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三中全會時程終於敲定 股市重現榮景 習李政權趨穩 經濟改革好戲登場

2013-09-23  TWM  
 

 

習近平與李克強接掌中共政權後,抓貪腐無限上綱,給預算無限大方;經連串整治,政權漸趨穩固。在二十年來最難產的一次三中全會終於敲定時程後,接下來的經濟改革好戲正要登場。

撰文‧張向東

今年十一月,中共將要召開習近平、李克強接班之後共產黨中央委員的全體會議,這個被簡稱為「三中全會」的黨中央委員會議,要為習李政權未來五年、甚至十年的執政主軸定調。外界特別關注會議中是否能夠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改革政策,為中國政治與經濟的轉型,奠定穩定的基礎。

習李接下的政權,是一個充滿資產泡沫、社會貧富不均、環保問題惡化、地方政府債務膨脹、官員貪腐肆無忌憚的社會。接班之初,外界認為中國必然需要經過一場震盪洗盤,可能引爆難以控制的權力鬥爭。香港的媒體與出版社,就不斷以中共權鬥、政變等字眼,描述習李的接班危機。

但是,甚囂塵上的接班危機,卻在今年八月二十七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之後,瞬間消失無蹤。

當天由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的會議,正式決定了三中全會的日期,通過《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二○一三年~二○一七年工作規畫》、《關於地方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的意見》,也聽取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籌備工作匯報。

經濟指標轉正 股市大漲習李政權穩固的強烈訊號,來自於低迷甚久的上海股市。從八月二十七日中央政治局委員會召開後,上海股市幾乎日日收紅,兩個多禮拜的交易,指數上漲超過八%,成為九月上旬全球漲幅最大的股市,其中九月九日當天,幾乎所有的銀行股同步噴出,整體指數單日漲幅高達三.三九%。

「國務院將要出台一連串的重大改革利多,一路拉抬股票市場!」申銀萬國證券的張姓副總經理告訴筆者,「社保基金等國家資金持續進場,慶祝行情將會越過中秋節、十一長假、一直延續到十一月十八日三中全會召開之後。」這是習李政權接班之後的第一個慶祝行情,既然久違了將近一年才現身,就不會輕易消失。

同時,八月底陸續公布的經濟指標,幾乎全數一路向上,被稱為「李克強景氣指標」的全國用電量,六、七、八月連續三個月上揚,八月一定規模以上的工業產值增速提高到一○%,採購經理人指數上揚,貿易順差環比月增率增加了六成,八月的貨幣供給量M2年增率達一四.七%,連央行資產負債表上的外匯占款(觀察資金外逃的指標),也一反六、七月的跌勢,開始轉正。

經濟指標一夜轉正,總理李克強給與地方的各項支持政策也像機關槍那樣不斷出台。

俗話說:「不要看共產黨說的,要看共產黨到底做了什麼。」北京國務院與中央銀行雖然一路嚴控銀行放貸,但中央光是宣布對城市地鐵建設的財政支持,就高達四兆人民幣,還有改善水空氣汙染的環保政策,也給了兩兆八千億人民幣,一路累積的政策補貼已經超過十兆人民幣,如果這些政策全數落實,李克強的財政刺激規模,將是溫家寶○八年四兆人民幣財政刺激的數倍。

政治時程搞定,地方政府獲得喘息,內資信心充沛,經濟指標反轉回升,全部都在八月底這一個禮拜發生。了解中國政治金融布局的外資,也聽到了李克強的衝鋒號角,一夕之間態度集體一八○度大轉彎。

最早吹響多頭衝鋒號角的德意志銀行,八月二十二日調高中國GDP(國內生產毛額)的預測,九月十日又二次調升,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將明年中國經濟成長率調高到八.六%,是所有外資預測的最高值。

左手反貪 右手金融改革德意志銀行與國務院高層的關係密切,因此勇於站在衝鋒的第一線。有趣的是,幾乎就在馬駿發表場內最樂觀的經濟預測的同時,德意志銀行宣布已獲得人民銀行外匯管理局「跨國公司外匯集中管理試點業務」,為參與試點的企業提供外匯跨境集中管理、收付、淨額結算等服務,成為李克強推動金融自由化的「先行者」。

習近平、李克強從外界看壞的被動劣勢,展現逆轉勝的神奇操作,主要是抓住了「政治極左、經濟極右」的主軸。一手緊縮政治權力,另一手卻又如機關槍一般,宣布讓所有人跌破眼鏡的金融改革、自由化方案。

習李使出極為純熟的「棍子與胡蘿蔔」技法,抓貪腐無限上綱,給預算無限大方。

習近平在政治上緊抓反貪腐的道德制高點,一路將舊有勢力威脅到牆角,從去年十月中共十八大會議結束至今,已經抓了九名副省長級以上的高官,一路威脅江澤民與他的盟友,包括江的大管家曾慶紅、政治局常委周永康,都在習李反貪腐的射程之內。

八月底被撤職調查的國務院國有資產委員會主任蔣潔敏,就是周永康掌控的石油王國的大管家,習近平抓了蔣潔敏之後,更進一步調查到周永康的兒子、妹妹,各種貪腐訊息都用「外銷轉內銷」的手法,先在海外、香港媒體曝光,一段時間後相關涉案人員遭到撤職雙規調查,無一倖免。

中共過去有「政治局常委不得立案調查」的內規,因為政治局常委是國家的領導人,是集體決策體系最終的決策者,一但立案調查,就有可能引發最高層級的政治鬥爭。

但是,習近平今年元月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就曾提議取消這道免死金牌,「只要舉辦證據確鑿、國內外影響惡劣者,無論現職或是退位的政治局常委,都必須接受立案調查。」習近平猛抓貪官,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則用盡全力「拚經濟」。九月十一日,李克強在大連主持夏季達沃斯經濟論壇開幕,致詞中特別強調,「我們完全有能力、有條件保持經濟長期穩健發展,」他還用戲劇化的口吻暗示,關於經濟改革的政策「後面的故事會更精采!」至於幾個月前大家擔心的地方債,李克強也堅定地說:「我們正在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有序規範和化解,可以有把握地說,總體是安全可控的。」李克強用「安全可控」四個字,加上場外股票大漲的熱潮,四兩撥千斤化解了地方債的憂慮。

國務院在七月一日發布被稱為「金融十條」的國務院六十七號文件,揭示李克強金融改革的序幕,金融十條包括鼓勵以信用卡信貸為主的消費信用,全面開放新種金融商品操作的資本市場深化,還有開放民營銀行申請設立等,幾乎是要將所有管制的金融市場全面解禁。

上海自貿區 什麼都可以做金融十條之後,人民銀行就宣布解除銀行放款利率下限的管制,讓各銀行決定對客戶放款利率,接著宣布「上海自由貿易區」,這個自由貿易區將採「負面表列」管理,基本上所有貿易與金融交易都可以做,並且三步併作兩步,趕在十一國慶當天掛牌運作。

李克強推動金融自由化的力度,也讓所有人跌破眼鏡;在稍早的政策擬定過程中,金融自由化受人民銀行及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抵制,最後逼得李克強在會議中拍桌,強行要求一行三會擬訂方案,限期推出。

上海自由貿易區更是李克強金融自由化政策的「重中之重」,在反貪腐運動中,荷包滿滿的上海官員們人人自危。但李克強不只親自考察上海,給他們加油打氣,而且還讓中國農民銀行做了一筆史無前例、總額高達二五○○億人民幣的貸款,批給上海作為迪士尼樂園與自貿區的建設經費。上海巿委書記韓正如今站在金融改革的最高點,擺出挑戰新加坡、香港的陣仗。

什麼都可以做的上海自由貿易區,甚至將要「開放資本帳的交易」,從利率管制的老舊金融體系,大躍進去挑戰國際金融中心。

今年的三中全會,其實是二十年來最晚的一次,時程的延宕,透露了習李政權逆勢抓權的高度困難。

金融自由化是中國經濟轉型必走的道路,卻很難與化解地方債與房地產的泡沫畫上等號。抓貪官毫不手軟,但是越抓卻越接近共產黨的權力核心;倒是短期的效應非常顯著,反貪腐與金融自由化成功創造新的關注焦點,內外資的聯手拉抬也創造股市的榮景。

習李「政治極左、經濟極右」的成功操作,買到了寶貴的時間,但是,泡沫與貪腐究竟是會隨著時間的延續而化解,還是繼續膨脹到無法收拾?誰也沒有答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75

三中全會前瞻之土改篇,上集 分析師徐彪

http://xueqiu.com/3940429450/25957655
華泰首席策略  徐彪

作者按:三中全會召開在即,一篇名為「383」的改革方案出現在中國新聞網,迅速引發各方關注。其中土改部分尤其引人矚目,因為它明確提到一個詞「集體建設用地直接入市」。如果說,承包經營權流轉早已屬於共識的話,集體建設用地直接入市則依然處於內部爭議較大的狀態。用現在最流行的一句話說:超預期啊!既然出乎市場預料,就意味著投資機會,我們自然需要跟進。

土改這個詞兒,在中國,頗有點意思。掐指算算,過去一百年裡,已經經歷過至少兩次真正意義上的土地改革。

第一次改革以「均田」為主,體現在「分」的環節。

對上一輩和上上輩人而言,1947年土改是分田地的代名詞。上下幾千年以來,只要你敢於提出並最終實現均田地,農民作為一個群體都會迸發出難以想像的戰鬥力。短短兩年時間裡,在樸素的農民們支持下,中國***領導的軍隊摧枯拉朽般戰勝了軍力佔優的國民黨。有趣的是,蔣介石遷赴台灣一隅後,痛定思痛,也為了恢復農業產量(1949年台灣農業產量不足戰前最高產量的一半[1]),開始搞土改。相比中共「重做系統」式的處理,台灣做法相對溫和,用錢贖買地主土地,然後貸款給農民支持其買地(很多人吐槽中國大陸土改簡單粗暴,但設身處地想想呢?俗話說,有多少本錢做多大買賣,一窮二白的新中國想在全國範圍採用財大氣粗的台灣贖買貸土改模式,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無論大陸還是台灣,都通過土改實現了耕者有其田,在此基礎上,實現了社會的穩定,也實現了糧食產量的企穩回升。

馬克思說,歷史發展總是遵循螺旋式上升的路徑,土地問題,完美詮釋了這一觀點。如果你從一個縱面向下看,幾千年來,土地上發生的所有一切,可以總結為「集中—分散」的螺旋。上世紀40年代,由於土地這種生產資料已經高度集中,所有的分散和土地均等化改革,都是一種進步,因為它有利於農業生產效率和總體產出提高。但是當耕者有其田已經實現後,適度的兼併又會是一種進步,它將通過集約化經營來實現生產效率的繼續提高。

既然已經實現了分田地,1979年開始的聯產承包責任制是怎麼回事呢?

本質上,我們可以將其視為撥亂反正的一部分。因為上世紀70年代,中國大陸發生了一場「文化大革命」。這場革命打著「割資本主義尾巴」的旗號,土地產出收歸人民公社所有,然後用工分的方式再分配,將農民的種糧積極性降至冰點。而聯產承包責任制,從本質上講,只不過是將農民個人收入與個人勞動產出掛鉤,用這種方式恢復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罷了。

所以,我們的劃分方式獨特而且有趣:從1947年到1995年,統稱為「均田」期。

既然有「均田」,自然對應著應該有「集田」。1995年至今,統稱為「集田」期。

事實上,從1995年國務院批轉的《農業部關於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關係意見的通知》一文明確提出「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開始,我們便昂首闊步跨入了「集田」時代。

1998年十五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有這麼一段話:土地使用權的合理流轉,要堅持自願、有償的原則依法進行,不得以任何理由強制農戶轉讓。少數確實具備條件的地方,可以在提高農業集約化程度和群眾自願的基礎上,發展多種形式的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潛台詞:可以搞,需謹慎。

2003年十六屆三中全會公告中,有這麼一段話:土地家庭承包經營是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核心,要長期穩定並不斷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依法保障農民對土地承包經營的各項權利。農戶在承包期內可依法、自願、有償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完善流轉辦法,逐步發展適度規模經營。[2]潛台詞:順其自然,我都沒意見。

2008年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決定》中,有這麼兩段話: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符合農業生產特點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現有土地承包關係要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潛台詞:堅決搞,我支持。

八股文這東西呢,讀起來枯燥。但真讀進去了,受虐之餘甚至會產生一種名為歎服的快感。比如說承包權轉讓這檔子事兒,從折射防範心理的強調「自願」原則和「少數符合條件」原則,到不痛不癢偏好中性的「可以」適度規模經營原則,再到「加強」原則。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管理層對待土地流轉的態度在一點點發生變化。

所以呢,基本上,農田承包權流轉這一塊,黨內外基本上已經統一認識,就是鼓勵為主。2013年的一號文件開始提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並明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甚至提出「探索建立嚴格的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耕地(林地、草原)准入和監管制度。」

承包權流轉領域的改革,既然進入「鼓勵」時代,自然會有加速發展。更重要的是,一旦工商企業介入,流轉市場發展將進一步提速。伴隨這一進程,農業機械、育種以及糧食生產型上市公司有望受益。

相比而言,集體土地入市這塊的改革,不確定性會大很多。而大家都在說的「新土改」,很大一塊是指集體土地。在講清楚這個問題之前,咱們有必要澄清幾個基本概念。讓大家搞搞清楚,農村土地的構成與現狀。

說起農村,大家首先會想起一望無際的高粱地或者水稻田,或者蔥蔥鬱郁的山林。的確,這些都是農村的標籤。但從土地構成的角度看,農村所有的土地可以分成兩類,第一類叫農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農田水利用地、養殖水面等以及國有農場、國有林場等。反正只要拿來生產動植物賺錢的,都算農地。第二類叫集體建設用地,包括農民自己家蓋房子的地叫宅基地,包括集體企業蓋房子的地,也包括鄉鎮一級政府蓋房子和公共設施佔用的土地。跟農地相關的土改叫承包權流轉,跟集體建設用地相關的改革則是新土改中更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為啥這麼說呢?

咱們得從過去三十年的現狀開始談起。

中國是一個大國,用習總的話說,糧食安全這個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中。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把歷次中國***代表大會資料庫打開,仔細看看關於糧食和農業的部分,幾乎無一例外都會強調要在保證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圖發展。但是呢,中國雖然是個國土面積很大的國家,卻不是一個耕地面積的大國。據2008年國土資源部的統計,耕地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比例大概只有13%還不到。如果光耕地佔比低還沒問題,偏偏適合搞建設的土地佔比也很低(林地和山地佔去1/4,草地佔去1/4,剩下的一半中還得刨去坡地和高海拔地區,這麼左扣右扣下來,還剩下不到20%),更麻煩的是,耕地和適合建設用地的重合度極高。所以呢,只要你發展經濟搞建設,就很容易發生侵佔良田的事情。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各地一窩蜂上項目搞經濟,佔地事件頻發。中央一看,這可不行,於是開始踩剎車,1998年修訂後的《土地管理法》出爐。(旁白:有意思的是,同一年,朱鎔基總理簽署《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

這一套政策體系,締造出史無前例的地產牛市,也讓中國昂首闊步邁入地產大國的行列。回到土地的問題上,1998年《土地管理法》規定,嚴格控制耕地轉建設用地,想用耕地搞建設的時候怎麼辦呢?很簡單,必須經上級政府乃至國務院的審批。這一下,就卡住了建設用地的脖子。我們可以算一筆賬,中國適宜搞建設的土地佔比只有20%,由於18億畝紅線的緣故,這百分之20%中的80%徹底不見了,換句話說,全國能拿來搞建設的土地,只剩下4%。

這4%是不是都可以蓋房子建工廠呢?

答曰否!因為這4%裡面,有90%都是非城市建設用地。也就是說,城市建設用地佔國土總面積的比例僅為0.4%,也就是400萬公頃左右。

我想,聰明人一定已經開始嘀咕:沒有新增城市建設地,怎麼蓋房子,沒有房子,怎麼搞城鎮化?別著急,還有這樣一條規定: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可以轉換為國有土地,然後政府把國有土地通過招拍掛的形式賣給企業和個人。說的再直白一點:就是有這麼一個人,名叫地方政府。這哥們壟斷了一門生意,叫土地供應。城鎮化需要土地,對吧?沒問題,來找地方政府買吧。不滿意?對不起,那也沒辦法,這是獨門生意。那地方政府手中的土地從哪裡來呢?增量部分靠徵地,確切的說是到農村徵地征來的。存量盤活靠拆遷,確切的說是拆舊房蓋新房。

傳說中所有商人的終極目標是兩個字:壟斷。

比爾蓋茨同志奮鬥一生才追求到的目標,被政府這哥們輕輕鬆鬆地實現了。獨家生意,而且可以低買高賣。還有比這更令人羨慕的麼?

低買是怎麼回事呢?很簡單,在2012年12月之前,也就是《土地管理法》被審議之前,地方政府從農村徵地的時候,是根據「原用途補償」原則來定價的。[3]相關法規規定: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以及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的內容。我們可以大致算一筆賬:

一畝田,我們拿來種水稻的話,全國年平均產出為440公斤,按照今年黑龍江收購價計算,平均每公斤1.55元,這樣算下來是多少錢呢?680塊人民幣,考慮到計算的時候才用前三年平均,而這幾年每年水稻收購價都在上調,所以正常來說,基準價是應該低於680這個數的。好吧,我們假設就用全國最好的東北大米計價,同時才用2013年的收購價。如果不超過30倍,是多少錢呢?20000塊左右,這就是一畝田在徵收的時候,如果按照種水稻的產值來補償,農民能拿到的最高金額。必須承認的是,這種算法呢,肯定有問題。人家不用水稻來計算咋辦?能不能找出一種收益更高的植物來呢?應該可找到,但是恐怕難以太顯著的高於這個數。因為你想啊,如果真的有一種作物,種植後年產出大幅顯著可持續高於種水稻的話,老百姓幹嘛還種糧食呢?無論如何,這種算法是讓大家感受到成本價有多低,僅此而已。

感受完低買後,我們再感受一把高賣。

以2012年為例,土地出讓金總收入為2.88萬億左右,當年土地出讓總面積為32.28萬公頃,拿算盤一頓敲,每畝地價為50萬。

當然,如果我們直接將2萬除以50萬,然後得出結論地方政府在土地專賣這門生意中的毛利率高達96%,是不客觀的。因為呢,土地來源除了徵地還有拆遷,徵地屬於低買,但拆遷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屬於高買。而且從規模上看,徵地支出是小頭,拆遷補償才是大頭。兩者加起來,2011年佔到土地出讓金總收入的大約一半。難怪會有那麼多強拆,如果在你轄區內,有這麼一幫釘子戶,硬生生把獨家壟斷生意的毛利率從96%下拉40個百分點,你也會惡向膽邊生的。

這麼好的一門生意,如果放任地方政府去搞,會發生什麼呢?

我們知道,中國各地官員的考核是全方位的,但其中最核心的一條始終是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就意味著花錢,各種花錢。地方政府對資金的渴求幾乎是無限的,經濟學上投資飢渴症屬於最好的白描。所以呢,幾乎在任何條件下,地方政府都有拚命賣地賺小錢錢的衝動。儲備土地越賣越少,他們自然會想盡辦法去農村徵地,一個不留神,基層社會矛盾很容易急速惡化,糧食安全也會受威脅。

為了防止出現這一幕,中央政府搞出一套指標控制體系名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建設用地指標」。希望用一整套指標和上限體系來控制城市建設用地擴張,其中最核心的措施包括兩個:耕地保有量不能低於上級土地總體利用規劃+建設用地總量不能超過上級土地總體利用規劃。

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上下幾千年,幾乎就是一個政策與對策的博弈史。土地指標控制體系,也不例外。

耕地面積總量不能低於紅線,「佔補平衡」和「增減掛鉤」應運而生。

建設用地總量不能高於紅線,「城中村」和「小產權房」現象屢禁不止。

攻擊政策漏洞總歸是很容易的,你們家那口子有臭毛病麼?是人都有缺點,所以對方有缺點從來都不構成你要離婚的充要條件。同樣的,現行土地政策有一堆毛病,「新土改」的口號也響亮之極。但是落到具體政策選擇上,則是一件頗費躊躇的事情。新體系至少需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                       確保老百姓能得到好處,以往土地級差這塊落入地方政府的口袋,新方案需要確保農民權益。

2,                       18億畝紅線不能動,沒經歷過饑荒的人們,很難理解糧食安全為何物。老祖宗說的那句話「民以食為天」堪稱經典,沒飯吃的時候,天都要塌下來的。

3,                       確保地方政府阻力不會太大,現在每年土地出讓金收入大約3-4萬億。其中大約1/3會被用來城市化建設,也就是每年近萬億左右。除直接收入外,地方政府搞建設需要融資,土地通常是最重要的抵押物。換句話說,新方案如果不能兼顧地方政府需求的話,會很難搞。即便中央政府有本事撫平各種反對聲音,地方政府投資靠什麼維持高位?少了地方政府,保7任務如何完成?

[1] 數據來自百度百科—土改

[2]中國***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

[3]2012年以後,產值補償原則被廢止,關於農民徵地補償的新條例未誕生,目前依然處於模糊狀態

《華泰策略「我們思考」系列之一:關門+倒債,驢像你們是要鬧哪般?》

《華泰策略「我們思考」系列之二:囉里八嗦看宏觀數據》

《華泰策略「我們思考」系列之三:管窺地產調控》

《華泰策略「我們思考」系列之四:三中全會前瞻之土改篇,上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461

二○一四中國政經風向定調大會登場三中全會 習李接班後的首齣大秀

2013-11-11  TWM  
 

 

十一月中舉行的三中全會,在中國經濟落底、薄熙來案落幕後召開,領導班子可望推出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為接下來治理中國畫出十年藍圖。

二○一三年十一月九日至十二日,離新的年度只剩不到二個月時間;地點:北京,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簡稱三中全會)準備登場,這四天會議,連同預定在十二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兩者將共同為明年中國政經風向定調;從金融市場到政治觀察家,全球睜大眼睛緊盯習、李團隊,他們到底將宣示哪些改革大菜?答案,你不可不知。

自年初「兩會」接班以來,此次三中全會將是習近平和李克強首次透過黨內集會,完整描繪治理中國的願景;正因如此,這次三中全會的意義,堪稱兩人上台後發表的「第一場法人說明會」。

首場「法說會」 全球矚目這場閉門會議,十三億國民只有不到五百人獲准列席,依照慣例,內容在會議後才能得知。「到目前為止,除了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曾經透露一些消息外,沒有人知道三中全會將推動什麼方案。」富邦金控研究中心資深協理羅瑋指出。儘管如此,這仍是一場全球矚目的法說會,外界關心,習近平端上桌的施政方針,究竟是什麼?

在全年各種會議裡,三中全會為何顯得如此重要?因為對中共而言,三中全會是一個格外具有歷史意義的場合。

一九七八年,當毛澤東離世、四人幫下台以後,由鄧小平為核心的領導團隊,地位得到正式確立,就是在當年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完成的大事。接下來一連串改革開放,包括設立深圳為經濟特區等,都是鄧小平復出後才展開的措施;換言之,如果兩會是新團隊接班亮相的場合,那麼年底舉辦的三中全會,就是新領導班子推出施政綱要、開始伸展拳腳的舞台。

改革開放三十五年後,當年在中央軍委辦公廳擔任祕書的習近平,已成中國新領導人,他準備如何治理中國,世人都在看。其中,由習近平重要經濟幕僚劉鶴推動的「三八三改革方案」(編按:指「三位一體改革,八大重點領域,三套改革組合」的計畫簡稱),已是目前最受各界關注的焦點。

三八三改革 助經濟轉型「三八三」的內容看似複雜,簡而言之,主要思惟在於政府管制鬆手、讓市場競爭程度提高。

舉例來說,金融業是特許行業,銀行坐享高利差的豐厚利潤,卻只與不會倒帳的國企往來,民營中小企業長期借不到錢,資金環境日益扭曲,才導致影子銀行在中國大為盛行。因此在八大改革領域中,降低金融體系進入門檻、利率和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就是相當重要的目標。包括蘇寧、格力電器等A股上市公司,更已經率先宣布將籌組民營銀行。

除此之外,在方案中關於「開放競爭」的改革概念隨處可見,例如透過改進競爭環境達到「加強創新」的目的,或是在基礎行業中引入「國際競爭」,另外也計畫開放對於天然資源的進口限制,並且重組電信產業。

如果「三八三改革方案」真是對症下藥的良方,那麼,經過這場三中全會,即使GDP增速無法回到過去兩位數榮景,至少可望透過一趟長時間、大規模的經濟改革,讓中國整體社會結構能越來越健康。畢竟習、李概括承受來的,是一個秩序嚴重動盪、貧富差距放大、地方債務和房價泡沫搖搖欲墜的大國,惟有趁這十年發動改革,才能避免風險,完成經濟轉型。

上證指數 四個月漲兩成雖然經濟改革的政策可望出台,但市場若對這場會議抱以「可望對經濟及股市帶來立即刺激」的預期,那麼,或許會略感失望。畢竟,「救經濟」已不是中國官方的當前主調;回顧今年第三季,中國GDP年成長率七.八%,比第二季七.五%略微回升,另一方面,「李克強經濟學」的重要指標︱全社會用電量,則比去年同期顯著增加。種種訊號偏向正面,似乎都意味著中國經濟挺過年中的風聲鶴唳,有驚無險地軟著陸。

以上證指數為例,自六月底一八四九點起漲,到十月最高二二二八點,本來跌到「退回清朝末年」的指數,四個月內漲幅竟然高達兩成,大有重返牛市的味道。「下半年以來,沒有人再提中國經濟崩潰的論調了。」保德信投信基金經理人楊佳升對中國經濟展望樂觀,同時對三中全會即將公布實施的結論倍感期待。他指出:「會中應該會提出根本性的改革,但這好像車子行進中要換輪胎,大家都會擔心。」三中全會畢竟是一個政治場合,刺激金融行情只是副作用,它要掃除的真正障礙,還是政治層面。戰略專家林中斌就指出,雖然經濟改革也是重要議題,但領導班子最可能在三中全會舉起的大旗,還是在政治改革,「繼續打貪腐,否則就是亡黨亡國的危機,這一點,相信七位政治局常委都有共識;不改正的話,黨跟國都慘了,會有暴動、民怨。」林中斌說。

以經濟改革為著力點,透過市場經濟促成政治改革的目的,大概也就會是這一場三中全會的真正大秀吧!

一分鐘了解

三中全會

全名: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重要性:給新上台的領導班子發表施政綱要歷史經驗:1978年底,復出的鄧小平在第11屆三中全會上,確立領導地位,從此奠定改革開放基礎

撰文‧周岐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422

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解讀彙總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3287

十八屆三中全會今日閉幕後,各方對本屆會議的公報進行了詳細解讀,華爾街見聞對此進行了彙總。

三中全會公報要點:

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

以市場為導向:尋求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道路;

期限:2020年——到2020年要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

公報稱,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的作用,並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

這句話中的「決定性」是值得關注的,此前的用詞是「基礎性」,這一改變對於市場的位置和作用之定義有了進一步的明確和突破。

瑞信經濟學家陶冬表示:

「會議上,人們在試圖尋找脫離政府控制的出路,旨在允許市場來起主導作用。過去,價格和投資決定都是主要由政府來做。以中國的標準來講,這就是一個革命性的突破。」

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首席宏觀研究員、宏觀中心總經理管清友對本屆會議的成果進行瞭解讀,認為其中有十一大看點:

三中全會解讀之一:從強調市場的基礎性作用到強調市場的決定性作用。

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 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三中全會解讀之二:司法系統有可能變為垂直管理。

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指出,要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

三中全會解讀之三:成立改革總體設計的領導機構。

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指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各級黨委要切實履行對改革的領導責任。

三中全會解讀之四:建議和討論已久的國家安全委員會成立。

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國家安全的戰略思路逐步顯現---全會公報指出,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確保國家安全。

三中全會解讀之五:明確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第一次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三中全會解讀之六:重申所有制和基本經濟制度。

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 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

三中全會解讀之七:軍隊建設將有重大變化,軍事體制或做調整,軍工產業值得關注。

要深化軍隊體制編制調整改革,推進軍隊政策制度調整改革,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三中全會解讀之八:財稅體制將會作出重大調整,上收財權事權是改革方向,預算民主或有突破。

必須完善立法、明確事權、改革稅制、穩定稅負、透明預 算、提高效率,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要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完善稅收制度,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

三中全會解讀之九:土地制度有重大變化,土地流轉加快推進,同地同權。

要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三中全會解讀之十:反腐會延續,十分必要。客觀上將繼續打擊公款消費。

要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制約和協調機制,加強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進作風常態化制度。

三中全會解讀之十一:國企的定位未變,國企改革料只在機制層面而非體制層面改革。

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表示:

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的表述比2003年十六屆三中全會的「基礎性」作用,有加強和確定的味道。當市場發揮基礎性作用時,政府還是可以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性不一定是決定力量或重要力量。

未來是否會加大市場化改革力度還是要看細則,看操作層面的東西,才知道未來會做到什麼程度。

目前來看,所有制的產權和運營層面可能會有所切割,所有制方面不可能走得太快,但是運營層面,即使用權方面會更強調市場機制的引導。

可以看出的一點是,所有權和使用權不會成為對立面,也就是說不一定非得要改變所有制,才能全面市場化。

壟斷國企、大型央企的市場化改革不會走得太快,市場化的路徑考量上「網運分離」恐怕是主要方向。比如採掘、礦產、土地所有權方面可能還是要保持公有制,但是油氣管道、電網運營、加油站等資源使用領域,可能會引入競爭機制,提高運營效率,也是提高國有資產使用效率。

另一方面,地方國企的市場化改革可能會走得快一些,因為地方債務的問題、中央希望約束地方權力的考慮,會成為地方國企改革的推進力量。

中國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邱曉華表示:

明確改革總方向和2020年基本目標,突出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和黨建六大建設為一體的具體改革總要求,強調經濟體制改革是重點,對非公有制經濟地位有新界定,對城鄉關係有新要求,指出建立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要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對司法體制有新表述。

公報公佈後,民生電話會議上討論稱:

建立國家安全委員會,提出國家安全戰略,這點在安保軍工板塊會有體現。全會公報第一次提出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這個詞是從西方來的,引進三中全會意義重大。

時紅秀(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原中央首長秘書,長期參與中央文件起草)表示:

改革進入深水區攻堅區。說明改革的剩餘空間已經不大,要繼續改革,就要重新調整利益格局,但市場在期待方面需要耐心。

1、部署內容廣泛、決心大。決議題目跟往年不一樣,十二屆、十四屆、十六屆三中全會,都是經濟體制改革。這次題目上講,經濟體制只是重點,全面深化改革。一個是全面、一個是深化。這次涵蓋了十五個方面。

2、亮點多,幾個新提法:

1)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從基礎性到決定性。

2)清除市場壁壘、資源價格改革。完善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資源、公共事業的價格,由政府主導改變為市場決定。

3)統一的城鄉建設用地市場,同地同權。過去更多是按照土地管理法43條,必須經過國家徵用才能入市。這次期待真正能做到賦予農民更多的財產權。現在最大的一塊就是集體建設用地,推動平等交換和配置,集體建設用地有入市的進一步部署。

4)財稅,作為獨立內容部署。

財稅,公報提財政法制化、預算透明度。中央和地方財政關係。這一方面表述,這幾年都差不多,這次更規範一些。新的提法是: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過去是財力和事權相適應。

5)文化產業發展方面,有一個提法,是建立健全文化市場體系,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可能更清晰了。

6)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90年代國企改革很多禁區沒法突破,後來提了現代企業制度,一下子推開。比如,現代政府管理,行政改革空間一下子打開。中央深化改革方面下了很大決心,全面部署。可以期待中國的體制改革的步伐、力度非常樂觀。

7)政改,新提法是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提到了社區自治、社區直選。

8)司法,是不是垂直管理,都是有可能的。

3、之前關注的一些點:

國企改革,(這一次公報)並沒有明確提出來,只是說增加活力。公有制和多種所有制,支柱和根基,總體上還是毫不動搖,變化不大。

金融方面的內容,放在了加強完善市場體系建設當中,沒有單獨表述。

金融、地方債沒有提到。很可能是因為爭議太大,涉及比較大的修改。公報裡這方面表述比較原則性。

興業證券在電話會議中討論道:

大的方向,不溫不火,經濟彈性偏弱,目前最需等待土地改革和人民幣國際化。

中信建投在電話會議中表示:

政治向左,經濟向右的改革可能留給經濟發展空間會比較有限。在觸及存量利益的情況下,增量改革的效果會非常有限。

中金在電話會議中表示:

大的方向確定以後,是由相關的專業部門來推動落實,但遇到扯皮應該還是由小組來協調決策。過去改革很多時候就是部門利益衝突部門相互推責,導致改革停滯,小組的成立恐怕也是出於這個層面的考慮。

分析師徐彪表示:
國企改革答案浮出水面:十七大報告裡曾經提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十八大報告中將之刪除了,這次再度出山,而且多了兩個字「積極」。如果這句話還不夠明白的話,緊接著還有一句:「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也就是說,通過動股權的方式,來推動國企改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512

財新:中國將放開「單獨」家庭生二胎 三中全會後公佈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3207

財新網消息,其從權威人士處獲悉,中國將放開夫妻一方為獨生子女的家庭(所謂「單獨」家庭)生二胎,而該方案將在十八屆三中全會閉幕後不久公佈。

財新網引述該消息人士稱,

放開「單獨」家庭生二胎的決策已定,十八屆三中全會閉幕後將公佈相關政策。

這意味著中國實行了33年的獨生子女政策將面臨重大調整,雖然「單獨」政策只是生育政策調整的一小步,但是對未來「放開二胎」政策具有「風向標」的意義。

昨日,針對外媒報導中國可能會放開「單獨」二胎政策,國家衛計委新聞發言人毛群安表示,「完善生育政策」是新組建的國家衛計委的重要職責。現在衛計委已經組織調研人口數量、素質、結構和分佈的關係,研究提出了完善政策的思路和方案。

昨日的發布會主題是發佈《2012年中國居民健康素養監測報告》,衛計委網站公佈的發布會實錄中並沒有提及二胎政策。但從會後各家媒體報導來看,二胎政策變動顯然成為關注熱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517

三中全會,好想你棗業及其他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c64u.html

早上三四點鐘就醒了,腦子特別清醒,最近一直這樣,不知道這是不是也算失眠?想了一些事情,現在做個記錄。

十八屆三中全會馬上就要開了,很多人都翹目以待。昨天股票市場卻很平靜,平靜得讓人有些奇怪。昨晚看到那個安信證券的大腕分析師說本週將平穩度過,呵呵,大腕越來越自信、越來越敢說,最好,每天早上預測一下當天股價的走勢,那麼,腕會變得更大。

總理已經說了,改革主要在四個方面:金融、財政、價格和企業。最近的輿論鋪墊已經足夠,等翻開牌的時候不會給人太多驚喜,也不會讓人失望,除非你期望太低或太高。指望中國徹底變革,是不可能滴,也不現實,不變,更不可能。嗯,這就是大腕說平穩度過的理由吧。

IPO一直暫停,是在等三中全會,會議之後無論如何也該重啟了,但重啟的同時,一定有些讓人耳目一新的東西,不然感覺說不過去,至少最近說得比較多的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發行制度改革、嚴格退市制度等等,會有些動作。這對於如我這般苦逼的價值投資者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利好,拭目以待了。呵呵,順便說一句,天地俠影被抓一事值得關注,正好趕在這個時候出結果,中聯重科大股東贏了,廣匯能源大股東恐怕沒那麼容易贏,拭目以待。

最近一直在改我的書,腦子裡裝不下別的東西,但還是有一家企業跑了進來,好想你棗業。沒仔細研究,感覺是抓了一副好牌的企業。好想你最近關了一些專賣店,顯然在做調整,應該是特勞特諮詢公司的主意。嗯,好想你從事的行業我很喜歡,快消品。「中巴」們最近幾年在中國的上市公司裡很費力地淘金,終於找到了中國的可口可樂——王老吉和茅台、中國的沃爾瑪——蘇寧電器、中國的寶潔——上海家化,那麼,好想你能否成為中國的喜詩糖果呢?我暫且密切關注,看好想你老闆能否把一手好牌打出好成績。

上面是早上醒來之後匆匆寫的。寫得很匆忙,要趕著去看電影,《金蟬脫殼》,兩個老男人(史泰龍和阿諾)演的。呵呵,早場電影,門票20元,很便宜。看完電影回來接著寫。

我一直不喜歡看史泰龍和阿諾的電影,我總把這兩人和成龍歸為一類,總是打打殺殺,沒意思。是阿諾最近的《背水一戰》改變了我的看法,可能人老了,打不動了,反而能拍出讓人可以回味一下的電影。世界無奇不有,竟然有這樣的職業,專門測試監獄容不容易被越獄。看完《金蟬脫殼》的體會是,我們要相信老男人,這樣的人雖然手腳沒那麼方便,但遇到困難更加冷靜,而且也更專業。嗯,好想你棗業老闆石聚彬,他好像比史泰龍和阿諾還小一點,我不知道他能否如我想像般的冷靜和專業。

最後想說一句,十多年前,我很反感看美國的一些所謂的大片,寧願看國產片,那是張藝謀、馮小剛創作狀態最好的時候,最近幾年,國產電影風生水起,似乎進步了許多,但我感覺,美國電影進步更大。張、馮兩個老男人在電影創作上止步不前,新生一代讓人失望,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看起來紅紅火火,但這些個姓王的老闆心思似乎都在資本市場或者搞關係上,呵呵,中國的電影要想超越美國,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539

三中全會前的智庫方案競賽

http://www.infzm.com/content/95934

在中國改革日益複雜的背景下,決策者開始更為開放地傾聽各方聲音。而為經濟與改革定調的三中全會,成為各路智庫、機構與研究者們「推銷」各自改革方案的隱形賽場。

不同的方案與主張,不僅在爭論之中為決策提供了參考,也成為一個重要的緩衝墊——這些方案公開之後的社會反應,相當於無形的「壓力測試」。

2013年10月底,十八屆三中全會前夕,一份來自部級官方智庫、簡稱為「383」的改革方案橫空出世,迅速引發各界關注。

這份報告之所以引發轟動,不僅是由於細節的豐富程度——涵蓋從行政放權、打破壟斷到土地制度改革等領域,以及呼應近來官方頻發的改革呼聲,提出了未來10年的改革路線圖;也由於該報告的兩位牽頭者特別引人注目: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下稱「國研中心」)主任李偉和發改委副主任劉鶴,前者曾經是國務院前總理朱鎔基的秘書,後者則被媒體認為是新一屆政府的重要經濟「智囊」。

事實上,這不過是千百份試圖影響決策的報告中的一份。南方週末記者發現,自稱已送達決策層的方案就有10個。

除了官方智庫,民間智庫、海外投行等各種機構也以各自的渠道和方式,向決策層或者公眾「推銷」自己的改革方案。

眾多智庫的運營者能感受到的一個明顯變化是,「新一屆領導班子」對智庫的重視。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下稱「國經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前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總書記習近平最近對智庫建設專門做了批示,要發揮智庫的作用。「這一次聽取智庫的意見範圍更廣,也是因為全面改革,涉及的領域比較多。」

「發揮臨門一腳的作用」

「我們要發揮臨門一腳的作用,能夠把各個研究機構的研究成果轉化為宏觀決策的政策建議提上去。給政府提建設性意見,有可行性才提,沒有可行性就不提。」

這些方案最重要的推銷對象,便是決策層。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將報告送達最高層?

在諸如國研中心、社科院這樣的官方智庫體系內,報告的上送下達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對於民間智庫來說,這一環至為重要,但也至為困難。

有趣的是,在民間智庫體系內,也存在「貴族」和「草根」的不同通路。

比如,鄭新立所在的國經中心儘管屬於資金自籌的「民間智庫」,但實為民間中的「貴族」。2009年成立之初即以122人組成的跨經濟、學術、外交和政府高層官員的超豪華領導陣容,被媒體稱為「中國最高級別智庫」。

據鄭新立介紹,這次國經中心提交的改革方案,主題是「建立一個能促進發展方式轉變的體制機制」,具體對策和建議包括,建立衡量發展方式轉變的評價指標體系、分配製度改革、國有企業改革、鼓勵創新、放寬金融行業准入、土地制度改革等內容。

他們提出「借鑑波蘭國有經濟改革的經驗,以現有的管資產為主轉變到管資本為主,把國有企業交給這些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管理。在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下面再設立若干股份制公司,跟其他企業展開平等競爭」;在鼓勵創新方面,建議「鼓勵將大學的研究成果用於實踐,允許大學參與所得分成」。

這套方案正是由國經中心理事長、前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掛帥」,「組織了一個比較強大的研究班子」。鄭新立介紹,報告直接送給了最高層。

這個高層及理事均由退休高官組成的智庫,顯然被「另眼相看」。據鄭新立透露,國經中心有代表可以「列席國務院常務會議」,政府也會將一些研究課題委託國經中心研究。

國經中心裡的退休官員,此前長期在國務院、中央各個部門(主要是商務部、發改委、外交部、中央政策研究室、國務院研究室五個部門)工作,顯然更明白國務院在想什麼、需要什麼,宏觀決策上哪一項決策需要改進,哪一些需要作出新的決定。「根據使用者的需要我們把成果送上去。上面覺得你送上來的正好能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命中率比較高。」

不過,即便是與決策層關係深厚,若想影響決策也需積極遊說。

過去兩年,國經中心就曾對兩項重要政策的落地施加了影響。2012年國經中心向中央提出:為了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搞國際併購,建議允許商業銀行以一定比例的存款準備金作為質押,獲得央行外匯支持。而過去商業銀行發放外匯貸款必須購匯。「打了三次報告,最終獲得解決。」鄭新立說。

2013年,國經中心提出要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這一政策最終於2013年10月初被公之於眾。

「曾培炎理事長叫我們要發揮臨門一腳的作用,能夠把各個研究機構的研究成果轉化為宏觀決策的政策建議提上去。」鄭新立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有些智庫與宏觀決策離得太遠,提不進去,也有些智庫專門跟政府唱反調,更提不進去。「我們給政府提建設性意見,有可行性才提,沒有可行性就不提。」

擠到高層桌上

「我們為什麼能走進外圍的決策圈子?一些決策僅僅依靠官方或者半官方的研究機構是不夠的,需要依託市場的力量。」

2009年7月,剛成立不久的國經中心組織了一次全球智庫峰會,邀請全球知名智庫前來參加,從此讓智庫(Think Tank)這個詞在中國得以廣泛傳播。

中國傳統智庫的作用集中體現於1980年代改革開放之初,當時的社科院、國家體改委、體改辦等機構,聚集了一大批嶄露頭角的青年學子,其中包括今天活躍在官學兩界的周小川、樓繼偉等,他們在杜潤生、吳敬璉、厲以寧等老一代經濟學家的帶領下,為決策層提供了改革開放的整體方案設計。

1990年代以後,這些智庫大多歸於沉寂,或者轉型為附屬於中央部委的體制內研究機構,在財務、人事編制和業務上缺乏真正的獨立性。

近五六年來,決策層逐漸發現官方智庫的力量不足,開始積極引進市場派學者的力量。萬博兄弟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萬博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還記得,他從2006年開始以金融機構首席經濟學家的身份受邀參加中央政策研究室、國務院研究室的相關專家諮詢會。

「市場派學者為什麼能走進外圍的決策圈子?因為經濟決策僅僅依靠官方或者半官方的研究機構是不夠的,需要依託市場的力量。」滕泰說,「邀請金融機構的經濟學家是有好處的,只有金融機構願意每年花幾千萬上億的資金,一兩百個分析師跑去調查各行業,他們對經濟是最敏感的。」

民間智庫由此生長起來。老牌的如天則經濟研究所,新銳的有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中國經濟50人論壇、博源基金會,以及研究新供給經濟學的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萬博經濟研究院等。

三中全會之前,這些獨立智庫幾乎都成功將自己的研究報告送抵領導層。送達的渠道則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年度重大課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領域一攬子方案」,「六個子課題都遞交到相關部門,並有報告得到決策層領導的批示」 。

據論壇秘書長王海明介紹,這個創立於2008年的機構,聚焦在金融領域。最初通過內參和有關領導遞送一些內部報告,憑藉每年舉辦的上百場閉門研討會和研究成果的口耳相傳積聚了一定的影響力,並進而打通了內部報送的渠道。

一位民間智庫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一些影響力比較大、口碑較好的民間智庫,可以通過一些半官方管道遞送報告。比如,新華社內參、中財辦、國務院研究室、中央辦公廳(對領導的秘書局)、中央政策研究室等。

一些活躍的智庫每週或每月都會向自己的官方管道遞送電子版或印刷版的內部報告,但哪些會被這些「管道」遴選出來向更高級別呈送,呈送到哪個層次,他們並不知曉,除非偶爾被反饋說「領導已經批示,要求研究」。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報告並不會有反饋。

一些贏得官員信任的智庫,還可能通過部委之間的「交換送件」抵達決策層——比如,國務院、央行、財政部等機構之間常會互送文件。一位知情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保密則是此類溝通的第一要務,「絕不會通過郵局遞送」。

更多的民間智庫要想「直通中南海」,則需要通過自己積累的私人關係。更有渠道的,則直接送達領導人的秘書手中,再經由他們轉交。

更多的時候,智庫們會多管齊下,特別是在三中全會這種要出政策的重要會議之前。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匡賢明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自2013年初研究院就著手研究一攬子改革方案,最終提出「改革建議30條」。四條報送通路同時進行:中改院董事局主席高尚全將建議「直接送達有關領導」;通過內參等途徑提交相關建議;報告相關部委,比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在《經濟參考報》及網絡全文公開這份報告,徵求社會各方的意見。

除了真正意義上的智庫,一些海外投行的經濟學家也試圖積極影響國內的改革方案。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有以個人名義參加一些改革方案的研究,主要的平台是金融四十人論壇。而一位熟悉博源基金會的海外智庫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聚集了一些「紅二代」的博源基金會對決策層的影響是因為他們有管道。「他們跟海外很多投行比較熟,海外投行通過他們這個管道把研究成果報到國內。」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等確認將報告送抵領導層的智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們提的一攬子建議都獲得了領導人的批示。

體制內與外一起聚集

一批有學術理想的學者型官員正在自發地加入一些民間智庫的討論,甚至形成一些自己的平台。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體制內外的力量都在通過智庫或類似平台聚集,共同為改革尋找藥方。

這也是「智庫」近年來最為明顯的變化。影響力最大的幾家民間智庫,很多時候被外界稱為「半官方」——全部自行籌資,不隸屬於哪個政府機構,但活躍成員很多是現任或卸任的中高級官員。

一批有學術理想的學者型官員正在自發地加入一些民間智庫的討論,甚至形成一些自己的平台。比如,四個司局級幹部——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司長徐林、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副司長姚余棟、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黃劍輝——牽頭髮起成立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搖起「新供給學派」的大旗。他們撰寫的「以新供給經濟學理論促進可持續發展建議稿」,於6月中旬呈報最高領導層。

而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金融40人論壇,也有相當大的官員比例。這些官員接近決策層,或者自身就某種程度上參與決策。

毫無疑問,這些官員大大拓寬了所在智庫影響決策的渠道。比如,2013年7月22日,中國經濟50人論壇第48次內部研討會上,論壇成員和論壇企業家理事會成員三十餘人出席會議。該論壇公開稱,「應邀出席會議的還有『中央財經工作領導小組成員』」。

這些官員為智庫帶來了極為重要的真正的影響決策的能力。清華大學教授朱旭峰在調查了來自全國25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301家智庫的情況後,提出「司長策國論」——在所有級別的官員中,司級官員網絡對智庫實現影響力的貢獻最大,動員決策資源的能力最強。

有趣的是,許多智庫不僅會選擇官員這條直接渠道,也會選擇媒體這條間接渠道——向媒體發佈自己的主張,希望能夠向高層「折射」。

匡賢明解釋中改院同時將方案公之於眾的原因:「主要考慮是改革到了今天,是在一定的社會共識、一定的社會需求、一定的社會壓力推動下的。有了相關的社會需求,會對領導形成相關的改革決策有促進作用。」

不過,向媒體公開有時候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問題。特別是那些以個人身份參與智庫討論的官員,更容易遭遇尷尬。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一個子報告《土地制度改革與新型城鎮化》公開上網之後,就曾引發軒然大波。文章提到,「過去固守的實物形態的18億畝耕地紅線是可突破的」。在微博上,有人瘋轉「智庫建議18億畝紅線可以突破,不拿民意當回事」的段子,這也使得報告的撰寫者之一、來自發改委的某位官員壓力頗大。「事實上他是以個人身份參加報告撰寫的,並不代表官方意見。」王海明說。

這使得中國的智庫往往不像國外那樣公開,而是刻意低調。

一位民間智庫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們提交了相關改革建言之後,也曾計劃召開記者發佈會向社會公開提案內容,邀請函都已發出,但到了發佈會當天卻臨時決定取消發佈會。

民意與政策之間的緩衝墊

在中國改革充滿複雜性的背景下,改革主張往往面臨著嚴重的分歧,很多時候研究者也難以達成共識,即使是在同一個智庫內部。但這種爭論,有助於決策層更好地聽到社會的真實聲音。

要想更好地「推銷」,除了渠道,報告的包裝也很重要。

呈送給領導的版本與課題組形成的報告原文往往並不相同,而是經過專門的研究員字斟句酌地重新寫作,成文更加精煉、可讀性強。一位參與「包裝」的智庫成員說,「跟記者寫文章一樣,講究『倒金字塔』結構和新聞元素,得讓領導看了有閱讀欲」。

比如,擬標題就是一門學問。這位人士說,「『當下經濟風險與應對』就比『當下經濟形勢與應對』更能引起領導的興趣。」

在中改院的30條方案中,成員們就曾經因此發生過爭執。有人認為「治理轉型」這個說法不夠直接,有人則認為「改革與危機賽跑」過於尖銳。

為了方便高層領導閱讀,遞送的報告字體要比較大,「一般規範是辦公軟件的『小三』號字」。

踩準時點,拋出有針對性的方案,也是提高命中率的「法門」。

王海明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關於政策建議的採納率,「最重要的還是選題,看選題在當下是不是足夠重要,是不是能有助於解決當下的主要矛盾和風險」。

2012年11月9日,十八大開幕第二天,滕泰發表《新供給主義宣言》,並在其後一年陸續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議,涵蓋取消壟斷和管制、人口、土地(流轉)、產權、科技創新體制等領域的改革措施,以及通過增加有效供給調控房價等思路。

選擇這一時點並非偶然。「好菜要在最合適的時候上,」他感覺到新一屆政府「想改革」,「而只有政府本身有非常強烈的願望推動改革,你提出的改革方案才可能被參考甚至採納。」

「智庫的作用是有限的,只是根據經濟和政治發展的需要提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滕泰說,「智庫的你建議不能直接轉化成改革方案,必須通過政治家接受和政府採納才有現實意義。」

也有人對智庫「投領導人所好」頗不以為然。

「今年參加了幾個研究,有一個問題,現在更多注意力放在用一個什麼樣的提法領導比較容易接受,在猜領導能接受到什麼程度。我覺得這比較悲哀。」一位官方智庫學者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應該更多從現實出發討論要不要改革、怎麼改。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主席約翰·桑頓先生曾在全球智庫峰會上指出,成功智庫需要具備的特質包括:質量、獨立性和影響力。

「智庫競爭的核心問題是報告的質量。」王海明說。至於如何保證質量,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能讓各方真正形成討論甚至爭論。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的處理方式是,保證一定的私密性,從而內部能暢所欲言;其次保證觀點的獨立性,內部約定不管是學者還是官員,發表的所有的意見都只代表個人意見,與其所在單位立場無關;再次,課題的評審由獨立的學術委員會做出,並形成競爭氛圍。

2013年5月19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發佈了《新形勢下對外開放的戰略佈局》子報告,其中提到「用3-5年時間實現資本項目的完全開放」。報告發佈後,社科院學部委員、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余永定等學者公開提出反對,認為資本項目完全開放的時機並不成熟。

在6月底博源基金會成立五週年論壇上,余永定等與央行貨幣政策二司副司長邢毓靜等就此問題激烈辯論。隨後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也加入戰團:7月21日,四十人論壇邀請爭論各方坐下來開了一次內部研討會,會上林毅夫發表演講,之後以《我為什麼不支持資本賬戶開放》一文公開發表。

據王海明介紹,經過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那次內部討論,爭論各方最終形成了改革的共識,並認為在具體操作上,「可以有路線圖,但不必設定時間表」。

在中國改革充滿複雜性的背景下,改革主張往往面臨著嚴重的分歧,很多時候研究者也難以達成共識,即使是在同一個智庫內部。

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發佈的六個子報告中,事實上圍繞財稅改革的有兩個報告,分別是《關於財稅體制改革的思路》、《構建有利於地方改革創新的統一大市場》,這是因為課題組內部有不同意見。前一份報告是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和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白重恩合作撰寫的,主張事權上收、財權維持現有格局。後一份報告由國研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魏加寧和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二司司長李波合作撰寫,主張分權合作的統一大市場。

據王海明介紹,原本想把兩份報告合二為一,但分歧雙方均堅決反對,最後只好提交了兩份思路迥異的報告。

「我主張開門搞改革,方案由專家來提,聽聽大家的意見,避免閉門造車。」 魏加寧認為,從歷史經驗看,智庫內外觀點碰撞、充分討論,能助推改革。在他看來,智庫相當於起到民意與政府決策的緩衝墊的角色,「智庫的方案亮出來,能聽聽社會上真實的反應,相當於給政府一個迴旋餘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956

三中帶來「中國夢」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603407

由於上周三中全會的《公報》令市場失望,恒指一度急挫400點,觸及我們一直關注的12個月移動平均線(紅線,當時處於224xx點)支持後出現反彈;及至上周五(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披露了更多改革細節後,投資者解讀為改革力度較預期大,市場氣氛隨即好轉。18日,中資股大升,恆指單日急升600點,成交金額超過千億。

從身邊股友所見,大家對氣氛突然逆轉,都比較難以理解,始終覺得一份《決定》、兩日時間,到底有甚麼實際改變?我們認為,最大的差別就在人心轉變。而這種人心轉變,就是索羅斯所謂的「反射理論」與「群羊效應」的結合,可以說,市場參與者被場內一個簡單的trigger啟動了。

事實上,我們在前一周(8日)的舊文中就指出:『股市在三中全會前腳軟,整個星期就是日日下跌,基本上完全沒有炒味,股價早被炒高的股份更要面對強大沽壓,落後的股份則反見買盤跟進。……我們相信,這種市況暗示資金未有以我們早前預期的三中全會作為終極一升的扳機;事實上,從歷史數據看,三中全會後的三個月,或多或少都是以升為主,這進一步令我們轉向看好多一些。』

Picture 

作為一個觀察宏觀因素、閱讀市場中期趨勢的trader,自我們在7月初錯誤解讀市場資訊,被騙去很大部分持股,碰到一鼻子灰後,幾經辛苦終於在9月重拾節奏、重新積極建倉。這一次,我們100%信任我們的中期趨勢圖(即恆指的12個月及24個月移動平均線圖表),若遇上其他相左的訊號,一既以中期趨勢圖為依歸。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在9月已轉為bullish,確認小牛運行格局,準備由大藍籌和指數股受惠最大的小牛最後一浪,而這一浪就是由18日這一天開始。

上述看法是我們一路走來的部署,但是市場上不乏更樂觀、更進取的人。《信報》首席顧問曹仁超就認為,今次恒指升勢在A股之前,相信湧入港股的資金大多來自跨國機構投資者,反映外國投資者對是次三中全會的決定反應正面。他認為,市場忽略了今次三中全會有別以往,今屆首次涉及政治改革,包括內地反貪部門直屬中央,對打擊地方貪污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內地法庭開始公正審判及上海自貿區的試行,均令海外看好今次改革。「今次改革雖是一小步,卻是中國未來改革的一大步,外國投資者已開始做『中國夢』。」

因此,曹sir形容港股「升市的訊號已亮起」,以目前市盈率12倍計算,若要追上美股16倍的市盈率,港股至少再有三至四成升幅。他表示,如果港股能重越24000點,並可維持約三星期不回落,即可以確認進入長達10年的大升浪,後市更有望重上2007年的高位,即31000點的美好光景;建議散戶跟着資金走,保險、個別內銀及兒童用品股未來仍會吃香,科網股雖然估值過高(over-valued),但相信其估值將可以更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361

再談三中全會《決定》應該及時披露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ccmd.html

最近我寫的幾篇文章題目裡都有三中全會,連我自己都有點煩了。媒體上全是三中全會的消息,估計很多人看到這篇文章的題目都不願往下看。呵呵,我硬著頭皮往下寫,看不看由你。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股市在三中全會的影響下漲跌,尤其是三中全會公報播出後,猶如颶風襲來,股票市場在風中搖曳。今天早上起來,發現三中全會討論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逐漸被透露了出來,甚至《決定》涉及多少領域明確多少任務都有人說了。但《決定》還是沒有正式公佈,我猜,無論如何本週末也該見報。我還是覺得,對於我們普通投資者而言,這不公平,《決定》對於股票市場有直接影響,作為普通投資者,有權及時知道全部內容。

中國的股市受政策影響很大,老股民大多會認同「炒股要看新聞聯播」的說法。從週二晚上開始,關於三中全會的報導鋪天蓋地,《決定》沒有在第一時間公開,而公開的三中全會公報內容過於簡單,各種議論多如牛毛,反而讓普通投資者糊塗。很搞笑的是史玉柱,幾個月前發微博說,三中全會後股市會好,公報出來當晚,他發微博說:「不顧喝多頭暈,把三中全會公報研讀三遍」。史玉柱不愧是中國投資人的典型代表,估計很多搞投資玩股票的人都如史玉柱,研讀三中全會公報不會等到第二天開市之後。

這次三中全會看來主要是想強化市場的作用。中國三十多年經濟高速發展,跟強勢政府有關,很多國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中國能做到。就拿拆遷來說,現在很多議論,抨擊它的不公平,但如果沒有強拆,恐怕城市道路都會曲曲折折,高鐵也不會那麼快修好。經濟學喜歡談公平和效率,並且說公平和效率很多時候是矛盾的,中國三十多年的高速發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效率高,但出現了很多的不公平。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強勢政府就如中國經濟發展的引擎,運行到現在,已經出問題,甚至可以說是所有矛盾和問題的根源所在。

政府手上握有很大權力的情況下,那隻大手總是在動,市場是不可能發揮決定性作用的。中國的商人大多有一個體會,隨時準備去討好當官的,背後有當官的支持,就如背靠大山,做起生意來順風順水。十多年前我下海做工廠,以為可以遠離官場,不用討好當官的,後來幾個工人去舉報我,說我安排加班太多,弄得我很狼狽。我才明白,只要在中國,不管你做什麼,都不可能逃脫如來佛的掌心。拿《決定》來說,不及時公開,結果是小道消息滿天飛,某些人為了發財,想方設法討好知道內容的人,套一些別人不知道的東西,是可以想見的。

三中全會公報提出,要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我舉雙手贊成,雖然我持有銀行股,這幾天很多人擔心銀行利率市場化之後利差收窄而拋售銀行股。利率市場化會衝擊銀行業,但對於好銀行,我認為是好事,具體理由就不多說,反正我不會因為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而拋售銀行股。我只是覺得,要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首先需要政府帶個好頭,最近政府取消和下放了很多行政審批項目,這很好,讓普通老百姓看到了改革希望,增強了信心。政府要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首先要保證政府信息的及時、全面和廣泛披露,不能少數人知道了,大多數投資者還在那裡打聽、猜測,那麼,三中全會《決定》應該在週二晚和會議公報同時見報。我還建議,在《證券法》中明確規定影響證券市場的政府信息披露原則,保證所有投資人處在信息知曉的同一條起跑線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716

林行止談「三中以外」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629305

信報   林行止專欄   林行止 2013-11-14

大會議決全部達標 中日不談易生禍端

一、筆者很少評論為多數論者所重的中國黨、政大會,這是因為這類會議閉門進行,外人無由得知正反雙方不同意見的陳述,因此無從了解達成結論(而且大都是一致通過,昨天本報A8版那張相片,便是一絕)的事實及理論的辯論;還有,對其結論有不同看法,肯定出錯,那便如主管經濟的總理定出下年度經濟增長幅度時,屆期一定達標。在中國的政治體制下,達標既可能是真的亦可能是下屬為顧全「老闆」的顏面(在國人之前的權威)而左增右減「微調」出來的。筆者這種看法,過去屢試不爽,無論朱總理、溫總理和現在的李總理,他們說「今年GDP增多少個百分點」,筆者都毫不遲疑地認同其「預測」!事實是,除非當權者中途因故「落馬」,他的決定才有出錯的可能。

有三百七十名中央委員會委員出席、於本月九日至十二日舉行的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有別於胡、溫政府的「推進農村改革」及「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三中全會這項決議的目的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其具體改革要點,昨天本報列出的明細表,大體反映了未來十年中國的施政方向;而不管內地的客觀形勢如何,筆者深信這數百名中共高幹特別是七位中央政治局常委一致同意的決定,必然達標。不過,有一點可以提出和大家「研究」的是,與經濟增長有具體數字可為憑藉不同,有關政治的陳述,大都是虛言,如此留給執行部門很大的酌情空間,比如什麼是「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什麼才算「深化」,可以有不同的解讀,但以中共有關當局說的才算數;再如「加快完善現代化市場體系,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沒有明確(遑論量化)指標,但筆者相信只要習李在位,肯定全部到位、達標!

三中全會決定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其來龍去脈以至人事安排昨天本報有詳細報道),此一為「應付內外危機」而設的組織,引起廣泛注意,若干論者還指出其權責包括香港,好像過去中共不理會香港會否變成「反共基地」?其實香港的「安全問題」早為中共「高度關注」且早已在其牢牢掌握中。換句話說,有沒有「國安委」,中共都有能力有辦法保證香港不會對國家安全造成負面影響……。此時決定成立醞釀多年的「國安委」,其成員來自公安、武警、司法、國安會、解放軍總參二部三部、解放軍政總聯絡部、外交部、中共中央外宣辦等部門,且掛名主其事者為習近平主席,其目的顯然在集中力量打擊內地和防止外來的恐怖活動;去月底天安門毛主席巨像前自殺汽車導致多人傷亡、本月四日公安部長(現已調任政法委副書記)郭聲琨公開指出反恐工作極迫切及重要,是「國安委」的催生劑。整治香港不必勞煩「國安委」,港人少安毋躁。

二、前文說「不管內地的客觀形勢如何」,三中全會的「深化改革」必可達標,那意味如果外部客觀形勢有變,便可能打亂「深化改革」的部署;必須強調指出的是,香港屬中國一部分,並非「外部」,而筆者一直認為中共有妥善而非用武力解決「佔領中環」的辦法,因此「外部客觀形勢有變」,與香港完全無關。

筆者心所謂危的是,中、日雙方都在耀武揚威而沒有外交接觸(也許說中國因不滿日本的表現而不肯和日本談判更恰當);加上日相安倍晉三不安於現狀,既聲言年內會去靖國神社參拜,又點名「批評」中國和北韓威脅日本安全,「戰意旺盛」,令中日(和韓日)關係緊張。本來,鄰國交惡、互不瞅睬,不是什麼奇事,惟中、日因為有海島岩礁主權之爭,且雙方都在增加軍費,大量購買、積極研發現代化武器以保衞國土,在這種情形下不坐下商談,很易飛彈失控亂飛或飛機被射落艦艇漁船被擊沉,這種「意外」發生後,領導人不下令回擊對方,何以向國人交代!大戰因而一觸即發。中、日若不「放下身段」,好好談談,情勢不容樂觀。

對於釣魚島主權誰屬,兩岸四地以至絕大部分海外華人,都認為其屬我國所有,並無疑義,筆者對此只是附和眾(尤其是有學問的友人和作者)說,並無心得。近讀在美國業律師的台灣法學家陶龍生的〈釣魚台列島的主權問題〉(台灣《食貨月刊》復刊第一卷第八期民國六十年十一月十五日刊行),為作者於名漢學家費正清在夏威夷大學主持「清史會議」上的發言稿,所引東西文獻多種,反覆論證「中國對釣魚台列島的『原始發現』」;而「原始發現」確定我國對該列島有「基本權益」(Prima facie rights);惟日本為染指東海大陸礁層的天然資源,必會設法多方舉證以確立其對尖閣諸島的主權……。陶文的結論對我國有利;不過,陶氏把「慈禧曾將釣魚台諭旨賜與盛宣懷」的「聖旨」列為此島早屬我國所有的證據,則非事實。長期為本報撰寫「聽雨樓隨筆」的已故掌故名家高伯雨先生一九七四年三月十五日的〈約魚台島屬盛宣懷?〉一文(收社會理論出版社《聽雨樓隨筆》及牛大出版社《高伯雨全集》第一卷),引述大量史料,以鐵一般的事實證實慈禧不曾破例把疆土封贈大臣,「光緒十九年」慈禧頒發把釣魚台贈盛宣懷的「詔書」,顯然是假貨(作偽)……。筆者想說的是,既然部分相關「史實」出錯,遂予日方否定此島我國所有的口實。釣魚台或尖閣諸島主權之爭,看來只有武力最強者說了才能算數!

武力最強的美國(此非長人志氣而是世人公認的事實),對此事雖「置身事外」,但一再聲言該島一旦遇襲會守約與日本聯合防守或擊退來敵……。美商(和日商)在中國有重大經濟利益(請注意,美企回流本土的數量近月明顯增加),看在商業利益份上,不少論者以為美、日不應與中國交惡遑論大打出手;然而,在政治糾紛及軍事衝突上,私人商業利益根本不在與之沒有直接關係的政客的考慮之中。美國「結束」中東事務專注亞洲政局的迹象已極明顯,她恐防中國全面崛起會侵蝕其在區內的政經利益,因此既樂觀日本(及其他亞洲「盟友」)擴軍,復信誓旦旦保護「盟友」利益並在財政瀕臨破產之下頻密調機遣艦擺出不惜與中國硬碰的姿態!

這種局勢令中國陷入兩難困境。一方面她必須軍事現代化,經常展示對內地人民來說是現代化的先進武備,以示領導有方且有力量擊退來犯敵人,此舉激發人民愛國情緒,眼見日本人橫蠻無理公然奪我領土,以為已軍事崛起的民眾因此萌生對日本開戰奪回領土的反日激情,可能把領導層逼往被動的死角,令情況頗為不妙……。

「深化改進」目的可達,「佔中」問題並非不能和平解決(只要中方釋放一點點善意),但若不和日本人坐下談判,隨時會闖出有「滿盤皆落索」效應的禍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9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