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萬科vs寶能:一場“人品”不對稱的權力爭奪戰

來源: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65361?full=y

這幾天引發全國熱議的房地產巨頭萬科股票被“暴力”增持,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事。如果放在其他公司身上,叫“大資本”舉牌,或“主力高度控盤”,歡天喜地。但因為是萬科,從王石的口中說出來,潮汕商人姚振華就成了“門口站著的野蠻人”,寶能系被暗諷為“賭徒”。

對於這件事的媒體評論,很多邏輯比較奇怪。特別是一些媒體煞有介事地炒作姚振華娶女秘書的“秘聞”,貌似想據此做出人品判斷。可為什麼同樣是追求女生,有人是真愛,有人是耍流氓呢?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我對王石還有姚振華都不熟悉,初步判斷兩位都是成功的企業家。一位引領媒體高大上的坐而論道,一位成功踐行了潮汕人埋頭賺錢的致富套路;一位是高品位的商界娛樂界名流,一位是悶聲發財的土豪,總害怕別人知道;一位自稱職業經理人卻是掌控大股東的知名老闆,一位被認為是大土豪卻拿著錢到處求人投資的資本新兵。

如果不問什麼緣由,兩人在媒體吵架,王石一定會贏——這是一個讓人習慣於預設結果的主觀審判。

但這些終究是事件的外表,對已知信息做對比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攻守雙方在以下方面存在明顯的不平衡。

職業生涯起點:

王石1980年通過考試進入了廣東省外經委,負責招商引資工作,先當公務員。待了6年,到深圳發展,第一桶金是靠做飼料中介商,通過倒賣玉米賺了300萬。用王石的話來說,“就是除了黃、賭、毒、軍火不做之外,基本萬科都涉及到了。”姚振華目前兩種發家說法分別是——深圳布吉市場炸油條,或賣菜。寶能集團前身的前身是1997年設立的深圳市新保康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是“菜籃子工程”。

這個對比可以有兩個推理:第一,姚振華的菜籃子工程肯定不是黃賭毒,萬科也可能涉足過。雙方的創業起點未必能分出什麼高下。第二,沒有當過公務員,沒有高乾家庭背景的姚振華應該起家更辛苦一些:沒有外貿能力,更多關註內需,服務老百姓。單從這些,我們很難做出誰更值得信賴的判斷。

公眾形象:

王石的社會影響力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媒體的傳播能力,萬科是很早的實業旗幟,公眾印象最深的是其對品質的追求,以及選地的時候不冒進的穩健精神,還有不和地方政府合流的一份正直。這些都是鮮明的優點。二是個人對生活品味的追求,包括登頂珠峰,商界領袖式的廣泛佈道,海外學習的超人毅力和對個人幸福的執著追求。這些都很符合領袖氣質,有助於占據道德制高點。

姚振華呢?總結起來有這麼幾點:偷偷賺錢,不想出名,這種特點在中國人的語境里很容易就被認為是“有秘密”;其次,商業手段貌似簡單粗暴。有媒體披露說,姚給下屬四五百萬的年薪,然後達不到要求就開除。秘書經常換。這些表達聽起來很負面,很容易被解讀為“剛愎自用”、“殘暴冷漠”和“缺少領導力”。從部分媒體評論姚時的口氣來看,似乎他們也覺得不洋氣的事物一定是醜陋的,並且媒體關註之外的角落都是骯臟的。這種思維慣性顯然讓姚處於輿論劣勢。

對外發聲:

萬科首先發聲的是退休大佬王石!在“內部講話”中,王石表態“不歡迎”,理由是“寶能系”信用不夠,會毀掉萬科。萬科總裁鬱亮先期表示“支持王石”,後面反問“有錢也要遵守規則,請交代清楚錢的來源”。顯然,一開始萬科就站在“人品”的制高點開始對不請而來的大股東進行道德審判,甚至對監管部門喊話,做了一個預設結果的舉報。

萬科在王石的帶領下眾誌成城,高調滿世界尋找盟友投資者,試圖稀釋寶能系的投資。其甚至可能採取“毒丸計劃”,反守為攻,配合股票無限期停牌,直接挑戰寶能系的資金來源和現金使用成本,很有釜底抽薪的味道。

寶能系的公開表態則是“我們對萬科抱有敬意,既不兇悍也不野蠻”。他們還很無奈的表示:“很多媒體對寶能系控股前海人壽舉牌萬科的報道和評論,沒有根據,卻預設了立場,好像寶能控股萬科之後,不利於萬科的發展。這種預想毫無根據”。兩者對比,寶能系似乎並沒有外界所說的那麼兇悍,買了人家的股票反被人家責備。對方不歡迎,姚也沒有太大脾氣,略無梟雄氣概。

以上三點是這個事件中很小的可以對比的插曲。我覺得,這是一場明顯不對稱的權力爭奪戰:“出身不對稱”、“人品不對稱”和“公信力不對稱”。這導致萬科在初期主宰了輿論,一方面說寶能系用高杠桿惡意收購會給萬科信用帶來風險,一方面又說這個時候大規模買入會占便宜賺大錢。能賺大錢的合法投資到底有什麼風險?很少有人這樣追問。

這樣看來,我們不得不感嘆媒體品牌的力量。當一個公司和個人被媒體賦予光環之後,他們在商場上多了一份主宰道義的能力,這種能力平時是品牌的延伸,關鍵時刻就可能成為獲取支持的話語權。

但是,商戰畢竟不等同輿論戰。隨著越來越多的媒體和聲音加入這場論戰,越來越多不利於王石一方的問題也被提起:

——萬科作為一個崇尚管理科學的公眾公司,為什麼讓退休的王石代替管理層和大股東對外發聲?這是否符合現代公司治理要求?

——如果萬科沒有歡迎所有資本的開放態度,為什麼不提前尋找中意投資者進行戰略投資?媒體披露的萬科合夥人高達45億人民幣、使用4倍杠桿增資萬科的計劃,其資金來源穩定性是否經過調查?

——十幾年前就如日中天的萬科,為什麼穩健經營和專註踏實的結是被一個所謂賣菜起家的保險集團控股?職業經理人治理的萬科為什麼進取心不如土豪公司?

——對比大概10年前的“野蠻人”陳天橋試圖收購新浪以及後者當時祭出的“毒丸計劃”,誰能確認寶能系是在最好的時候投資了最被低估的萬科?而萬科不是一路衰落的新浪呢?

——還有,在2015年8月天津濱海大爆炸毀壞了萬科小區之後,萬科股票暴跌、股民血流成河的時候,也就是寶能系“趁虛而入”成為“野蠻人”的時候,萬科的精神領袖、高管和股東為什麼沒有人大規模增持股票?危機時期萬科為什麼沒有強烈反對寶能系增持?

從事件目前的走勢看,不排除萬科最終能成功稀釋寶能的股份,或在時間上拖斷對方的資金鏈;高大上的股東或能重新控制公司,令“野蠻人”帶著對情懷與價值觀的敬畏,灰溜溜敗走。這也很可能成為商學院的教科書案例,給未來的職業經理人學習景仰。

但這個故事的收場一定會留給中國商界新的啟示:險資的崛起標誌著中國經濟從實業為王進入了金融為王的全新時代。就像開創實業時代的那群“野蠻人”一樣,新時代應該會有更多“野蠻人”參與重塑規則。畢竟,在當時看起來,和國企死磕的“野蠻的”民營企業家不見得比現在的土生資本家更靠譜。

萬科應有的格局,或許應該超越控制權,更應該超越出身論;你可以有選擇的傾向,但最終情懷必須讓位於現實的利益與商業規則。或許王石該問的問題不是“如何擊敗野蠻人”,或是“他有什麼權力進來”,而是如何讓合理合法登堂入室的“野蠻人”為萬科的廣大中小股東創造更大的價值。

(作者為多家上市公司戰略顧問,電商投資人,管理理論研究者。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8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