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泰七年級老闆,接班七年營收增150%本土老字號華泰飯店,七年前由二代陳炯福接管,他開時尚旅館、outlet百貨,靠跨界讓半百品牌煥然一新。 一家台灣本土飯店,為何能在七年間,讓營收成長一五○%? 故事的主角,是台北市華泰王子飯店,二○○八年之前,它的版圖只有一家飯店與一個剛起步的餐廳品牌,營收約六億元;今年,旅館餐飲本業的營收為十五億元,比七年前增加約一五○%。這個增幅,約是同期間台灣旅館餐飲整體產值增幅的三倍。 不僅如此,它的營運版圖正往零售業展開,今年十二月中將開出全台灣第一家美式暢貨中心(outlet) ,明年集團營收上看五十五億元,若順利達成,等於八年成長八倍。 讓四十五年老字號的華泰集團,過去七年裡突然大步奔跑,背後關鍵人物是集團第二代掌門人陳炯福。 七年前,因為父親陳天貴罹癌,他辭去原本德意志衍生性金融商品協理工作,回來接班,成為當時台灣飯店業最年輕掌門人之一。面對父親打拚近四十年、穩定獲利的根基,等著他的第一個問題是,維持現況、還是衝? 他的答案是:衝!理由是華泰只有一家飯店,住客近八成都來自日本,等於手上只有一個籃子和一顆雞蛋,「營運風險太高,」他認為。 然而,要怎麼衝?他有兩個守則。 守則一,打破規則。「要跟別人打仗,就不能用別人的遊戲規則,」他說。 時間回到二〇〇八年,台灣剛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國際大品牌W飯店、艾美(Le Meridien)、萬豪(Marriott)、加賀屋,與台灣大企業如寒舍、太子建設、日勝生等合作,房間數動輒兩百間到四百間。 闢戰場,設計旅館搶國際客當時主流的遊戲規則是「國際品牌+本土財團」,他掂掂斤兩,這不是自己玩得起的遊戲;但若只是固守傳統飯店路線,與同業差異性不大,容易淪為「Me too」。 那時,設計旅館(Boutique)在台灣還不普遍,但他參考國外經驗,認為位於熱鬧商圈中,強調小巧、時尚與精細服務的設計旅館,可瞄準國際商務客、切出新戰場。 台北小巨蛋商圈內、房間 數只有六十多間的闊旅館,就是他不用別人遊戲規則的代表作,今年平均住房率超過八成,高於業界平均的約六九%,其中超過七成都是國際商務客。去年國際商務客來台人數衰退一七%,它的營收卻不減反增,形成對比。 國際商務客的人均消費是 觀光團客的三倍到五倍,這讓他敢將旗下的設計旅館,一晚定價約六千元,比 台北觀光飯店平均價 格要高三成多。 然而,設計旅館 的成本達傳統飯 店的十倍,他怎敢砸錢?原來, 他拉著團隊連 跑了兩天財務 模型,從商圈 人流、住房率、 房價策略試算 等,得出十年內 應可回收(一般 業界平均需十年至 二十年),才決定啟動計畫。 重數字,報酬逾10%才投資 這也帶出了他的第二個守 則:數字決斷。做決策,爸爸有培養四十年的直覺與經驗值,他則靠「數字」當指南針,大學讀純粹數學,在外資也靠數字下判斷,他評斷一件投資案是否可行,最關鍵的是看內部投資報酬率(IRR)有沒有超過一〇%? 一位創投高階主管表示,相較投資報酬率,IRR多考慮貼現率,更適合用來評估長期投資,算出到底是放銀行定存、還是投資有利?是創投評估投資案的重要指標。 十二月十八日即將開幕、與國壽攜手的華泰名品城,也是他看數字、打破規則後的決定。 此案華泰出資約十億元、開發商國壽則投資約兩百億元負責整體造鎮,未來華泰以品牌租金收入為主,預估五年到七年內回收,IRR有雙位數。 不一樣的遊戲規則,在於風格與地點的選擇。華泰名品城總經理梁曙凡說,台灣現有暢貨中心多為「都市型」,品牌在一棟大樓裡,與百貨公司差異不大,且與市區距離太近,較易與精品當季正價商品打架。 為了避開這些缺點,華泰開出台灣第一家美式露天廣場型街邊店,用開放式空間減少壓迫感;位置在桃園高鐵站旁,不干擾台北一級戰區當季正價品銷售,因而吸引、Loewe、Jimmy Choo、Moiselle、Ferragamo等 國際精品品牌進駐,第一期約四分之一品牌是首次進入台灣暢貨市場。 然而,對於華泰跨足零售業,業界也有不同看法。二十五年資歷的蘭城新月廣場總經理馬文炳認為,日本三井與遠雄明年初在林口的暢貨中心,帶入日本一線品牌與餐廳約兩百個品牌,影城、文創百貨、超市可望同步到位,且周邊有約二十八萬人口基本盤;反觀華泰名品城第一期品牌僅一百多個,且桃園高鐵站附近住戶不多,前者將會是後者的強敵。 但陳炯福信心滿滿,訂出明年華泰名品城營收目標四十億元,等後續三期工程到位,國壽在該商圈的兩家飯店、電影院、水族館、休閒娛樂中心等開發就緒,將可匯集人潮,二〇一九年華泰名品城營收以一百億元為目標。 華泰少東用七年讓半百旅館品牌重新活過來,現在則帶領集團衝進全新領域,正考驗他的財務模型與市場眼光,是否跟他算數學一樣精準。 陳炯福 出生:1981年 學歷:美國波士頓學院數學系經歷:德意志銀行衍生性金融商品協理、 美國高中數學老師 現職:華泰大飯店集團副董事長、執行長 文·王毓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