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邓晓峰讲述价值投资生存之道:寻找非理性市场中的认知偏差

http://xueqiu.com/5545011370/43347748
2015-05-09 上海证券报一基金圈

以下为演讲实录:

邓晓峰:感谢各位嘉宾,以及上海证券报的各位朋友,我今天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简短的分享,说实话,上证报派给我的题目给我很大的压力,现在这是一个牛市,牛市好像什么股票都能涨,股神特别多,我们的收益率可能远远比不上市场上这么多优秀的人士。而且中国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市场,很多人都在谈论中国适不适合做价值投资,中国的市场效率比较低,往往公司的基本面跟公司的股价不能同步反映,业绩好比不上概念好。而且中国还有一个特点,散户众多,韭菜是一茬又一茬,永远割不完。 中国的市场应该说是一个高度鼓励冒险的市场,这种市场的结果使市场上大多数参与者投资的行为越来越趋于一致,越来越偏向于成长性的风格。

我记得在2014年年终参加社保基金理事会的定期会议的时候,当时主持人让我们18家管理人给自己定一个位,谈谈自己的风格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一端是价值,一端是成长,大家看看在什么位置。认领价值的只有我一位,大多数同仁都觉得自己是成长的风格,其他的同仁觉得自己的风格是属于混合型。我觉得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情况,沧海桑田,在中国,机构投资者整体的行为中已经转向了趋势和成长。在这种情况下,其实我内心还是感觉有很多欣喜的,因为在目前的情况之下,采用跟我们类似策略的人是越来越少的,这个活会越来越容易。我觉得当这个市场里面大家的情绪偏好高度聚焦之后,它会给我们留出很多空间,有很多机会明显的摆在眼前,而且它能够停留相当长的时间。另外,作为中国一个后劲的国家,很有优势的是我们可以借鉴先进国家产业发展的经验,我们可以据此做一些研究和专业性的判断,使我们在做基本面研究的时候胜率更高,做投资的时候失败的概率更小。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在中国做价值投资有优势的地方。简单一句话,在中国研究能够创造很高的价值,只要研究做的好,肯定有很多机会会在我们的眼前。

中国的资本市场上曾经出现的一些偏见,这些偏见最后都变化成为巨大的投资机会,我记得我刚进入博时的时候,博时是以投汽车股闻名的,可是股神巴菲特说过“有四个轮子的都不能买”。我当时也很困惑,后来我们做了一些研究,发现不是这个样子的,市场认知有巨大的偏差,首先从历史上看,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分红已经远远超过了当时的市值。我们后来分析中国汽车公司的数据发现这些公司根本不是一个重资产行业,每年固定资产周转率达到了5-6次,很明显是一个很轻资产的行业。一般一个整车厂固定资产投资能够在一年半到两年之内彻底收回,这肯定不是一个重资产的行业,继续分析下去会发现在中国,这个产业其实已经高度优化了,他们的零部件企业和整车厂的关系已经不像早年,这个产业发展高度一体,还是一个专业化分工的情况。所以我们研究会发现,这里面市场共同的认知和我们看到的数据有很大的偏差,正好中国的汽车工业又处于需求不断增长的年代,它在过去十年,应该说是中国制造业里面盈利增长最快的大行业之一,去年整个行业的净利润可能是超过了2500亿,行业ROE水平接近20%,这是一个很好的行业,这是一个历史上来看,因为我们经验不足,或者说因为我们简单的听了一些权威的表述,可能存在一个偏差的问题,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机会。

另外一个很出名的就是航空行业,不仅有轮子,还有翅膀,我们在2006年做航空投资的时候,各方面的压力很大,企业遇到油价不断上涨,盈利亏损,像南航公司的市值跌到80个亿,转过年你看到这个公司有巨大的经营杠杆,当需求的增速稍微超越飞机供应增速之后,行业利润率大幅度上升,又加上人民币升值的概念,这个行业整体实现了标准的双杀,公司股价在一年之内基本上能涨10倍。航空行业这么差的行业,在中国不管是在上一轮牛市还是在这一轮牛市,它的表现都是非常好的,这个表现跟我们教科书上,或者说著名的投资人简单做出的判断还是存在很多差异的,还是有很多误区的。2002年、2003年的时候大家都说白酒行业是一个夕阳行业,当时为了把茅台加入公司的核心词,经过无数次的讨论,大家有很多方面的怀疑,最后发现这个怀疑都是错的。事实上从2003年、2004年开始白酒行业进入了黄金的发展10年时间,很多东西都有误区和偏差。我自己是做TMT研究出身的,我对这些做钢铁的老大黑粗的东西有天然的抵触情绪,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完全错失了这个行业。从2001年市场2200见底,到2005年市场跌破1000点,钢铁行业居然全部获得了正回报,2006、2007年这个行业的回报率非常之高。因为我们简单的套用了一些话语,忽视了这个行业在它本身高速发展阶段,在2001至2005年是钢铁行业最好的成长期,几乎所有的公司利润都成长了10倍,因为这些偏见使我们错失了很多机会,因为我们确实不够客观。

前几年我们公募基金行业已经找不到电力行业的研究员了,因为大家都觉得这个行业没有机会,特别是从2008年到2011年全行业持续亏损以后,但是我们看到在2011年开始,这个行业的利润持续、快速、大幅增长,超过所有人的预期,为什么?从2008年到2011年整个行业的亏损时期,这些上市公司、电力企业仍在做巨大的资本开支,所有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可能都在90%左右,同时因为环境很恶劣。等到煤炭行业的高峰过去,煤价开始调整的时候,电力行业的利润非常惊人,这就是全款买房和贷款买房的差异,这个生意因为用了太多的杠杆,至少6、7倍的杠杆,当它的总资产回报率恢复到一个行业正常应该有的水平的时候,它的净资产回报率是非常惊人,我们看到这些公司2013、2014年高峰时期,他们的净资产收益率很多都超过了50%,这个也跟我们想当然的认知存在巨大的差异。当然这几年的市场应该说是这个社会的认知高度一致,大家都认为机会在新兴产业,传统行业已经没有机会了,包括建筑类的公司,可能市盈率只有3、4倍,从目前来看,它因为过去的估值水平太低,没有向下的空间,只有向上的动力了。这个市场上偏见随时存在,而且这个偏见非常之多,市场情绪越极端,留下的空白就越多。

我们做了一个指数,这是整个电力行业从2011年1月1日到2015年5月4日回报率的表现和创业板指数的对比,和沪深300的对比,和中小板指数的对比,挺有意思的。它的回报率其实跟创业板基本上是一致的,4年的时间,非常好的机会,巨大的一个行业,很难得,真的是在无声处听惊雷,我也没想到。我自己认为中国的市场是一个价值投资的沃土,我们判断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之内,市场参与者的结构,投资的行为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这种偏见或者说一些群体性的谬误仍会不断的存在,对我们来说有巨大的空白和机会。我们只要做好研究,研究能够创造巨大的价值,我们需要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这样有了一个地图在这里,有了一个指示在这里,可以更方便地观察中国产业发展的情况和未来的展望。我们需要找到一些认知的偏差,尤其是大众的认知跟客观的现实发生的偏差,我相信这都是未来的机会。

我们回顾了一下过去40年标普500主要行业的利润分布,市值的分布,我经常看这个图,这个图决定了我们要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哪些方向上,标普500是美国经济一个非常好的代表,非常好的一个浓缩,它的行业利润结构也基本上反映了这个社会利润的结构,我们看到主要的几个行业,金融业一直是最重要的行业之一,基本上占了标普500利润的18至20个点的比例范围之内。在2007年泡沫顶峰的时候,曾经到1/3的位置,医疗行业接近10%的比例,科技行业挺有意思,20%,现在已经成为第一大行业。当然,我们可以看到,当年在泡沫的时候,这个行业利润的占比还没有现在这么高,日常消费品基本上10%的水平,耐用消费品也是10%,其它的相对比较小。我们相信它对中国产业界未来的利润结构还是有前瞻指示意义的,因为中国和美国是一个类似的大国,我们都有庞大的市场和内需,我们自己就是一个最大的世界。

这个图表是市值分布的结构,从它的分布结构来看,其实第一个美国大多数行业,它的市盈率差异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基本上跟盈利高度结合,金融行业的估值跟标普500平均相比略有折扣,接近10%。医疗行业有一个溢价,超过10%。很有意思的是科技行业居然还是估值水平有折扣的现状,我觉得这背后反映的可能是科技行业很少有常胜将军,当公司做到很大以后,因为摩尔定律的存在,蛋糕会不断缩小,只要渗透率到一定水平就会面临蛋糕缩小的情况,所以科技行业需要不断的创新,一旦成熟,其实它的估值水平甚至不如一些传统行业,比如消费品行业,我们看到不管是日常消费品、耐用消费品,它的市值结构、估值水平长期来看还是稳定的。能源行业一直是有一个折价情况。

在这里我们还想讨论一下市场讨论很多的,说中国金融业、银行业占上市公司市值的比例已经太高了,占沪深300比例已经太高了,所以这些行业是没有机会的,它未来是缩小的。我觉得可能坐标系稍微有一点偏差,美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在整个国家、整个金融版图中的比例是比较均衡的,而我们国家最主要的金融企业都已经上市了,所以金融行业占上市公司的比例是一个错误的指标。我们应该看金融行业的利润占全社会的利润比例,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大概是18-20%。我觉得中国的金融行业不是像社会上有很多偏差和误会的,说这个行业一夜繁荣百夜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我们知道中国规模以上工业级的利润在2013年的时候利润总额超过6万亿,整个金融行业的利润大概是2万亿左右,再加上其它的第三产业,房地产整个加起来,其实也就占全社会利润的20%,应该说金融行业的利润结构如果跟美国这样一个大国相比,我们可能是略高的,但这个百分点可能只有2%至3%,远远不是像我们目前想象的这样一个严重偏离的情况。只不过上市公司代表了中国金融行业的绝大部分,而上市公司没有代表中国其它产业的绝大部分,这里面是有偏差的。我觉得在目前,我们往后看,这个偏差也会带来回报。

说实话在资产管理行业是一个比较残酷的行业,非常讲究业绩排名,一年的业绩差还可以,两年业绩差基本上要被淘汰,做价值投资也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我们经常被市场打得鼻青脸肿,因为市场上面采取我们策略的人相对是少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和市场还是处于偏离的状态,经常被市场所损害。为了应对这个市场,组合方面要采取多策略的方法,要有相对独立的策略去应对中国这样一个很广泛的市场。我们需要广泛的覆盖公司,持续的扫描,等待合适的时机。我觉得时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点,我们不是简单的说公司高了我们就会买,或者公司低了我们买,因为市场非常残酷你需要跟踪它的基本面找到一些驱动的因素,市场的预期和公司的基本面连续的背离,这种时候才能更快更多的把自己的比例加上去,以应对这样比较恶劣的生态环境,因为我们毕竟不是完全脱离这个市场,我们还是在这个市场里面生存的。

我觉得在牛市情况底下或者极端情况之下,我们做价值投资的应对,在牛市里面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够有足够多的公司享受足够多的涨幅,我们能够把握住自己应该把握的力度,这对我来说可能是最关键的,有些公司可能表现得很好,但是对我来说没有办法成为我全程享受利润的一个标的,我觉得这种公司对我可能意义不是那么大。中国的市场是一个极端的市场,经常过头,跌的时候过头,涨的时候也过头,在牛市疯狂阶段我们需要兑现收益,实现资产的再平衡,这样以权益投资的比例转移到固定收益或者其他现金类的资产上面,这一步一定要走,因为中国的市场确实是一个极端的市场,它不是一个理想状态下的理性的市场。

最后,我有一个体会,长期持有一定是一个结果而不是我们的目的,在中国因为这个市场很极端,因为这个市场没有效率,我们做一项投资可能要花很长的时间市场才有充分的反映,我们需要有长期的准备,这是长期投资的原因。但是当这些公司的股价脱离基本面的时候我们要很客观,我们应该明晰收益,也应该回避风险。谢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9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