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願這個瘋狂的時代早日結束、讓一切回歸理性與成長。

我們在介紹完兩個榜單:獨角獸俱樂部、千里馬俱樂部之後,對於60家10億美元及以上、245家10億元人民幣及以上估值的公司,不知道大家是怎樣的感想?創業盛宴、估值泡沫?如果這還不夠"瘋狂"的話,我們在第3篇通過公司“估值飆升榜”、為大家複盤一級市場中“估值”的增速,相比這樣的數據,我們更喜歡並期待的是公司價值的真正成長性。

估值飆升榜的樣本是245家10億人民幣及以上估值的千里馬公司,通過估值增速=(最新估值金額)/(成立時間到最新融資輪次所花費的月份時間),也就是公司從成立到最新融資估值進入千里馬、平均下來的每月估值增速。舉個例子,一家成立了24個月的公司在現在完成新一輪融資、估值達到12億元,那麽它的估值增速為每月5000萬元。

在過去的2014-2015當中,大家可以從融資或並購事件、投資機構撒錢、創業公司紅海等多個角度來描述“瘋狂”,但我們相信都不如“估值增速”這麽顯眼與奪目,願這個瘋狂的時代早日結束、讓一切回歸理性與成長。

一、《IT桔子2015年中國互聯網千里馬俱樂部估值飆升榜》

1.估值飆升榜榜單

二、最為“亮眼”的估值增速分析

1、估值增速極值與平均值:66%的千里馬公司成立2年內成為千里馬  245家千里馬公司平均每月估值增2億元

245家上榜千里馬俱樂部的公司,估值增速最快的是小米科技,平均每月估值增速43.9億元;增速最慢的是康眾汽配,平均每月估值增速0.05億元(500萬元),平均起來的千里馬估值增速2.06億/月。

2.不同增速區間的公司數據

在梳理數據的時候,我們可以明顯看到:公司之間的估值增速其實是非常不均衡的,有幾家極高估值增速的公司明顯拉高了整體的平均值,不然大家可能在想“平均每月估值增速2億元,那豈非5個月就進入千里馬呢?”事實當然並非如此,讓我們根據估值增速區間的不同,來進行更具體的細分,從上圖中可以看到:

千里馬俱樂部的大部分公司(161家、占比66%)月均估值增速都在0-1億元之間,他們的平均增速為0.41億/月,也就是說,其實有66%的公司至少需要花2年左右的時間才能進入千里馬俱樂部,當然2年的時間是因為站在瘋狂的高點上、現在這些公司也正在“估值還債”,終歸是需要基本面支撐的。

此外有34%的公司月估值增速都在1億/月以上,尤其亮眼的是月均估值超過10億元人民幣的公司竟然有11家,這是不可思議的數據,我們接下來會單獨分析。當然這里首先會承認的是,這些公司不乏很多“富二代”公司,背靠大公司的資金或者資源、拆分或獨立融資發展,所以對白手起家的創業公司來講不具代表性。

2、白手起家的估值增速TOP10與後10位

從千里馬俱樂部當中,我們去掉了一些有深厚背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富二代公司(如螞蟻金服、58到家、陸金所等等),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白手起家卻增速迅猛的前10位公司都是哪些?

3.排名前十

如上圖所示,小米科技是過去4年時間里、中國公司估值增速最快的,平均每月估值增速43.9億元,無怪乎在2015年小米科技陷入增長瓶頸,年度銷售量完不成的同時、也正在資本估值上面臨空前的壓力。

接下來是滴滴出行,過去2年時間里,最典型的資本遊戲與燒錢遊戲鑄就的王者,平均每月估值增速26億元,有錢夠任性,在2015年下半年進行更全面的出行生態鏈布局。

美團與點評的合並是另一起2015年的重大合並,如同滴滴快的一樣,生活消費O2O領域也在過往上演了吸金大戰,而且從團購時代、延續到外賣為代表的生活服務的方方面面,兩家公司在合並之後的估值增速也很快,月均估值增速15.7億元,但願合並真的能為兩家公司的價值帶來更好的呈現。

2015年當年估值增速最快的公司是主打海外互聯網市場的APUS,7個月內估值從0到10億美元,平均下來每月估值增速達到9億美元。

4.排名後十

接下來我們從千里馬俱樂部估值飆升榜中、為大家列下了增速排名最後10位的公司。值得註意的是,這些公司,比如康眾汽配、原力動畫、唐人影視等,成立時間都在2000年左右。原本這些公司是在傳統的汽配、影視動畫領域,這2年伴隨著互聯網+的概念,他們也開始煥發春天,在最近2年才進行了公司的第一輪融資,這些公司基本上憑借A或者B輪,就可以進入到千里馬俱樂部。雖說估值增速普遍比較小,但相信實體業務和經營情況應該是實打實的。

3、估值增速飆升榜行業分布:硬件、本地生活、汽車交通位列TOP3

5.各行業平均每月估值增長金額

從我們所統計的平均行業估值增速來看,硬件沖在第一位,達到了6.62億/月,最重要的原因當然在於小米貢獻了近一半的估值增速,去掉小米科技之後硬件行業估值增速只有3.23億/月。

本地生活行業,58到家和美團點評的估值增速顯著大於其他公司,去掉這兩家公司之後估值增速只有0.75億/月。

汽車交通行業,滴滴出行和神州專車拉高了行業估值增速均值,去掉之後行業估值增速平均只有1.66億/月。

同樣金融行業如果去掉陸金所、眾安保險、螞蟻金服這三家資源雄厚的公司,整體行業增速平均只有1.25億/月。

從上面我們明顯感覺到,每個行業中的公司估值增速相差太大,畢竟66%的公司估值增速在1億元/月以下,為此IT桔子以1億元/月為分割線,看看估值增速的行業分布會有什麽新變化?

6.增速在1億以下的公司

7.增速在1億以上的公司

從我們所列的上面兩張圖我們可以看到,千里馬俱樂部月均估值增速很快的行業集中在汽車交通、金融、電子商務領域。其中有個怪現象,在估值增速1億元/月以上的公司里汽車交通行業排第一、有16家公司占比20%,但是在估值增速1億元/月以下的公司中汽車交通行業只占5%,可見這個行業真的是資本的遊戲、而且資本洗牌相當有效果。

金融行業在兩個增速區間的公司各占一半,都有20個,可見金融行業公司增速分布較為平均、不愧為最吸金的行業;電子商務領域一共有51家公司,應該是最多的行業。但是增速有限,估值增速1億元/月以下的公司是1億元以上區間公司的2倍。

4、千里馬俱樂部估值增速的時間分布分析

8.每年進入千里馬公司的數量

我們按照公司最新一輪融資披露時間,來測算每年千里馬公司進入榜單的數量,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公司進入千里馬的時間都是在2014年到2015年。一方面,這兩年公司估值暴漲,會有一些公司雖然在公開渠道聲稱的估值很高,但是公司的業績和未來增長潛力可能支撐不起這樣高的估值。這樣的公司未來可能遭遇估值瓶頸或者估值下滑。另一方面,有7家公司在2014年以前融資進入了千里馬榜單,這些公司已經有2年以上沒有新的融資了,比如豆瓣網。這些估值已經遇到瓶頸的公司可能是在發展的過程中遇到了難題,需要轉型。

9.各行業湧入最多最多的公司

我們再把公司成立時間與行業兩個維度合並到一起看,從估值增速與公司成立時間上看,如果講又快又新,汽車交通行業比較顯著,該領域2014年成立的公司相比2013年翻了2.5倍有8家,占汽車交通行業千里馬公司數的32%,也就是說他們在1年多的時間里就進入到千里馬俱樂部。其次金融行業估值增速高的公司數量也是節節攀升,繼2013年成立的8家公司之後,2014年成立的10家公司進入了千里馬,占行業27%。

相比較而言,社交、廣告營銷、文化娛樂成長性高的公司多數是早些年成立的公司,從行業屬性看,這三個領域相對來說,都是輕資產模式的公司,加上在商業變現能力和可持續增長上相對不是那麽清晰有力,這會導致資本在選擇標的上保持謹慎。事實上,即便是這樣,在上榜的上述三個領域的公司而言,也確實是存在增長乏力的情況,比如豆瓣。

三、最後的結語

就我們分析的《2015年中國互聯網千里馬俱樂部估值飆升榜》的初衷來看,我們最重要的目的在於彰顯泡沫、讓估值飆升這個更震撼的數據讓更多人看到,合理的、不合理的,發生的都是過去的事實,告別過往2年的瘋狂之後,期待一切回歸理性,讓商業回歸本質,讓創業公司更著眼於真實業務的增長與成長。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千里馬俱樂部的估值增速主要是基於估值數據,可能有不準確的部分歡迎大家來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