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公私募“融合”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7/380202.html




这是一个混合的时代,谁也无法将自己从别人的影子中剥离。”沪上某知名私募基金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如此描述私募基金当前的现状,“公募基金可能有点逐步向私募靠拢,而私募成长之后似乎有步公募后尘的迹象。”

发行借道银行

“如今,银行已经伸向私募基金了!”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向记者表示,“没办法,银行太强势了,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都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渠道为王。”

实际上,根据监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基金公司不允许在销售过程中给予销售渠道“一次性激励”,而私募基金不在此规定之列。早前私募基金更多地针对高端客户,并不存在这种问题,但是随着私募基金高速发展,渠道似乎成为其难以跨越的一道门槛。

上海某银行人士曾对记者坦言:“我们不仅发行公募基金,也代销私募基金,而且对于私募基金的销售资格,我们内部有一个很严格的评审体系。”根据该银行人士的描述,该分行一年只销售十余只私募基金产品,进入销售大名单的要求非常严格,诸如过往几年的业绩、管理人的影响力等。

记者从沪上某私募基金处了解到,“我们的产品终于排进了他们的销售名单,很是激动,但是也不得不面对银行高额的销售佣金支出。”该人士表示,“早前我们感觉是部分私募坏了规矩,惯坏了银行,但是不得不承认利用银行渠道能带来巨额的发行量。”

的确,部分私募基金借力银行之后发行规模也开始不断攀升。最早从容投资吕俊联手招商银行吸引诸多高端客户,随后上海重阳凭借过往的骄人业绩与银行合作,创出私募基金发行规模新高。

“这种效应的刺激性是很强的,而且也导致跟进者在与银行议价能力方面的进一步弱化,天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反正发行已经俨然公募化操作了。”南方某私募基金人士有些许无奈地向记者表示。

日常操作紧靠公募

值得注意的是,与上述借力银行渠道的营销模式公募化相伴随的是,不少私募基金已经在日常的操作中逐步向公募靠拢。

“现在私募基金的竞争已经十分激烈,门槛已经大幅降低了。”上述南方私募基金人士向记者表示,“之前100万元的门槛如今已经普遍降低至50万元,部分私募基金甚至30万元就可以认购。”

而门槛的降低并非私募公募化的最基本表现,不少私募基金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能保持不败之地,对于投资的限制、产品的设计都已经逐步向公募靠拢甚至更为严格。记者查阅不少信托产品说明书发现,明确规定不允许投资ST股。

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不少私募基金已经开始每月打开申购赎回,信息披露保持每月一次的频率也开始被逐步打破,不少阳光私募基金已经开始每周公布净值。同时,季报、月报甚至周报的披露频率更是让部分私募基金超越了公募基金。

“公募元素”使然

对于私募基金日益明显的公募化倾向背后的原因所在,业内也是众说纷纭。到底是这些阳光私募基金中的“公募元素”效应,还是竞争加剧使然?

的确,阳光私募基金大军中充斥着公募元老的身影。记者仔细查阅不少私募基金的发家史发现,似乎总是一些公募大佬的名字。而近些年公募转投私募的步伐明显加快。

“公募基金大佬进入私募基金业后,总是会或多或少地带来一些公募基金的方法,最典型的就是在营销层面,公募基金人士很清楚没有强势的渠道,想发行规 模上升几乎就是不可能。”对此,沪上某券商基金研究人士对记者表示,“从日常的管理方法中也会带来公募的一些经验,从而使私募基金开始逐步显现一些公募的 影子。”

同时,私募自身高速发展带来的竞争加剧也使得私募无形中被推向公募的运作模式。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通过信托平台发行的阳光私募基金已达到470只,今年以来新成立的就已经达到115只。

“正是这种竞争的加剧,使得私募基金不得不在日常运作之时更向公募靠拢,诸如业绩披露更为频繁,私募基金管理人宣传力度的加强,出现在各种论坛,出现在各大财经媒体版面之上等等都是竞争加剧使然。”上述券商人士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