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上海自貿區擴容以及各項新政密集發布,為企業與金融機構帶來更多發展機遇,也讓市場對自貿區接下來的改革與創新滿懷期待。
分析人士指出,借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今年評估SDR(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的契機,我國正在加速資本項目開放,而上海自貿區本著一貫的“先行先試”特點,有望引領資本項目開放新格局。同時,開展合格境內個人境外投資業務(QDII2)試點可期,都為下半年自貿區的進一步開放打開想象空間。
“金改49條”重磅來襲 QDII2終將落地
近日,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浦東新區區長孫繼偉表示,支持上海自貿區金融開放創新的49條(下稱“金改49條”)將很快出臺,這也意味著新一輪上海自貿區金改將很快啟動。
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簡大年此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金改49條”的核心,是要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質的突破。“相對於其他幾個自貿區,上海自貿區的金改措施,會具有很大的領先性和突破性。”
此外,他還透露,即將推出的“金改49條”會包含備受市場關註的QDII2相關政策。
QDII2被看作是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的升級版。在人民幣資本管控下,通過QDII2可以有控制地允許境內個人投資者投資境外資本市場,與之相比,QDII只有機構投資者可以參與並且門檻較高,主要參與投資港股基金、黃金等產品。
市場普遍認為,一旦QDII2落地,個人的投資範圍將得到極大拓展,更有利於捕捉境外投資機會。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副主任兼上海分行行長張新此前表示,目前中國居民存款高達54萬億元,個人投資者對於全球資產配置的願望與需求非常強烈,開展個人境外投資業務試點,正是順應這一需求的具體舉措。
匯豐銀行(HSBC)中國證券策略總監孫瑜對《第一次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目前中國居民在進行全球資產配置時,由於資本項限制以及對本地市場的偏好,大量資金滯留在A股市場,容易形成羊群效應,造成市場的急漲急跌。當QDII2開通後,可以通過技術手段,例如在中國內地、香港地區兩地實現基金產品的互認來引導投資者更有信心地走出去。”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香港市場有股票基金約1000個,債券基金400個,貨幣基金100個。孫瑜認為,“如果允許這些基金到內地銷售,內地、香港地區兩地基金產品互認,資金可以更加便利地配置到香港市場。就相當於QDII2讓個人投資者的錢有了走出去的方法,如果再有人給你提供‘船’出海,效率會大幅提高。”
此外,值得註意的是,QDII2的推出也有利於境外投資的透明化。某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一些國內投資者普遍存在通過“打擦邊球”的方式進行境外投資,這不利於監管的實施。“5萬美元的個人換匯額度應該用於商品消費,但目前很多內地人通過香港的互聯網券商換匯炒港股。”
拭目以待更多改革舉措
簡大年表示,接下來上海自貿區將迎來又一波的改革支持舉措出臺,主要是配合自貿區擴區以及自貿區由一變四之後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而推出的,包括外匯、海關等部門的支持舉措。
在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方面,張新表示,爭取在自貿區將大部分不可兌換項目和部分可兌換項目,特別是有關資本貨幣市場與個人有關的項目轉換為可兌換項目。對風險較大的項目,嘗試開展限額內可兌換試點。
此外,加快推進外匯體制改革。實施外匯“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進一步簡化外匯行政審批,加強事中、事後管理。繼續深化跨國公司總部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和支付機構跨境外匯支付業務試點。推進特許兌換業務創新,探索對銀行由“規則監管”向“原則監管”轉變。
張新提出要全面推動銀行、證券和保險業對外開放。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資本在區內設立自擔風險的金融機構。放寬外資進入金融服務業的投資限制,逐步擴大外資持股比例。支持建立包括黃金、外匯、證券、期貨、原油等在內的面向自貿試驗區和國際的交易、清算、結算平臺。
在推進人民幣跨境雙向使用領域,要更好的配合“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布局,實行貿易、實體投資與金融投資三者並重,大力支持資本和人民幣走出去,拓寬境外人民幣的投資回流渠道,加快人民幣國際化步伐,提高人民幣跨境收支占本外幣跨境收支中的比例。支持境內企業以人民幣對外貸款和投資,便利個人經常項下跨境人民幣業務開展。加快建立跨境人民幣支付清算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