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萬之爭”無疑是2015年房地產行業最重頭的大戲之一,這場爭奪戰的結果將對中國的地產行業與資本市場的未來走向產生重要影響。
從7月開始,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寶能系迅速在二級市場連續舉牌萬科,一躍成為萬科的第一大股東。截至12月18日,也就是萬科停牌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寶能系在萬科的持股比例上升至24.26%。
萬科創始人、董事會主席王石在12月17日公開宣布不歡迎寶能系,一場寶能系與萬科管理層爭奪萬科控制權的爭奪由此暴露在大眾面前。
企業文化的不同是萬科管理層抵制寶能系的根本原因,萬科管理層認為萬科文化、經營風格是萬科品牌、信用的基礎,如果萬科的文化被改變,那麽萬科將不再是萬科,萬科可能失去它最寶貴的東西。
目前,萬科A股、H股均處於停牌狀態,王石正在到處拜會機構投資者,以爭取更多支持,同時尋求市場重組方案,以更好地抵禦寶能系的進攻。
持有萬科6.18%股權的安邦已經聲明會積極支持萬科發展,希望萬科管理層、經營風格保持穩定。但寶能系舉牌萬科的背後卻也有安邦的身影,局勢仍然複雜。
萬科控制權爭奪的走向在短期內尚難見分曉,但這一事件折射出的“險資兇猛”值得業內思考。
除了寶能系,安邦、生命人壽等險資近年來也不斷在二級市場舉牌地產、銀行等上市公司。金地集團、金融街、遠洋地產、民生銀行、招商銀行等股權分散、質地優良的上市公司都成為了險資狩獵的對象。
險資追逐房地產的背景,是中國正處於經濟下行周期,寬松貨幣政策下的流動性充裕,帶來“資產荒”下的資產配置壓力,股權分散、估值低、分紅高的地產股票對險資充滿了吸引力。某種意義上,險資鐘情於地產股是經濟金融形勢、保險監管政策與會計準則合力形成的結果,這種趨勢在“資產配置荒”環境下未來只會加強、不會減弱。
對於地產上市公司而言,如何應對險資的不斷舉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將是一個重大課題。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