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上午,華為在英國對外宣布與曼徹斯特大學合作研究石墨烯的應用,共同開發ICT領域的下一代高性能技術。該項目合作期初定為兩年,研究如何將石墨烯領域的突破性成果應用於消費電子產品和移動通信設備。
石墨烯只有一顆原子厚度,是世界上最薄、導電性能最強的材料,被業內視為下一個材料領域的顛覆者。很多人第一次聽聞它還是來自於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一次媒體采訪。任正非說,未來10~20年內會爆發一場技術革命,這個時代將來最大的顛覆事件,是石墨烯時代取代矽時代。而在最新發布的2014年華為年報中,華為在行業趨勢展望的環節再一次著重提及了石墨烯在材料領域的價值。
對於為何如此看好石墨烯,任正非對此的解釋是,現在芯片有極限寬度,矽的極限是七納米,已經臨近邊界,而石墨已經開始觸及技術革命前沿。
比如芯片領域。早在2011年,IBM沃森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就在《Science》上發文宣布,他們成功研制出了首款由石墨烯圓片制成的集成電路,這一成果也被評為了2011年全球十大科學新聞之一,它標誌著石墨烯在計算機芯片上的應用前進了一大步。原因在於,由這類集成電路制成的芯片可以改進手機和無線電收發機的信號,或許可以使手機能在通常認為無法接收信號的地方工作。
再比如電池領域。目前市場上,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電動車正不斷擴大對鋰電池的需求,然而電動車充電時間長仍然是未能解決的難題,而在智能電子設備行業,由於智能手機、相機、遊戲機等領域也需要大量的鋰電池。在這種情況下,石墨烯可作為新型的鋰電池負極材料,解決續航能力的問題。科學家稱,石墨烯具有極高的比表面積,因此化學反應速度和材料利用率更高,同時由於導電和導熱性比較好,石墨烯更有利於鋰離子的擴散傳輸。
由於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學性質,石墨烯甚至可以在光伏、航天、軍工、顯示器等傳統行業和新興行業的應用中發揮作用。
目前,曼徹斯特大學國家石墨烯研究所是石墨烯研究和商用的領先機構,已有40多家企業與曼徹斯特大學的235名研究人員合作開展石墨烯和相關二維材料的研究。英國國家工程和物理科學研究委員會和歐洲區域發展基金分別出資3800萬英鎊和2300萬英鎊建立了曼徹斯特大學國家石墨烯研究所。
華為董事、高級副總裁陳黎芳表示:“英國有著強大的科技基礎研究基因,華為很高興能與曼徹斯特大學共同開展HIRP(華為創新研究計劃)旗艦項目,研發多項前沿技術。曼徹斯特大學是石墨烯研究的大本營,擁有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我們在石墨烯領域的合作,將為未來信息通信行業發展、構建更美好的全聯接世界,提供至關重要的基礎性支撐。”
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則表示:“作為英國政府對石墨烯9000萬英磅研發投資的一部分,今年早些時候,我非常榮幸為曼徹斯特大學國家石墨烯研究所揭幕。今天華為和該研究所的合作,是對英國在石墨烯科技方面領先地位的充分認可,也為科學和創新在建設英國北方動力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提供了典範。”
曼徹斯特大學國家石墨烯研究所總監詹姆士•貝克表示:“通過與華為這樣的全球領先科技企業合作,我們有望將石墨烯的研究成果應用於日常用品。這種合作夥伴關系將極大地促進英國商業的發展並吸引外資。我們很期待與華為合作開發消費電子產品和移動通信設備的新材料。”
但業內專家指出,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石墨烯從其誕生至今也不過10年左右。2004年石墨烯的科學研究還處於萌芽階段,而到了2010年石墨烯發明者獲得了諾貝爾獎之後,一切有關石墨烯的基礎科研工作才正式展開。而行業應用的發展必須依托於石墨烯的量產,《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註意到,目前石墨烯的生產基本還處於實驗用研究層面,並未大規模量產用於商業用途。
這里面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在技術上尚未找到獲得大面積單晶石墨烯的工業合成法,另一方面在市場上石墨烯下遊產業鏈尚未形成,目前還處於前期專利布局期,對石墨烯需求最大的也僅僅是各大科研院所和實驗室,並沒有大量石墨烯投入產業化運營。
由於無法量產,石墨烯制備成本也一直居高不下。此前石墨烯價格高達5000元/克,比黃金還貴10幾倍。“那瓶貌不驚人的東西比黃金還貴,幾克石墨烯粉末就價值幾十萬人民幣,我們坐飛機的時候都是分開幾個人進行運送,怕被安檢沒收。”一名做石墨烯研究的創業公司曾經如此形容。
“打破行業沈浸或許還需要看巨頭公司。”在任正非看來,在石墨烯時代,邊沿機會還是矽時代的領先公司。”不可能完全憑空出來一個小公司,然後就領導了時代脈搏,而且石墨烯這個新技術在世界上的發展也不是小公司能做到的。”任正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