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阿里影業不像影業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1728.html

阿里影業不像影業

第一財經周刊 方婷 2015-06-13 11:25:00

阿里影業迫切想要擺脫文化中國的行事傳統和遺留問題,它成功的關鍵,並不在於能多快追趕上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等影視公司,而在於首先如何讓自己跟現有的影視公司不一樣。

這個曾經最傳統的影視公司正在甩開過去的影子,用互聯網平臺的思路,打通產業鏈。

6月4日,阿里影業以向投資者配售新股的方式,募資121億港元(約合96.84元人民幣),賬面資金比一年前多兩倍。而它正決意擺脫它的前身—文化中國最後一點影子。

阿里影業計劃告別北京昆侖匯氣派的環形中庭和玻璃門,搬到3公里之外一棟更實用的寫字樓里。

時間距離阿里影業更名正好一年。2014年6月,阿里巴巴以62.4億港元收購文化中國60%的股份,文化中國自此成為阿里影業。

比 起以明星和商業電影為人熟知的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文化中國的業務龐雜混亂。它跟中影集團關系密切,曾共同投資《建黨偉業》和《秋瑾》等主旋律影片,控股 一家電視劇發行公司,投資拍攝了一系列革命題材電視劇。不僅如此,它旗下還擁有《京華時報》和《費加羅》兩家報刊的經營與發行業務。它甚至涉足了英超聯賽 的移動新媒體轉播和一些手機遊戲的開發。

因為擁有廣泛的個人資源,文化中國董事局主席董平借此開拓業務,這也成為文化產業如今的典型生態。 位於北京的昆侖匯由文化中國租下,上下3層的寬敞空間原本打算用於建造私人博物館。以收藏品裝點成上流會所,在影視大佬的小圈子里是流行的做法。緊挨昆侖匯東側的昆侖飯店,自1990年代起便被當成影視界會客談項目的據點,馮小剛、姜文、葛優都是常客,董平自然也不例外。

這些法則一度推動了這間公司的野蠻生長。根據人情和資源攢起項目的後果是,接手文化中國之後,阿里影業花了半年時間,梳理遺留的各種不當財務問題。今年1月26日,阿里影業發布成立以來首份盈利警告,稱2014年全年可能出現最多6億港元的重大虧損。

阿里影業迫切想要擺脫文化中國的行事傳統和遺留問題,它成功的關鍵,並不在於能多快追趕上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等影視公司,而在於首先如何讓自己跟現有的影視公司不一樣。

阿里影業CEO張強的一些說法可能透露出一些不一樣的信息。“阿里影業的定位不僅僅是傳統影視制作公司,而是希望發展成一個基於互聯網平臺的全產業鏈娛樂公司。”他在6月6日的阿里影業年度股東大會上這麽說道。

張強之前是中影股份的副總經理,可以說是非常傳統的電影人,現在比起電影本身,他更樂意談論阿里巴巴的數據分析和平臺生態。這可能是他之前並不熟悉的話題。

但目前張強給阿里影業帶來的最大價值,仍是傳統的制作資源,比如與導演王家衛的合作。

1月12日,首個由阿里影業主投的項目《擺渡人》舉辦發布會,現場被布置成電影中都市酒吧的樣子。在宣布了王家衛監制,梁朝偉主演,原著作者張嘉佳擔任導演的主創陣容之後,張強站在王家衛和張嘉佳中間,開始象征性地轉動手里的膠片放映機宣布項目啟動。

跟王家衛的合作,張強前後談了近一年,去年8月入職阿里影業之前,他已經在籌備相關項目。關於這部電影的最新消息是,《擺渡人》剛完成劇組搭建,準備開機。在文化產業中,這一操作速度很常見。張強的履歷里值得一提的另一個項目《狼圖騰》,同樣是從他曾任職的紫禁城影業帶到中影股份—從項目確立到真正上映,前 後歷時5年。

對作為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來說,這樣的周期太過漫長。

“我一直以為這是很快的事情,但當你真正做了,會發現影視 行業的生產和研發周期太長了,我們也在適應。”阿里影業副總裁楊磊說。跟張強不同,楊磊原先是阿里巴巴集團的公關總監。在阿里影業,張強負責版權開發,電 影項目和整體方向把控,楊磊則主要協調跟阿里集團的資源對接,以及基於互聯網的開發和應用。

在傳統影視行業內,阿里影業的確找不到可供借鑒的對象。它模仿的既不是擁有全媒體平臺,以發行見長的華納兄弟,也不是以電影驅動消費品、樂園業務的迪士尼。如果一定要參照的話,阿里影業倒更像是它的母公司阿里巴巴的延伸。

“我們服務的對象掙到錢,我們才能掙到錢。”楊磊說。這曾經是馬雲掛在嘴邊的電子商務的運營理念。這令人想到向淘寶和天貓店主收取服務費的阿里巴巴的盈利模式。

阿里影業試圖搭建一個完整的平臺服務系統,包括項目投融資到電影宣發、影院對接等環節。無論是華誼兄弟、光線傳媒還是萬達,都能夠使用他們的系統。

發行是目前最容易體現成效的突破口,它需要足夠多的資金的投入。樂視影業成立不久即躍升為民營電影公司前五,憑借的正是強大的地面發行團隊。

在阿里影業內部,人員最多的也是發行部門。除了設置大量地推人員,這家公司還以8.3億元收購了影院售票管理軟件公司廣東粵科。該公司的粵科軟件為30多家售票電商提供接口,其中包括市場份額最大的貓眼電影。

“我們的目標就像支付寶上的水電煤氣一樣,用戶不用管它是哪家的產品,只要用的是我們的平臺。”楊磊說。娛樂寶和淘寶電影也將並入阿里影業。對各大電影公司而言,娛樂寶與其說是融資工具,倒不如說是行業通用的電影營銷工具。但在並入阿里影業之後,情況也許會有所變化。

經過十余年的市場化競爭,既有的影視行業公司往往各有所長,光線重在發行,華誼兄弟重在制作,萬達重在院線資源。闖入其中的阿里影業聲稱的數據打造平臺,聽上去很美好,但也存在問題,阿里影業在跟全行業構成正面競爭之後,這些公司還能夠主動使用它的服務,將數據導入到它的生態系統里嗎?

“阿里影業正在像買股票一樣買小說版權。”一位供職於文學網站的人士指出,阿里影業名下如今有上百部小說版權,花30萬到100萬元買一部小說的影視改編權對這 家手握180多億港元(約合144億元人民幣)的公司來說輕而易舉。但一家電影公司的制作能力始終有限,這些項目最終能在銀幕上出現的寥寥可數。小說版權價格被擡高,那些規模不大的影視制作公司也不免受到壓力。

阿里影業的選擇像是兩個極端。一方面非常看重“超級IP”,也就是那些根據知名小說或漫畫改編的電影。與此同時,那些青年導演的中小成本電影也會受到關註。按照已經公布的兩個項目來看,根據網絡文學改編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屬於前者,《擺渡人》則介於二者之間。

“假如你手里有很好的劇本,但是沒有投資,沒有班底,我們可以幫你辦到。”這是阿里影業吸引合作方的說法,不過華誼兄弟和樂視影業也很早誕生了扶持新導演的計 劃。優質的項目和人才可能已經被其他先行者納入自己的體系當中。阿里影業的優勢依然是有充分的資本。不僅如此,阿里巴巴集團還分別是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的 第二大股東,未來也將跟這兩家制作公司在內容方面建立合作。

但張強和楊磊都宣稱從不認為阿里影業的競爭對手是光線傳媒或華誼兄弟,也從未將電影票房當做阿里影業短期的追逐目標。

電影更像阿里巴巴的另一個觸點,讓電商用戶和非電商用戶之間產生更多關聯。這有些類似阿里巴巴此前收購地圖軟件高德和打車軟件快的打車的思路—最重要是把消費者納入應用場景。

傳統影視公司以往多是跟院線經理搞好關系,以人脈來推介影片和產品,但是阿里影業嘗試讓院線更有利可圖。

在衍生品環節,向影院推行二維碼,用戶因為電影或者海報觸發下單,線上連接天貓的衍生品平臺,由天貓發貨到用戶手里。交易完成後,阿里影業能夠通過追蹤用戶數據足跡,跟院線分成,這大大消解了院線在衍生品庫存上的壓力。

這樣做的唯一顧慮是,萬達之類自己擁有衍生品售賣的巨頭,未必會跟阿里影業合作。

“我並不擔心他們不用我們的服務,如果不用,一定是我們做得不夠好。”楊磊說。但在阿里影業的步伐跟上他們的設想之前,這個行業最缺的依舊是人才。

張強甚至用了一種傳統的方式,在微博上尋找能夠猜中正在上映的電影最終票房的人,邀請他們加入阿里影業。找到適合的人,可能跟改變傳統電影業一樣,都要再耐心等一段時間。

(註:阿里巴巴為第一財經傳媒公司股東)

編輯:羅懿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1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