期最長,市場壓力最大。而合肥排名最靠後,為6個月,說明庫存去化周期最短,市場壓力最小。從報告上看,庫存壓力大的主要集中在三四線城市,而去化周期較短的則集中在一線城市和二線核心城市。

嚴躍進表示,從目前房地產市場投資的角度看,建議對那些去庫存周期偏小的城市應該積極進入和拿地。一方面是要快速鎖定土地成本,另一方面是此類城市明年房價漲幅或會較大。此類城市包括華南市場的深圳和珠海、長三角區域的南京和蘇州、中南市場的鄭州等城市。而一些庫存去化周期明顯偏大的城市,投資方面則要謹慎。

編輯:任紹敏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714

股東因分歧鬧掰 上市公司頻現重組失敗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2560.html

股東因分歧鬧掰 上市公司頻現重組失敗

一財網 黃思瑜 2015-11-16 22:13:00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發現,近一個月來,有50多家上市公司宣告重組失敗,其中“重大資產重組條件尚不成熟”、“談判存分歧”等成為主流原因

中小股東與上市公司之間“鬥爭”一直都未停止,尤其是那些連續停牌幾個月卻重組失敗的上市公司,這令一些上市公司的中小股東甚至走上極端的“維權”途徑。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發現,近一個月來,有50多家上市公司宣告重組失敗,其中“重大資產重組條件尚不成熟”、“談判存分歧”等成為主流原因。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的分析人士看來在這些常見因素之外,部分公司的重組失敗也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公司本身存有的痼疾,且這些公司基本面情況大多讓人堪憂。

籌劃了5個多月資產重組的九龍山,近日因兩名董事對相關議案棄權而最終被迫“流產”。在九龍山的公告中,解釋兩名董事棄權的原因是由於未出具交易標的資產的審計與評估報告,其就標的資產的交易價格是否公允持保留意見,也無法保證本次交易預案內容的真實、準確、完整。

不過,從棄權董事李勤夫的歷史身份看,此次重組失敗的背後上演的則是新舊控股股東爭奪上市公司管理權的恩怨情仇。李勤夫現為九龍山的二股東,也是九龍山曾經的創始人。自現有控股股東海航集團2011年借殼九龍山上市之後,海航集團與李勤夫的管理權之爭一直沒有停過。

雖然2013年雙方迫於退市壓力,海航集團與李勤夫選擇“擱置爭議,共渡難關”,但此次重組失敗也一定程度上表明雙方戰火再度重燃。權利相爭的背後,上市公司已經不堪折磨,今年第三季度扣非後的凈利潤虧損5668.11萬元;與上市公司利益關聯緊密的中小股東利益也一再受到損害,有投資者表示,將再次聯合起來展開維權行動。

萊寶高科則以一句“大股東不同意重組方案的批複”讓籌備了7個多月的重組告吹。今年4月初,萊寶高科宣告正在籌劃資產收購事項,在後續的籌劃過程中,該公司董事臧衛東、陳振龍、聶鵬和潘橙曾對重組議案投出同意票,但在大股東反對之後調轉風向,一致投出反對票。

如此輕而易舉地想要推翻7個月來的重組工作,萊寶高科的這一舉動也受到了深圳證券交易所的關註,被要求回複重大資產重組相關事項問詢函。其中提到大股東不同意重組的理由在於,“公司所處行業競爭激烈,技術更新快,若再並購相關企業,時機尚不成熟,存在一定的風險。”有業內人士對此提出質疑,難道大股東最近才清楚行業的競爭狀態嗎,這個理由難以有說服力。

“針對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公司股東之間存在一定的不同意見。”萊寶高科目前還未對重組成敗下最後的定論,該公司計劃在11月19日前再次召開董事會,審議是否繼續實施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資產重組存有爭議的萊寶高科在基本面上也難以給投資者穩定的保障,該公司今年前三季度虧損1.34億元,同比下滑602.30%;最近三年的業績情況也並不如意,該公司2012年-2014年凈利潤分別同比下滑69.33%、52.80%、79.47%。

相較上述兩家上市公司重組失敗讓多數投資者不悅,ST生化的多數中小股東卻欣喜於資產重組終止,該股票11月12日複牌至今的三個交易日均呈漲停狀態。ST生化9個月的重組歷程跨越牛熊兩市,但期間兩度重組均付之東流,其中第二次重組失敗更多來自於股東的施壓。

在ST生化的第二次重組中擬向貴州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出售重大資產。這一方案瞬間在ST生化的投資者圈激起千層浪,甚至於11月9日采取上訪深圳交易所強制要求複牌的形式。據該公司股東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上市公司新的重組目的是賣殼,打算置換出核心資產,註入屬於夕陽產業的路橋資產。”

ST生化目前的核心資產是廣東雙林生物制藥有限公司,主業為血液制品和制藥,為上市公司“業績奶牛”。雖然在上市公司方面來看,目前的核心資產具有成長空間,但業績難以快速成倍增長,而置換的資產能夠快速實現整體資產翻倍。但是這對於更在意公司長期價值的股東來說,並不能認同。

從ST生化的基本面來看,該公司一路走來,各類訴訟案件也一直如影隨行,三年來股民期待的承諾仍未兌現。業績上,今年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6771.64萬元,同比下滑43.54%;2012年-2014年,該公司凈利潤同比增減幅為-19.98%、115.76%、74.33%。

截至發稿,11月16日晚間公布重大資產重組終止的上市公司有萬業企業和銳奇股份。其中,萬業企業因在重組的5個月中,難以完成所需相關工作,無法進行重大資產重組預案披露而終止此次重組;銳奇股份則是在今年5月份中止重大資產重組後,如今已滿6個月期限,但原重組標的公司已於今日與其他公司簽訂了收購協議,從而宣告終止。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4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