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集团军入驻食用油市场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5/352414.html
随着中国食用油需求的日益增长,在中国食用油这个大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央企和地方国有企业站到了舞台中央。目前,国有背景油脂企业正在加紧扩大大产业规模。中国中纺集团昨日宣布向市场发行10亿元的中期票据,其中6.7亿元将用来扶持大豆压榨等食用油业 务。北京粮食集团天津临港粮油产业基地项目奠基,今后其大豆压榨年处理能力将提升至150万吨左右。中粮集团控制的中国粮油控股(00606.HK)到 2011年新增4个大豆压榨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其大豆年压榨能力也将从2009年的500余万吨增加至1000万吨。除此之外,另一家大型央企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储粮)广东东莞项目建成后,预计新增大豆压榨能力将达到100万吨水平。从目前来看,相关部门支持是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大举扩张的基础。国内大豆压榨产能严重过剩,截至2008年底,国内加工大豆能力超过8700万吨, 按目前中国大豆年实际压榨量4150万吨计算,实际加工能力利用率只有48%。国家发改委表示原则上不准新建和扩建大豆油脂加工项目,对国有企业则网开一面,外资和民营油脂企业成为调控的主要对象。国有企业获得的优待表现在很多方面,一方面表现在补贴上。中粮天津项目投资40亿元,部分资金就来自国家的1000亿投资拉动内需计划;而中纺也在 3年时间里,获得政府补贴增加近9倍。另一方面,在银行信贷上,央企资金绰绰有余。截至2010年3月末,中国中纺集团银行授信额度达到162.03亿元,未使用额度63.80亿 元,2010-2012年,中国中纺正在进行和计划进行的7个食用油相关项目中,5个得到银行信贷的支持,银行信贷占全部投资额的一半以上。而中国大豆网总经理刘兆福表示,食用油行业是不是存在“国进民退”的趋势难以判断,但是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不仅仅只是在资金上占优势,一些国 有企业特别是央企近年来开始转换经营机制,加强成本控制,比如央企研究大豆期货价格走势的人员数量可能比一些小的民营油厂的全部员工人数还多。中华油脂网信息主编郭清保介绍,某些央企的期货部门运作水平很高,采购的大豆期货价格每吨只要3200~3300元,而现货大豆价格在 3600-3700元,为央企提供了廉价大豆,在竞争上处于优势。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