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韓都衣舍趙迎光:買手小組的秘密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6/2795732.html
為在淘寶網上女裝品類排名第一的電商品牌的創始人,身高168cm的趙迎光算不上懂得時尚。甚至,他自己覺得看不出哪件衣服算好看。他婚前穿假名牌,婚後衣服全由老婆操辦,包括身上正穿著的這件樸素的短袖襯衫。

但佔據了濟南歷城區夏都金地商業廣場五、六兩個整層的韓都衣舍總部,卻被趙迎光裝修得很時尚。電梯門口的一整面牆都是透明的櫥窗,裡頭擺著五個姿態各異、穿著這季流行的薄荷色系服飾的模特。在我幾乎以為自己要走進百貨商場裡的服裝店時,卻發現這裡更像一家互聯網公司,除了一排又一排的電腦,還有吧檯、休息區,液晶電視屏幕上,打扮靚麗的女孩正在韓國街拍。

幾乎每天早上九點半,趙迎光都會準時出現在辦公室,韓都衣舍嚴格執行打卡制,包括趙在內的五名管理層也必須遵守。

趙迎光用螞蟻兵團來解釋韓都衣舍的團隊精神。在他看來,綜合素質高的人才多留在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而蝸居濟南的韓都衣舍的員工的素質或許有差距,但勤能補拙。

記者來到這裡時,一些表情稚嫩的大學畢業生也在休息區等待面試。韓都衣舍員工的平均年齡不超過25歲,超過1600人的總人數還在持續膨脹。根據公司提供的最新數據,韓都衣舍的日均訂單為25000單,毛利率在55%左右。

而這些,並不在8年前趙迎光的人生規劃之中。

1995年,從山東大學韓語專業畢業的趙迎光進入山東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兩年後,對韓貿易激增,趙迎光被派駐首爾,從事服裝外貿出口,開始了他長達十年的韓國生活。

化妝品、汽車用品、母嬰用品⋯⋯從易趣到淘寶,2002到2007年間,工作之餘,趙迎光在網上搗騰過不少生意。他賣過一款韓國HICO品牌的鼻樑增高器,產品說明是自己翻譯的。他的收穫是,在網上賣東西,產品說明要寫得很詳細。

身形寬大,頭髮花白的趙迎光像極了《灌籃高手》裡的安西教練,下巴和脖子連在一起,自嘲起來,頗具喜感。「2008年以前做電商都不好意思跟人說,在淘寶開個店,就跟路邊擺地攤差不多」,他告訴《環球企業家》記者,但他認為5年時間讓他熟悉了電商的規律,也足夠判斷下一個機會是否值得一搏,並承認自己積累了一些原始資本。

2007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趙迎光被朋友帶去韓國YSP網上服裝銷售公司參觀。巨大的攝影棚,一萬平米的倉庫,促銷季每天三萬的訂單量,趙迎光就像進入仙境的愛麗絲,對這門生意產生了極強的好奇心。那時候,他沒聽說過Zara,也不懂什麼叫「快時尚」。在朋友的引薦下,他見到了社長朱春燮。朱傳授了三條經驗:從休閒女裝起步,擁有自主品牌,成熟後發展多品牌。

回國後,趙迎光對原有的母嬰用品團隊的五、六個人說,「清倉!轉做女裝」。2008年春節後,他辭去了外貿公司的工作,專注啟動韓都衣舍這個項目。

複製YSP模式,重點是款式多,更新快。但在濟南這個北方二線城市,既不能提供產業環境,亦沒有設計人才,趙迎光只能從韓國代購做起。此時,淘寶上的韓國代購已經是一片紅海,在韓國上千的服裝品牌中,大量的商家集中於其中幾十個,因為品牌和款式高度重合,只能打價格戰。

趙迎光不滿足於只賺那10%的代購費。他招攬一批學生,將韓語系和服裝設計系的搭配在一起,從韓國三千個服裝品牌中挑選出一千個,分給40個人,每人每天從25個品牌的官方網站上挑出8件新品,這意味著趙迎光的淘寶店裡每天有300款新品。他還要求上架下架都跟隨官網的速度,始終保持新鮮感。這和Zara為人熟知的買手制頗為類似。

從一開始,他就決定代購的衣服不使用原品牌,而是統一標為「韓都衣舍」,按官網兩倍的價錢銷售。因為不存在同款競爭,即便價格略高,銷量還不錯。

但代購有幾大硬傷,比如等待時間過長,無法退換貨,經常斷貨斷色斷碼,性價比不高。在培養了買手一年之後,趙迎光決定從「代購商品」轉為「代購款式」,真正的「買手小組」建立起來。他們像從前一樣選出款式,進行樣衣採購,然後打樣,選料,在國內找工廠量產。

買手小組不再跟蹤固定品牌,小組之間是競爭關係。2010年,完善的買手小組的績效考核體系建立。其中包括公司提供小組初始的運作資金,每個小組的資金使用額度是上月銷售額的70%。韓都衣舍還開發了一套自己的廣告競價系統,首頁的運營規則是:成立6個月以上的小組,需要花錢競拍;未滿6個月的小組,公司允許他們在每週的固定時間去搶拍,誰手快就是誰的。

現在買手小組已經超過130個了,產品開發團隊的人數,超過 400人。

用趙本人的話,韓都衣舍「一開始就賺錢,賺多賺少而已」,除了2011年。這年年初,韓都衣舍不過三百多人,到了年底,激增至1100人。2012年,年度交易額達6億,重複購買率為38%的韓都衣舍成為淘寶第一女裝品牌,趙迎光認為大量的人員儲備為之奠定了基礎。

「為什麼傳統服裝行業轉線上很難?」無論是招新人,還是見記者,亦或是參加行業大會,趙迎光總是離不開這個話題。他在辦公室的黑板上畫一張草圖,描述韓都衣舍的三級部門,第一級:產品研發、視覺傳達、市場營銷;第二行寫:工廠、供應鏈、客服、物流;第三級是人資、行政和財務。

在他看來,包括韓都衣舍在內的服裝電商實行單品運營模式,和傳統行業的訂貨會模式大相逕庭。傳統企業或許能做好二級部門,但缺少互聯網基因的他們很難領悟第一級。

對於韓都衣舍來說,第一級部門等同於品牌。請韓國搭配師搭配,在韓國拍攝圖片,寫細節化的文案,在微博、微信、貼吧等互聯網媒介進行推廣行銷,傳統服裝企業缺少這樣的互聯網基因。趙迎光拒絕那些打給加盟商看的廣告,「絕不做冠名」。他看重直接和消費者溝通的方式,比如電影貼片。

和淘寶排名前三的女裝品牌—茵曼的創始人方建華不同,趙迎光提倡多品牌運營,「如果第一級部門是品牌,第二級部門就是我們的品牌孵化器」,並且做了嘗試。目前,韓都衣舍旗下有七個子品牌,除了原有的休閒女裝,還有男裝、童裝、職業女裝、包括鞋子等。顯然,趙迎光的野心是用電商平台打造中國的 Zara。

Zara對大牌的模仿和低廉售價,深受原創者詬病。韓都衣舍同樣面臨被認為是「山寨」的問題。但趙迎光不以為然,「中國做山寨的是主流,成長起來的不還是極少數嗎?」

但相對於在頂級品牌周圍開門店的Zara,韓都衣舍顯然還缺乏「尊貴感」。趙迎光明白,提升品牌檔次不是那麼容易做的事情。他也企圖解決這個問題,比如發行叫做「韓時尚」的內刊,向消費者傳遞韓流時尚;又或者他準備邀請一名韓國一線娛樂明星做代言。

16年前,因為工作關係,趙迎光的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路上,他下載了很多成功學講座的MP3,比如余世維、曾仕強,陳安之等等,開車的路上聽,在酒店住下聽,甚至睡覺的時候也開著。

16年後,趙迎光的手機裡還有餘世維的演講。期間,他也有過一段不相信「心靈雞湯」的經歷,但時間久了,他又回歸了,覺得把這些簡單的道理實施真的很難。在他擁有169萬粉絲的微博上,據他說80%都是真粉絲,他經常會發一些「勵志之言」,比如「人不會在自己還弱小的時候一味要求尊嚴,要懂得忍辱負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