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業內:糧食去庫存需財政給予大量補貼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31254.html

業內:糧食去庫存需財政給予大量補貼

一財網 邵海鵬 2015-12-27 20:17:00

“去庫存、降成本解決的是存量問題,補短板解決的是增量問題。只不過,解決增量問題容易,解決存量問題就相對棘手。”上海匯易咨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分析師李強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說。

日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高度重視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這對應了在此之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的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曾專門分析過農業高庫存、高成本、農業短板的成因,不再贅敘。對於這三大任務,會議分別給出相應對策。如去庫存,要求加快消化過大的農產品庫存量,加快糧食加工轉化;降成本,要求通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減少化肥農藥不合理使用、開展社會化服務等,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業效益和競爭力;補短板,要求加強農業基礎設施等農業供給的薄弱環節,增加市場緊缺農產品的生產。

“去庫存、降成本解決的是存量問題,補短板解決的是增量問題。只不過,解決增量問題容易,解決存量問題就相對棘手。”上海匯易咨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分析師李強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說。

“高庫存、高成本、農業短板”三大問題成因為何? >>>

農業基礎設施指的是,從事農業生產的全過程中所必須的物質條件和社會條件。前者包括農業產前、產中、產後環節的配套設施,後者包括農業綜合教育、農業科研、農技推廣、農業政策及法規、農業信息方面的基礎設施。

盡管隨著中央和地方政府對“三農”問題的高度重視,近年來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農業生產條件不斷得到改善,但是在欠發達地區尤其是偏遠農村,路、水、電、網絡的基礎設施覆蓋面仍然需要擴大。李強說,通過農村寬帶、土壤改良、田間水利等措施,可以改善農業生產和發展的條件。

民以食為天,優質農產品並不缺市場,優質優價也逐漸為人均GDP達到7500美元的國人所接受。在糧食產量“十二連增”的背景下,新的糧食安全觀更註重農產品質量,而市場緊缺的就是優質農產品,因此在加強農業基礎設施等農業供給的薄弱環節之外,需要增加市場緊缺農產品的生產。

近年來,發展迅速的農村電子商務在解決農村優質農產品產銷精準對接,增加農民收入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作用。不過,電商的前提條件一定是網絡基礎設施的完善。目前,中國正在實施“寬帶中國”戰略,預計到2020年,中國寬帶網絡將基本覆蓋所有行政村,打通網絡基礎設施“最後一公里”。

當然,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並不能停留在簡單的買賣上。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副司長王小兵認為,發展農業電子商務的根本目的,除了創新流通方式之外,關鍵是要把在電子商務形成的標準、數據,怎麽去回到農業的生產過程。也就是說要實現帶動市場化、促進規模化、倒逼標準化、提升品牌化。

至於如何去庫存,這涉及到讓糧食加工企業加快加工消化、調減糧食尤其是玉米播種面積以及糧食出口。雖然沒有明說,但是面對巨大的庫存和國內外差價,財政將付出很大代價來補貼加工企業。

李強說,據估算,目前我國玉米去庫存數量幾千萬甚至上億噸,在控制不增量的基礎上(目前每年增量約4500-5000萬噸),也需要2-3年的時間。結合國內外目前市場差價水平,補貼的標準不應低於400-500元/噸,否則加工企業是很難有動力去接盤的,那麽透支不可持續的產能所生產、耗費大量財政托市收購和臨時儲備的大量糧食將面臨質量降等甚至壞糧的風險。

慶幸的是,業內也較為關註種植結構調整。今年6月28日,在吉林長春召開的東北四省區農業結構調整座談會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強調,玉米種植結構調整是這一輪農業結構調整的關鍵和重點,要突出抓好。同時,本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也將“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政策”作為農業結構性改革的動力。

農業生產成本之所以高企,除了國內執行托市收購和臨儲政策,提價速度顯然高於國際市場的幅度,助推了國內外價格倒掛,還包括國內小農經營、農藥化肥利用效率低等現實原因。因此如何降成本,應對的舉措就是通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減少化肥農藥不合理使用、開展社會化服務等舉措來提高農業效益和競爭力。

雲農場執行總裁田豐在此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互聯網日益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當前的“互聯網+農業”處於起步階段,所占比重雖然較小,但是它卻深刻地改變著農業,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發展潛力非常巨大。

作為專註於農業領域的一個互聯網公司,雲農場用雲計算和互聯網的工具進入農業,從降低農資采購成本、提供低息貸款、測土配肥、訂單種植、免費種植技術培訓、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等方式服務於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後環節,為農業建立現代化產業鏈服務生態圈。

田豐說,傳統農業存在信息不對稱,農資中間渠道繁多,行業分散,沒有產業鏈依托,很難實現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等痛點,而“互聯網+”串起農業現代化的鏈條,將科技、信息、金融等先進生產要素滲透到農產品生產銷售、農村綜合信息服務、農業政務管理等各環節,有效消除信息不對稱、中間渠道,推動整個農業產業鏈的高效發展。

編輯:姚君青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7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