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沒有瘋,吳曉波受驚了 作者:王海濤 5月18日夜,一個素未謀面的資產管理公司的老總,給我留言:怎麽看大盤? 19日早上,看到吳曉波的一篇刷屏文章《吳曉波:瘋了》。讀到第一句話,我便笑了:當暴風科技的漲停板記錄達到20個的時候,至少有四位互聯網老兵打電話給我:“曉波兄,你能給我們解釋一下嘛,現在的市場到底怎麽了?” 搞資產管理的人問我這個寫評論的,搞互聯網的老兵問吳曉波,這都說明,相當高層次的“業內人士”,已經不懂眼下的市場。這就如同,身經百戰的士兵問農夫,接下來的仗還如何打一樣。 吳曉波洋洋灑灑寫了2000多字,我從中就讀到了兩個字:泡沫——這是近十年來最大的一次資本泡沫運動,市場瘋了。 我的讀後感是,股市沒有瘋,但讓吳曉波受驚了;念及此前他感慨不本土實業企業缺乏“馬桶蓋精神”,他確實難以接受資本市場如此波瀾壯闊。 關於什麽是泡沫,格林斯潘同誌說過,“泡沫是很難確定的,除非它破了”。換句話說就是,如果你不知道泡沫何時破裂,你呼喊泡沫嚴重有毛線的意義啊。 在中金首席經濟學家梁紅看來,用泡沫解釋市場是一種“無知”。她說:如果我用泡沫來解釋市場,等同於表示我其實不知道發生了什麽。這兩個字可以讓我們逃避解釋和理解的責任。現在A股市場大幅上漲之後,有些評論者開始各種關於泡沫的評論,在我看來,很多人在用“泡沫”兩個字來掩飾“其實我不懂”,或者“我不想搞懂”。 吳曉波不是專門研究股市的,而是一個財經作家,有情懷,有高度,有使命感,面對這樣的市場,他用“泡沫”和“瘋了”來描述當下的股市,與他的身份非常契合。 那麽什麽是泡沫呢?有人給出這樣一個比喻,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泡沫,是生命誕生的過程中,數億個精子,競逐一個與卵子結合的機會。沒有這個瘋狂、盲目視死如歸的過程,就不會有新生命。 市場上,數以億計的散戶,都是抱著“獲得新生”使命,奮勇向前的。 前天一個炒股小白告訴我:“昨天剛入市,本金25萬,當天賺了9000多。我還有必要上班嗎?”有這樣的真實故事作為註腳,35個漲停,又有什麽不好理解的呢? 讓吳曉波受驚的當下的市場,不過是出現了一次階段性的“通貨膨脹”而已。大通脹預期發生的時候,醬油醋衛生紙都有人大量購進的。何況,股票,比醬油醋衛生紙更便於存放呢。 把這個市場理解成一個菜市場就行了,菜的價格與菜的品質往往關系不大。比如,老板已經不之所蹤的湘鄂情,不,如今已經是ST雲網的那個公司,成色夠差了吧,據說最近有人覺得它的“殼”很漂亮,說不定它的價格就會一飛沖天。 在具有中國特色的菜市場,既有中國特色的賣菜制度,又有中國特色的買菜心理——這個心理就是不願意相信、也無法相信未來。 幾乎所有的人,都覺得明天有極大不確定性,因而總在恐慌之中。這種恐慌心理,表現在股市上,就是沒有人相信所謂的長期價值投資。大家的心態是,看到大勢趨好,瘋狂緊跟害怕錯過財富列車;聽到風吹草動,你跑我也跑互相踩踏屍橫遍野。只相信眼前,不相信未來,這是殘酷現實逼迫出來的生存法則。 所以,當此之時,提醒泡沫,從學術層面和現實層面,都是毫無意義的——吳老師的《瘋了》被刷屏這一天,滬指大漲逾3%。 事實上,如果真的有泡沫,那既是股民需要的,也是國家需要的。眼下 要一場牛市來化解一些問題。洗潔精和洗衣粉,只有泛出泡沫,才能把那些問題——汙漬化解並帶走。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需要這樣的泡沫。值得有些人驕傲的是,曾經不止一次成功地用泡沫洗去一些難題。 當然,一定會有大量的股民的錢順便被洗走的,但只能認賭服輸。因為,禦賜的賭場門口,懸掛著10個字:股市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來自大公館)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