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e theory:投資博奕論 巴黎的價值投資
來源: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5/08/game-theory.html
巴黎:
唔知Blog友有無看過乜野叫博變論,最近筆者看到某分析員說普通數學唔叻既人,根本唔知乜叫博奕論,咁啱筆者數學唔叻,但過去曾有一段時間幾迷博奕論,我姑且以一個數學唔叻既人談博奕論,但肯定唔會用數學方程式講,因為唔想獻醜。
市場經濟學有一條叫供求均衡點理論,是說市場上各自的人做他自身認為最有利的事情,但就會有一隻無形之手令各人的方向走到一個對社會資源分配最有利的均衡點。
不過以Game theory拿到諾具爾經濟學獎的John Nash卻提出Nash equilibrium 理論,佢舉出好多日常生活情境下的均衡點並非如此。簡單講,就是這些兩個或多個人的對戰例子中,只會累鬥累,社會的整體利益下降。
密室偵訊兩個同謀犯的遊戲就是一個因為各自利益最大化,結果做成二人利益都受損害常被引用的例子。
以呢D例子用來鍛練腦袋判斷力是延不錯,Blog友有興趣不妨玩玩。
其實有用既野應該普及化而非把這些理論挾持到高高在上。且數博奕論的經典,戰國時代的孫子兵法是無出其右,而三國演義中很多場戰爭也頗多博奕啓發是以故事形式的出現。
以下我就拿其中一次曹操對孔明戰事來引用到博奕策略。
話說曹操大軍南下,但孔明搶先走到操軍一河之格的對岸。曹操呢個人是博奕高手,什麼才能叫高手呢,就是那些算到盡一歩也不行錯者。要佢行兵家險著,渡河挑戰對手佢梗唔制,因為隊兵落到有阻力的水內,就變成慢動作,又如果孔明在上遊放水就好大鑊。曹操於是就決定當地結營要和孔明一直對持。
孔明其實是個古惑仔,佢見你大軍初到一鼓作氣係好難匹敵,係條河守就能窒住你最有氣勢之時,但咁還未夠,佢在晚上就派人係條河邊打鑼打鼓話要挑戰,曹操D兵好夢正甜之際卻要彈起床披甲上馬,發現對方純為搞局流料氣得牙痕,隊兵連續幾晚無覺好睡。
曹操見班兵白天打瞌睡,但望住條河一時無計又心急如焚,呢個時候有個小年股神拜見曹操説有橋,操龍顔大悅請上年上座並問乜橋。
小年說,孔明兵小,我軍眾多,承相威武⋯⋯後刪九百幾句刷鞋油,孔明連續多晚都是流料,證明佢地害怕承相,純為搞作,故今天晚上我軍大可安枕無憂,不必理會。
講到呢處,如果Blog友認為小年有道理的話,閣下就不太懂玩遊戲的精粹。
戰爭並不是要去算對手用Plan A 定Plan B的可能機率 ,而是要保持自己無論對手用A 定 B,都不能輸,曹操聽到小年此建議後大媽一頓說,假如開大,孔明真的前來,咁我軍是否要睡以待斃?曹操在盛怒下轟出小年,並立刻決定退避三舍,好讓士軍能好好睡一覺。
把自己的投資命運決定在股票莊家、大戶開A定開B是最悲哀的,而價值投資法本來就是一種博奕法,Ben Graham早己教導如何的銅幣向上會大勝,向下會小勝的道理。
小勝就是合理價格買一支十幾年都穩定地賺錢和派息增加的企業,而能否大勝就是決定在價格有幾殘或幾瘋,即後者是看對手有幾白癡,若果他正常就不能強求,否則閣下便會先暴露自己的弱點。
講埋個戰場,孔明見偷雞唔到,曹操幾十萬大軍開始陣腳穩定,梗係三十六著走為上著,因為他也在計算曹操的Plan C 或D的選擇下自己的命運,曹操唔使打孔明就退,因為佢地個腦袋已經先較量了一場,而二人看似平凡的招式其實藏有最永恆的博奕道理。
最善長戰爭的將領,看起來不覺得怎樣特別聰明和勇猛,因為佢地D勝利都係拾回來的,佢地D對手都是先自亂陣腳而敗。例如曹操落水挑戰丶睡覺唔知醒、又或孔明的不自量力死磨⋯⋯等,就如同投資場內買入D二打六莊家股或幾十倍PE的股、和個D乜輪物輪,或在價格低殘時劈曬D好貨,呢D全是找死的策略。
原來孫子兵法內簡單一句博奕法:"古之善戰者,無智之名,無勇之功,勝己販者"是如此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