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廠商新借貸渠道 因念
2008-08-05 AppleDaily
去周出差到大陸,路上遇到由浙江經商的中年人,由於交通時間長,大家無所事事閒聊起來,這樣就讓筆者上了寶貴一課。西方有雙贏的解決方法,我們中國當然要比他們厲害,就來一個三贏。
此刻比沙士更難捱
筆 者與國內人的話題,離不開經濟和商業上的實際情況,特別是除了廣東,浙江是我國生產總值排名第四的大省。07年浙江人平均總產值37130元,單這個數據 還比廣東的人均總產值4000美元多,故浙江的頭暈身熱,一直都受到全國經濟專家,甚至中央領導人的關注。看官還記得未來主席的上位過程,浙江也是其中一 個重點,所以筆者第一時間跟這個剛認識的浙江人打聽打聽。浙江商人提到幾點,首先,浙江的出口企業,現已面對比當年沙士更嚴重的困難,這包括外國定單減 少。去年接下來的補單,由於美元貶值,生產都變成虧大本,但由於簽了合同,又不能不補。第二,內銷的增長,今年確比去年減慢。雖然大家已準備了通脹,但把 上調的成本傳導到消費者的過程,往往有時間差別,地方政府的價格行政干預,也把部份壓下來。最慘的,要算銀行對企業的信貸今年收得很緊,很多廠家由於以上 原因,特別需要資金周轉,但碰到國家政策,這個關比03年時更難過。
大款銀行三贏方案
筆者問浙江人有辦法嗎?商人笑了一下, 輕聲的跟筆者分享了他們的三贏辦法。現在企業會主動找有錢人,要求他們把錢存到指定銀行,然後跟銀行的領導談好,由銀行把存入的錢借貸給企業。銀行向企業 收取合法的利息,大約8厘到10厘,借了錢的企業還要私底下向「真正的借款人」交納10厘到15厘「手續費」,並把有關資產抵押給銀行。在這個過程當中, 企業可以合法從銀行借到錢,銀行除了交付利息給存款人,可以賺取超過5厘到7厘息差。至於有錢的人,他們的利息收入更可以高達18厘,這的確是一個三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