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京東高管解讀財報:跨境電商業務潛力巨大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455

京東高管解讀財報:跨境電商業務潛力巨大
作者:木語


5月8日消息,京東集團今日發布其截至2015 年3 月31 日的2015 財年第一季度業績。財報顯示,京東2015年第一季度凈收入為366億元人民幣(約59 億美元),同比增長62%。2015年第一季度凈虧損為7.102億元人民幣(約1.146億美元),凈利潤率為-1.9%。2015年第一季度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凈虧損為2.056億元人民幣(約3,320萬美元),凈利潤率為-0.6%。

財報發布後,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微博)、CFO黃宣德以及京東商城CEO沈皓瑜等高管出席了隨後舉行的分析師電話會議,解讀財報要點並回答分析師提問。

以下為分析師問答環節主要內容:

美國銀行-美林分析師:可否介紹一下京東在跨境海淘方面的戰略和計劃?許多京東的競爭對手都在這個方面進行了拓展。此外,可否介紹一下你們在互聯網金融業務方面的最新進展,可否透露一些這方面的運營數據?

沈皓瑜:跨境電商業務方面,我們在4月15號正式推出了京東全球購業務,目前我們已經有了500到600家在線商家,SKU(庫存量單位)數目大約是幾十萬,我們的模式也有幾種:我們在中國一些城市租用了一些倉庫,用來做京東直接的進口商品銷售,同時我們也給一部分第三方商家提供使用這些倉庫,我們還通過第三方商家做海外直接發貨的模式。

總的來說,全球購業務還處於早期階段,但是我們覺得這項業務非常適合京東的客戶群,也和京東的“正品”、“值得信賴”的品牌形象相符,所以全球購業務看起來對於京東非常有發展潛力。

美國銀行-美林分析師:你們在對全球購業務挑選商品的時候,你們如何避免與京東平臺上現有的品牌商家重複?

沈皓瑜:由於我們的選擇,大多數情況下,並不會出現商家或者商品重複、互相蠶食競爭的情況。因為我們選擇的大部分都是在國內沒有的商品,至於類似商品的情況,目前我們還沒有太在意,因為市場就在那里,消費者就在那里,我們就留給消費者做選擇。

黃宣德:互聯網金融業務方面,我們的消費者金融業務增長強勁,雖然還是有選擇性的,但是我們也逐漸地擴大了消費者金融的目標用戶群體。可能你也看到媒體的報道了,我們也推出了一些資產眾籌以及其他產品,但是除了消費者金融以及供應鏈金融業務之外,其他產品都還處於早期階段,所以現階段我們還不打算公布這方面的數據,但是接下來幾個季度可能會逐漸開始公布。

劉強東:跨境電商方面我再補充一下,我們今年的打算主要是做好兩件事情,第一是打通跨境電商的海關和保稅倉的通道,現在我們在中國三個城市都已經打通了海關,另外兩個地方的海關正在談,所以年底之前我們會有五個口岸可以對我們的跨境電商進行開放。

第二件事情我們今年是豐富SKU,我們已經組建了導購團,一個一個國家在導,法國、韓國都去了,6月1日將去日本,接下來還回去澳大利亞等不同國家,年底之前我們希望把主要的國家都能完成,所以,今年還是打基礎的一年,目前從客戶的陣容來看我們覺得潛力巨大。選中的跨境品牌也符合我們京東商城的品牌和個性。

瑞銀分析師:第一季度你們新增了多少活躍用戶?其中有多少來自騰訊微信和QQ入口?關於與騰訊的合作,可否介紹一些其他的數據,比如流量、交易額貢獻等?

黃宣德:我們上個季度公布了一些這方面的數據,由於雙十一促銷的原因,我們從微信和QQ入口獲得了流量和新用戶劇增,而第一季度相對而言並沒有太大的促銷活動,所以由於這些季節性的因素,本季度的新增用戶數比不上第四季度。

但是,就對新增用戶數的貢獻比例來看,第一季度與上次公布的數據基本一致,還是大約有20%的新增用戶來自微信和QQ渠道,所以這方面還是一個非常健康的發展狀態。環比來看,用戶數還是有所增加,雖然說第四季度是一個比較強勁的季度。今年開始,我們以後將只公布年度的活躍用戶數據。

巴克萊資本分析師:我的問題是關於“京東到家”業務的,可否具體介紹一下這項業務?雖然這項業務還處在測試階段,但是目前的進展和獲得的反饋如何?這項業務以後會不會對公司收入帶來實質性的貢獻?這項業務的利潤率情況是怎樣的?

劉強東:O2O項目從今年開始我們正式落地了,經過了我們一年時間的商業模式調整、研發、消費者調研、商家調研,現在商業模式已經確定了,所以從3月16號正式上線,目前第一個開通的城市是北京,上海現在正在測試之中,我們在第二季度結束之前,會至少開通四個城市,也就是剩下廣州和深圳,年底之前我們還會開通更多的省會城市,比如南京、杭州、成都之類的。

目前我們這個產品在北京開通一段時間後是非常受歡迎的,每天的增長速度都非常喜人,我相信這個產品可以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喜愛。

毛利潤方面,由於這個產品剛剛上線,我們目前是連接商超和消費者,所以目前我們收的費用都很低,還在進行用戶增長的階段,我們並不去關註毛利潤率。

隨著“京東到家”業務的擴充,公司最想做的其實是物流眾包平臺,這在未來將是很大的生意,可以服務我們更多的用戶。目前我們的物流眾包平臺已經有一千多名員工,在五月底之前我們會向社會開放,會招收大量的社會余力。

巴克萊資本分析師:可否介紹一下物流眾包業務具體指的是什麽?

黃宣德:基本上就是兼職幫京東到家送快遞,不是京東的正式員工。這個模式基本可以說是物流行業的Uber。

William Blair分析師:可否介紹一下目前排隊使用京東倉儲物流服務的第三方商家的情況?這項業務在2015年能否達到成熟階段?這項業務的發展限制條件是你們的物流能力嗎?還是說這項業務仍需加大推廣贏得更多的需求?

黃宣德:其實並沒有太多商家在排隊等待使用我們的服務,以前我們也提到過,在最後一公里的投遞服務方面,我們已經處理商家30%的包裹了,未來我們需要做的是讓他們也使用我們的倉儲服務,所以我們的倉儲能力是一個限制條件,但是目前我們的重心還是向商家“銷售”京東的倉儲服務方面。

在勸使商家使用京東服務方面,勸使其使用京東倉儲服務比起勸使其使用京東最後一公里投遞服務要難,但我們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你可能也看到新聞,我們最近開始和優衣庫合作,他們不僅使用我們的最後一公里投遞服務,還是用京東的倉儲服務。但整體來說,倉儲服務的發展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William Blair分析師:第三方商家的Take Rate(指京東從第三方平臺業務中獲得的各項收入)似乎有所下降,可否介紹一下具體的情況?

黃宣德:第三方商家的Take Rate比較穩定,但是不同的商品類別可能比較不一樣,所以整體的Take Rate數據各個季度有所波動可能是由於商品類別組合的變化導致的。

沈皓瑜:比如說,第四季度的服裝銷量比較高,而服裝業務的Take Rate相對比較高,然後第一季度可能食品飲料、春節相關禮品等類別的銷量會比較好,所以Take Rate會比較不一樣。

奧本海默分析師:我的問題與你們的全球購業務相關,你們的物流和倉儲服務與競爭對手形成了差異化,可否具體介紹一下海購業務方面你們的其他服務,比如你們已經提供了一站式清關服務,你們還認為京東的倉儲和投遞服務比市場上其他對手要好嗎?目前來看,全球購訂單平均的送貨時間是多長?

第二個問題是關於你們與途牛旅行網的合作的,如果途牛成為京東旅遊業務的獨家運營方,鑒於途牛主要做的是出境遊業務,是否意味著京東旅遊也將只註重出境遊?

京東:關於跨境物流,我們還是希望可以講暢銷商品在海關建立保稅倉庫的形式,這樣可以保持非常好的用戶體驗,可以說這種方式下的用戶體驗和我們自營B2C業務的體驗是一致的,因為我們現在在海關基本上通關時間只有一兩個小時。

對於銷量比較小的長尾產品,由於考慮到庫存的風險,我們還是選擇從境外直接發貨,這個用戶體驗老實說沒有我們B2C業務的好。根據不同的國家有所不同,長尾產品平均的到貨時間是四天到五天。

沈皓瑜:關於與途牛的合作,我們僅僅給了途牛運營一些組團遊和休閑旅遊業務,在機票和酒店預訂業務方面,途牛會是我們平臺上的一個優先合作夥伴,但並不是獨家的合作夥伴。我們會保持京東旅遊的運營權,但是會給途牛一些京東旅遊下面子頻道的獨家授權。

傑富瑞分析師:可否介紹一下目前移動端的訂單量與PC相比有什麽不同?長期來看,你們覺得京東第三方商家業務對公司的整體收入貢獻會是多少?京東第三方平臺業務與其他競爭對手相比有何差異化因素?

黃宣德:關於第一個問題,我們不具體公布移動端的情況。

關於第三方平臺業務,第四季度是第三方平臺業務的旺季,所以第一季度環比來看京東自營業務與第三方平臺業務的增速基本一樣,但是未來第三方平臺業務的增長肯定會比自營業務的增長要快。這方面我們並沒有什麽具體的目標,但是剛才劉總也提到了,未來幾年來看很可能京東第三方平臺的交易額會占多數。

劉強東:原因是我們第三方平臺上的商品品類的市場規模是要遠遠大於京東自營商品的市場規模的。

黃宣德:對於第三方平臺差異化的問題,一個是我們的消費者全體的購買力比較高,二是我們對商家提供倉儲和物流服務。

摩根大通分析師:我想了解一下對於你們自營和第三方業務來說,各自的品類擴張策略是什麽?現在你們投資了途牛,所以很明顯是要在旅遊業務方面發力,那麽未來三到五年內還將在哪些領域進行拓展?

沈皓瑜:我們現在已經是一家全品類的在線零售平臺,我們已經覆蓋了所有重要的品類,與途牛以及易車網的戰略結盟,主要目的是加強我們在比較專業的垂直領域的發展,在這些領域專業性是比較重要的,所以這些舉動並沒有改變我們的品類擴張策略。目前在第三方平臺上,很多品類的增長率是三位百分數,我們在所有品類方面的進展都很好。

派傑分析師:過去你們談到比起別的電商平臺京東的增長更快,現在你們還這樣認為嗎?其次,現在隨著阿里巴巴的上市,他們的發展策略也越來越透明,了解他們的增長策略後有沒有改變你們的長期發展戰略?

沈皓瑜:我們的增長確實比這個市場整體以及最大的競爭對手的增長要快得多,過去幾個季度我們發現很多領域的增長還在加快,我們對於服務和產品質量的追求確實為我們帶來了獨特的優勢,所以,從戰略方面來看我們並沒有什麽改變。

劉強東:在電商領域,永遠不變的定律就是誰能給用戶提供最好的體驗,誰的增長就一定最快。(轉自:美股IPO)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9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