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追風者——投資的通用邏輯與路徑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754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5-31 20:17 編輯

追風者——投資的通用邏輯與路徑
作者:格隆

編者按:剛剛過去的一周,註定是讓所有投資者註定難忘的一周。在5.30八周年前夕,上證指數在周四幾乎複制了8年前5月30日的走勢。稍微清醒一點的投資者都知道,A股正在泡沫化。我們不想討論泡沫會不會破,以及何時破這樣無答案的問題,但有些問題是有答案的,比如,如何在泡沫的大背景下進行投資?該怎樣做一些逃命準備?本周我們就來深度探討投資者到底需要什麽樣的投資哲學、投資邏輯、以及投資思考方式,以及如果A股泡沫破滅了,該如何逃生。每一篇文章都是潛心思考寫就,絕對是一場饕餮盛宴。格隆匯一貫強調“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個世界沒有救世主,只有充分完善自身的投資哲學與方法論,你才能在這個市場真正立於不敗之地。

兩年前的今天(2013年5月31日),3名追蹤並研究龍卷風的美國人在俄克拉荷馬州風災中死亡,遇難者分別是蒂姆·薩馬拉斯、他的兒子保羅·薩馬拉斯以及氣象學家卡爾·揚。這是首起職業“追風者”遇難事件。

絕大多數中國人,包括格隆本人,對這三個人都不算熟悉。但看過“Discovery”自然頻道節目的人,相信都對龍卷風這種難得一見而又驚心動魄的自然現象印象深刻:就算重達數噸的汽車也會象火柴盒子一樣被卷到半空中。龍卷風肆掠過後,一切都不複存在,只剩下了地基

在狂野且不可琢磨的龍卷風面前,人類顯得渺小而無助,避之唯恐不及。饒是如此,卻有這麽一群人,努力想要追逐龍卷風。為了記錄、了解、預報和防範龍卷風這種恐怖的自然力量,他們象戰地記者一樣把自己置於險境,讓自己無限接近龍卷風。他們被形象地稱為“追風者”。正是通過這些追風者的智慧、膽識、勤奮與敬業,我們才能如此近距離地真切見識這種看似混沌且狂暴自然天象的瑰麗與壯觀。

某種角度,股市非常類似龍卷風這種自然混沌系統,而投資過程則非常類似這種追風行為

周末偶爾得閑,與一幫投資界朋友閑坐喝茶侃投資,朋友問起為何在恒生指數基本沒有什麽像樣表現的情況下,格隆匯的會員能挖出這麽多大牛股,格隆匯“港A100”指數能大幅度跑贏幾乎所有可比指數,甚至是內地的神創板指數?秘訣何在?

我想了想,回答他:無他,追風而已。

這麽回答並不是為了故意裝酷。

多數職業投資者最大的弱點就在於會經常高估自己的能力邊界。事實上,任何一件事,只要你數十年如一日浸淫其中反複做,你必然會成為這個領域的所謂專家,除非你實在太過偏執和愚鈍。

投資也不例外。一般而言,一個人如果在資本市場摸爬滾打多年,想做到不跑贏指數都難。但這並不表示你有多麽睿智多麽出類拔萃,隨風而起罷了。換句話說,好的投資者應該,也只應該是個追風者,你只是恰好在合適的時間點把自己放在了風刮過的路線上,“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

大風刮起時,豬也會飛。沒有風的時候,鳳凰與麻雀並無本質區別。

股市實際是一個非常類似龍卷風自然天象的混沌系統曾數十年如一日追逐龍卷風,被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稱為世界上最專業最著名的“追風者”蒂姆·薩馬拉斯(Tim Samaras)說過:“我對龍卷風了解不少。但時至今日,我仍然不知道為什麽這場風暴會產生龍卷風,而另一場則不會。

格隆對股市的困惑與無奈與蒂姆類似。多年的經驗告訴我,絕大多數時候我們並無能力提前預測市場會發生什麽變化並依此做出投資決策,因此如果我做投資,一定會預設一個基本的假設前提:即我並無能力超越大環境太多。在這個混沌世界中,我們賺的終究還是一個大環境的錢,也即所謂的靠天吃飯。在大旱的時候不排除少數接近水源地的企業仍能活得很滋潤,但只是個案,而且這種獨善其身式的滋潤也必定無法獨立支撐出一個生態系統,因此也註定無法持久。

在大環境不支持的時候,自以為是地逆著風飛,最後的結果多半是以悲劇收場。候鳥如此,投資者亦如此

追風有兩種路徑:追國家與追行業

多數投資者的選股方式不外乎兩條路徑:宏觀角度的自上而下,或者微觀角度的自下而上。

自下而上的選股方式與追風無關,本質上是一種完全依靠投資者自身的能力邊界,一事一議的個案式挖掘。這種方法是個笨辦法,但並不是一個壞方法,多數時候用這種方法是能夠獲取超越市場平均水平的收益的。但這種方法的缺點顯而易見:無法複制,靡費人力,還很容易陷入盲人摸象,一葉障目不及其余的陷阱。

自上而下的挖掘起點是一個國家(或地區),雖然投資標的是上市公司,但其實質是投資一個處於上升周期的國家(或地區)格隆把它簡稱為“國風”。這種投資方法是典型的追風,即所謂的馭風而行。很難想象如果沒有美國200多年的國運上升,以買入並長期持有為特征的巴菲特恐怕基本沒有可能創造他的投資奇跡。同樣,如果沒有中國30多年改革開放的厚積薄發,我們也很難看到今日中國科技領域創新的層出不窮,以及神創板指數的叠創新高。

與此對應的是,我們很難說服自己,在實體經濟沒有根本起色的情況下,日本股市單靠安倍的印鈔行為能持續走牛。與此類似的結論是,整體已創新高的歐洲股市,未來1-2年賺錢應該會越來越難:歐洲這艘經濟巨輪的速度在恢複中,但很多地方仍在漏水。堵漏會讓賺錢變得艱難。同樣的邏輯也能解釋為什麽從今年年初開始格隆就建議身邊做固定收益的人對過去幾年一直走牛的全球債券市場要保持足夠的警惕:美國利率水平已經進入一個中長期的上升周期,這是確定的風向!全世界都在等待的美聯儲加息槍聲只是讓這個風刮得更劇烈一點而已。

當前最大的“國風”在哪?

當然是中國建國以來的第二次戰略轉型:從引進來,到走出去!

當然是中國的國家意誌:人民幣國際化,資本輸出!
著力點和抓手在哪里?腳趾頭都能想明白:香港。這就是格隆匯旗幟鮮明呼籲做多“港A股”的原因:勝算在我們這邊,因為你滿倉的是一個國家的國運。

追國家需要全球化的視野、深厚的經濟學常識以及敏銳的政治觸覺,是真正的投資大家所為。

另一個中觀層次的追風的是追行業

即通過行業供需、行業毛利率等指標尋找景氣度反轉或者未來持續向好的行業,然後將該行業中的主要公司做組合式買入:以自己的能力邊界判斷風向,然後把自己擺在風要刮過的路上,剩下的事情就只是看你是否夠幸運了。如果大家有心,你會發現,格隆匯港A100指數的100只成分股,相當大比例是TMT行業,而一些與傳統產業興衰緊密掛鉤的行業如鋼鐵、水泥等,則近乎沒有,這實際也體現了一種清晰的行業追風邏輯。與此對應的是,格隆匯會員挖掘的多數牛股,比如網龍(777),也都是典型的TMT行業。

追風如同沖浪,借助自然的力量,順勢而為,勇立潮頭,很刺激也很精彩,但追風本身有相當難度,也並不是購買了全額保險的無風險遊戲。2013年5月31日,3名長期追蹤並研究龍卷風的美國人在俄克拉荷馬州風災中死亡。這是第一次有追風者在追風過程中喪生,而且遇難者就包括前文提到的大名鼎鼎的蒂姆·薩馬拉斯。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發言人芭芭拉·莫非特的評論是:蒂姆·薩馬拉斯是這個領域頂尖職業高手之一,一向非常註重安全。不幸的是,研究難以預測的自然力量時,從來沒有百分之百的安全。
但我們依然要追風。投資如同遠征,我們不能一直靠徒步。風,能給我們方向和翅膀。



格隆匯聲明: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來源“港股那點事”及作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5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