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會易佳掌舵人戴坤,一度不得不關掉自己的公司,身背600多萬元的債務,全家只有100多元生活費。三年是如何艱難轉型的?

i黑馬 張光巖 11月18日報道

三年前,i黑馬的小敗局系列,曾經對戴坤和會易佳進行過報道。當時的會易佳一味的進行擴張,公司深陷在規模化成長的泡沫之中,最後遭遇資金鏈危機,瀕臨死亡。

會易佳掌舵人戴坤,一度不得不關掉自己的公司,身背600多萬元的債務,全家只有100多元生活費。三年艱難轉型,會易佳如何擺脫了規模化的不成熟野心?如何克服會議行業難以標準化服務的局限?戴坤又有哪些感悟與經驗值得分享?

以下為戴坤口述,經i黑馬編輯整理:

我感覺我這三年,已經不是堅持、信念等詞匯能夠形容,更準確一點叫熬,借用一句電視劇里的臺詞,叫做“死撐待變”。剛剛關掉公司的那一段時間,真的很無奈,就是那種無力感。有人甚至建議我要不要出去躲一躲,過一段時間再回來。當然,最終我自己選擇堅持。

可能很多創業失敗者並沒有經歷過親手把公司大門關上的那一刻。我一輩子都會記得那一天,2012年8月25日,那時候還有30多號員工吧。只能這樣了,做個了結吧,不能再拖了,也拖不下去了。

那天早上,我到了公司,把大家召集到一起,正式通知:公司堅持不下去了,大家把欠的工資獎金做個登記吧,公司在未來2-3個月內付清。就這樣,終於算是告一段落了。那一天我的感覺是,終於解脫了,如釋重負。

600多萬負債

接下來一個月,我帶著自己的身份證複印件、債務重組協議和一盒印泥,聯系全部欠款的供應商和酒店,登門溝通,一一簽協議、按手印。我告訴他們,公司已經瀕臨破產了,欠你們的錢公司是沒辦法償還了,只能我個人全部承擔無限連帶責任,但是要給我一些時間分期付款,基本都是要分1年左右時間分期付清。當然,談判這個過程就比較艱辛了。會有部分人選擇支持信任,也會有部分人選擇極端的手段,而大部分選擇無奈接受。

一年多時間的擴張為我帶來了400萬左右的負債,還不包括2個天使投資人的200多萬元。就這樣,我開始了接下來的三年漫長而又短暫的賺錢還錢的時期。

這三年,最困難的時候全家只有100多元生活費,真的很辛苦,但是要感謝我的家人給我的不斷的鼓勵和支持。他們經常鼓勵我說,三年不行就五年,五年不行就十年,留得青山在,就有長流水,一定會堅持到可以把債務還清的那一天。

可能因為目標堅定而簡單,我自己反而覺得比較輕松,經常給自己打氣,最壞也就這樣了,不會更壞就好,每天太陽還是正常升起。所以我覺得很幸運的是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我的家人給我莫大的支持,讓我有足夠精力來應對接踵而來的危機。

每天的節奏就是賺錢,還錢。那個時候根本沒有心思去想後天,每天只能想今天的事情有沒有做完,明天需要做哪些事情?需要見哪些客戶?需要處理哪些訂單?生存下來,活下去成為唯一思考的事情。

不做平臺做生意

公司關門之後,最終留下4個人,和我繼續堅持做新的平臺業務。因為會議行業是一個比較長業務鏈條的行業,規模化擴張的道理已經被堵死,那個時候感覺對會議行業都已經死心了。準備轉型做平臺,就是和現在的一些會議場地信息平臺類似的東西。

後來4個人開始做平臺,做了2個月,發現新的資金還是進不來。但幸運的是,因為會易佳在規模化的過程中,雖然成本遠遠高於收入,每月都處於虧損狀態,但是在廣州本土還是留存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客戶資源。雖然公司巨變,但是恰逢年度會議高峰期,每個月還是源源不斷有客戶找上門來。

我自己之前都是不上一線做業務的,現在沒辦法,有了生意不上都不行了。就這樣,2個月之後,發現如果以做精做強的模式,會議服務行業是肯定能夠賺到錢的。於是最終決定又把平臺業務也停掉了,專註開始會議服務。就這樣,收入一天比一天多起來。一直到今天,公司已經進入一個非常好的良性循環,有足夠多的客戶基數,服務夠好,夠專業,然後老客戶口碑介紹,我們基本都沒有銷售團隊了,但是業績還是處於穩定增長的狀態。所以我們現在基本處於挑選客戶的狀態,我們慢慢淘汰一些小客戶,挑選一些集團公司客戶或者業務量大的客戶,幫他們做好會議管理。

今年會易佳預計能夠完成3000萬左右營業額。其實我們現在才10多人團隊,但是業績卻是2012年人員高峰期60多人的一倍左右。到今年的10月底,基本400萬左右的債務,除了一兩個朋友的款沒有還清,其他基本已經還了。

重生的心得體驗

之前剛剛關門之後最後一次接受過創業家記者的專訪,可能那個時候還處在失敗的自我糾結中,心態還是有點失衡。此刻,再來回顧之前的失敗和過去三年的翻盤行動,可能會有一種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感慨。

當然現在還遠遠談不上成功,但是可能有一些在逆境中如何生存的心得體會可以和大家分享。

首先是心態。其實最壞的不是外部的境遇和多少負債,而是你面對困難喪失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越是困難的時候越是要對自己有絕對的信心和信念,除非自己死掉,也不能放棄,不能逃避。我們中國不乏著名的失敗者,我想,我才負債多少,史玉柱2個億都能夠起來,我才600多萬呢。

其次是創始人或者團隊成員一定要有業務高手,知道怎麽賺到錢。這三年下來,才發現,創始人本人如果不是懂業務的高手,失敗的概率實在是太大了。這三年,我個人負責幹了公司90%以上的業績和成交。客戶在一起,不僅僅意味著更高的成交率,而且意味著你對這個行業深入到毛孔的了解。

第三,不僅要選對行業,還要有正確的定位和戰略。行業選對了,但是定位和發展戰略不對,也會死的很慘。有的行業天生就是慢行業,比如會議行業。因為非標準化,執行的業務流程又比較長,對人員的專業化程度比較高。你很難在短時間內做出快速的擴張。如果你在一個不能快的行業追求速度,反而會是拔苗助長的效果。會議行業是個規模上千億的行業,但是要想有所作為,只能是慢慢來,團隊建設、市場拓展、資源積累等等,都是需要時間沈澱。

第四,離錢要近。初創公司,如果不是創業大拿,或者有著一堆的投資大佬保駕護航,還是要盡量選擇離錢近的或者很短業務鏈條就可以賺到錢的項目開始。我之所以失敗,也是因為會議這個行業不適合快速規模化的特點;但是最終三年後我又能夠重新活過來,也是因為會議行業是一個離錢很近的行業,只要你不太懶,就有可能賺到錢。

第五,把握節奏。可能大部分創業者都知道柳傳誌先生的註明創業三部曲理論:搭班子,定戰略,帶隊伍。但是很多人不明白,其實這三句話是有先後順序的,不可以同時進行的,更不可以反過來幹。我覺得自己就是栽在這個關鍵的節奏把握上。

以上就是我對於過去10年左右創業經歷的一些心得體會和感受吧,不一定對,或許可以給正在路上的創業者們做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