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被勸退」逾兩年的新鴻基地產前主席郭炳湘,雖然再沒有沾手新地的日常事務,但他的去向依然成為新地三萬員工的話題;近日新地建築 部老臣子李國華辭職,郭炳聯兒子亦將入主建築部「學習」,人事變動勢將一觸即發,隨即引起公司上 下議論紛紛,揣測郭炳湘正在公司招兵買馬,北上搞地產去。而三弟郭炳聯在公司角色愈見高調,員工推測年屆八十二歲的母親鄺肖卿即將交棒予他;而縱觀持有四成新地股份、市值千 二億的郭氏家族信託,自「家變」後亦出現股份異動,成為兄弟分家的先兆。 位於灣仔海傍的新鴻基中心樓高五十三層,郭氏三兄弟和郭老太的辦 公室同設於四十六樓,四人的辦公室都偌大寬敞,內置私人洗手間,守衞森嚴,以一道保安閘和兩個健碩保安重重戒備,閒人免進。雖身坐四十六樓,但三兄弟的勢 力卻分布各個樓層。而建築部一向是新地的命脈,基地設在四十三樓和四十四樓,由二弟副主席郭 炳江和妻子郭梁潔芹主理。近日新地內部員工對一名老臣子離任均議論紛紛,遠至元朗YOHO Town的新輝旗下建築工人也加入討論,恐怕建築部陸續有變動。 即將離任的經理李 國華是建築部老臣子,他由低做起,八四年起升任施工襄理,在新地耕耘逾廿五載,以往負責的地盤有禮頓山、YOHO一期、二期及上海國金等;直至上年再晉升 為經理級人馬,雖然銜頭並不是最高,仍在郭梁潔芹和巫幹輝之下,但公司上下皆知,他一直是郭老太的心腹,多年來盡得其信任,經常替郭老太辦理私人事務。八七年至九一年 間,李國華赴加拿大「坐移民監」時,身在海外都繼續替郭老太打理美、加的私人物業。平時,李國華一星期中只有大概一日在香港辦公室,其餘時間都在中國管理 地盤施工。上週六,記者到訪李國華位於大潭道的住所求證,其菲傭說他仍身在上海,埋首管理新地位於陸家嘴的國際金融中心項目,未能作出任何回應。被譽為新 地家臣的他,連坐駕亦是公司車,其子也在新地四十二樓打工,入職前於國際學校的讀書費 用,都由新地付賬。 父子先後離職 但一個月前,李國華的兒子已先行辭職,他亦將於六月底正式離任。新地同事猜測:「佢喺新地高 薪厚職都走,咁一定係有更筍嘅嘢先吸引到佢走!」「佢應該係想為個仔日後鋪條好路,一出去就做阿頭點都好過由低捱起嘛。」另有新地中人續說。兩父子前後腳 離開,有傳是跟郭炳湘另起爐灶北上「搵食」,而被迫退下新地主席一職後的郭炳湘,在國內 政、商界相當活躍,六月初,他又獲國內大學頒授院士及名譽校董,仍是政協常委的他不時帶着港商到國內考察覓商機,去年六月就到過上海、重慶,今年四月亦到 過四川,似乎有一鴻圖大計;正在海外度假的他,結束旅程後亦匆匆飛往大陸,而以往被指幕後指點郭炳湘處理新地業務的紅顏知己唐錦馨,她的公司銀彪,自去年起亦加入了郭炳湘成為董事, 二人沒有避忌成為同一公司的董事, 估計二人在生意上有所合作。 安插兒子進駐建築部 李國華離開的消息傳出後,接着又有更多變動消息傳來。新地總部四十四樓建築部 的一角,有一個小小的房間,已在連日執拾當中,正準備預留給郭炳聯其中一個兒子進來坐鎮。事關四十四樓屬建築部,歷來是郭炳江的地盤,其妻梁潔芹也在這層 坐鎮。副主席之子將出入於建築部當中,雖未至於人心惶惶,但已有員工竊竊私語。「突然有 人進駐,梗有少少麻煩啦,要注意吓避呢樣避嗰樣嘛!」熟悉建築部的新地員工說。據說是次郭炳聯之子將入主建築部學習電腦,為期一個月。一向負責財務的郭炳 聯安插兒子在建築部,令建築部員工擔心他的影響將愈來愈大。亦揣測一向是郭炳江左右手的蔡少浩,其權力會否被削弱等等。 但見郭炳聯的作風, 近日亦有所改變,轉向親民。畢業於哈佛大學的他,原來興之所至,閒來喜作英文詩,就像去年底便向新地上下員工以電郵送上詩作,內容圍繞生活的哲理,主旨大 概就是叫員工抱着看開一點、開心一點的生活態度。又好像今年三月,郭炳聯向全體員工傳出一封轉寄電郵,摘自英文雜誌,文章題材有關健康,教人減肥的關鍵在 於飲水,雖是老生常談,卻形同溫馨小提示,「佢嘅英文真係好『得』,雖然好多地盤佬唔會睇得明,不過睇得明嘅都會覺得佢寫文章有啲料到,而佢轉寄嘅文都睇 得出好有心思,佢真係睇完覺得有意思先寄出。」新地員工欣賞說。 二弟贏盡民心 郭炳聯這招親民牌似乎未及二哥郭炳江,建築部話 事人郭炳江行事一向富人情味,於建築部廣納人心,從不「炒人」。他在新地員工心目中,是「最謙卑和最有良心」的,而且他也是最虔誠的基督徒。今年三月中, 他便於辦公時間親自主持一個分享會,題目是「在風浪中的平安」,當時與數百員工真心地分享了他對○九年九月ICC發生意外的極度震驚和悲痛,感激弟弟郭炳 聯致電安慰他,並為他祈禱,可見他對弟弟的感情十分珍惜和重視。 他亦在會中透露了他對挪亞方舟的宗教熱情,不過原來當中卻受到政府諸多掣 肘,過程中發生很多令他不愉快的經歷,語氣帶點心灰意冷、無可奈何,並顯得不願再爭鬥。於此,郭炳江平和忠厚的一面表露無遺,他這種與世無爭的性格,造就 野心弟弟上位的風聲更呼之欲出。 兄弟作風迥異 而兩兄弟在建築部的作風,原來亦截然不同。建築部是新地最大的部門,擁有獨立的 會計部、人事部、電腦部,有權選擇不假外求於集團的中央會計部、中央人事部和中央電腦部。同在建築部工作的員工,可以由建築部獨立聘請,也可以是由集團聘 請,其分別在於建築部的人事升降只需要郭炳江一人簽署,而隸屬集團的人事升降則需要郭炳江和郭炳聯二人同時簽署作實。由於郭炳聯管開公司大數,非常手緊,而郭炳江則較重僱主情誼,比較手鬆,新地中人說:「一般建築部請嘅人一年有兩次 bonus(花紅),集團請嘅人就一年得一次。而且,加人工方面,如果建築部嘅人有得加三千的話,集團嘅人只加得二千。」難怪建築部員工,對郭炳聯插手其 部門憂心忡忡。對於外界猜測郭老太將退休,並由他擔任主席,郭炳聯本週一只回應:「唔退 休,唔退休。」至於兄弟分家一事,他亦連聲否認。 大哥棄權另作補償 自二○○八年二月,前新地主席郭炳湘「被勸退」後,就一直心有不甘,多次在公開場合質疑新地有管治問題,家變的高潮在○八年五 月,郭炳湘入稟法院控告兩弟誹謗,後來遭董事局罷免主席職務,但上年十月起氣焰明顯有所收斂,原來郭氏家族在新地的股權早已悄悄地有所改變。早在新地創 辦人郭得勝在世時,在胡關李羅律師樓的協助下成立一個屬於酌情信託基金(Discretionary Trust),即是受益人在信託基金內每人揸一部分股權,這個家族信託控有新地四成股 權,郭老太及三兄弟都是信託基金的受益人,他們不可賣出股份,基金亦不能解散,郭得勝用信託基金這 個「緊箍咒」來捆綁三兄弟,希望三兄弟「兄弟同心,其利斷金」。郭得勝死後,推斷基金以 郭老太作監護人,即是手持「尚方寶劍」,有權撤換信託人(即銀行),郭老太亦守住先夫的遺願,當天把郭炳湘拉下主席位後,亦沒有把他踢出受益人名單。 時至二○○九年九月廿三日,郭炳湘在信託基金內的權益出現變化,他持有的股權減少一千一百七十萬股(當時市值十億元),引來市場揣測郭炳湘 沽貨。事實上,郭炳湘只屬該信託的受益人,並不能沽貨。而據港交所資料顯示,該次減持並不涉及金錢,因此估計是次應是郭炳湘主動放棄該股份的受益人權益。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及金融研究所教授范博宏指出「最有可能是郭炳湘放棄股權以換取其他利益。例如,受託人可能批准郭炳湘以低價『買入』某資產,或者,家族會 以信託基金以外的資產去作補償。」 放生長子鬆綁資產 原來, 郭氏家族早於二○○八年六月三日已成立了一個新的家族信託基金,當時新地家變正鬧得熱烘 烘,其時母親及三兄弟皆為這新家族信託受益人,基金在成立後半年內活躍於增持新地股份, 至二○○九年九月廿三日共持有一千一百七十萬股。郭炳湘就是主動放棄這個新的家族信託,但仍透過舊的家族信託基金,和郭老太及其餘兩兄弟一同持有十點六六億股份,而新的家族信託基金(持有一千一百七十萬股)則只由郭老太和郭炳聯及郭炳江持有。今年四月廿六日,由郭老太和郭炳聯 及郭炳江持有的家族信託基金再有變動,在場外以現金五億買入四百萬股。估計這個新的家族基金吸納新地股份愈多,對於放棄權益的郭炳湘可能給予相關的補償就愈多。除此之外,三兄弟皆分別以 個人信託名義持有二千多萬股新地股份(市值廿多億),但郭炳江及郭炳聯的信託,他們皆只是受益人,唯獨郭炳湘的信託則屬信託成立人,在買賣行為上擁有較大 自主權。郭家這樣安排,猶如「放生」郭炳湘,讓他可靈活調動資產,亦對兄弟間分道揚鑣有所部署。 雖然家族信託基金早已將三兄弟綁得死死,使其不能沽售股票另起爐灶,但自九○年郭得勝去世後,家族信託基金已在廿年間獲得三百七十三億元股息,分開四份每人亦有九十三億元,足夠郭炳湘在美加、中國投資 物業。郭炳湘雖然只是新地的非執行董事,但仍是郭家「大少爺」,堅持每天返到新地總部四 十六樓自己的寫字樓,處理自己的私人投資,或是帶港商北上覓商機;對於去年招股,他私人斥資一億五千多萬元作為基礎投資者的永利,至今升了近三成,甚為滿 意。但相對於他屬受益人的家族信託基金,市值逾一千二百億元,就相差甚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