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黃健翔、斯內德、白強的三人組合,將打造出一款怎樣的O2O 產品?
滴滴打車很多人都用過,而在體育領域,會不會也誕生一家類似滴滴打車的共享平臺呢?如今,動吧體育(以下簡稱“動吧”)就正在做這方面的嘗試。
動吧是一家針對5~12歲青少年的足球教育O2O平臺,力圖讓買賣雙方圍繞體育需求可以隨時隨地互相找到。成立半年內,動吧已完成A輪融資,其聯合創始人之一是著名體育評論員黃健翔。
黃健翔很早就曾經創業。早在2008北京奧運會過後,他基於“體育消費需求將迎來爆發”的判斷,
創辦了一個PC端的體育社區——“最體育”,後因移動互聯網和在線支付還不成氣候,最終轉型成為了一家做體育內容的媒體公司。
幾年前,黃健翔在參與崔健的3D電影期間與現任動吧CEO白強結緣,兩人因同齡(1968年出生),又都是足球迷,一見如故。
他們時常聊起中國體育產業的現狀。黃健翔發現,還沒有一款互聯網社交工具能真正滿足多數人的體育消費需求,買賣雙方之間仍存在屏障。與此同時,體育領域迎來多項政策紅利,黃健翔判斷,體育產業將迎來重大機遇。
黃健翔萌發了再次創業的沖動。剛好白強也有再創業的想法,而他與荷蘭國家隊現役10號球星斯
內德相交多年。於是,三人開始組團創業,隨後就誕生了動吧。
接下來,他們開始分析如何聚焦:黃健翔是一個足球解說員,有名人的品牌推廣效應;斯內德是一個職業運動員,有專業的教學能力;白強一是個連續創業者,曾任科大訊飛副總裁,有20多年互聯網、教育、文娛領域的運營經驗。
顯然,將足球作為大方向最符合他們仨的符號特征。
“荷蘭有1700多萬人,有1300萬人經常踢球;在中國,經常踢球的人說是有60萬,實際頂多50萬,普及程度太低。”白強說。
2015年3月,政策紅利再次湧現,這一次政府著重在校園、社區做足球的啟蒙和普及,相關文件還提到將足球納入體育必修課,並初步培訓6000名校園足球師資。白強意識到,他們的優勢在於整合體育資源,而為5~12歲青少年提供足球普及教育和培訓的O2O服務或許是一條出路。
動吧做的是個重線下的活兒,國內外都沒有可參考的模式。 “足球是美國第一大參與運動,但是在美國卻沒有出現一個足球新東方,最根本的原因是無法規模化。”白強一直在思考,動吧要怎麽做?
受到Uber和滴滴打車的啟發,他們想到了共享經濟模式:通過互聯網(一個基於微信H5的管理平臺)把足球愛好者組織起來做培訓。喜歡踢球的人經過動吧的培訓,就能在小區或者公園開課,教授孩子們踢足球。
這個模式需要解決兩大問題:線上要聚合大量師資,線下要有大量的運動場景。
師資方面,主要由斯內德負責,他通過Twitter、Facebook號召荷蘭的足球老師,再由他們培訓國內的足球愛好者,作為儲備的兼職足球老師。他們還通過引進荷蘭的教輔系統,再做本土化改良,將教學動作以圖文或視頻形式展現,將教育課件標準化。
場景方面,動吧與投資機構賽伯樂達成協議,雙方聯合在未來5年內投入20億元用於青少年的足球教育和普及工作。其中10億元用來啟動青少年足球產業發展基金,5億元用來在全國建設培訓中心、比賽中心等線下場景。白強稱,動吧的目標是到年底建成2000個線下場景。而快速建設場景的竅門是,不按七人制、五人制的標準建場地,而是因地制宜利用空間,甚至配有地毯式的移動球場,便於在社區和公園等場景內使用。
動吧的終極目的是在社區開設課程。白強稱,目前全國通過動吧報名想成為足球老師(教練)的已經有5萬多人。未來,動吧要在全國各地設立固定培訓點,希望組織優質的師資和課件,為足球教師提供初級培訓,再由他們為青少年提供足球教育。
“動吧一定不靠學費賺錢,可能會效仿曼聯,他們除了賣球票、轉播費、廣告費,也利用品牌吸引了大量粉絲,開夏令營、輔導班,賣球衣、紀念品等。”白強認為,動吧有了品牌效應就能實現規模化。
“青少年足球教育、普及一定是一個艱苦漫長的工作,僅動吧一家是不夠的,需要更多人來參與。”黃健翔坦言,動吧目前的難點是:種子需要播撒到土地里去,土地就是各地大量的中小學生,這個線下見面環節是最不可預知的,不確定因素太多。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彭卡茜,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