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八十年代是我的啟蒙期,我經歷讀書、畢業、進入社會工作三個階段,這段時間流行文化在我回憶中佔重要位置,例如我不時重看這段時期的電影。一套我很喜歡的電影是1987年上映的《Broadcast News》,是女主角荷莉亨達(Holly Hunter)的成名作,戲中她是電視台新聞編導,工作和感情周旋在兩個男人之中,一個外表木獨,但有料兼有內涵,另一個外表英俊和充滿自信。女主角揀邊個?答案當然不簡單,每當我接觸到關於自信的課題,我不期然想起這套電影。 這些年,自信的「股價」一路向上,沒回落跡象。今日,有自信等於有天分、有料、有魅力、有能力,自信人就是叻人。職場上,充斥着大量自信人,這些人被周圍捧至天高,仕途比其他人順暢。「自信等於能幹」這假設其實頗合理,睇醫生時沒有人想見到醫生慌失失,信心製造說服別人的作用。和別人接觸的時間有限,很多時判斷是根據片面觀察,甚至道聽途說,「自信等於能幹」不算是不負責任假設。事實上,不少自信人真的能幹,兩者之間畫上等號,應該錯不到哪裡。可是,事實證明,自信和能幹之間或有關係,但不可畫上等號。例如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之後,英女皇出席一個倫敦經濟學院的場合,以厚道見稱的英女皇,向在場的經濟專家提出一個簡單而有道理的問題:點解無人預見金融海嘯?我們心目中的財經精英英明神武,是典型自信人,但這些人非但不能預見,甚至有份製造金融海嘯,誤信自信人的後果可以很嚴重。經常有朋友傳來Ted Talk短片,讚美講者演說內容如何精彩。我看後的即時反應,也是被講者的魅力迷倒,佩服講者的自信,但稍為回魂,我想問:講者是真的有料,抑或是演說出色?當作十多分鐘娛樂,看對或看錯影響不大,但假如我須把金錢、公司前途、甚至生命交給一個弄不清真實能力的自信人,我放心嗎?
自信人有以下特點:一、聲線清晰、響亮和堅定。自信人多數是出色演說家,講talk一流,什麼時候放或收,全在掌握之內,「talk得」是自信人的武器。二、提供更多資料。其他人以為知道一件事,不過自信人知道更多,懂得提供額外資料,讓其他人感到天外有天。如果這些資料是數字,更容易令人信服,因為大部分人自愧對數字不敏感。三、淡定。「騰雞」是自信的反面,任何時間也不可失儀,遇到嚴峻情況頂多是不出聲。讀者望吓四周圍,應該有不少自信人,或者自己是。自信人不但在職場上順風順水,在社交圈子也受歡迎。朋友出來食飯吹水,未必能夠知道其他人具體情況,自信是衡量受歡迎的重要標準。作為追女仔質素,更加不在話下,「Talk得」是不老的招式。自信人闖禍,水落石出後,發現這些人不是不誠實,不是有意識地裝出自信,而是真心相信自己一手營造的假象,自信變成性格盲點。最大可能是,自信人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世上很多事情需要實質技能和經驗,識就識,唔識就唔識,不可靠把口talk,也不可靠「有志者事竟成」。需要的時候,遇到能幹自信人,自然深慶得人,但遇到無料自信人,只有無奈。一敗塗地後,望着這些人,不知好嬲定好笑。防備自信人,話易不易,畢竟社會風氣是高捧自信人。我們都知道重點是能幹,但總是在不適當情況誤把自信和能幹混為一談。十年工業生涯,我的意外收穫是無意中練成一套分辨自信人的武功。當年我從中環走入觀塘,經歷巨大文化衝擊。中環滿街自信人,為適應中環環境,須建立一套自我保護系統,雖不完全可靠,總算是有一招傍身。觀塘人沉默寡言,展現另一種自信,我非但不用防備,更加要鼓勵外露自信的風氣。把自信人從天帶到地面,又難又殘酷,把沉默人從地面帶上天,只能慢慢做,而且不一定成功。在觀塘,我有充裕空間分辨什麼是能幹、什麼是自信,至少,今日我懂得與自信人和沉默人相處,從中發掘他們的優點。 蔡東豪 Tony Tsoi 上市公司精電國際前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